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的护理(1)培训讲学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梅尼埃病的护理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非炎症性疾病。
多见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儿童亦可发病。
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多为单耳发病。
病因未明,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膜迷路机械性阻塞及内淋巴吸收障碍有关。
[临床表现]1.眩晕:多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沿一定方向或某一平面旋转、摇3.4.[1.2.(1(2(33.(1-骨(2)声导抗测听:以226Hz频率声作为探测音所引出的鼓室导抗图正常;Metz试验示重振(+),音衰减试验(-)。
(3)双耳交替响度平衡实验:有重振现象,言语识别率降低。
(4)耳蜗电图:SP-AP复合波增宽,-SP/AP比值异常增加(>0.4),AP振幅-声强函数曲线异常陡峭。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5)甘油试验:阳性标准为服用甘油后患耳0.25Hz、0.5Hz、1.0Hz,平均听阈下降≥15的dB,或①单一频率听阈下降≥15dB;②相邻两个频率听阈下降≥10dB;③3个或3个以上频率听阈下降≥10dB。
(6)前庭功能试验:冷热试验早期患侧前庭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多次发作后可出现向健侧的优势偏向;晚期出现半规管轻瘫或功能丧失。
Hennebert征出现阳性。
(7)眼震电图:发作高潮期可见自发性眼震,呈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
(8)颞骨CT扫描注意乳突气化情况及前庭水管宽窄。
[2.3.4.[1.2.3.4.5.MRI,[1.向患者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之心情愉快,精神放松。
2.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静卧于暗室较好。
3.治疗过程中禁用耳毒性药物,禁烟、酒,给予低盐饮食,适当限制水分摄入。
4.出院后仍要低盐饮食,心情愉悦,精神放松,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做到有张有弛,避免复发。
5.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梅尼埃病(耳源性眩晕)的诊疗及护理梅尼埃病,又称耳源性眩晕。
由于膜迷路积水引起,病因尚无定论,可能与耳蜗微循环障碍、内淋巴液生成和吸收平衡失调、免疫反应、膜迷路破裂、自主神经失调、内分泌紊乱等有关。
特点为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等。
【主要表现】(1)症状体征:多突然起病,患者阵发性旋转性眩晕,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神经反射症状,眩晕在睁眼及转头时加剧。
同侧头及耳内闷胀感。
多伴有耳鸣,反复发作可致一侧感音性聋。
耳镜检查多无阳性发现,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
(2)听力检查:听力检查多为一侧感音性耳聋,重振试验为阳性。
(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验一般无异常。
【治疗与护理】(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戒急躁、低盐饮食,忌烟酒、茶等。
(2)药物治疗:①急性发作期。
尽快缓解眩晕、恶心、呕吐,酌情选用脱水药、镇静药或自主神经调整药物。
可用50%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加维生素B,100毫克/次,每日1次,静脉注射;茶苯海明(晕海宁)50毫克/次,3次/日,口服;谷维素10~20毫克/次,3次/日,口服;地西泮5毫克/次,3次/日,口服;盐酸氯丙嗪25毫克/次,3次/日,口服。
加用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10毫克/次,1~2次/日,口服。
②间歇期。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选用血管扩张药,如培他啶、尼莫地平等;抗组胺药,如异丙嗪(非那根)、茶苯海明(晕海宁)等;中效或弱效利尿药,如氢氯噻嗪、乙酰唑胺等,长期应用应注意补钾;钙离子拮抗药,如氟桂利嗪(西比灵)等;维生素类,如B族维生素、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等。
(3)中成药治疗:可酌情应用六味地黄丸2克/次,2次/日,口服;或二陈丸2克/次,2次/日,口服;或龙胆泻肝丸2克/次,2次/日,口服。
(4)手术治疗:适用于发作频繁、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并对工作、生活有明显影响者。
可根据情况选择内淋巴囊手术、前庭神经切断术、鼓索神经切断术及颈交感神经切断术等。
美尼尔综合症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美尼尔综合症概述•梅尼埃尔综合症的预防和治疗•梅尼埃尔综合症患者的生活建议•梅尼埃尔综合症患者的医疗建议•医护人员的培训建议•美尼尔综合症的社会认知和法律保障目录01美尼尔综合症概述定义美尼尔综合症又称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
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胀感等。
症状眩晕、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胀感、意识障碍等。
定义与症状病因多数患者病因不明,部分患者可能与内淋巴管机械阻塞、内淋巴吸收障碍、免疫失调、内耳缺血等有关。
诊断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体查,结合听力学、前庭功能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病因与诊断治疗方案使用抗眩晕、抗抑郁、镇静、止吐等药物治疗,如地西泮、苯海拉明、甘露醇等。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恐惧和焦虑情绪。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头部转动。
对于病情较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内淋巴囊手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等。
