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茶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和茶相关的有趣问题
茶文化丰富多彩,与茶相关的问题可以涵盖茶的种类、制作、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与茶相关的问题,你可以与朋友、家人或同事进行讨论:
茶的起源:
茶最早是在哪个国家被发现的?你知道最早的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人们饮用的吗?
茶的分类:
世界上有多少种主要的茶类别?你最喜欢的茶属于哪一类?
茶文化:
不同国家的茶文化有何异同?有哪些有趣的茶文化传统?
茶具:
哪些国家有独特的茶具传统?你见过最独特的茶具是什么?
茶艺表演:
你曾经参与过或观看过茶艺表演吗?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瞬间?茶的制作过程:
茶的制作有多复杂?你了解过传统的手工制茶过程吗?
茶与健康:
有哪些关于茶与健康的有趣事实?喝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茶叶的保存:
如何正确保存茶叶以保持其新鲜度?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茶道与冥想:
茶道与冥想有何联系?喝茶可以帮助冥想吗?
茶的创意用法:
你听说过或尝试过茶的创意用法吗?比如用茶叶染布、制作茶叶皂等。
这些问题旨在激发对茶文化的兴趣,也可以促使人们分享彼此的茶体验和见解。
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通过这些问题,你可以与他人一起探讨和学习更多关于茶的知识。
浙江龙井问茶的导游词那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就是新西湖十景中的一景--龙井问茶,看看出产龙井国茶的茶园,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茶园中去做一次采茶姑娘或者采茶先生,然后我们还可以看到炒茶师傅手工的炒茶表演,最后就是请各位品尝一杯当地出产的正宗的西湖龙井.请大家喝的这杯茶,虽然不可能是龙井中最好的,但是这杯茶一定是真正的龙井茶,因为现在龙井很出名,所以假冒的产品也很多,在很多地方,有很多称为龙井的茶,并不是真正的西湖龙井,而是很多外省出产的茶叶按照西湖龙井的加工方法来做的,外表看起来很象杭州的西湖龙井,但是一喝就会发觉味道和香味会差很远,普通人不懂的其中的辨别,但是如果你喝过了真正的龙井后,下次再喝其他的茶,就可以知道什么是真龙井,什么是冒牌的龙井了.很多人听说过龙井茶,但是有谁知道龙井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龙井既是个山名,也是个井的名字.龙井山是在西湖边上的一座山,山上当然就有一口井,这口井和其他的井不一样,里面的水一半是井水,还有一半是山上的泉水,由于两种水的质量,密度,比重不一样,所以在刚刚流出来的两种水中间有一条若隐若现的水纹线.古时候人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出现这条水纹线,都迷信的认为这口井下面有条龙在睡觉,水纹线就是龙嘴上的龙须,所以就把这口井称之为龙井,这座山就叫龙井山了.等会我们要经过一个隧道,隧道边上那座高高的山就是龙井山了(稍微有点夸张),那真正的龙井茶,就是龙井山周围种植的茶了,一旦离开了龙井山,就不能成为龙井了.以前也曾经有人将龙井山的茶树移到别的地方去种,也能够种的活,但是采下来的茶,其味道和香味和龙井山种的茶至少差一半,这是因为水土的原因了.龙井茶在杭州的种植历史有一千多年了,但是龙井的出名只有短短的3百多年.是谁让龙井出名的呢?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曾经有6次下江南,5次来过杭州.其中有一次来杭州的时候,听说杭州有个龙井,井里有一条龙.皇帝认为世界上只应该只有一条龙的,就是皇帝自己.过去皇帝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的嘛.那他很有兴趣的要去龙井看看了.但是古时候没汽车,也没缆车,要到龙井山顶上去看这口井,只有自己走山路上去.等他看到了这口井,知道了怎么回事,也已经走的很累了.那他就在山上一个小小的寺庙里休息.休息的时候,寺庙的和尚拿出了他们自己种的龙井茶请皇帝解渴.康熙原以为没听说过杭州没什么好茶,没想到一喝之后,觉的龙井是他以前从来没喝过的好茶,于是回到北京后下了一到圣旨,将龙井列为贡品,每年进贡到皇宫御用.所以清朝开始,龙井就慢慢的出名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zheng府从中国出产的1000多种茶里选出了十种最好的茶,称为中国十大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尖等,其中十大名茶中最好的,也是排第一的,就是我们杭州出产的西湖龙井茶了.