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乔布斯离职的苹果发展形势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9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苹果公司的SWOT分析苹果公司(Apple Inc.)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2007年由苹果电脑公司(AppleComputer,Inc.)更名而来,核心业务为电子科技产品,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
苹果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Wayn 在1976年4月1日创立,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知名的产品有AppleII、Macintosh电脑、Macbook笔记本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体机、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
2012年8月21日,苹果成为世界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
一.竞争环境因素分析1.企业外部环境机会因素(O)A.消费类电子市场巨大:美国消费类电子协会(CEA)曾经预测,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收入将持续稳定的增长。
只要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竞争策略优于竞争对手,这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
B.众多专业电子代工服务(EMS)企业涌现易于苹果将制造业外包并降低成本:亚洲尤其是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许多跨国企业在亚洲采购配套元件或者将制造业务由亚洲企业代工,利用各自擅长的优势来优化产品价值链,降低成本,实现双赢。
同时,中国高速成长的内需市场也为苹果全球销售业务的成长提供机会。
C.大型元器件制造商涌现:世界范围内大批元器件制造商的涌现,使得苹果在寻找合格供应商上有许多选择,这样就增加了苹果的谈判筹码。
供应商之间在价格、品质和服务方面的激烈竞争使得苹果可以很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毛利润率。
2.企业外部环境威胁因素(T)A.美国经济下滑,消费信心受挫:次贷危机继续向实体经济扩散,欧美房地产业低迷不振,世界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全球经济已经出现明显降温。
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国家政策重点转向控制通货膨胀,紧缩性宏观政策将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
这将进一步导致消费者在消费时有所顾忌,会影响消费信心。
传奇人物——乔布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前行政总裁,正由于乔布斯的领导,使得目前苹果公司成为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通过特质理论、行为方式理论和权变理论等三种领导理论对乔布斯的领导风格进行了分析,找出其利弊之处,并就乔布斯先生离职后的苹果公司现状,阐述自身领导风格。
一、乔布斯的领导风格分析主要从两个阶段分析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领导风格:第一阶段即从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至被抛弃的时期(1976~1985);第二阶段即从乔布斯临危受命直至其病危辞职的时期(1996~2011)。
就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特质理论,行为方式理论,权变理论这三种理论的出现都是对前一种理论借鉴吸收,批判继承的结果;都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有效领导的内涵深入认识的结果。
因此领导理论本身是一种融合统一的理论,是一种螺旋上升式的理论。
所以本文分析乔布斯的领导风格时,并没有采取各自独立的分析方式分别对其分析,而是采取与其特例相适应的理论综合分析。
第一阶段。
正如许多创业家一样,在创立苹果公司初期,乔布斯有着许多领导者应有的特质,他坚持不懈,即使是在缺乏资金,缺乏人脉的初期,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进取心;他自信得过分,甚至不屑于当时的电脑界巨头IBM;同时他有着过人的智慧,对电子产品独到的理解以及专业的知识水平,也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并且年轻气盛的他对成功渴望至极,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怀有极大的热情,也因此工作时便有了不竭的源动力。
在苹果公司的危难时期,乔布斯甚至连续四个月拜访斯卡利(百事可乐公司的总经理),几乎是跪求斯卡利“空降”苹果,斯卡利终于被乔布斯的精诚所感动。
乔布斯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同时也是个偏执狂,自大者,因此从行为方式理论来看,按照道格拉斯理论,很明显乔布斯采取的是X理论来领导公司,他是一位独裁者,他对员工要求苛刻,强迫员工完成他认为所能完成的工作。
从权变理论角度来看,他并没有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领导方式,而是处处插手员工的工作,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
史蒂夫·乔布斯(StevePaul Jobs),从二十岁白手起家创办公司引发个人电脑行业革命,成为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到被迫黯然离开苹果进行二次创业,新创立NeXT和Pixar,制作世界上第一个用电脑完成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再到临危受命重新执掌苹果公司,带领苹果摆脱危机,一路高歌猛进,用iPod超越MP3鼻祖——索尼,用iPhone甩掉手机霸主诺基亚,用iPad挑战IT巨人微软和英特尔。
