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5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3课时)一、教学目标分解教学目标双向表说明:1.学习要求分为三部分,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价值观。
2.检测方法分为口头检测,主要方法包括:(1)教师提问(2)学生互相提问;书面检测的主要题型包括:A填空,B.选择、C判断.、D.读图、E分析、F探究。
二、教学设计建议(一)教学内容分析【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我国气温特点:学生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基本方法和步骤如下:(1)依据图列,读取数值。
这一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气温的递变规律,进一步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和突变部分。
这一步可以深入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3)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这样可以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进一步分析气温空间变化的原因;(4)阅读气温极端数值。
进一步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通过以上学习概括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
2、温度带及其分布。
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温度带的分布规律;二是温度带分布的特殊地区。
总结和归纳特殊纬线、特殊地理界线,如北回归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等。
3、温度带分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材以活动的方式呈现,对教材正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通过重点学习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方法,总结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
通过重点学习降水柱状图和降水统计图的阅读方法,比较找共性和差异,概括总结降水季节分配特点。
3、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
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干湿地区的划分与降水量分布和植被的关系;二是干湿地区的分布;三是干湿地区分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我国气候主要特征。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概括我国气候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气候类型及分布。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概括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地区。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培养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2.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一、导入新课回顾前面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国气温冬夏季节有何特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有何规律?我国划分为几个温度带?几个干湿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总结)这些说明了我国气候的什么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讲授新课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我国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这说明我国气候的什么特征呢?学生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由于我国山地较多,地势高低悬殊,更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教师:读图2.25“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
说说我国山地地区气候有何特点。
学生读图,阅读左上角的文字,分析讨论。
学生:在一些高大的山地地区,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设问:请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学生:因为横断山区地形复杂,地势垂直高低悬殊。
从山下到山顶出现热带森林到高山寒带的不同景观。
读图:阅读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对照图例中的气候类型,说说我国气候有几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哪些地区。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注意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
学生1:我国主要有5种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学生2:除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外,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活动,认识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的影响 B.地形复杂多样的影响C.纬度位置的影响 D.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2. 下列叙述中,能正确反映我国气候主要特征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干旱性显著C.气候复杂多样,灾害性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3. 能够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的各种景观,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特点的是( )A.秦岭 B.横断山脉 C.长白山脉 D.天山山脉4.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A. 吐鲁番盆地B. 青藏高原C. 漠河D. 黑河5. 春节前后,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而海口却是花的海洋。
造成此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季风影响B. 地形因素C. 海陆因素D. 纬度因素6.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A.东北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原山地气候C.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两广丘陵的亚热带季风气候7. 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主要是因为(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8.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 )A.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B.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C.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 D.西北季风和西南季风9. 乌鲁木齐年降水量约为277毫米,北京约为664毫米,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形类型不同 D.海拔高度不同10. 西南季风主要来自(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11. 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B.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去,气温就越低C. 夏季、冬季我国南北温差都不大D.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近50摄氏度读我国四个城市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12~13题。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2、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知道我国是个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明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重点】学会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学习难点】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学习过程】【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阅读课本38页内容和图2.24完成: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2、能在图上指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完成课本39页活动,认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4、阅读课本40页,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5、纬度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气候的?6、读图2.28完成:(1)亚欧大陆内部,冬夏季气压分布有什么不同?(2)风向有什么不同?(3)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4)冬、夏季风各有什么特点?总结季风气候特点。
7、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完成教材40页到41页活动题。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某山以北树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稻田处处、橘园飘香,这条山脉是()A.天山山脉B.昆仑山脉C.秦岭D.南岭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于()A.北冰洋和太平洋B.大西洋和印度洋C.大西洋和太平洋D.太平洋和印度洋3、能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的季风是()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4、新疆的葡萄干是在“晾房”中制成的,它所利用的气候条件是()A、风大B、温度带C、温差大D、气候干燥5、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标志是()A.雨热同期B.季风气候显著C.多种多样温度带和干湿地区D.冬、夏气温的差异大二、将下列各地气候现象与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用线连接起来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a.海陆位置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 b.地形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 c.纬度位置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三、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⑴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__地。