现在的龙井茶,是作为国礼要上缴到中央政府招待国家领dao人和外国元首的.大家可能以前看电视的时候看到过邓小平吧?他在接见外国时,有几个动作是他的习惯,一个是抽烟,他抽的烟是我们中国的国烟-熊猫牌,在茶几上放杯茶,是中国的国茶-龙井茶.那现在我们看到山脚下种的一排排的就是龙井茶树了.到了春天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漂亮的采茶小姐在茶园里手工采茶.采茶的都是小姐,那么先生在哪里呢?先生全在家炒茶.我们可以看到一棵茶树上有很多叶子,但是采茶小姐只会采那些刚刚长出来的两叶一芯甚至是一叶一芯的嫩芽才可以加工成我们喝的茶.而老的叶子就留在茶树上.那么一斤龙井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芽芯呢?以前有人统计过,一斤最好质量的龙井大约有4-5万个这样的芽芯.要采这么多的嫩芽是很花费时间的,一个熟练的采茶小姐如果在春天早上从天亮开始采到天黑,也差不多只可以采到4-5斤青叶,也就是刚可以炒到一斤我们可以喝的龙井茶.但是采茶小姐不会等到晚上才把采到的嫩芽交给炒茶师傅,她们在采到4-5两的时候就要回家把嫩叶交给师傅炒茶.是因为龙井茶是属于绿茶种类的,嫩叶不能够过晚上.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营养和天然的香味如果过了晚上,茶叶就会发酵变红色,再加工的话,就变红茶了.红茶和绿茶的差别就是一个发酵的过程,打比方说,象龙井这样的绿茶好象是青菜,而红茶是咸菜.咸菜的味道很浓香,但是营养没有青菜来的好.所以我们喝龙井就是喝它的营养价值.当炒茶的师傅接到采茶姑娘拿来的嫩叶时,就要把嫩叶放到茶锅里炒.一次只可以炒1-2两的茶.他们在炒茶的时候.是不可以戴手套的,而茶锅的温度最高的时候有130多度.这些炒茶师傅从10岁开始就学炒茶了,他们的手也差不多变铁沙掌了.炒茶炒到一定的时候,他们会把茶叶拿出放在竹匾里凉一凉,然后再放下去炒第二次,再炒10分钟后,再凉一凉,然后继续炒.要炒三次才可以做成我们喝到的茶叶.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不一次炒成功呢?是因为我们喝茶的时候不仅喝龙井的味道,还要闻茶的香味,更要欣赏龙井在茶杯水中一条条象雀舌的形状,所以我们等会喝茶的时候是不用紫砂杯的,是用玻璃杯的.如果炒茶的时候一次就炒成功的话,那茶叶就会炒碎炒焦的.搽茶师傅在炒茶前,会放很少一些加工龙井的祖传秘方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是茶树开花结果后用茶籽榨的白色的茶油.那么有人问,加了茶油后,我们喝茶时候会不会茶水上面浮一层油啊?告诉大家,我们喝茶时候,茶水上面是一点油也看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龙井茶可以吸收少量的油脂,是一种保健茶,营养茶,茶水喝下肚子后,可以吸收到身体里的一些对身体不好的物质和少量油脂,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的.。
茶道的80个问题答案在喝茶的方面有很多的知识,了解其中的喝茶知识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茶和喝茶,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道的80个问题解答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用什么样的茶具泡茶最好?现在通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主要是紫砂器)、玻璃、塑料。
在冲泡红茶和乌龙时我会选用陶器,因为从品茶的角度来看,以瓷器和陶器最好,其保温性好,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但冲泡绿茶特别是碧螺春和银针时我一般用玻璃茶具,玻璃茶具可见杯中轻雾漂渺、澄清碧绿及朵朵茶芽之美态。
至于搪瓷、塑料茶具,虽有轻便、耐用之优点,但一般为了解渴而临时使用。
2.水质对泡茶有影响吗?水的种类很多,性质是不同的,各种水因所含溶解物质的不同,对泡出茶汤品质的影响也不同。
茶具有天然、纯正的特点,如果用水不当会给你带来很多喝茶的遗憾。
陆羽的《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激勿食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这说明用泉水泡茶最好,泉水要慢慢流出,而且含钙和镁化合物最少的是最好的泉水。
江水泡茶一般是不理想的,井水又不如江水。
至于雨水,一般比较纯。
但下雨的时间不同,水质也不同,秋雨为上,梅雨次之,雷雨最差。
3、水的温度和泡茶时间怎样才算最好呢?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
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如银针和毛尖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80℃为宜。