苹果的成功与作为苹果精神支柱和灵魂人物的乔布斯密不可分,更与他的卓越领导力密不可分。
无疑,乔布斯是当之无愧的魅力型领导,他巨大的个人魅力让苹果的员工甚至消费者,对他建立了极高的崇拜和忠诚。
魅力归因理论认为,诸如坚毅、刚强、自信、执著、强势、果敢、精力充沛、激情四射、强烈的使命感、卓越的演说能力等领导品质和才能,都能增加归因魅力的可能性。
乔布斯似乎符合所有这些要素,透过他的早期生活和职业生涯不难看出,乔布斯的魅力领导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坚毅、刚强。
乔布斯几经坎坷,跌宕起伏,依然屹立不倒,傲视群雄,他用行动诠释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
短短十年内,他就将苹果从自家车库里的小作坊,发展为雇员超过四千名、价值超过二十亿美元的大公司。
然而,却在事业最巅峰时被自己创立的公司扫地出门。
后来,又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遭遇几近毁灭性打击的他,12年后卷土重来,重新主宰了苹果公司,并将其带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辉煌。
是什么使他能如此刚强?是钢铁般的意志,是绝不轻言失败的坚韧。
他从未陷入自我怀疑、自暴自弃的泥潭,把挫折视为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人生必修的功课。
他对困境和打击毫不畏惧,从跌倒处爬起来,昂首再出发。
(2 )自信、执著,忠于自己的直觉,挚爱自己的事业。
乔布斯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有主见和自信的处事原则。
他拒绝去读高中,还强迫父母搬了家。
他说服父母让他去一个收费高得让家里难以承担的大学读书,然后却辍学了。
名人励志故事超越平凡追求卓越众所周知,名人的成功事迹往往激励着我们走出平凡,追求卓越。
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努力、毅力和奋斗的力量。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几个名人励志故事,展示他们超越平凡,追求卓越的经历。
首先,我们来看看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他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波折和失败,但他从不放弃。
乔布斯曾在苹果被迫离职后创建了另一家公司——尼克斯特计算机,但最终也失败了。
然而,这并没有让乔布斯失去信心,他重新回到苹果,通过一系列创新和颠覆性的产品(如iPod、iPhone和iPad)重新将苹果带回了巅峰。
乔布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
接下来,让我们聚焦在另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
贝索斯从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一家投资公司工作,但在30岁时他决定创办自己的企业。
他创建了亚马逊,开始只是一家在线书店,但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
贝索斯的成功源于他对持久创新的追求,他始终坚守着“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以及不断推动技术进步的决心。
除了企业家,名人中的艺术家也是超越平凡的典范。
比如,世界级音乐家贝多芬,他在成为盲聋人之后仍然坚持作曲,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作品。
尽管面对困境,贝多芬凭借过人的意志和才华,超越了自己身体的局限,成为了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只要有梦想和热情,我们也能创造出不凡的成就。
此外,还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马丁·路德·金,他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
金牧师通过非暴力抗议和和平示威,向世界展示了平等和正义的价值。
他坚信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金牧师用自己的努力和无私奉献改变了整个社会,成为了民权运动的象征。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超越平凡,为积极的改变而奋斗。
总结起来,名人励志故事超越平凡追求卓越的经历令人深受鼓舞。
乔布斯被苹果公司解雇之后......(深度好文)乔布斯去世两周年之际,我重温他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听了一遍又一遍。
就如精致的iPod、iPhone和iPad一样,这个15分钟不到的演说,没有一句废话,注定是励志演讲中的精品。
相信几十年、几百年后人们听起来,还会是热血沸腾。
乔布斯讲到自己当年被苹果开掉的经历。
在众目睽睽下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解雇,当时乔布斯的压力很大。
他觉得硅谷创业的火炬在他手上掉棒了。
他向创业前辈惠普的帕卡德、英特尔的诺伊斯等道歉,甚至一度想离开硅谷。
但是后来他想开了,正如他在斯坦福大学说的:我当时没意识到,但事实证明,被苹果开掉是我这辈子最好不过的事。
成功带来的重担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重新出发一身轻。
我解放了,得以进入我生命中最具创造力的阶段之一。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创建了一个叫NeXT的公司,还有皮克斯,并且爱上一个迷人的女人,她最终成了我的爱人。
皮克斯开发了《玩具总动员》——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动画片,成为全世界最为成功的动画片工厂。
(世事难料),经过一系列非凡的运作后,苹果买了NeXT,我重回苹果,而我们在NeXT开发的技术,则成了苹果复兴的根本。
劳伦妮和我也组建了一个美好的家庭。
如果没被苹果开掉的话,这一切八成都不会发生。
这剂药难吃极了,但我想病人需要它。
有时候,生活会对你迎头一砖,(但)不要丧失信心。
我坚信,我能不停地前进,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在做喜欢的事。
