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7 乐山大佛》公开课教案_4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乐山大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乐山大佛的大。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乐山大佛的大,体会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会读淹没.侵.犯宏大技艺破坏避.免波.涛汹涌水流湍.急2、我会填读了课文,我知道乐山大佛在( ),它是我国最大的一尊(),距今已有()多年了,传说,他是()发起修建的,整整花了()余年,才在()岸边的石壁上凿出来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乐山大佛的大。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导语:孩子们,欣赏图片(出示乐山大佛图片)结合我们上一节课的学习,乐山大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大(宏大)师:那你是否想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乐山大佛的宏大?生:想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自学提示(课件出示)1、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乐山大佛的宏大?找出有关的句子。
2、第二自然段主要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3、面对如此宏大的大佛,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此过程要教学生读书方法,拿起笔,圈点笔画写批注)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组织课堂)师指导:1、身高、头、眼睛、耳朵、脚,是从乐山大佛的样子这方面来体现它的宏大。
进行一次数学计算,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高3.5米,那么乐山大佛的身高大概相当于20层楼房那么高,脚相当于2间房子的宽,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来体现乐山大佛的“大”。
交流过程使学生自由读书,男女合作读书,师生合作读书,达到熟背。
使学生明白从数字体会到乐山大佛的宏大、雄伟。
(见课件)从上面的数字,我体会到-------------------------------。
2、从“威严”来体现乐山大佛的大。
威严是什么意思?有威力而又严肃,在本文指乐山大佛表现出来的能压服岷江水的力量。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拼读课文,和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
2、说出海通和尚和石匠们凿乐山大佛的经过。
3、能找出写乐山大佛的句子读一读。
教学重点:由衷赞叹祖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通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字词的读音
乐山一尊石匠凿成雕像脚趾端坐
情不自禁赞叹智慧
3、齐读全文
二、自学课文
1、小组自学讨论,回答问题
a、乐山大佛坐落在哪里?
b、海通和尚和石匠们是怎么凿成乐山大佛的?
c、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乐山大佛的大,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d、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祖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检查自学效果
理解石匠、凿、世界奇景、情不自禁、赞叹在课文中的意思。
3、检查指导课文朗读。
三、学习生字
扩充词语:拂尘奴隶
四、延伸学习
1、除了乐山大佛,我国还有很多驰名中外的古迹,你能说出几个
吗?
2、口头描写他们的雄伟和特点。
3、按照本文的样子也写一篇有关的小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教案这篇文章共1410字。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7乐山大佛西师大版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应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扫清了生字阻碍,读通了课文,如今请你们边读边想:佛有多大呢?请同窗们自在朗诵,找出书中相关的句子,细细品读。
二、品读全文感悟文本预设:〔生:佛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垂着两只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团体,它的肢宽8.5米。
假设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
〕〔生边说,教员边板书,生读板书〕师:三年级的先生,曾经末尾学旁批。
旁批可以协助自己了解课文。
你看着这些数字,你想说什么?把它写在文字的旁边。
〔旁批是三年级才学的新知识,让先生学会这一方法,协助自己了解课文。
〕师:我们除了把赞赏写上去,还可以这样写:一连串的数字引见了佛的〝大〞〔师停止及时的引导,稳固新知识〕师:佛身高71米,我们的教室高3米,相当于二十几层楼房那么高。
〔接着请同窗用身边的事物告知其它同窗,佛的眼长、耳长……课堂上是一片惊叹之声〕师:孩子们,当你看到这里时,你有什么效果吗?生:为什么大佛要树立在岷江边?生:是谁造的呢?〔终身答:一个和尚先生的回答引来一阵支持之声〕生:这个建在岷江边上的佛是干什么呢?生:为什么说它是现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呢?〔生说师写〕师:同窗们,你们提的效果都很好,都有探求的价值。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带着这些效果再次阅读。
〔五分钟之后〕生:由于岷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经常掀翻江上的航船,淹死过往的行人。
师:那时的岷江像张着血盆大口的狮子,它使有数家庭妻离子散,它让有数的母亲失掉儿子,让有数的儿子失掉父亲,岷江,成了有数家庭的泪水汇成的江,此时,你会怎样读呢?终身读。
生齐读。
师:面对这条暴虐的江水,人们怎样办?生:有一个叫海通的和尚,想借助神的力气维护航船的平安,于是发起修造一座大佛。
师:那时正是佛教兴盛的唐朝,佛在人们心中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在海通的建议下,有谯来完成这件事?生:石匠师:请留意,石匠的前面还有两个字-----生:有数师:有数的石匠就是广阔的休息人民,他们是怎样打造大佛的呢?生:一凿凿、一锤锤师:是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吗?生:是九十年师:九十年呀,差不多一个世纪,这需求多少人呢?生:有数的人师:这有数的人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而是几代人,听,砰砰的敲击声响起来了,〔皤放敲击石头的声响,由远及近〕,闭上眼你似乎看到了什么?生:我似乎看到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造大佛。