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则用100℃沸水冲泡为宜。
4.茶叶应该怎样存放?茶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能保证茶叶长时间不变质。
但最好的保存条件是在室温、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中保存。
如果茶叶含水量较高或已受潮的,可以经80℃左右烘干或炒干摊凉后再贮藏。
茶叶数量较多的可以分0、25-0、5公斤一份用白纸包好,放入干燥的罐、坛中,底层可中间放些干燥剂,干燥剂的种类可依茶类和取材方便而定。
贮存绿茶可用块状未潮解的石灰,红茶和花茶可以用干燥木炭,有条件的也可用变色硅胶。
龙源期刊网
龙井问茶
作者:何德能
来源:《财富堂》2012年第05期
对真正的爱茶之人来说,采茶的时机很难一概而论。
茶树发芽的时间和生长速度与当年的气候密切相关。
今年江南气候较冷,万物萌生时间都晚于常年,茶树也不例外。
茶叶长势不佳,采茶时间因此不得不推后。
好在清明前几日,天气突然转暖,连日都是和暖的艳阳天。
我从西湖循山路前往龙井,一路上看到草长莺飞的景象,无人的山谷里,玉兰在寂静的溪水旁怒放,荆条上抽出了黄绿色的新叶。
在山里一度迷路,转眼看见山腰上有人在采茶,前去问路的时候,才发现采茶的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这些年明前龙井的价格,一般人无法问津,因为价格高,产量低,采茶尤其需要熟练的女工,多为中老年妇女。
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来采茶是很少见的,茶叶太嫩,怕她们手法不对,浪费了原叶。
问过路,一路爬山,转入九溪地界。
从龙井村至钱塘江,山谷里—条古道,一半路程是被茶园包围的。
九溪的水势不大,但一路汇流了九条小溪,河床蜿蜒曲折,又名九溪十八涧。
路在溪边,是用巴掌大小的石块铺成的,有些则借用原地的红色砂岩,只是略加錾凿,任由溪水从石头上漫过。
砂岩被洗得平滑浑圆的地方,行人只能踏石而过。
2023年杭州龙井问茶导游词2023年杭州龙井问茶导游词1刚才我们游览了美丽的西子湖,其实早在90年前,孙中山先生也曾和大家一样来到过杭州的西湖,孙先生并在游览西湖后说了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有三个湖是最漂亮的,一个是瑞士湖,一个是日本的.芦之湖,再一个是杭州的西湖.而瑞士湖太大,一眼望不到边,芦之湖太过小,一眼望过去什么都看遍了,而西湖大小适中,诚乃国宝也”说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知不知道我们中国另外一种被称为国宝的动物是什么?对,是熊猫,那中国的国旗是什么?对,是五星红旗,国花呢?是牡丹,那么被称之为国酒的酒是什么?是茅台,国烟呢?是邓小平生前最爱抽的熊猫烟,而中国的国茶呢?就是我们杭州出产的被称为天下第一茶的龙井茶.那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就是新西湖十景中的一景--龙井问茶,看看出产龙井国茶的茶园,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茶园中去做一次采茶姑娘或者采茶先生,然后我们还可以看到炒茶师傅手工的炒茶表演,最后就是请各位品尝一杯当地出产的正宗的西湖龙井.请大家喝的这杯茶,虽然不可能是龙井中最好的,但是这杯茶一定是真正的龙井茶,因为现在龙井很出名,所以假冒的产品也很多,在很多地方,有很多称为龙井的茶,并不是真正的西湖龙井,而是很多外省出产的茶叶按照西湖龙井的加工方法来做的,外表看起来很象杭州的西湖龙井,但是一喝就会发觉味道和香味会差很远,普通人不懂的其中的辨别,但是如果你喝过了真正的龙井后,下次再喝其他的茶,就可以知道什么是真龙井,什么是冒牌的龙井了.很多人听说过龙井茶,但是有谁知道龙井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龙井既是个山名,也是个井的名字.龙井山是在西湖边上的一座山,山上当然就有一口井,这口井和其他的井不一样,里面的水一半是井水,还有一半是山上的泉水,由于两种水的质量,密度,比重不一样,所以在刚刚流出来的两种水中间有一条若隐若现的水纹线.古时候人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出现这条水纹线,都迷信的认为这口井下面有条龙在睡觉,水纹线就是龙嘴上的龙须,所以就把这口井称之为龙井,这座山就叫龙井山了.等会我们要经过一个隧道,隧道边上那座高高的山就是龙井山了(稍微有点夸张),那真正的龙井茶,就是龙井山周围种植的茶了,一旦离开了龙井山,就不能成为龙井了.以前也曾经有人将龙井山的茶树移到别的地方去种,也能够种的活,但是采下来的茶,其味道和香味和龙井山种的茶至少差一半,这是因为水土的原因了.龙井茶在杭州的种植历史有一千多年了,但是龙井的出名只有短短的3百多年.是谁让龙井出名的呢?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曾经有6次下江南,5次来过杭州.