你一定得找到你的真爱,不但是你的爱人,而且是你的工作。
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的一大块。
只有做得真正出色,你才会真正满意;而只有你喜欢的事,你才能真正做好。
如果你还没找到喜欢做的事,那就继续找,不要委曲求全。
当你找到的时候,你的心声会告诉你找到了------所以,继续找,直到找到。
不要委曲求全。
作为职业人,工作十年八年后,我们都做得不错,在现有的岗位上和职业上都挺成功。
这时候,就如乔布斯所说,成功带来了重负。
我们害怕失败,更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就变得瞻前顾后,明明做着不喜欢的事,却没有勇气改变,变成了温水煮青蛙。
概念转变的案例分析概念转变是指在思维、观念或观点上的转变,通常发生在个人、组织或社会层面。
概念转变对个人、组织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引领创新和进步。
本篇文章将通过分析两个案例,探讨概念转变的过程和其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第一个案例是苹果公司的创新转型。
苹果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离职和市场竞争的压力,陷入了困境。
乔布斯返回苹果后,通过进行概念转变,将公司的核心业务从传统的个人电脑转变为创新的电子产品公司。
乔布斯认识到互联网的崛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他带领团队从创新的角度重新思考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
这个概念转变对苹果公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推出iPod、iPhone和iPad等创新产品,苹果在市场上重新占据了领导地位,并实现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苹果公司从一个快速衰落的公司转变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科技公司之一、该概念转变也对整个科技行业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娱乐产业的兴起。
第二个案例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转变。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在过去,人们普遍追求经济增长和短期利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较少关注。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社会不公的凸显,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发展的概念。
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人们将发展视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
这种概念转变不仅影响了个体和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影响。
许多国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企业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消费者的意识和行为也在逐渐改变。
总的来说,概念转变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概念转变,个人、组织和社会可以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重新构建价值观和行动准则。
这些案例表明,概念转变可以引导创新和变革,对个人、组织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领导力发展乔布斯的苹果案例在商业历史上,乔布斯是一个传奇的存在。
作为苹果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和前任首席执行官,乔布斯以其独特的领导风格和创新思维,将苹果打造成全球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科技巨头之一。
乔布斯的领导力发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学习案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他成功的秘诀和带给苹果的变革。
1. 完善的愿景和战略乔布斯在领导苹果时,总是保持着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即通过创新技术和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体验。
他的目标并不仅仅是销售产品,而是创造出让人们喜爱的产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乔布斯坚持不懈地打造简约、漂亮和易于使用的产品,并将其视为核心战略。
他始终注重产品的细节和质量,并且积极与团队合作,使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2. 鼓励创新和激发团队潜力乔布斯非常重视创新,他鼓励团队成员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不断挑战现状。
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断革新和突破,才能推动公司的发展。
与此同时,乔布斯也懂得赏识和鼓励团队成员的努力和创造力,他鼓励员工勇于尝试新想法,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种激发团队潜力的领导风格,为苹果带来了无数创新性的产品。
3. 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乔布斯明确意识到,强大的品牌形象是公司成功的关键。
他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用户体验,并通过独特的产品推广策略,营造了一个高度认同的品牌形象。
