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1~5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5的数字,并能够识别这些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5。
2. 学习数字的顺序和数数。
3. 学习数字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5的数字,并能够识别这些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5的数字,并能够识别这些数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数字1~5,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字的存在。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数字1~5的形状和读音,让学生认识并学会读写这些数字。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数数、摆放实物等方式,加深对数字1~5的认识。
4.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与数字1~5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今天所学的数字1~5,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2. 让学生完成一些与数字1~5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九、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用于导入数字1~5。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归纳1.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事物的数量2)1~5各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题型分析:常用于找规律或者插空填数题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书写。
2.比大小、第几、分与合1)比较大小:(1)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2)填“<”,“>”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2)“第几”的含义: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无论第几,表示的物体的个数都是1.区分:第几和有几个的区别,无论第几都只有1个,有几个表示的是物体的数量。
3)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依次分成1和几,2和几……直到分成几和1为止数的分与合的读法:(1)数的分可以读成: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Eg:5可以分成2和3(2)数的合可以读成:几和几可以组成(合成)这个数Eg:2和3组成(合成)53.1~5的加、减法1)加法: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补充:2+3=5这个数学式子,我们可以把它代入到实际例子中,如,小猴原来有2只桃子,又拿到3只桃子,现在总共有5只桃子,需要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的这个“等号”的意义是“总共”“一共”的意思。
2)减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补充:5-2=3这个数学式子,我们可以把它代入到实际例子中,如,小猴原来有5只桃子,吃掉了2只桃子,现在还剩3只桃子,需要让学生理解减法算式中的这个“等号”的意义是“还剩”、“还有”的意思。
3)加减法计算: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题型分析:(1)实际的看图写数学式子(2)计算题4.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含义:(1)表示没有(2)表示起点2)有关0的加减法:(1)任何数与0相加或相减都得这个数(2)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为0。
1~5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5的认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1~5的认识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识1—5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
2、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建立一维的空间位置对应。
活动重点:认识1——5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
活动难点: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建立一维的空间位置对应。
活动准备:小动物(小猴子、小狐狸、熊猫、长颈鹿、大象)的图片各一张;5节车厢的小火车图片活动过程:一、通过故事自然导出序数概念。
1、故事导入:动物王国有一列小火车,小动物们决定乘火车去北京玩一玩。
教师出示五节车厢组成的小火车,请幼儿数一数小火车共有几节车厢?我们用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宝宝来为这几节车厢做上标记吧!(引导幼儿把数字贴在车厢上。
)2、教师标识数卡。
教师:我们怎么来标上数字呢?(先找到火车头,从火车头的一边开始标数字。
)教师边演示边说:这里是第一节,我们用数字1表示,把数字1贴在上面;这里是第2节,我们用数字2表示,把数字2贴在上面......3、教师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4、有哪些小动物要去旅游呢?教师拿出动物图片,一边示范讲解,一边把相应的动物放在相应的车厢里。
小猴子坐在第一节车厢,小狐狸坐在第二节车厢,熊猫坐在第三节车厢......二、理解序数的概念,口头表达谁在第几节车厢。
1、火车开了很长时间,停了下来请乘客们下车休息一下,动物们都下了车。
2、等火车马上就要开走的时候,熊猫着了急,因为它找不到自己的车厢了,它不记得自己坐在第几节车厢了。
3、谁愿意帮助他呢?可以怎么帮助他?4、请小朋友说一说谁在第几节车厢。
三、理解序数的概念,通过操作,尝试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对应。
请幼儿分组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第几排?好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排?坐在最后面的小朋友排在第几?1~5的认识教案篇2学习内容:p14~16;练习二第1、2、3、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人教版数学一上《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字1-5的认识,能够标示、认读、书写数字1-5。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通过游戏、绘本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乐于分享、相互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字观念,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字。
二、教学重点1.数字1-5的认知与书写。
2.数字1-5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数字1-5的认知巩固与提高。
2.数字1-5的书写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让学生看数码时钟,找出钟面上的数字1-5并说出来。
二、授课环节1.呈现数字1-5的卡片,让学生观察认知,边看边朗读。
2.讲解数字1-5的写法和书写顺序。
三、活动一:数字之间的顺序1.让学生排列卡片上的数字1-5,重点练习数字间的大小关系。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数字的顺序。
四、活动二:数字游戏1.划分小组,让学生用数字卡片组合出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数量,如:几把椅子、几本书等。
2.比赛哪个小组组合得快、正确。
五、小结1.对今天所学数字1-5进行小结,复习书写和认知。
2.督促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五、板书设计•数字1-5的写法和书写顺序六、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有关数字1-5的练习。
2.整理生活中1-5的物品,写下对应数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认知和书写数字1-5,同时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熟练运用这些数字。
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1~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1~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个教案,内容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要教授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1~5的认识》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数字1到5的认识,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字1到5的认识,能够正确书写这些数字,并且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