其中有一次来杭州的时候,听说杭州有个龙井,井里有一条龙.皇帝认为世界上只应该只有一条龙的,就是皇帝自己.过去皇帝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的嘛.那他很有兴趣的要去龙井看看了.但是古时候没汽车,也没缆车,要到龙井山顶上去看这口井,只有自己走山路上去.等他看到了这口井,知道了怎么回事,也已经走的很累了.那他就在山上一个小小的寺庙里休息.休息的时候,寺庙的和尚拿出了他们自己种的龙井茶请皇帝解渴.康熙原以为没听说过杭州没什么好茶,没想到一喝之后,觉的龙井是他以前从来没喝过的好茶,于是回到北京后下了一到圣旨,将龙井列为贡品,每年进贡到皇宫御用.所以清朝开始,龙井就慢慢的出名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政府从中国出产的1000多种茶里选出了十种最好的茶,称为中国十大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尖等,其中十大名茶中最好的,也是排第一的,就是我们杭州出产的西湖龙井茶了.现在的龙井茶,是作为国礼要上缴到中央政府招待国家的领导人和外国元首的.大家可能以前看电视的时候看到过邓小平吧?他在接见外国时,有几个动作是他的习惯,一个是抽烟,他抽的烟是我们中国的国烟-熊猫牌,在茶几上放杯茶,是中国的国茶-龙井茶.那现在我们看到山脚下种的一排排的就是龙井茶树了.到了春天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漂亮的采茶小姐在茶园里手工采茶.采茶的都是小姐,那么先生在哪里呢?先生全在家炒茶.我们可以看到一棵茶树上有很多叶子,但是采茶小姐只会采那些刚刚长出来的两叶一芯甚至是一叶一芯的嫩芽才可以加工成我们喝的茶.而老的叶子就留在茶树上.那么一斤龙井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芽芯呢?以前有人统计过,一斤最好质量的龙井大约有4-5万个这样的芽芯.要采这么多的嫩芽是很花费时间的,一个熟练的采茶小姐如果在春天早上从天亮开始采到天黑,也差不多只可以采到4-5斤青叶,也就是刚可以炒到一斤我们可以喝的龙井茶.但是采茶小姐不会等到晚上才把采到的嫩芽交给炒茶师傅,她们在采到4-5两的时候就要回家把嫩叶交给师傅炒茶.是因为龙井茶是属于绿茶种类的,嫩叶不能够过晚上.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营养和天然的香味如果过了晚上,茶叶就会发酵变红色,再加工的话,就变红茶了.红茶和绿茶的差别就是一个发酵的过程,打比方说,象龙井这样的绿茶好象是青菜,而红茶是咸菜.咸菜的味道很浓香,但是营养没有青菜来的好.所以我们喝龙井就是喝它的营养价值.当炒茶的师傅接到采茶姑娘拿来的嫩叶时,就要把嫩叶放到茶锅里炒.一次只可以炒1-2两的茶.他们在炒茶的时候.是不可以戴手套的,而茶锅的温度最高的时候有130多度.这些炒茶师傅从10岁开始就学炒茶了,他们的手也差不多变铁沙掌了.炒茶炒到一定的时候,他们会把茶叶拿出放在竹匾里凉一凉,然后再放下去炒第二次,再炒10分钟后,再凉一凉,然后继续炒.要炒三次才可以做成我们喝到的茶叶.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不一次炒成功呢?是因为我们喝茶的时候不仅喝龙井的味道,还要闻茶的香味,更要欣赏龙井在茶杯水中一条条象雀舌的形状,所以我们等会喝茶的时候是不用紫砂杯的,是用玻璃杯的.如果炒茶的时候一次就炒成功的话,那茶叶就会炒碎炒焦的.搽茶师傅在炒茶前,会放很少一些加工龙井的祖传秘方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是茶树开花结果后用茶籽榨的白色的茶油.那么有人问,加了茶油后,我们喝茶时候会不会茶水上面浮一层油啊?告诉大家,我们喝茶时候,茶水上面是一点油也看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龙井茶可以吸收少量的油脂,是一种保健茶,营养茶,茶水喝下肚子后,可以吸收到身体里的一些对身体不好的物质和少量油脂,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的.龙井茶也有等级之分,龙井的等级是按照茶叶的采摘时间的前后来分的,也就是说一年中最早采的茶是最好的,那么几时是最早采的茶也是最好的茶呢?是农历清明前采的,称为明前龙井,这些茶的话很少见到,是因为政府规定要上缴一定数量给国家作为国礼茶的,多余部分茶农才可以自己处理.第二批的茶是清明以后农历谷雨前采的茶,也叫雨前龙井了.谷雨后的茶也是普通的茶了.好了,现在我们到的地方是龙井山的南面一个山坞,这里是南面,阳光充足,也是西湖龙井茶最大的产地,住这里的人以前祖祖辈辈是种茶,采茶,炒茶的一个家族,他们大多姓梅,所以这个地方就叫梅家坞.等会我们就在这里的一个茶庄里请大家品尝一杯龙井.茶庄里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当地的村民姑娘.都说杭州出美女,你们到那里也可以看一看杭州的美女长的怎么样,其实杭州的姑娘并不是个个都很漂亮的,但是这里的美女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她们的皮肤大多因为经常喝龙井的缘故而很好.不信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但是几住只能看不能动哦.等喝完茶如果你们觉的龙井味道不错,也可以带点茶叶回家慢慢喝或者拿回家送亲朋好友,这里是龙井的产地,价格便宜,如果在你们那里买一斤同样的龙井,在这里可以买到3-4斤.最主要的还是这里的龙井是最正宗的龙井了.2023年杭州龙井问茶导游词2大家早上好,新的一天开始了,导祝大家身体好,心情好,总之呢,想哪好、要哪好,哪儿就好上加好。