从标志性的苹果图标到独特的产品包装,乔布斯始终保持着对细节的高度关注,并精心打造了一个让人们愿意为之代言的品牌。
4. 坚持追求卓越乔布斯对卓越的追求贯穿了苹果的文化,他鼓励团队始终追求卓越,并对任何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或服务表示零容忍。
他的标准之高和对细节的关注,使得苹果的产品在市场上始终保持卓越的竞争力。
乔布斯对完美的追求和严格的要求激励着团队成员不断挑战自我,并超越自己的极限。
5. 强大的演讲和沟通能力乔布斯以其出色的演讲和沟通能力而闻名于世。
他懂得如何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来打动观众,并将复杂的概念传达给普通人。
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具体分析(2)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研究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其取得成功的最大保证,文章通过对苹果公司企业文化的深入研究,总结出其企业文化的内涵:重视技术创新,强调设计美感,高度个人集权的决策与管理。
在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去世后,苹果公司可能会遭受一系列企业文化危机,文章对此提出了建议。
成立于1976年的苹果公司是个人电脑最早的倡导者和生产商之一,其业务包括开发、制造、销售个人电脑、计算机软件及个人数字式辅助设备。
最知名的产品包括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
从发明个人电脑,到建立一个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的全新市场,再到彻底改变人们购买音乐、享受音乐的方式———苹果公司的成功让其他电子产品公司望尘莫及。
苹果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其优质、严格的企业文化,反思我国本土电子产品市场上“山寨品”泛滥、创新力低下的现状,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一、企业文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企业文化的概念被提出以后,被中外学者广泛引用与发展,从不同角度研究或有不同的见解。
本文采用由艾德佳·沙因提出的理论与方法。
沙因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一种基础性的假设模型──由特定的企业在处理外部与内部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由于运作效果好而被企业上下认可,并传授给新成员以作为理解、思考和感受问题的正确方式。
”沙因教授对企业文化研究领域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企业文化的三层次模型,这个模型适用于从企业外部、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研究一个企业的文化。
在沙因提出的三层次模型中,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的内涵:人工制品,价值和不成文假设。
人工制品是指企业外显的文化产品,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关企业文化的证据。
此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得以发展,本文使用McShane和Von Glinow的研究成果,将企业的人工制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故事与传说,包括企业的创业故事,在员工中流传的小故事等。
乔布斯反思过错的人物素材250字
乔布斯,一个被誉为科技和创新的代表人物,他的生活和事业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犯过许多错误,但正是这些错误使他不断成长,最终奠定了苹果等公司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
乔布斯在反思自己的过错时,强调了诚实、专注和责任感。
他认识到,自己在管理和领导企业过程中,有时过于追求完美,忽视了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作。
这种过度追求完美的心态使他在产品设计和市场策略上犯了过多错误。
他也意识到,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感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品质。
乔布斯的过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公司内部管理过于严格,导致部分员工承受不住压力而离职;二是对市场竞争缺乏足够的敏锐度,使得部分创新产品未能及时推出;三是在与合作夥伴的关系处理上存在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乔布斯能够真诚地反思自己的过错,这使他能够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取得更大的成功。
他的反思不仅使自己成长,也对苹果等公司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开始注重团队建设,鼓励员工发挥创新能力,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
乔布斯的反思和成长过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过错,并从中吸取教训。
其次,我们要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和协作,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最后,我们要始终保持对社会责任的敬畏之心,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总之,乔布斯的反思和成长过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他让我们认识
到,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于面对、真诚反思,并在实践中不断改正和完善自己。
