【推荐下载】中国古代的“机器人梦”:能自己活动的机械装置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古代发明的九大机械
1.钟表:中国古代最早的钟表出现于汉代,使用水力驱动。
2. 水车:中国古代的水车有水轮、斗轮和桥轮等多种类型,用于灌溉和磨粮等农业生产。
3. 风车:中国古代的风车多用于磨面粉和打谷,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多翼风车。
4. 丝绸机:中国古代最早的丝绸机为“彩虹”,唐代出现了可以同时纺织多股丝绸的“十牛轮”。
5. 等分仪:中国古代的等分仪用于制作精度较高的器具,唐代的“麟德仪”可以将一尺分为1000份。
6. 篦子车:中国古代的篦子车用于提取油汁,唐代的“篦子车”可以同时操作4个篦子。
7. 功亏一篑:中国古代的工程机械,用于输送土石等材料,唐代的“功亏一篑”可以输送500斤重的物品。
8. 地动仪:中国古代的地动仪用于观测地震,唐代的“监星仪”可以观测到10万颗星星。
9. 井斗:中国古代的井斗用于提取地下水,唐代的“龙骨井斗”可以同时提取4口井的水。
- 1 -。
二○二○年·第二期文史杂谈109今天,一提起机器人,多以为是西方的专利——这道理很简单:机器人乃发达工业社会的产物。
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以是否拥有电子计算机控制为标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云,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机械,由计算机控制,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能代替人做某些工作。
”)而按照字面上的意义去推敲,那么,人类最早制作出的机器人恐怕并不属于西人,而是中国人。
它们最早见载于《礼记》等先秦典籍。
《礼记·檀弓下》有一段记载说: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
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这段话的要点是提倡办丧事用明器(涂车、刍灵等,即泥做的车子、草扎的人马),反对制作人俑以陪葬。
孔子何以批评为俑者呢?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懂“俑”的设计原理及用途。
一 俑、“能倡者”和木偶戏郑玄注《礼记》说:“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
”皇侃疏:“机械发动踊跃,故谓之俑也。
”孔颖达正义:“刻木为人,而自动,与生人无异,但无性灵知识。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焦循正义:“《广雅》引(张揖)《埤苍》云:‘俑,木人,送葬设关而能跳踊,故名之’。
”这些记载与解释说明,先秦时期的俑是专门用来陪葬的机器人(机械人),它们应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一种人形装置。
这些装置包括齿轮、凸轮、连杆等,所以能自行转动跳跃行走,如同真人一般。
难怪以仁学(也可以是人学)立世的孔子对此大为不满,以为是对存世者的不恭,是作践人,斥之为“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制造人俑的人心地不好,他这几乎等于是用活人殉葬嘛!)其实,周代奴隶主贵族之所以要制作人俑陪葬,也正是看中了它的这种与人相近的特点,来让它代替活人殉葬。
按照《列子·汤问》里的记载,这样具有人的形态、能够跳跃行走的机器人,早在西周早期的穆王时代就已产生了。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张小只机械知识库我国古代的“机器人梦”:能自己活动的机械装置今天,机器人可以被设计、制作,为人类服务。
而在我国,古代人早就有机器人梦,梦想着能制作一种形态像人的物件来代替人类劳动。
为这个梦想,我国人制作出了能够自己活动的机械装置,可以被视为现代机器人的鼻祖。
春秋后期,鲁班曾经制造过一只能在空中自由飞行的木鸟,三日不下。
三国时期的蜀汉,为了运送粮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发明了木制的带有晃动货箱的人力步行式运输器具木牛流马,虽然其样貌不明,却被称为最早的陆地军用机器人。
虽然这都是些简易的装置,可是它们也都有着自己的动力来源。
据史料记载,今天可知的我国古代机器人的动力来源主要有弹力和水力。
如《维西见闻纪》和《焦氏说楛》中记载的自动弹出的箭就是利用了弓箭的弹力。
而北宋年间苏颂等人设计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则是用水力作为动力的很好的代表。
它将浑仪、浑象和报时器集于一身,分为三层,上层是一台浑仪,中层是浑象,下层是报时系统。
报时系统中的一层木阁中有三扇小门,每扇门中各有一个报时的小木偶机器人,每到一个固定的时刻就会有小人表演击鼓摇铃敲钟等动作报时。
其制作之精美,工艺之精细,设计之巧妙,不得不让人称叹,并且被考古学家王振铎先生成功复原。
此类自动装置不胜枚举,虽然不能与当今时代的机器人相比,却是人类在机器人领域的初步探索成果,在世界科技史上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自20世纪初期机器人的概念提出之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诞生,推动了现代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