“龙井问茶”——茶宴作者:
来源:《美食》2018年第05期
杭州龙井雷迪森庄园的茶宴——龙井问茶是大厨Jack和团队的创意精华,体现了茶与美食的完美结合,六道风格各异的菜肴均由养生食材和不同的茶做成,并有古筝伴奏及庄园茶艺师做茶道表演及讲解。
以茶入菜,融合了茶叶的形嘉、味美精华,追求食物本源和健康养生。
品茶宴时,古筝伴奏、茶道表演和讲解,彷如品茶般清静、恬澹。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道茶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并且有着很浓的文化意境。
特别推荐之龙井问茶,它主要是采用生拨鲜活的大河虾配含龙井茶叶炒制而成,再配置营养鸡汤享用,口味清淡爽口并带有清茶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龙井问茶菜单】
龙井問茶
原料:河虾仁、龙井茶
龙井茶作为绿茶的上品,茶色碧绿澄清,茶味醇香鲜灵,具有清纯悠远的香气,适合于烹制清新淡雅的菜肴。
龙井问茶这道菜是将鲜活河虾取肉浆制、滑油、烹入龙井茶第二道茶汁炒制、配以清鸡汤上桌。
虾仁口感爽嫩并带有淡淡的茶香。
普洱鲜鲍小牛肉
原料:大连鲜鲍、小牛肉、普洱茶普洱茶茶汤色泽红亮,香气浓烈持久,适合于油腻味浓的菜式。
选用世界著名三大牛肉之一的安格斯牛肉牛腩部位,脂肪与肉分布均匀使得口感香嫩无比,烹入调味料加入普洱茶茶汁、冰糖,文火慢炖,中火收汁,甘醇酥软。
茉莉花茶烤鳕鱼
原料:银鳕鱼、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属于浓香型茶,茶味醇厚,香气浓烈,适用于烹制海、河鲜类原料。
选用深海活净无污染区域的银鳕鱼,切块用水冲至鱼肉洁白并吸干水分,浸入茉莉花茶茶汁中腌制2小时,充分吸收茶汤香味,再调味烤制,配以抹茶粉调制的色拉酱同食,口感香嫩。
茶知识--武夷岩茶三十问【大红袍篇】1、问:大红袍与武夷岩茶是什么关系?答:大红袍其实是一个品名,位于九龙窠的6株母树已有360多年,我们现在品饮的大红袍则是由母树嫁接而来,分为纯种大红袍及拼配大红袍。
大红袍属武夷岩茶最具代表的产品,同时由于大红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将武夷岩茶统称为大红袍,正如铁观音一样,其实武夷岩茶中有三百多个品种,分为无性系灌木如肉桂,无性系小乔木如水仙,及名丛、优良名丛。
另外我们说的武夷岩茶多指武夷山产的乌龙茶。
2、问:大红袍又名什么?答:大红袍又名奇丹,在唐朝亦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
3、问:请问大红袍有哪些味道?答:不同的品种、制作工艺的差异及拼配技术可以产生不同的香气和茶汤,但万变不离其宗,岩茶始终讲求的就是“岩韵”,亦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岩骨花香”。
所谓“岩骨”指的事岩韵显著,茶汤达到一定级数则会带骨感,而“花香”也可以理解为独特的品种香,制成成品的工艺香,受优越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影响所生产的天然气息。
4、问:目前市面卖的是第几代大红袍?答:大红袍繁植至今已有20多年,且只能由六棵母树且适当剪枝嫁接,所以基本上现时所有出售的大红袍肯定都是其后代,但质量如何则不能一味追求第几代,应该是结合生长环境,天气,及传统的工艺,三者缺一不可。
所以无需刻意去追求第几代大红袍,反而建议您可以通过自己的口感看看您自己比较接受哪种口感的。
5、问:请问影响大红袍的品质有哪些因素?答:第一,必须是真正的大红袍树种,因为母树在岩石上生长了几百年,茶树种充分吸收了岩石精华,形成独特的味道。
第二,必须拥有非常良好的生长环境,武夷山即有独特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大红袍的生长。
第三,拥有精湛的制作技术才能将大红袍独特的岩韵味体现出来。
6、问:可以介绍一下大红袍母树吗?答:现有的母树只有6棵,长于天心岩九龙窠岩壁之上,已有360多年历史,终年以岩石流下来的滑滑细水及带来的苔泥为天然肥料,加上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故茶树种已形成了特有的岩韵。
茶乡问茶茶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提及浮梁,古人有曰:浮梁之茗,闻于天下。