第7课乐山大佛优秀教案第7课乐山大佛优秀教案第7课[乐山大佛]优秀教案《乐山大佛》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和尚无的生活经验,认知本课的生字新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
2.晓得乐山大佛不仅就是一件宏伟的石雕艺术珍品,也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唤起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爱好、敬佩之情。
教师:乐山大佛的有关图片或教学挂图。
学生:我国知名风景名胜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著古老的历史、美好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有著高超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
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展示课件或图片,配音乐。
)2.教师范念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民主自由念课文,勾画出不重新认识的字,不认知的词。
建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认知“水流”、“波涛汹涌”、“凛然”、“智慧”。
2.小组为单位,讨论不理解的词。
学生利用生字、词卡片,在四人小组中互教互学,稳固生字、词读音。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检查反馈,纠正字音。
(三)再念课文,厘清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三段分别写了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继板书:乐山大佛的来历;宏伟的艺术珍品;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3.鼓励学生思索:什么就是艺术珍品?什么就是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为什么说道乐山大佛不仅就是一件宏伟的石雕艺术珍品,也就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学生找到有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道说道自己的认知。
(四)品味全文,体会情感1.描述性课文第1段。
7《乐山大佛》教学设计内容来源:小学语文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2组第2篇课文主题:祖国风光美授课对象:三年级上期学生设计人员:李平胜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乐山大佛》是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2篇课文,本组以“祖国风光美”为专题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通过“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让我们领略了大佛的宏大气势,巧妙的排水设计让我们感受了古代石匠的聪明才智,我们由衷地感叹: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乐山大佛的“大”,为什么是“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难点是抓住中心句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领悟中心句的作用。
本文描写水流湍急的词语值得孩子们积累并在写作中运用。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初步具备独立的识字写字能力,可以借助字词典,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字词的大意。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乐山大佛的来历及高大,并对古代石匠高超的智慧与技术表示赞叹。
对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乐山大佛,我运用多媒体把乐山大佛的画面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我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
阅读中应抓住相关的描写大佛“大”的语句,从具体的数字和作者举的例子中深深地感知大佛的雄伟气势;从工匠巧妙的设计使大佛历经1100多年仍完好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且通过自己的分析能说出它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乐山大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课《乐山大佛》【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会读会规范书写,会组词、造句。
2. 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有着高超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
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准确朗读,正确、规范书写,每个字能组出2-3个词。
2.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出示学习方法与提示:1. 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有序的展开学习。
)2. 小组合作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读书:组员自由读;感知课文内容:①知道乐山大佛的位置、来历②知道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乐山大佛的)四、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展开自学。
(师巡视指导)五、教师引导展示:1.生字词的展示①展示内容包括字的音、形(结构、笔画)、书写注意事项、组词、说句。
②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评价补充。
2. 小组派代表交流课文大意。
六、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鼓励、总结。
七、当堂检测:(检测题:课堂练习册1---5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 听写本课词语2. 教师对生听写、回答情况进行评价,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篇一】教學要求:1、能正確拼讀課文,和表達課文主要內容的句子。