我还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字1到5的认识,能够正确书写这些数字,并且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数字卡片、小猪佩奇家族成员的图片等。
学具包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会拿出小猪佩奇家族成员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数一数,小猪佩奇家里有多少个成员。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我会拿出数字卡片,让学生们观察并排列数字的大小顺序。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们按照大小顺序,接龙写出数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与学生们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同时,我也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数字1到5的大小顺序。
我会用大字写出数字1到5,并在数字之间用箭头连接,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会包括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预习清单及知识点一、预习清单1. 阅读课本:打开课本,找到《1~5的认识》这一部分,仔细阅读相关内容,包括文字描述、插图和例题。
2. 准备物品:准备一些能够代表1~5数量的小物品,如小棒、积木、水果等,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3. 观看教学视频:如果有条件,可以观看一些针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4. 提出问题: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记录下自己不懂或不确定的问题,以便在上课时向老师请教。
二、知识点1. 认识1~5:-了解1~5各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掌握1~5各数的顺序,能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 书写1~5:-学习1~5各数的正确书写方法,包括数字的形状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练习书写,确保每个数字都能够工整、准确地书写出来。
3. 比较大小:-学会使用“>”“<”或“=”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及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 基数与序数的理解:-了解基数的概念,即使用1~5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初步理解序数的概念,知道第几表示的是位置而不是数量。
5. 数的分与合:-初步了解2~5的数的分与合,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也可以合成一个数。
三、预习建议1. 动手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多使用小物品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积极思考: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并尝试自己思考解决,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及时复习:预习完成后,及时回顾和复习所学内容,巩固记忆,确保自己能够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
通过以上预习清单和知识点的学习,相信你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上课时,你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去听讲,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数字1到5的认知,理解数字的含义,学会书写数字1到5,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1到5的数数、计数和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到5的基本概念,能熟练数数和计数。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到5,并理解其含义。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1到5进行大小比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1到5的书写和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数字1到5的认知和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大小比较教具。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并尝试说出数字的名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数字1到5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进行数字1到5的计数练习。
4. 教学难点讲解(15分钟)教师示范数字1到5的书写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书写。
5. 教学重点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大小比较教具,引导学生学习数字1到5的大小比较。
6. 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数字1到5的认知。
7. 课堂互动(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字1到5的大小比较游戏,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到5的书写示范。
2. 数字1到5的大小比较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练习本上的数字1到5的书写和大小比较练习。
2. 答案:课后由教师批改,给出正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数字1到5书写和大小比较方面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数字1到5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字敏感度。
组织学生进行数字1到5的手工制作,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讲解(数字1到5的书写和大小比较)2. 作业设计(确保作业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具有实际应用性)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评估教学效果并拓展学生思维)一、教学难点讲解(1)数字1到5的书写数字书写的顺序和方向,如数字“2”的书写应从上往下,再从左至右。
1-5的认识1-5的基数含义:用1-5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用几个表示,描述数量。
比如一个太阳,一只小狗都是用数字“1”表示。
1-5各数的形状认识与书写:1像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子,5像枰钩。
1-5各数比较大小1、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相同就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等于号,等于号用符号吧表示可写作“=”。
2、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大的在前面、数字小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大于号,大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
(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3、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小的在前面、数字大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小于号,小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
(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第几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
区别几和第几,几表示数量,第几表示位置。
分与合掌握2-5的分与合:5的组成有4种(4和1、1和4、2和3、3和2);4的组成有3种(3和1、1和3、2和2);3的组成有2种(2和1、1和2)。
加法掌握加法的含义与读法:把两个数字合起来在数学上用“+”表示,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用“=”连接。
“+”为加号,“=”为等于号。
比如:3+1=4读作3加1等于4。
减法掌握减法的含义与读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是减号表示去掉,剩下多少用“=”连接。
比如:4-1=3读作4减1等于3。
认识“0”掌握0的含义与写法:0表示一个也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分界线。
重难点知识梳理1、1-5各数的大小比较,注意区分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关系。
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
2、理解序数的概念,用第几表示位置,并且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
易错点区别几和第几,几为基数概念,表示数量关系,第几为序数概念,表示位置关系。