确如其言,自唐起,茶,早已浸润浮梁千年,民里乡间自有另样风情。
往东去,去到鹅湖隆凤里。
隆凤里即曹村冈,大山深处一座千年古村。
山里人家向无关门闭户习惯,随性迈过一户门槛,听得动静,早有主人迎来:“哦,客来咯,坐、坐”。
在山里,过门就是客,无谓生熟。
一边引客入座八仙桌,一边冲厨下吆喝“老嬷头,烧茶来”。
不消片刻,主妇已烧得水来,径自中堂茶案取出茶杯,搁入茶叶,旋即转身入了厢房。
在山里,烧水是主妇份内之事,沏茶还须男主亲手操持。
家做“清明尖”沸水只冲八分,“熊人筛茶满敦敦”,浅茶满酒方是待客之道。
茶刚沏好,主妇端着攒盒亦从厢房转出。
山里人客情,攒盒亦比山下多出两格,椎栗、米脆、柿饼......尽是山下难得之物。
“吃茶、吃茶”,茶点摆上桌,主人方始端茶起敬。
吃一块米脆,喝两口绿茶,聊聊风土,侃侃人情。
“二十四把白纸扇同上曹村冈”典故撩起主人谈兴,茶续一次,不经意已成上门“贵客”。
看谈得入港,主妇去厨下生火。
茶续二回,主妇又端托盘出来,无论宾主,人手一碗冻米煮荷包蛋。
冻米煮蛋佐茶三巡,已是浮梁待客吃茶至高礼节。
相较待客吃茶,婚喜吉事吃茶更有讲究。
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虽说受政府主导移风易俗影响,婚嫁“六礼”早已式微,纳采、问名、纳吉、请期、纳征、亲迎诸多环节删繁就简,但“茶不移本,植必生子”之意仍为山里人家坚持,“三茶”必不可少。
纳吉亦就订婚之日,男子须与媒婆上门送定。
脚踏车前面挂着猪肉、索面之类见面礼,后座媒人手里提着紧要之物——红纸封着一斤上好绿茶,此为求婚第一茶,名曰“下茶”。
到得女方家中,循例吃冻米煮蛋佐茶。
男子若心思活泛,早该去后厨帮忙,手勤脚快总不会错。
前堂由媒婆与男主边吃茶边聊,从家长里短聊到下茶之事,叫来男子恭恭敬敬递上茶礼。
女方收受茶礼,俗称“吃下茶”,即算定下婚约,“好女不吃两家茶”,男子身份亦就变成“准女婿”,往后来去再无需媒人陪同。
龙井问茶新西湖十景之一。
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凤凰岭上,本名龙泓,又名龙湫、龙井,是以泉名井。
它与玉泉、虎跑泉,被誉为杭州三大名泉,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1)已发现。
关于龙井的传说很多,据传此井与江海相通,必有神龙居住,因名龙井。
又引苏东坡之说下有万古蛟龙渊,故名龙井。
相传三国时葛洪炼丹于此。
龙井是一个半圆形泉池,清冽的泉水就从泉后壁的山岩间涓涓流出,虽大旱亦不枯竭。
井中泉水漫溢后,通过石罅听候宕下泻,形成了这一带疏涧流淙,泉声叮咚的清丽特色。
龙井泉还有一奇特之处,就是当你小棒搅动井水内泉水时,水面上就会出现一条蠕动的分水线,仿佛游龙一般,这种现象在雨天时更为明显。
据说这是因为地面水和地下泉水相互冲撞,两种水质因此重和流速的差异所致。
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使游人平添了佳趣。
龙井之西是龙井村,环山产茶,名西湖龙井茶,因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赞为四绝而著称于世。
元代虞集咏茶诗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西湖茶叶以有龙、云、狮、虎之别,以狮峰、龙井地之茶为最,其中奥妙,唯去龙井品茗问茶方可悟出,因此有龙井问茶之称。
历史沿革北宋时龙井已成为旅游胜地,诗人苏东坡常品茗吟诗于此,曾有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苦蛟龙潭的诗句赞美,故名龙井。
明人陈眉公作《试茶》诗:龙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禅,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此意偏于廉士得,之情那许俗只专,蔡襄夙辩兰芽贵,不到兹山识不全。
龙井茶区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
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此开始有名气,该匾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
龙井品茗在北宋已成风气。
龙井问茶清乾隆皇帝曾到此,老龙井还留有十八棵御茶遗迹。
关于喝茶的短笑话
1、某人喝完茶后问茶艺师:“这茶是不是好茶?”茶艺师淡定地回答:“都已经喝完了,好坏也无从考究了。
”
2、某人喝茶时突然问茶友:“你知道茶叶为什么有香味吗?”茶友疑惑地回答:“为什么?”某人得意地说:“因为茶叶长得太香了。
”
3、某人喝茶时发现杯底有一个小小的裂痕,拿给服务员看,服务员说:“没事,那是茶底骨。
”
4、某人向茶艺师请教如何泡茶,茶艺师说:“先泡上一壶再说。
”某人问:“这壶味道如何?”茶艺师慎重地回答:“不好不坏,但泡茶的话还是可以的。
”
5、某人喝茶时突然问茶友:“你知道茶是如何变成茶叶的吗?”茶友疑惑地回答:“不知道。
”某人得意地说:“当然是靠茶树上的茶叶瓶啊!”