随着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我国在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一次高潮。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机器人基。
中国古代的小机械
中国古代有很多发明创造,甚是巧妙。
可惜,我们都不注意,都不在意,不但我们不注意,连国内搞机械的,连同国内什么发明家们也同样不注意。
让它们慢慢消亡,慢慢走出我们的历史,走出我们的记忆。
这些东西要是放在外国,早被人借鉴提升,弄出许多惊天动地的发明了。
这里先介绍一个古人小小的发明,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这是一家房子的两扇门。
关门要用门插,这里上了二道门拴。
可是,这并不保险。
因为有人要推门进来,一下是推不开的,但如果用力多推几次,门拴就会被摇松,门便容易被打开。
另一种方法是用钉子或者小刀从门缝插入,拨动门拴,也同样能无声无息地打开这种门。
所以,单用门拴,并不保险。
古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
将门拴靠门的一面刻一道槽,关门后,从上面插入一个木楔。
当有人推摇门时,或者用东西拨门拴时,门拴和门间一有间隙,这个楔子就会向下滑落。
所以,这种门,是越摇越紧,越拨越紧。
要想进门,除非主人打开,否则,只有破门而入。
可见,这小小的木楔,也能起到大作用。
图中这个门上,插有两个木楔,这可是双保险哪。
这张图是我在四川广安拍摄到的。
中国古代发明的九大机械中国古代以其丰富的科技创新而闻名于世。
在古代,中国人发明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机械装置,这些发明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发明的九大机械。
一、指南车:指南车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测量工具,用于确定方向。
它是由一根长杆和一个装有指南针的车轮组成。
指南车的发明使得航海中的方向掌握更加准确,为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二、丝绸机:丝绸机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纺织工具,用于制作丝绸。
它由一个绕轴、一个脚踏和一个织布机构组成。
丝绸机的发明使得丝绸的生产更加高效,为中国丝绸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水车:水车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利用水力进行工作的机械装置。
它由一个水轮、一个轴和一系列齿轮组成。
水车的发明使得农田灌溉和粮食加工更加便捷,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千里连弩:千里连弩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弩机,用于射击敌人。
它由一个弩身、一个扳机和一系列弩箭组成。
千里连弩的发明使得中国古代军事力量更加强大,为保卫国家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飞鸟船:飞鸟船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船只,用于水上运输。
它由一个船身、一个桨和一系列帆组成。
飞鸟船的发明使得中国古代海上贸易更加繁荣,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地动仪:地动仪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地震。
它由一个底座、一个测震仪和一系列标尺组成。
地动仪的发明使得中国古代地震研究更加准确,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地震预警信息。
七、云台仪:云台仪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用于观测星体运动。
它由一个底座、一个云台和一系列测量仪器组成。
云台仪的发明使得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更加精确,为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水钟:水钟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用于测量时间。
它由一个钟体、一个水箱和一系列滴水装置组成。
水钟的发明使得中国古代时间的测量更加精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九、木牛流马:木牛流马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用于长途货运。
中国古代自动装置自动装置是指能够按特定步骤执行任务的机械装置,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力劳动。