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1、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候类型图。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3、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气候对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着重学习了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个气候特征是什么?(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季风气候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学生:雨热同期)那么我国季风气候又分为哪两种气候类型?我国还有什么气候类型呢?(板书)气候复杂多样[讲授新课](投影)《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从图2.26上,你能发现什么呢?(学生: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图中,能否看出我国还有一个什么重要的气候特征?(学生: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教师板书:气候复杂多样)这个气候特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呢?(学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教师及时表扬)(投影)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和图中四个地点漠河、海口、吐鲁番、五道梁的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进而判断它们各属于我国哪一种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搞清我国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西北的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0 mm,冬季平均气温在-10℃,夏季平均气温在25℃以下)气候干燥、冬冷夏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西南的五道梁(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说明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四季低温,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③东北部的漠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均降水量不足50 mm且集中分布于夏季,冬季均温达-30℃,降水仅10 mm,说明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④南部的海口(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50 mm左右,说明海南岛气候湿润,终年皆夏)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气候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候这一部分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气候现象、气候类型等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学生已知的地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掌握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气候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同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气候现象的成因,气候类型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图表、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学生活动:预习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已知的地理知识,如我国地理位置、地形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气候的特点。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形吗?那么你们认为这些因素会对我国气候产生什么影响呢?”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图表等教学素材,展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如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同时,介绍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判断各个案例所属的气候类型。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1、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候类型图。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3、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气候对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着重学习了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个气候特征是什么?(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季风气候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学生:雨热同期)那么我国季风气候又分为哪两种气候类型?我国还有什么气候类型呢?(板书)气候复杂多样[讲授新课](投影)《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从图2.26上,你能发现什么呢?(学生: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图中,能否看出我国还有一个什么重要的气候特征?(学生: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教师板书:气候复杂多样)这个气候特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呢?(学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教师及时表扬)(投影)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和图中四个地点漠河、海口、吐鲁番、五道梁的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进而判断它们各属于我国哪一种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搞清我国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西北的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0 mm,冬季平均气温在-10℃,夏季平均气温在25℃以下)气候干燥、冬冷夏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西南的五道梁(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说明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四季低温,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③东北部的漠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均降水量不足50 mm且集中分布于夏季,冬季均温达-30℃,降水仅10 mm,说明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④南部的海口(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50 mm左右,说明海南岛气候湿润,终年皆夏)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2、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知道我国是个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明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
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重点】
学会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学习难点】
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
阅读课本38页内容和图2.24完成: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2、能在图上指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完成课本39页活动,认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4、阅读课本40页,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5、纬度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气候的?
6、读图2.28完成:
(1)亚欧大陆内部,冬夏季气压分布有什么不同?
(2)风向有什么不同?
(3)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
(4)冬、夏季风各有什么特点?总结季风气候特点。
7、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完成教材40页到41页活动题。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
【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
双基训练
一、选择题
1、某山以北树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稻田处处、橘园飘香,这条山脉是()
A.天山山脉
B.昆仑山脉
C.秦岭
D.南岭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于()
A.北冰洋和太平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太平洋和印度洋
3、能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的季风是()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4、新疆的葡萄干是在“晾房”中制成的,它所利用的气候条件是()
A、风大
B、温度带
C、温差大
D、气候干燥
5、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标志是()
A.雨热同期
B.季风气候显著
C.多种多样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D.冬、夏气温的差异大
二、将下列各地气候现象与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用线连接起来
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a.海陆位置
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 b.地形
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 c.纬度位置
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三、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__地。
⑵甲、乙两地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是______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地。
⑶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四、连线分析题
A东北平原①香蕉a一年一熟
B黄河中下游地区②苹果b一年两熟
C长江中下游地区③柑橘c一年三熟
D海南岛④大豆d两年三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