6、某人向茶艺师请教如何辨别好茶和劣茶,茶艺师笑着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好茶就是你喝着舒服,劣茶就是你喝着不舒服。
”
7、某人喝茶时不小心将茶叶泼到了自己的衣服上,有人劝他:“赶紧用茶水擦,可以去污的。
”某人笑着回答:“那我还不如喝了呢。
”
8、某人问茶艺师:“喝茶有什么好处?”茶艺师说:“喝茶可以清口腔、解乏、提神、降压等等。
”某人点了点头:“那我要再来一杯。
”茶艺师问:“为什么?”某人回答:“有疑惑,需要再验证一下。
清明前后,携妻游杭,过虎跑,倦而憩于亭上,呼主人泡龙井茶。
顷刻茶至,闻之沁人心脾。
茶色淡绿,与瓷瓯无别;啜之,香气扑洌,味甚浑厚;与平素所饮龙井者异,清香余口,久之不绝。
余奇,问之主人,答曰:“茶为龙井者不欺,乃自治,此谷雨前茶。
‘虎跑泉水龙井茶’天下驰名,不敢自砸招牌”。
妻嗔云:“向者家中所购龙井者与此不可同日而语,宜其假噫。
”闲谈之际,已饮三四杯矣,而茶色不减,茶香依然浓郁。
余益奇,欲知其何时方淡。
与妻比划,再饮至十数杯,茶味方略淡薄。
欲再饮,腹肚已满,不可再下矣。
欲购此茶于主人,主人以自治,货少见拒,三求之而不迨,乃罢。
乃驱车十五里赴龙井,此地乃“龙井茶”出处。
车夫很巴结,陪吾等东家走西家串。
商家更是热忱,又让座又让品尝。
然细品之,终不及虎跑所饮龙井,又闻当地多有茶托者,遂未购而归。
妻问因,余曰:“君未闻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耶,乘兴迩来,兴尽而归,何必见购焉!”妻嗔曰:“佳人似佳茗,初恋者若此虎跑龙井,饮后为之一震,余者不复入夫君法眼矣!”余嘿然。
后记:妻谓“佳人似佳茗”之说,余后在苏轼诗中找到出处,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诗里,将茶比作“佳人”。
诗云: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臆呼!妻从不看诗词典籍,奈何与古人意境相通哉,余复奇,以记。
问茶
【1】
清茗问茶,红袖添香,一个寂寞清欢终不悔,一个两情相悦惜良宵。
如此美辰,我愿取其之首,或清或淡,或温或寒,且随心意。
原来,一个人的相守,也是甘愿寂寞着的。
那个布衣旗袍的女子,该是江南惹出来的宠儿,微雨中的清荷,月色下的青莲,都不及她醅茗蕴茶的幽雅。
识得她源于文字,不多的句子,却生生勾出了我的魂儿——好久没读到这么纯粹而干净的文字了,深嗅,再也舍不得干脆呼之出去,如丝丝清茗留在唇齿舌尖。
其间的激动,俨然遇见了梦中的白马王子,又好似回到青涩年少时光,砰然相遇一见钟情的男子。
原来,有一种爱也可以无关风月,真的是不染尘埃的。
有一首歌是那样唱的,一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错。
若说茶女的寂寞是谁的错,那可就玷污了她。
她应是幸福盈满一生的女子,有着充实的情绪,有着宠她的男人,有着阳光的宝宝。
如此的高雅情致,在物质方面可以不是特别富裕,温饱之后,稍有结余,但必然有着充沛的闲情。
这个“闲”,不是每个女子都可以取得。
清风一许自在心上,闲心一屡寄予茶中,非她莫属。
盛唐贵妃万千宠爱集一身,想必那痴茶的女子自小在古色古香的书屋里熏染过,觅得祖宗精华,深得古典精髓。
打开之后的青春,她不在盛唐妖娆,也不驻足宋时月光,以自己的方式安静、妩媚。
青青子衿,悠悠女儿心,长安,她一定怀念过来的,还有那阶前雨水,花枝初露,寺宇佛光,或许都在不经意中接近过,欢喜过。
但她最爱的还是江南的小桥流水,沅江的柳叶诗墙,而茶,则是她一辈子的情人。
她说:每款茶,每个女子,是没有贵贱的,总有摄人心魂的绝色。
她不过是把寂寞饮成了绝色,既不贪高处的寒意,又不恋琼楼的歌舞,一盏清茗于心,自有那南来的风知其意。
她不过是有着一颗善敏之心,把红尘的喧嚣看得淡然,一笑泯之而已。
茶一样的女子,尤爱清茗,一个“清”字出彩,如琴音上的高山流水,把凡尘的一切世俗和烦恼都抛开了,纵然红茶热烈,纵然普洱温暖,怎抵得过清茶超凡脱俗的气质,如此情怀,也只有旗袍女子有资格中若无人地谈茶论茶,品茶侍茶。