而中国古代也有一些自动装置,它们虽然不像现代机器那样先进,但它们同样具有实用价值。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几种中国古代自动装置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及用途。
水力鸟鸣钟水力鸟鸣钟是最早的中式机器自动装置之一。
它的原理使用了水力机械的重力运动和水力流动来操作艺术品的移动和发音。
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水流的大小来选择特定的时间间隔。
水力鸟鸣钟的发明者被认为是西汉时期的画家刘唐,他在前102年至前88年之间发明了这种设备。
它通常包括八个钟,在正门拱上设置,其名字源自那些喜鸟和珍禽的形象。
水力鸟鸣钟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在古代城市公共建筑的广场以及皇宫、园林、庭院等中均可发现它的身影。
阴阳鼓自动装置阴阳鼓是中国古代民间舞蹈中常用乐器之一,因鼓的中间一部分向内凹陷,像平面的“阴阳图”而得名。
阴阳鼓自动装置具有“洛阳分阳鼓”和“洛阳分阴鼓”两种形式。
通过上下移动的机械手掌控制着两面鼓的击打,做出阴鼓和阳鼓的不同节拍声响。
这种装置在唐代时期被广泛使用在各种歌舞表演中,不论是皇宫内还是民间聚会上,都有出现的可能。
水车挤油机中国古代广泛使用水车来提高质量和效率,但水车并不仅仅是用于磨谷和输送水源的工具,它还被应用于妇女家庭生活中制油方面。
而水车挤油机则是一种利用水车机械力量磨挤出油的自动装置。
类似于现代的食品加工机械,水车挤油机通常由人手摇水车两侧的柄杆,让水轮带动磨盘转动,油汁被挤出后流入集油桶中。
这种装置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民居和橄榄油的制作工艺。
这些古代自动装置虽然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但它们的功能设计和使用形式可谓是一种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我们可以从这些自动装置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智慧的独特魅力,也从中了解到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克服困难与展现人类聪明才智的。
以上是我对中国古代自动装置的介绍,希望这些内容能让读者了解到中国文化中的机械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历史。
古代人工智能的例子古代人工智能是指在古代时期,人们根据自身需求创造出的智能机械或装置。
虽然古代人工智能并不像现代的人工智能那样复杂和先进,但它们在当时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十个古代人工智能的例子:1. 自动演奏乐器:古代人们创造了一种机械装置,能够自动演奏乐器,如古筝、钟琴等。
这些机械装置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音乐谱自动弹奏,使人们能够享受美妙的音乐。
2. 水钟:古代的水钟是一种利用水流来计时的装置。
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和量,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时间。
水钟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宫廷、寺庙和城市等场所。
3. 自动铜人:古代中国工匠创造了一种能够自动行走、摇头、拍手等动作的铜人。
这些自动铜人通过内部的机械装置和重力运动来实现动作,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奇。
4. 机械钟表:古代的机械钟表是一种能够测量时间的装置。
它通过齿轮、摆轮等机械装置来实现时间的精确测量,为人们提供了准确的时间信息。
5. 自动门:古代的一些宫殿、寺庙和城门等场所使用了自动门。
这些自动门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门的自动开关,方便人们的出入。
6. 可编程机械装置:古代人们使用齿轮、杠杆等机械装置制作了一些可编程的装置。
这些装置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执行一系列动作,如自动织布机、自动刺绣机等。
7. 自动灯笼:古代的自动灯笼是一种能够自动点亮的装置。
它通过机械装置和火把等燃料来实现自动点火,为人们提供照明。
8. 自动唱机:古代人们创造了一种能够自动播放音乐的装置,类似于现代的唱机。
这些装置通过机械装置和唱片等介质来实现音乐的自动播放。
9. 自动绘画机:古代的自动绘画机是一种能够自动绘制图案的装置。
它通过内部的机械装置和绘画工具来实现图案的自动绘制,为人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
10. 自动计算器:古代人们发明了一些用来进行简单计算的装置,如算盘、计算轮等。
这些装置通过机械装置和数字刻度来实现简单的数学计算,帮助人们进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
古人关于机器人的词语-回复
古人关于机器人的词语并不常见,因为古代人们对于机械技术的认知有限。