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个人,也同样适用于企业和领导者。
乔布斯遇到的困难英文介绍乔布斯在职业生涯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英文介绍:1. In his early years, Steve Jobs was fired from Apple, which was a huge setback in his career. He felt very disappointed and in pain, but he didn't give up. He continued to pursue his passion and founded NeXT Computer Company and Pixar Animation Studio.2. NeXT Computer Company did not succeed in the market, despite Steve Jobs' high hopes for it. Pixar Animation Studio, however, achieved and was eventually acquired by Disney, making Steve Jobs a wealthy man.3. Under Steve Jobs' leadership, Apple also experienced some difficult periods, including product line confusion and market share decline. Steve Jobs revived Apple through the launch of new products such as the iPod, iPhone, and iPad, making it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companies in the world.4. Steve Jobs faced health problems during a liver transplant surgery in 2007. This caused him to temporarily leave the public eye and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his personal life. He gradually recovered his health after the surgery and continu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pple.5. Steve Jobs died in 2011 from a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 which was a huge blow to his life. His passing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global public, who will always remember hi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ursuit of beautiful things. Steve Jobs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during his career, but he always stuck to his beliefs and pursuits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is story inspires people to bravely face setbacks and constantly pursue their dreams.1. 在他的早年,乔布斯被苹果公司解雇,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巨大挫折。
苹果案例分析报告专业电子商务班级 31426 姓名田峰2苹果公司的企业解析企业概括在美国风险投资的历史中,苹果公司较早展示了风险投资的不同凡响.1976年,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微机(苹果一号),受到社会欢迎。
后来,风险投资家马克首先入股9.1万美元,创办了苹果公司.从1977年到1980年3年时间,苹果公司的营业额就突破了1亿美元.1980年,公司公开上市,市值达到12亿美元,1982年便迈入《幸福》杂志的500家大企业行列。
一家新公司在5年之内就进入500家大公司排行榜,苹果公司就是首例。
苹果公司的上市犹如核爆炸的成功一样震憾着世界。
早先在苹果公司下赌注的风险投资家更是丰收而归。
回顾本世纪第一个10年,总裁乔布斯重返公司后,借力几款明星产品使销售额迅速增长,终于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经历的低谷,公司利润率持续处于行业内高端水平。
2004年以来,苹果公司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平均利润率近32%。
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自此,智能手机市场的原有格局完全瓦解。
2009年金融风暴后,业界经营一片惨淡,苹果公司却仍稳居福布斯全球高绩效公司榜单企业文化对苹果公司的重要性苹果公司原有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价值观。
自白手起家,小小的苹果电脑便在技术领域内引发两次变革,迫使包括IBM和微软在内的每一家电脑公司都加入它开启的新潮流。
不仅是勇于创新,事实上,公司一直是我行我素,冒高风险,甚至反主潮流。
公司的信条是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
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使公司能够推出令广大用户喜爱的Macintosh电脑,开鼠标定位器和图像表示法的风气之先。
公司也一直以这种独创精神为傲.在其创办初期,公司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
然而正是这种价值观造就了苹果的成功。
设计—首先,每个员工都必须牢记苹果比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
苹果CEO乔布斯为何突然辞职8月25日,苹果公司董事会宣布CEO史蒂夫·乔布斯今天致信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同时任命苹果COO库克接任CEO。
