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9.75 KB
- 文档页数:4
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模式孙建国;林春霞;姜文蓉;钱容;宋英;靖红【期刊名称】《新疆医学》【年(卷),期】2008(038)002【摘要】@@ 资料与方法rn一、一般资料:2004年6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男性37例,女性11例),年龄(53±10)岁(31~65),病程(4.3±3.4)年,口服降糖药27例,胰岛素注射16例,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5例,HbA1c(8.5±1.7)%,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标准.除外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脑梗塞,脑出血、心肌梗塞,感染.手术等疾病和应激状态.【总页数】2页(P48-49)【作者】孙建国;林春霞;姜文蓉;钱容;宋英;靖红【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塔里木油田医院,841000;新疆库尔勒塔里木油田医院,841000;新疆库尔勒塔里木油田医院,841000;新疆库尔勒塔里木油田医院,841000;新疆库尔勒塔里木油田医院,841000;新疆库尔勒塔里木油田医院,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血糖波动监测的价值 [J], 孟开顺;王小蕊2.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 [J], 杨荣礼;李雷;周晓兵;项洁;李励3.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观察 [J], 郭剑平;肖卫平;余爱华;周小智;肖黎明;邓犇;符金香;颜迪恩4.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血糖波动监测的价值 [J], 孙正凯;魏进;韩玉亭5.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分别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指尖血糖检测对血糖波动的效果观察 [J], 吴文显;揭英彪;黎丽华;李肖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幅度作者:王黎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6期王黎苏州市润达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应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该中心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该中心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标记为实验组;同时,选择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检测系统(CGMS)显示的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
结果 CGMS显示,实验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及标准差、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日间血糖平均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显示,平均血糖水平与HBAIC呈正相关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日间血糖平均差与HBAIC不存在相关性。
结论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有助于准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及日间血糖的波动变化,其显示的日内及日间的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可以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否达标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2型糖尿病;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幅度[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4)05(a)-0078-012型糖尿病为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
临床上一般认为95%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人,常在40岁以后发病;多数发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半数以上五任何症状;不少患者因慢性并发症、伴发病或仅于健康检查时发现[1]。
随着患者的病情发展,对患者需要进行血糖控制、防止并发症的治疗。
临床上选择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监测手段也是至关重要的,现该中心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及日间血糖的波动变化,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选择该中心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该中心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髋部关节周围骨折伴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之一,其中髋部关节周围骨折是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活动能力下降,一旦发生髋部关节周围骨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功能障碍、疼痛等。
而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因此在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尤为重要。
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不当易导致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如术后感染、创口愈合延迟等。
针对这一群体,制定合理有效的血糖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旨在探讨髋部关节周围骨折伴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效果,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髋部关节周围骨折伴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在手术前、手术期和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控制情况,评估不同血糖管理策略对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探讨血糖控制对髋部关节周围骨折伴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包括手术前血糖管理对手术风险的影响、手术期血糖管理对手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等;2. 比较不同血糖管理策略在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方面的效果,探讨持续靶向正常血糖水平的管理策略与传统的血糖控制策略之间的差异;3. 分析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合理的血糖控制策略对患者手术后康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患者资料本研究共收集了XX例骋部关节周围骨折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XX例,女性XX例,平均年龄为XX岁。
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病史平均XX年。
在骋部关节周围骨折诊断后,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前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术前准备。
在患者资料中,有XX例患者存在合并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疾病等。
XX例患者有长期糖尿病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文档标题:生化检查结果分析:血糖控制指南一、引言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生化检查结果作为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依据,对于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化检查结果分析的方法,并提供血糖控制指南,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