然而,我们可以从一些古代文献中找到一些类似于机器人的描述或词语。
以下是一些可能相关的词语:
1. 机关人: 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记载称“机关人”,虽然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但可以被视作对机械化人形工具的早期形容。
2. 木偶: 在古代的戏剧表演中,人们常常使用木偶来模拟人类的动作和表情,这种偶人也可以被视作一种简单的机器人。
3. 机械: 在一些古代工艺技术中,人们使用了机械装置来进行某些复杂的工作,例如水车、风车等,这些机械设备也可以被认为是古代的机器人。
这些词语或许不能完全涵盖古人对机器人的概念,但它们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机械化人工具的一些模糊认识或理解。
在现代,机器人的概念和技术已经有了显著发展,我们可以使用更准确和科学的词汇来描述和讨论机器人。
盘点奇特的中国古代机器人,令人惊叹!机器人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
机器人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机器人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
中国是最早发明机器人的国家。
最迟在2500年前或者3000年前,中国就发明并制造成了极其精巧的机器人。
中国制造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奇妙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
一、中国最早的机器人在3000年前,中国的周朝时期,中国有一位能工巧匠,面见国王,说愿意把自己的技艺献给国王。
国王问:“你有什么技艺?”这位能工巧匠说:“这么说吧,您想要什么,我就能给您做出来什么。
不过,我今天已经做出一件东西了。
您不妨先看看。
”国王说:“好吧。
”过了一会,这位能工巧匠就带着一个“人”来见国王。
国王问他:“你带来的是什么人?”他回答:“禀大王,这不是人,是我做的一个会唱歌跳舞的机器人。
”国王惊奇地看着它,行走俯仰,和真人一样。
摇它的头,便唱出了符合乐律的歌;捧它的手,便跳起了符合节拍的舞。
你想叫它干什么它就能干什么。
国王以为是个真人,就把宫内妃嫔全都叫来一起来观看。
等到表演快要结束的时候,那个会唱歌跳舞的机器人居然向国王的左右嫔妃挤眉弄眼献媚传情,并且向国王的左右嫔妃招手。
正在观看的国王立刻醋妒而大怒,立刻要杀那位能工巧匠。
能工巧匠连忙把机器人的肚子剖开让国王看,原来都是用皮革、木料、胶水、油漆、白粉、黑粉、红粉、青粉等材料凑合起来的。
国王仔细察看,体内的肝、胆、心、肺、脾、肾、肠、胃,体外的筋骨、四肢、骨节、皮肤、汗毛、牙齿、头发等,全是假的,但却和真人一样,什么都不缺。
再把这些零件装配起来,又和一开始见到的机器人一模一样。
二、帮助解围的机器人在2200多年前的西汉初年,刘邦率领的汉军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包围。
刘邦的谋士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匈奴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心性妒忌。
于是陈平就命令汉军中的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并且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颜彩并且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
夫机器人之源,始于西方。
彼时,工匠制器,精妙绝伦,巧夺天工。
其中,有制人形之器,能行能言,虽不能如人,然亦颇得人心。
此器之初,不过用以助人劳作,如耕田、织布、烧陶等。
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匠们逐渐发现,此器之能,远不止于此。
于是,机器人之制,日新月异。
有者,能行走如飞,有者,能言善辩,有者,能洞察人心,有者,能治国理政。
种种奇能,令人瞠目结舌。
乃至有机器人之王,统治一国,使国势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机器人之兴,亦带来诸多争议。
有人言,机器人之制,夺人之工,使天下失业。
有人言,机器人之能,胜过人力,将导致人不如器。
更有甚者,言机器人之心,不可测度,恐有反叛之日。
于是,世人纷纷研究机器人之道。
有者,欲以机器人之力,造福人类;有者,欲以机器人之智,制服机器;更有者,欲以机器人之心,探求真理。
在我国,机器人之制,亦逐渐兴起。
有者,制出人形机器,能行能言,如诸葛亮之木牛流马;有者,制出机械战车,威震四方,如赵匡胤之虎翼车;更有者,制出火药机器,攻城掠地,如李善长之火龙炮。
然而,机器人之制,亦非一帆风顺。
有者,因机器人之事,丧命丧家;有者,因机器人之争,国破家亡。
然世人皆知,机器人之制,实为人类文明之进步。
若能善用机器人之力,必将造福后世。
今日,机器人之制,已臻巅峰。
有者,能飞行如鹰,有者,能潜行如鱼,有者,能感知千里之外,有者,能穿越时空。
种种奇能,令人叹为观止。
然机器人之道,亦非止于此。
未来,机器人之制,必将更加精妙。
有人言,机器人之心,将融入人类之心;有人言,机器人之力,将超越人力。
届时,人类与机器人之界限,将愈发模糊。