一、填一填。
(39分)1、3的前面是(),3的后面是()。
2、5的前面是(),2的前面是()。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初步认识1—5这几个数字,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理解它们的相对大小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中学到了一些简单的数字,但是对于系统的数字学习还比较缺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字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1—5这几个数字,理解它们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3.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字的加减运算,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1—5这几个数字,理解它们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字的概念。
2.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字的意义。
3.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字的加减运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字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认识数字。
2.准备实物模型,用于让学生体验数字的加减运算。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数字的起源,让学生对数字产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如车牌号、电话号码等,让学生对数字有直观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1—5这几个数字,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的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数字1—5。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
《1-5的认识》教案人教版2024新编一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书写数字1-5,并能理解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具体数量。
技能目标:通过实物操作、游戏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识别、书写数字1-5,理解其代表的数量。
难点:将数字与具体数量建立联系,理解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数字卡片(1-5)、实物教具(如苹果、书本、铅笔等)、数字挂图、小黑板。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套数字卡片(1-5)、小棒或积木块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数字1-5相关的小故事,如“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了1条鱼,又钓了2条,最后钓了总共5条鱼。
通过故事引出数字1-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认识数字1-5展示数字卡片1-5,逐一介绍每个数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和书写方法。
在小黑板上示范书写数字1-5,强调书写规范,如数字的笔顺、大小等。
理解数字代表的数量利用实物教具,如苹果、书本等,展示数字1-5所代表的具体数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游戏互动设计“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轮流说出数字,并尝试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如“我是1,我有1个苹果”。
进行“找数字”游戏,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迅速找出与数字相对应的实物教具或学具。
(三)巩固练习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小棒或积木块摆出数字1-5的形状,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引导学生数一数,并说出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包括数字书写、数量比较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总结数字1-5的书写方法和数量表示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字1-5的书写方法和数量表示。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家里的物品数一数,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1-5,掌握它们的书写和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数字1-5的意义,会读写数字1-5,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字的认识几乎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字1-5。
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书写和认识。
2.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5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字1-5的书写和认识,数字1-5的意义。
2.难点:数字1-5的运用,如简单的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1-5。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字1-5的卡片、图片等教具。
2.准备与数字1-5相关的数学游戏。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数字1-5的由来,让学生对数字1-5产生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数字1-5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到数字1-5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数字1-5的卡片,让学生逐一认识这些数字。
同时,讲解数字1-5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1-5。
3.操练(10分钟)通过分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字1-5。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每人说出一个数字,下一个学生必须说出上一个数字加1的数字,以此类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数字1-5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法。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数字1-5创作有趣的数学故事或图形。
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共 9 课时课题1~5的认识第 1 课时执教日期:年月日教学目标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读这5个数;2.借助点子图、计数器、小棒等学习用具,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小棒、点子图、计数器、课件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引入新知师:仔细观察P14、15的图,在秋天丰收的季节里,李奶奶家院子里热闹极了(出示课件)。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的表述句式:我看到了5个南瓜等等。
(二)认识数的基数含义,认、读数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师:说说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没有规律,想一想怎么说才能有顺序,又不遗漏?2.认识1~5师:1只狗、1位老奶奶数量是多少?用几来表示?指导句式:像这样数量是1的物体,都可以用数“1”来表示(学生活动:学习老师的表述方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2~5的学习方法和1相同。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数量是几的物体,都可以用几表示。
(三)巩固数的基数认识师:我们认识了1~5这几个数,现在我们动手操作一下。
我说几,你摆几。
师:ppt上摆了几?为什么?(四)理解1~5的顺序1.活动(一):在计数器上,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请学生上讲台演示,并请其他小朋友点评。
同学相互数给对方看,从1~5,再从5~1。
2.活动(二):1.将点子图排序,先自己摆一摆,再请同学上白板摆一摆。
2.认识数的邻居。
出示ppt:()2 ()3() 4()教学1~5的书写(五)边示范边书写。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5的认识,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1~5的认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