二、生化检查项目及正常值范围1. 空腹血糖(FPG):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值≤6.1mmol/L。
2. 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反映进食后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正常值≤7.8mmol/L。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正常值≤6.5%。
4.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其中,TC正常值≤5.2mmol/L,TG正常值≤1.7mmol/L,HDL-C正常值≥1.04mmol/L,LDL-C正常值≤3.4mmol/L。
5. 尿微量白蛋白(mAlb):反映早期肾脏损伤,正常值≤30mg/L。
三、生化检查结果分析1.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这两个指标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若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若血糖在正常值和诊断值之间,为糖尿病前期。
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表示血糖控制良好;7.0%~8.0%表示血糖控制尚可;8.0%~9.0%表示血糖控制较差;≥9.0%表示血糖控制非常差。
3. 血脂: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TC、TG、LDL-C升高和HDL-C降低均需引起重视。
根据血脂水平,医生会制定相应的降脂治疗方案。
4. 尿微量白蛋白:mAlb持续升高提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并干预肾脏损伤。
四、血糖控制指南1. 饮食管理:合理搭配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糖脉康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变化的研究
郑晓媛;程平荣;陈琳;张恩娟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2(18)3
【摘要】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变化的影响。
方法:将确诊的2型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糖脉康颗粒,观察两组动态血糖相关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日内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用糖脉康颗粒比单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能更好地稳定和调节患者日内血糖波动。
【总页数】2页(P81-82)
【关键词】糖尿病;动态血糖;糖脉康颗粒
【作者】郑晓媛;程平荣;陈琳;张恩娟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市北碚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4
【相关文献】
1.2型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动态血糖监测 [J], 罗维思;颜仁嫦;黎潜
2.动态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临床意义 [J], 罗维思;颜仁嫦;
黎潜
3.动态血糖监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试验时的血糖变化 [J], 方铭喜;杨燕萍;姚蔚;薛莉;翟迎九;冯思源;方琦
4.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J], 张婷;赵岚;徐国英;宋恒良;丰磊;陶磊
5.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持续动态血糖监测24小时血糖变化的影响 [J], 曹晶珠;邹大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正常健康人(1)全天平均血糖 5.9mmol/L, 全天血糖在 4.3-7.5mmol/L 之间,血糖波动幅度0.7mmol/L, 血糖波动频次为0 次,目标血糖(3.9-10.0 mmol/L )时间比例为100%,高血糖(>10.0 mmol/L )-1曲线下面积为0 d ·mmo·l L 。
三餐前1h 血糖分别为: 5.4、4.9、6.6 mmol/L ,三餐后3h 血糖分别为: 6.5、6.2、5.9 mmol/L 。
三餐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 1.1、1.3、-0.7 mmol/L 。
正常健康人(2)正常健康人空腹血糖范围: 3.9~6.1mmol/L ,餐后血糖范围: 3.9~7.8mmol/L ,进食后血糖开始上升,血糖高峰出现在餐后30~60min,餐后2h 血糖恢复至餐前正常水平。
国内[1]研究得出动态血糖参数正常参考值,包括全天最高血糖(7.8 ± 1.4 )mmol/L,全天最低血糖(3.9 ±0.7 )mmol/L,全天血糖最大波动幅度(3.52 ± 1.09 )mmol/L ,血糖波动系数(0.81-1±0.28 )mmol/L,目标血糖时间比例为98%,高血糖曲线下面积为0.2 d ·mmol·L ,三餐前1h 平均血糖分别为 4.88 ±0.57 、5.09 ±0.60 、4.90 ±0.57 mmol/L,三餐后3h 平均血糖分别为 5.60 ±0.71 、5.70 ±0.53 、5.74 ±0.61 mmol/L 。
[1] 周健, 贾伟平, 喻明等. 动态血糖参数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中华内科杂志.2007 ;3,46(3):189-192.二、初诊2型糖尿病(1)全天平均血糖为 6.5mmol/L, 最高、最低血糖为11.8、4.1 mmol/L ,血糖波动系数为 1.8,血糖波动频次为 2 次,目标血糖时间比例为93%,高血糖时间比例为7%,高血糖曲线下面-1积为0.1 d ·mmol·L ,三餐前1h 平均血糖分别为: 6.7 、6.2 、6.3 mmol/L ,三餐后3h 平均血糖分别为7.8、6.9、9.2 mmol/L ,三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 1.1、0.7、2.9 mmol/L 。
动志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综述)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作用异常而导致的。
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动态血糖监测的定义、类型、应用和现状几个方面,对其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动态血糖监测的定义及类型动态血糖监测是用来持续监测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对血糖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以帮助识别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血糖波动。
根据监测的时间和频率不同,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随机血糖监测随机血糖监测是在任何时间点测量血糖浓度。
它通常在患者服用餐后2小时进行测量,以确定患者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范围内的血糖水平。
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血糖监测方式。
2、空腹血糖监测空腹血糖监测是在患者进食8小时后进行测量。
它通常在晨起时进行测量,以确定患者在未进食情况下的血糖水平。
并且,它通常用于确定患者是否具有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是在过去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它能够有力的反映一个人的血糖控制的情况。
实际上,HbA1c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糖尿病监测指标之一。
4、连续血糖监测连续血糖监测是指患者在一定周期内监测血糖浓度,比如监测24小时或几天内连续的血糖数据,它通常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仪来实现,可以在皮下植入一个小型的传感器,从而可以在24小时内实时采集、记录并传输数据。
二、动态血糖监测的应用1、指导糖尿病治疗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针对糖尿病患者,通过监测血糖数据,医生可以针对每一个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一份更加详尽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