乔布斯被选为董事会主席,库克将加入董事会,立即生效。
乔布斯辞职苹果股价盘后大跌5.39%,还引起美国股票期货下跌。
乔布斯悄然离职,宣告苹果公司一个黄金时代结束。
从CEO 位置退下来,乔布斯就不会再参与到繁杂的日常工作中去了,作为董事会主席,他最多还会起到一个指引方向,制定战略的作用。
然而随着与一线的逐渐疏远,苹果的乔布斯色彩将不断褪去,可以这么说,苹果的乔布斯时代已经到了尾声,紧接着的,是Tim Cook 的时代。
史蒂夫•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他是一个禅宗佛教徒,曾一度考虑出家为僧。
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只念了一学期的书;高中学历,读过一年大学。
1974年辍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一名职员,1976年乔布斯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创办了苹果公司;1977年1月,苹果公司正式注册成立;1983年,乔布斯着力研究新个人电脑;1985年,被Sculley扫地出门创办NeXT;1986年,乔布斯收购Pixar,加入迪斯尼董事会;1996年,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担任苹果顾问;1997年,乔布斯再次成为苹果CEO;1977年至今一直为苹果公司CEO。
1985年,乔布斯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
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
三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2007年,乔布斯被《财富》杂志评为了年度最伟大商人。
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2009年,乔布斯成为最受美国青少年尊敬企业家,其身家达54亿美元。
2010年,苹果取代谷歌成为全世界最具价值的品牌。
美国媒体分析认为,在二三年内苹果的市值将来达到1万亿,成全球最大科技公司。
复盘成功的名人案例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名人案例可以被视为复盘的经典范例。
这些案例鲜活地展示了案例主人对自我的挑战、学习和成长的意愿和能力。
以下是其中几位成功的名人案例:1.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赫拉克利特被认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复盘成功故事来自于他对自我的深刻剖析。
他曾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名言表明了他对恒定变化的理解。
赫拉克利特通过自省和思考,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并将这一思想应用于其哲学体系中。
他对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反省,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我,并推动了他的学说的发展。
2. 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和商人,他被誉为“电灯之父”。
然而,他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复盘成功源于他对自己的坦诚和不断尝试的精神。
爱迪生曾说过:“我没有失败。
我只是找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这句话展示了他对失败的积极态度。
他不断尝试,从错误中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发明。
正是这种对失败的开放态度,使他能够在发明过程中不断进步,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
3. 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被誉为电脑业界的传奇人物之一。
他的复盘成功源于他对自我的挑战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离职后,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对自我的反思和学习,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和方法。
他最终回到苹果,并带领公司成功创造了众多革命性的产品,如iPhone和iPad。
乔布斯的复盘成功表明了他对自我提升的不懈追求,并在失败面前坚持不懈。
4. 梅兰妮·卡尔 / 接地吉尔(Melanie Whelan):卡尔是美国瑜伽品牌SoulCycle的前首席执行官,她的成功来自于对变革和适应的深刻理解。
卡尔在执掌SoulCycle期间,面临了公司内部文化问题以及竞争对手的挑战。
苹果的后乔布斯时代每当苹果新品上市,全球“果粉”都会彻夜排队,尝鲜为快。
如果没有了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会是什么样子?从2004年8月苹果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乔布斯第一次因病离职至今,这个问题就一直被反复探讨。
如今,乔布斯的离去很可能即将成为现实,苹果的“后乔布斯时代”却依旧充满疑问。
尽管舆论对于乔布斯目前真实的健康现状有不同猜测,但如何在没有乔布斯的情况下保持活跃前卫的创新能力、清晰大胆的公司战略以及蓬勃健康的公司形象,将是苹果力求长久“保鲜”的必修课。
乔布斯的健康问题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让众多投资者都习以为常。
他在2004年被诊断出患有罕见的,称之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 endocrine tumor)的胰腺癌。
他于2009年曾秘而不宣地离职进行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做了肝脏移植手术。
公司谢绝对乔布斯的健康状况做进一步评论。
据了解内幕人士披露,乔布斯在增加体重上遇到麻烦,与移植有关的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已让他对感冒和流感极度敏感。