茶,在一个女子的思想里,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而她浑然不知。
多么的嫉妒她,可以安静于自己的随心随行,欢喜于自己的寂寞冷清。
是茶赐给了她入骨的灵魂,还是她赋予了茶入魂的神奇?于安静中等候一缕足音,不早不晚,时逢那朵水莲缓缓而开。
沸水中的真意,又岂是蒙尘之人可觉得的?在一款初出的新茶里,究竟哪个做了逝水的茶叶,哪个在沸腾中甘愿做了对方的依衬?此刻,伺茶的女子的前生,应该是高原雪地一尾冷傲的白狐,在澄明的天空之下,时日可以忽略,情人可以放在远方,只与着了釉彩的瓷皿接近,却不轻易碰触。
玲珑而小巧的茶皿自当是女子温婉过的****,这一切温润精致的细节,都是为了侍奉那杯盏之神。
且看它们细细排开,或曲线,或错落有致,汤色却是深入浅出的,浓淡之间的呵护,俨然滋生着侍茶女子的聪慧和娴淑。
不,她应该有着一颗诗心,禅心。
在她面前,茶禅一味或许已经老旧,然我只愿意如此提及。
都说禅意是一枝花,一枝什么花?一枝人间解语花。
只有茶才配得上那芬芳禅意的。
花能解语,茶,解的是梵语,是舍利子高尚无私的情怀,是苦难深处劈出的一苑奇葩,是西行经道上转动的暗语,不似阳光热烈,不矫月光的清寒,只取那高山青黛,人间之精华,云雾风雨,不过是情笃深处的流连,依了上苍的指引,安到人间,解乏、滋心、养神、修心,如此这般,不是禅的意思,又是什么?所以说,安禅何须山水,半日闲暇,一茶,一书,一隅,眉目低垂也可,媛媛寻生也可,心,必然是静的,任世外
喧嚣,与此景何干?又有谁说此茶,此书,此女,不是含香的禅?
【2】
生在尘世,纵然富有金山,美若天仙,带自娘胎的苦和愁,有谁哪可以幸免?就是那入化的诗僧,虽然绝了女色,但在茶色面前还是忍不住心动,哪能若止水?说这些,好似黯淡了那位女子。
但“如是我闻”,我在念《女儿经》的时候,闻见那茶香,自然想起她,想起了这些。
看,在佛经里,我还是无法精心做一个饮茶客,可见凡心太沉,素心难捺啊。
我本俗人,谈“茶”自觉卑微了些,心却是清明的,故而揣着一颗稚嫩的心去接近她,终是虔诚的。
泡,用在清茗身上,动静好似大了些。
刚打开的花骨朵儿,是要和风暖阳来呵护的,一如那尚未出阁的女子,钟情之人可以楼下笙歌传情,怎可翻墙越室生硬为之?
煮茶,想起秋天,煮秋的女子以茶言情,此情可待,不要追忆,只是在秋天里怀念夏日的那场爱情,如此而已。
只是,千万不要提及“煮酒”二字,酒的刚烈,是不可以与茶坚韧的温柔相提并论的。
在爱情的逐鹿赛里,酒,无意做了铺张声势的号角,然,秋分吹冷的清泉所煮的茶,更能长久地暖心,暖胃,暖一个冬天的回眸。
盼望中的雪终于款款而来,谁说红泥小火炉只配豪放煮酒?不横笛,不抚琴,案前水墨丰韵,帘外暗香浮动。
卷帘,推窗,踏雪寻梅不过是给闲愁一丝安慰,心底究竟有多幽远?寻的果真是梅色之魂?也罢,千古流传下来的精华,让人记得捧在手心呵在唇间的,还是那静逸安然的寂寞呵——所谓红间事,真的又与寂寞何干?
【3】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被茶着了魂的女子,岂止是懂得茶的心事?茶,是没有心事的。
他说,自古清茗似美人。
她不语,不代表不疑惑,就是不问。
问,何须屈子的壮志,未酬之心固然高扬,又何必投身涟涟江水?
清水可以洗尘,如清风拂面般舒爽。
是的,肌肤的肮脏去了,花下的容颜舒展了,可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呢?除非佛祖真的显灵,或者仙子今晚就踩着凌波微步前来叩响窗棂。
否则,纵然有一颗超凡脱俗之心,纵然寂寞在月下开出花了,然,世间尚有的良辰美景,就真的可以隔离在窗外?
仙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茶,该是人间的哪一味呢?如此的相问,问及何人,何人回答?所谓高山流水,琴瑟和鸣,自有有缘之音洗耳倾听。
泪眼问花花不语,听雨问茶茶未尽。
故,莫问,莫问,再问皆破。
不如,做个闲人,或怠慢天下事,或慵懒于春光之中,只是,切勿忘却——美人迟暮心,春日迟归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