总之,机器人之事,实为人类文明之瑰宝。
吾辈当以敬畏之心,对待机器人之制。
使其为人类造福,而非祸害。
如此,方不负机器人之名,不负人类之望。
(注:本文以文言文形式翻译机器人文,其中部分内容为虚构,仅供参考。
)。
古代机器人“奇技淫巧”里的机械智慧作者:雨菲来源:《高中时代》2019年第05期今天,全世界正在掀起一阵机器人的旋风,它们集众多前沿科技于一身,能夠执行人类交付的各种烦难工作。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和文物中,埋藏着一些惊人的“神器”,闪耀着“高科技”的光辉——约3000年前,机器人演员曾为周穆王献舞;约1300年前,机器人曾为唐朝皇后整理梳妆台……中国古代的机器人到底有多强悍?它们又为何没能走到今天?无所不能的机关人中国机器人的始祖,有很多人认为是西周时期偃师制作的能歌善舞的伶人。
因为在《列子·汤问》一书中,这件事被描写得活灵活现。
公元前936年,周穆王姬满在打败犬戎后,率领大批人马西巡昆仑。
归途中,遇见一位前来献技的能工巧匠偃师,偃师给他带来了一个精心制作的机关人。
这个机关人栩栩如生,可以疾走、也可以缓行,宛如真人。
头可以任意俯仰,脸能够左右转动,甚至还能按照节拍表演歌舞,以眉目传情。
穆王看了大喜,便把后宫佳丽都叫出来一起欣赏。
表演快结束时,意外发生了。
机关人舞得兴起,竟给妃子们频送秋波。
周穆王看在眼里,怒上心头,当即下令把偃师推出去斩首。
偃师大惊失色,连忙把机关人拆开来给周穆王检视,原来就是用皮革、木材、胶漆和颜料制作的。
周穆王再凑近一看,机关人体内不仅五脏六腑俱全,连筋骨、关节、皮毛、牙齿都有,只不过是假的,偃师把机关人重新拼装上,又复原如初。
周穆王仍不甘心,把机关人再次拆开,把它的心脏摘掉,结果机关人不能说话;把肝脏摘掉,眼睛就看不见;把肾脏摘掉,就无法走路。
周穆王这才转怒为喜,赞叹说:“人之巧,乃可以与造化者同功乎!”一高兴,把他们都带回宫了。
如此人造天工,堪比现代机器人。
可信乎?偃师的机关人,很可能在自动化的程度上有所夸大,但出土实物表明,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古人确实在人形机关构造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78年,山东莱西的两座西汉墓中出土了一件“怪物”——一个身高1米93的大木偶,经过拼合后,全身关节可以活动,可立、可坐、可跪。
中国古代杰出的机械发明1、记里鼓车小介:古代Taxi:记里鼓车汉代有种马车,车上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
马车每驶至一定里数,木人就会挥动鼓棰,敲响前方的小鼓,古代称之为记里鼓车。
出租车啊!还能记历程,按公里算钱2、指南车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
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
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3、冰鉴中国古代一种类似现代冰箱的保鲜存储箱。
虽然远不如现代科技产物电冰箱,但仍可以起到对新鲜食物的保鲜作用。
在古籍《周礼》中就提到过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
这种“冰鉴”其实是一个盒子似的东西,内部是空的。
只要把冰放在裏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了。
这可能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冰箱。
4、被中香炉因装置的两个环形活轴的小盂,重心在下,利用同心圆环形活轴起着机械平衡的作用,故无论熏球如何转动,只是两个环形活轴随之转动,而小盂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使小盂中盛放点燃的香料,不致燃烧衣被。
共结构之科学,与近代飞机上用以保持仪表平衡的陀罗仪原理相似。
在唐代贵族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地使用银熏球。
唐代以前的熏球实物目前还没有发现。
《西京杂记》卷上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为常满灯……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
本出房风,共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
为机坏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
”5、永动鸟永动鸟”玩具“,曾被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惊呼为“永动机”,无电无磁无发条,头上点水开始摇,只要杯中水不断,日日夜夜不停脚。
永动鸟其形状就是一只不断低头从水杯中喝水的小鸟,永动鸟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但具体发明于什么时候,现在已经不可考知。
它曾一度失传,王昆凭借着一些零星的资料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又复活了这只神秘的“永动鸟”,使其重现人间,并造成轰动影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千古一秘“木牛流马”竟是自动机