乔布斯的健康问题并未影响公司的成功史。
苹果开发的产品与iTunes类的在线服务,已逐一颠覆了音乐、移动电话、媒体和视频游戏业。
尽管Macintosh电脑在市场上表现地并不理想,但它现仍占有9.7%的美国个人电脑市场,较10年前的3%有大幅增长。
公司同时还成为继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之后的,全球第二最有价值企业,远超科技巨头微软。
苹果1月19日宣布了最新经营成果:去年最后一季度的利润达60亿美元,创下了远超此前最佳利润40%的记录。
尽管相关产品的计划已制定,但没有乔布斯的苹果将是让人兴趣减少的企业。
据这些年来的大量传记和文章的描述,乔布斯是高度关注细节的控制狂。
他常会让新产品重返实验室,或在最初阶段就废弃它们,接着提出新的特性要求,或者让老产品迅速退出市场,其始终都在让公司的重点放在有高收益潜力的少数几种新产品上。
乔布斯专注于过程和细节甚至涉及到如何推出新产品。
关于乔布斯离职的苹果发展形势分析苹果公司,全称苹果股份有限公司,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在2007年1月9日于旧金山的Macworld Expo 上宣布改名。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
随后的2007年,苹果更推出了iPhone,一个结合了iPod和手机功能的科技产品。
它也是一个上网工具和流动电脑。
同年,苹果也推出了iPod touch. 一个月后,该公司售出了6千万个程式,这为该公司赚取了平均一天1百万的商业利润。
不到3个月,苹果公司便成为了世界上第三大流动电话的出厂公司。
该公司最近的一件产品是众所皆知的iPad. 2010年1 月27 日,苹果推出了iPad。
人们认为iPad 是一个很独特新颖的产品,但是,iPad的推出并没有想象中的狂热。
苹果公司的成长是惊人的,这无疑说明了该公司是其中一个成功非凡的电子产品出厂公司。
未来的日子,苹果电脑会再推出更多符合美学设计的电子产品。
6月16日,据报导苹果零售部副总裁RonJohnson前不久宣布离职,成为近几个月来第二位离开苹果的高级副总裁。
苹果高层纷纷离职,不禁令人猜测:苹果公司到底怎么了?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一直以来最令人惊叹的能力之一就是吸引优秀天才的能力。
在过去十年里,乔布斯组建了一支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天才管理团队。
这支全部由男性组成的队伍不仅专业素质极高,而且对乔布斯无比忠诚。
但在最近几个月,这支队伍中两名功臣出走,虽然论定苹果陷入麻烦为时尚早,但却标志着乔布斯1996年重回苹果所开创的辉煌时代的终结。
苹果元老级软件工程师BertrandSerlet于3月离职。
Serlet曾在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在其创建的电脑公司NeXT工作。
乔布斯在1月份宣布因医疗原因暂时离职。
乔布斯患有胰腺癌,并曾接受肝脏移植手术。
病休期间乔布斯共出席两次苹果产品发布会,虽然看起来瘦削得吓人,但精神似乎很好。
分析员称,Johnson离职对苹果并不是灾难性的打击,但绝非好事。
BusinessInsider评论员DanLyons认为,高层离职很可能预示着两件事:1、乔布斯将不会返回苹果公司;2、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TimCook已经被定为未来的CEO。
Apple的发展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一家真正基业常青的公司应该是组织和体系的自我完善、更新能力。
Jobs是Apple的灵魂,04年初Jobs患癌症,消息一传出,股票大跌。
可见,Jobs对于苹果公司有多么重要。
但同时我们可以猜想,后Jobs时代,Apple的业绩神话还是否能够继续?组织的自我修复及持续创新力是否是其软肋呢?下面我用SWOT 分析了苹果目前的形势:SWOT(Tech)苹果在技术研发方面一直非常卓越,这就使得他们具备了众多优于Windows 的技术,例如Core Image、Core Data、OpenCL以及Grand Central等数不胜数。
然而,苹果Mac OS X却从未真正动摇过微软的统治地位。
这些技术都比较隐秘,对于潜在的用户而言不够显眼,而且都很容易模仿。
SWOT (Market share)PC领域与HP & Dell 差距很大,短时间无法改变。
SWOT (threat)Computer & Service Computer & Service Computer & Cell phone Cell phone Cell phone & Music &Service Pad & Soft service HP & Dell & Lenovo & Nokia以及以及Sony Samsung都是同行业以及都是同行业的竞争者;鉴于日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特点,的竞争者;鉴于日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特点,不存在着很高的进入壁垒,产品替代效应很高。
的高成长、的进入壁垒,产品替代效应很高。
而Apple的高成长、高利的高成长润神话必定让其他资本羡慕。
润神话必定让其他资本羡慕。
不乏Google & Microsoft 等著名科技公司想进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著名科技公司想进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而且inter & Microsoft 垄断了垄断了CPU 和操作系统的争对手。
而且市场,基本不存在太大的议价能力。
市场,Apple基本不存在太大的议价能力。
基本不存在太大的议价能力SWOT (Strengths)“应用程序下载量在不到18 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30 亿,这是我们前所未见的。
"Apple 首席执行官Steve Jobs 说,"创新的App Store 为iPhone 和iPod touch 用户提供的独特体验是其他移动手持设备无法做到的,而且短期内我们也看不到会有任何竞争者。
" 苹果如何才能在持续从音乐和视频领域获得收入的同时还能继续在电脑和高清电视的整合方面取得突破?Apple TV一直都在韬光养晦,但至今也未能达到顶尖水准。