2、說出海通和尚和石匠們鑿樂山大佛的經過。
3、能找出寫樂山大佛的句子讀一讀。
教學重點:由衷讚歎祖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教學時間:一教時教學過程:一、瞭解課文大概內容1、學生借助中文拼音自己讀通全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老師糾正字詞的讀音樂山一尊石匠鑿成雕像腳趾端坐情不自禁讚歎智慧3、齊讀全文二、自學課文1、小組自學討論,回答問題a、樂山大佛坐落在哪里?b、海通和尚和石匠們是怎麼鑿成樂山大佛的?c、課文是怎樣具體寫出樂山大佛的大,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d、為什麼說樂山大佛是祖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的結晶?2、檢查自學效果理解石匠、鑿、世界奇景、情不自禁、讚歎在課文中的意思。
3、檢查指導課文朗讀。
三、學習生字擴充詞語:拂塵奴隸四、延伸學習1、除了樂山大佛,我國還有很多馳名中外的古跡,你能說出幾個嗎?2、口頭描寫他們的雄偉和特點。
3、按照本文的樣子也寫一篇有關的小文章。
【篇二】教學目的1、運用學過的方法,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會規範、美觀地書寫生字。
2、聯繫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本課的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樂山大佛不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藝術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與技藝的結晶,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敬佩之情。
4、感知本文舉例子、列數據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1、學習生字詞。
2、知道樂山大佛不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藝術珍品,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技藝的結晶,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敬佩之情。
教學準備教師:樂山大佛的有關圖片或教學掛圖。
學生:我國風景名勝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我們的祖先有著高超的技藝、非凡的創造力。
四大發明、萬里長城、大足石刻、趙州橋……都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產,是我們的驕傲。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感受樂山大佛的雄偉、神奇吧!(展示課件或圖片,配音樂)2、教師範讀課文。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乐山大佛教案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4、感知本文举例子、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乐山大佛的有关图片或教学挂图。
学生:我国著名风景名胜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有着高超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
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展示课件或图片,配音乐)2、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理解“湍急”“波涛汹涌”“凛然”“智慧”。
2、小组为单位,讨论不理解的词。
学生借助生字、词卡片,在四人小组中互教互学,巩固生字、词读音。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检查反馈,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三段分别写了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乐山大佛的来历宏大的艺术珍品智慧与技艺的结晶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珍品?什么是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为什么说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学生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品味全文,体会情感1、略读课文第1段。
(1)教师可出示地图或画简笔画,让学生了解“岷江”的位置。
联系全文理解“传说”是什么意思?90年是多少天?这么多日子的敲打,才形成了如此巨大的石佛,这说明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乐山大佛》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4.初步了解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与自主阅读理解相结合。
课前准备乐山大佛的有关图片或教学挂图及我国著名风景名胜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有着高超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
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展示课件或图片,配音乐)2.教师范读课文。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展示乐山大佛图片资料。
学生初步感知其雄伟神奇!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理解“湍急”“波涛汹涌”“凛然”“智慧”。
2.小组为单位,讨论不理解的词。
学生借助生字、词卡片,在四人小组中互教互学,巩固生字、词读音。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检查反馈,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乐山大佛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思想:
教学目的的确定,因本节课是《乐山大佛》的第二课时,故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了不起。
内容的选取:本文是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