02梅尼埃尔综合症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生活习惯与预防规律作息减少高盐、高脂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比例。
饮食调整限制酒精和烟草的摄入,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
控制饮酒和戒烟情绪调节学会识别和管理情绪,如与亲朋好友交流、参加兴趣爱好小组等。
放松技巧学习并实践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等,以缓解紧张和焦虑。
疼痛管理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法,如使用非处方药、热敷或冷敷等。
自我管理与缓解家庭成员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护理,如协助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和饮食调整。
家庭护理辅助治疗定期复查可以尝试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等,以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03家庭护理与辅助治疗020103梅尼埃尔综合症患者的生活建议饮食与营养平衡饮食、适量摄入、多样化总结词梅尼埃尔综合症患者应控制饮食中盐分的摄入量,避免过多的盐分摄入可能加重病情。
梅尼埃病的护理(1)
梅尼埃病的护理
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非炎症性疾病。
多见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儿童亦可发病。
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多为单耳发病。
病因未明,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膜迷路机械性阻塞及内淋巴吸收障碍有关。
[临床表现]
1.眩晕:多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沿一定方向或某一平面旋转、摇晃或漂浮,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迟缓、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症状,睁眼与转头时加剧,闭目静卧时减轻。
2.耳鸣:多在眩晕发作之前突然加剧。
初为持续性低音调吹风声或流水声,后转为高音调的蝉鸣音或汽笛声。
3.耳聋:一般为单侧性,在眩晕发作期加重,间歇期好转,呈明显波动性变化。
4.耳内胀满感:发作期患侧头部或耳内有胀满、沉重感。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了解其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询问其患病前是否有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及听力障碍等病史,并了解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等。
2.专科情况
(1)评估患者眩晕的程度、性质。
(2)眩晕发作时是否伴有耳鸣、耳聋及耳内闷胀感。
(3)评估患者是否有强度不一的眼球震颤。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纯音听阈测定:早期为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曲线呈轻度上升型,无气-骨导差。
多次发作后,由于高频区听力亦下降,故曲线呈马鞍形或平坦形。
(2)声导抗测听:以226Hz频率声作为探测音所引出的鼓室导抗图正常;Metz试验示重振(+),音衰减试验(-)。
(3)双耳交替响度平衡实验:有重振现象,言语识别率降低。
(4)耳蜗电图:SP-AP复合波增宽,-SP/AP比值异常增加(>0.4),AP振幅-声强函数曲线异常陡峭。
(5)甘油试验:阳性标准为服用甘油后患耳0.25Hz、0.5Hz、1.0Hz,平均听阈下降≥15的dB,或①单一频率听阈下降≥15dB;②相邻两个频率听阈下降≥10dB;③3个或3个以上频率听阈下降≥10dB。
(6)前庭功能试验:冷热试验早期患侧前庭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多次发作后可出现向健侧的优势偏向;晚期出现半规管轻瘫或功能丧失。
Hennebert征出现阳性。
(7)眼震电图:发作高潮期可见自发性眼震,呈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
(8)颞骨CT扫描注意乳突气化情况及前庭水管宽窄。
[护理诊断]
1.舒适状态改变:与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及恶心、呕吐有关。
2.感知的改变:听力下降与膜迷路积水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突发眩晕时平衡障碍有关。
4.恐惧:与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有关。
[护理措施]
1.患者要尽量卧床休息,环境要安静舒适,光线宜稍暗。
向患者解释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之有良好的心态来配合护理及治疗。
2.禁烟、酒,禁用耳毒性药物,给予低盐饮食,适当限制水分摄入。
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异丙嗪、安定,血管扩张剂如丹参及谷维素等药物,以利于改善内耳微循环及自主神经功能。
3.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如20%甘露醇快速静滴、50%葡萄糖静脉推注等,以便能迅速消除或减轻内耳膜迷路积水,缓解眩晕等一系列症状。
4.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或山莨菪碱口服,以达到改善内耳微循环或解除内耳微血管痉挛的目的。
5.妥善安排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如听性脑干反应测听、颅脑CT扫描或MRI,以除外听神经瘤。
[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之心情愉快,精神放松。
2.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静卧于暗室较好。
3.治疗过程中禁用耳毒性药物,禁烟、酒,给予低盐饮食,适当限制水分摄入。
4.出院后仍要低盐饮食,心情愉悦,精神放松,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做到有张有弛,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