iTunes 业务在不断的给apple带来持续正的现金流SWOT (Gross margin)苹果产品取得了电子消费品行业空前的40%的毛利水平,但其市场份额与惠普/戴尔都有较大差距,在不牺牲产品品质及定位的基础上,可适当降低价格,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在iPod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蕴藏着隐忧,恰逢iPhone 的推陈出新,拥有强大的品牌优势及应用程序,而传统Nokia、Motorola等智能手机出现颓势,把公司的营销重点转向iPhone。
SWOT (Dream)金融危机后,各大企业纷纷裁员并向政府求助时,而苹果却是一家坐拥340亿美元现金资产,并有能力建立自己梦想的公司。
对苹果这样一家现金充裕的公司而言,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自己的产品会失败。
苹果将如何利用手中的资金在经济危机中变得更加强大,走在竞争前列并创造竞争优势。
尤其是在当前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使用同样的硬件技术的背景下,苹果如何保持自己的软的技术实力。
从国际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关于丰田召回门真相国贸0846 张蕾 18084621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末,公司现有8个工厂,职工人数达45000入,现在丰田汽车公司的汽车产量仅次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居世界汽车制造业第三位。
营业收入额990多亿美元,利润27.8亿美元,总资产达1200董亿美元。
企业管理界人士普遍认为,丰田的成功经验是:积聚人才,善用能人,重视职工素质的培养,树立良好的公司内部形象。
作为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结合中的一部分,丰田公司的企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较高的教育水平和企业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企业乃至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
这一点,在丰田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了证实。
丰田公司对新参加公司工作的人员,有计划地实施主业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工作本领的人。
这种企业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分阶段地学习,并且依次升级,接受更高的教育,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集团。
在丰田教育的范围不仅仅限于职业教育,而且还进一步深入到个人生活领域。
丰田车故障调查事件回顾今年早前,美国运输部公布了从去年开始进行的对丰田及其雷克萨斯车型突然加速事件的调查结果,报告称,除了少数突然加速事件是由于不合适的脚踏垫卡住加速踏板外,其余的突然加速事件均由驾驶者误踩油门造成。
“油门误踩”是美国运输部最近为这类事件做出的终极解释。
从“误踩”到销量受损。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丰田在此之前已经召回了2007、2008款凯美瑞和雷克萨斯ES350车型上的脚踏垫。
而在此次灾难后,丰田于2009年10月更是召回了380万辆汽车和卡车,更换了重新设计的油门踏板。
然而,这次影响恶劣的雷克萨斯ES350事故和紧接着的大规模召回事件将媒体的目光聚焦在了丰田身上。
2000年至2010年3月间,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累计接到7000条关于丰田车突然加速事件的投诉,而其中70%的投诉发生在2009年10月之后。
一项囊括58辆遇险丰田车的实地调查也显示事故原因并非出自刹车失灵或是发动机油门控制失效。
在这些受调查的汽车中,有39辆装有记录事故数据的“黑匣子”,该装置在目前85%的丰田新车中配备。
“黑匣子”中的数据显示,39位出事车辆的驾驶者在事故发生时,没有一位持续使用刹车,而其中35位均踩了油门。
此外,美国运输部的工程师也未发现丰田车在油门踏板和刹车位置的设置上有任何可能导致误踩的隐患。
最后,为了对电子故障进行检测,美国运输部找来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火箭专家检查凯美瑞的电子系统。
专家检查了28万行软件代码,查找可导致突然加速的瑕疵。
他们发射电磁波,查看能否影响汽车电子系统,导致突然加速。
美国运输部最后的检测结果表示,丰田车并不存在突然加速的隐患,驾驶失误是导致悲剧的罪魁祸首。
跨国公司应具备三种能力:变革能力、协调能力和建立思维模式的能力。
变革能力,任何组织,在变革过程中总会受到过去的影响,它的发展历史会给自己制造出阻碍变革的壁垒。
公司变革要面临三大挑战,即战略壁垒、组织壁垒和文化壁垒。
协调能力,组织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对资源的有效整合,规模越大,组织结构越复杂,所需要的协调就越多。
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协调体制,对跨国公司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确立思维模式的能力,管理中最重要的东西是思维模式,观念差异会造就不同的管理方式。
对员工不信任,就会导致强化控制的组织制度;对权力的执著,就会产生集权式组织结构;认为信息只能通过正规渠道才能生效,就会压制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丰田事件可有以下解决方案第一,成立由社长,本人直属的特别组织,全球质量特别委员会。
该委员会是由各个地区新任命的质量特别委员参与构成。
从汽车的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工序把有关质量管理的内容汇总加以改善,这是质量全球委员会的工作。
通过成立这样的委员会,我们认为这样才能更好的倾听顾客的声音,结合各地区的特性做出整改措施。
第二,作为质量改善的一个具体措施,为了更直接的、更迅速、更准确把顾客的声音传达到公司质量开发本部,今后要加强技术实力调查体制,派遣技术人员到当地进行技术分析,客户品质技术工程部门,并且要强化经销店售后服务部门的技术能力,这些都要结合当地情况不断完善。
第三,人才培养。
关于质量管理丰田汽车本部有一个“顾客第一”培训中心,今后在全世界各个中心,包括中国也要成立同样的培训职能,这样才能培养真正从客户角度来进行质量保障活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