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内乡县教研室推崇的“学———导————练”教学模式,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课堂上,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知识的产生过程,形成过程交给学生,学生自学后,生生交流,师生评价;师生交流,师生评价,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并当堂验收学习效果。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取消了教师的满堂灌角色,学生有忠实的听众变成了课堂学习的主要角色。
当堂的练习所取的效果,是45分钟质量的验证,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情感的形成过程,因此,本节课我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培养他们对古地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因本文中体现乐山大佛大的数字,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达不到,需要直观,所以我所采用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乐山大佛的大。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山大佛的大,体会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1、我会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见课件)
淹没.侵.犯宏大技艺破坏避.免波.涛汹涌水流湍.急
2、我会填
读了课文,我知道乐山大佛在( ),它是我国最大的一尊(),距今已有()多年了,传说,他是()发起修建的,整整花了()余年,才在()岸边的石壁上凿出来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乐山大佛的大。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乐山大佛的大。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导语:孩子们,欣赏图片(出示乐山大佛图片)结合我们上一节课的学习,乐山大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大(宏大)
师:那你是否想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乐山大佛的宏大?生:想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1、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乐山大佛的宏大?找出有关的句子。
2、第二自然段主要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3、面对如此宏大的大佛,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此过程要教学生读书方法,拿起笔,圈点笔画写批注)
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组织课堂)
师指导:1、身高、头、眼睛、耳朵、脚,是从乐山大佛的样子这方面来体现它的宏大。
进行一次数学计算,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高3.5米,那么乐山大佛的身高大概相当于20层楼房那么高,脚相当于2间房子的宽,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来体现乐山大佛的“大”。
交流过程使学生自由读书,男女合作读书,师生合作读书,达到熟背。
使学生明白从数字体会到乐山大佛的宏大、雄伟。
(见课件)从上面的数字,我体会到-------------------------------。
2、从“威严”来体现乐山大佛的大。
威严是什么意思?有威力而
又严肃,在本文指乐山大佛表现出来的能压服岷江水的力量。
(课件出示)假如是一尊小小的石佛,能经得起岷江那湍急水流的袭击吗?
生:不能
师:而乐山大佛哪?
生:安安稳稳的坐在那儿。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大。
师:这句话应怎样读?
生:语气应读得重一点。
特别是“江风呼叫、江水咆哮、威严、擎得起”(抽生读、生评价、比赛读、齐读)(见课件)
导语:孩子们,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体现了乐山大佛的大。
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乐山大佛的大呢?生汇报后师用肢体语言来让学生体会“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解释是中心句,介绍中心句的作用。
(学生进入三年级后,所接受的新知识)
导语:面对如此宏大的乐山大佛,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找关联词语(不管、、、、、、都、、、、、、)说话。
引导学生对大佛的赞叹。
生自由发言。
乐山大佛你真-------------------------------------!(见课件)
导语:这尊宏大的石佛后面还隐藏这一个小小的秘密,孩子们你们想知道吗?激起学生兴趣,抽生读,其余学生找。
自己再自学第三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小秘密是大佛后的排水通道。
)
师:排水通道在后面的作用是什么?
生: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又避免了雨水对大佛的直接冲刷。
用(既、、、、、、又、、、、、、)说话
师:如此之巧妙的排水系统是谁想出来的,是谁修建出来的?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
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课件出示)生畅所欲言
引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的过渡句。
(课件出示)
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引导学生明白过渡句前半句是对前一段内容的承接,后半句是对下一段内容的提示,知道过渡句的作用,引导关联词语(不仅、、、、、、也、、、、、、)说话。
(学生进入三年级后所接受的新知识)
总结:孩子们,面对如此宏大、神奇的乐山大佛,面对设计之巧妙、雕刻艺术的乐山大佛,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的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你们真————————(生畅所欲言。
)
三、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介绍我国的名胜古迹(课件出示)
四、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乐山大佛(),()。
它身高()米,头长()米,眼睛长()米,大耳朵长()米。
脚宽()
米,每一只可以坐()来人。
2、乐山大佛不仅是(),也是(
)。
(二)、造句。
1、不仅、、、、、、也、、、、————————
2、既、、、、、、又、、、、、、————————
板书设计:7、乐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