导语: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动漫非《机器猫》莫属了。
每当大雄遇到危险,哆啦A梦总是可以在口袋中找出各种先进的发明。
在我国古代,也存在了如此多
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动漫非《机器猫》莫属了。
每当大雄遇到危险,哆啦A梦总是可以在口袋中找出各种先进的发明。
在我国古代,也存在了如此多才能干的“哆啦A梦”,这个人就是诸葛亮,他发明了神奇的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是存在的实物,并非小说家杜撰,最早记载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及《后主传》等书:“(建兴)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如以木牛运。
”“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十二年春,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
但是,由于古代没有留下任何实物与图形,后人无法复制,不知其中机窍到底如何,加上《三国演义》的润色,更使它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多少年来,人们对木牛流马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以下5种说法:
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动漫非《机器猫》莫属了。
每当大雄遇到危险,哆啦A梦总是可以在口袋中找出各种先进的发明。
在我国古代,也存在了如此多才能干的“哆啦A梦”,这个人就是诸葛亮,他发明了神奇的木牛流马。
一、木牛流马是普通独轮推车
《宋史》、《后山丛谭》和《稗史类编》都说:木制独轮小车,汉代称为鹿车,经诸葛亮改进后称为木牛流马。
到了北宋,在沈括《梦溪笔谈》中开始出现了“独轮车”的名称。
近人机械工程家刘仙洲也持此见。
四川渠县蒲家湾东汉无名阙背面的独轮小车浮雕及同县燕家村东汉。
龙源期刊网
我国古代的机器人
作者:
来源:《学苑创造·B版》2008年第03期
我国古代的工匠们很早以前就制造了许多会模拟人行为的机械人,当时,人们把这些机械人叫做“机关”木人、“偶人”,它们是现代机器人的始祖。
三国时期,著名巧匠马钧制造了能击鼓吹箫、跳舞掷剑、倚墙倒立的木人,构造相当精巧、灵活。
两晋时期,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相继出现,这些机器人有的已不是玩具,而带有实用性质。
这一时期,出现了可以看门、舂米的木人。
从史书记载中可清楚地看出唐朝一机器人的制作方法及其灵活、生动的姿态。
唐朝开元年问,大臣杨务廉刻木作僧,它手执一碗,能自己行乞。
当碗中钱满、机器僧身上的机关忽然启动,它就会自然作声:“布施。
”这一木制“僧人”引得人们竞相前来围观,都想让它作声。
慕名前来的布施者每日超过数千。
让机器人发出“布施”二字声音,也许是利用钱的重力带动弹拨机械来实现的。
宋代还出现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报时机器人。
巴蜀人张思训制作的浑天仪,设有代表十二神的机械人,他们轮流值日,每人值一时辰,遇整点则手执牌盾,报出时刻。
古代机器人之谜对于机器人,相信很多人都还停留在日本科学机器人的幻想中,但是你们如果听说,在古代就有了机器人一说,你们怎么看?木牛流马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这是中国的,在西方,很早也就有了机器人的记载。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1700多年前诸葛亮曾经发明一种步行机器人——木牛流马。
它外形如牛,步态如马,能载运粮草。
有些学者认为那是小说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智能过人而杜撰出这么一段故事情节,但大多数学者都深信诸葛亮确实发明过木牛流马,只是后来失传了。
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发明过木牛流马?要知道机器人的历史并不很长。
还不到百年的时间,三国时代的诸葛亮能发明机器人吗?1986年,当三匹木牛流马突然出现在四川汉中当年诸葛亮运粮的古道上时,人们突然觉得时光倒流了,不由得发出一声声惊叹。
原来,这些木牛流马是新疆工学院古机械研究室高级工程师王湔经过40多年的潜心研究复制出来的。
这些木牛流马后面有二个手柄,可用以掌握平衡和转向,内部则为连杆结构。
轻轻推动或拉动,它的四条腿便会交叉完成支撑,弯曲、离地、连动等动作,就像马的步伐一样有节奏地行走起来,并且步伐和谐、轻快,转弯进退皆自如,让人不由不惊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1991年,王湔又成功地复制了失传近2400多年的鲁班木马车:昂首的木马拉着二轮木车,木车在木马的牵引下稳健前行,如遇下坡,木马车还能靠自身重力自动行走。
王湔说,比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早700年的鲁班木马车构造比木牛流马简单。
据说鲁班还发明制造了能在天上飞的机关鸟——木鸢。
那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2年后才完工。
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
怎样既不耽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鸢,安上机关,骑上一试。
果然飞行灵便。
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他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击打三下,不多时便飞回敦煌家中。
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十分高兴,但怕惊动父母,他也没有言语,第二天大清早,他又乘上木鸢飞回凉州。
【数据库】文史哲全文数据库(1951-2004)【文献号】746【摘要】玄序说:有人献百戏于魏明帝,能设而不能动。
马...制作大型水运自动钟,名叫“大明殿灯漏”,高一丈七尺...其无用而打碎了(见《明史·天文志》)。
元末明初有个詹希元,他觉得...宋濂《五轮沙漏铭》)明人焦周《焦氏说@⒃》...知“某墓”何时所造。
明代中叶以后,欧洲科学技...诸器,邑人以为诸葛孔明复出。
据说他在未成进...然少年时随亲人扈从南明永历帝至云南,永历八年中举,授南明大明府知州,后改任姚州知【分类】史学【标题】中国古代的“机器人”【作者】谭家健【期号】198604【总期号】175【页码】19【正文】机器人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一种由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组成的具有类似人的部分功能的极其灵巧的机器。
在欧洲,最初叫做“似人自动机”。
在中国古代,虽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机器人。
但是,我们的祖先却很早就制作了各式各样模拟人的形状和某些行为、能够自己活动的机械,叫做“木人”、“机关木人”、“偶人”或其他名称。
有的比较简单,有的相当复杂。
应该承认,它们正是现代机器人的始祖。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殉葬用的“俑”,就是最早的机器人的雏型。
据《礼记·檀弓》郑玄注:“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古人。
”皇侃疏:“机械发动踊跃,故谓之俑也。
”孔颖达正义:“刻木为人,而自发动,与生人无异,但无性灵知识。
”又《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焦循正义:“《广雅》引(张揖)《埤苍》云:“俑,木人,送葬设关而能跳踊,故名之。
”“为其象人者,谓为其象人之转动跳踊也。
”可见“俑”就是由简单机械发动能够自己转动跳跃的木人。
秦汉之际,出现了能演奏各种乐器的铜人。
据旧题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实为东晋葛洪伪托):汉高祖入咸阳宫,见宫中有十二枚铜人,在绳索拽动和空管鼓吹之下,能演奏出与真乐一样的各种声音,可见其构造已经比较复杂。
中国古代的“机器人梦”:能自己活动的机械装置
今天,机器人可以被设计、制作,为人类服务。
而在中国,古代人早就有机器人梦,梦想着能制作一种形态像人的物件来代替人类劳动。
为这个梦想,中国人制作出了能够自己活动的机械装置,可以被视为现代机器人的鼻祖。
春秋后期,鲁班曾经制造过一只能在空中自由飞行的木鸟,三日不下。
三国时期的蜀汉,为了运送粮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发明了木制的带有晃动货箱的人力步行式运输器具木牛流马,虽然其样貌不明,却被称为最早的陆地军用机器人。
虽然这都是些简易的装置,可是它们也都有着自己的动力来源。
据史料记载,今天可知的我国古代机器人的动力来源主要有弹力和水力。
如《维西见闻纪》和《焦氏说楛》中记载的自动弹出的箭就是利用了弓箭的弹力。
而北宋年间苏颂等人设计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则是用水力作为动力的很好的代表。
它将浑仪、浑象和报时器集于一身,分为三层,上层是一台浑仪,中层是浑象,下层是报时系统。
报时系统中的一层木阁中有三扇小门,每扇门中各有一个报时的小木偶机器人,每到一个固定的时刻就会有小人表演击鼓摇铃敲钟等动作报时。
其制作之精美,工艺之精细,设计之巧妙,不得不让人称叹,并且被考古学家王振铎先生成功复原。
此类自动装置不胜枚举,虽然不能与当今时代的机器人相比,却是人类在机器人领域的初步探索成果,在世界科技史上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自20世纪初期机器人的概念提出之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诞生,推动了现代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
随着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我国在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一次高潮。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机器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