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二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68.50 KB
- 文档页数:7
九年级物理12章试卷推荐【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小孔成像B. 镜子中的倒影C. 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D. 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虹2. 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总能量不会增加或减少B.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总能量会增加C.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总能量会减少D. 能量不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 下列哪种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 铜线B. 铅线C. 镍线D. 铁线4.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非晶体的熔化过程?A. 固体逐渐变软,然后突然变成液体B. 固体逐渐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体C. 固体直接变成液体,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D. 固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逐渐变软,然后突然变成液体5.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扩散现象?A.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B. 空气中的香味逐渐消失C. 水中的盐分逐渐减少D. 水中的鱼在游动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的。
()2. 热量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而不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3.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5.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上的电压相等。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______m/s。
2. 功率的单位是______。
3. 电阻的单位是______。
4.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上是______的。
5.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单位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
2. 简述光的折射现象。
3. 简述能量守恒定律。
4. 简述电阻的定义及其单位。
5. 简述扩散现象及其原因。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经过3秒后落地,求物体落地的速度。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分)分,共303一、选择题(每小题) 1.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 D.河岸.迎面驶来的船A.河岸上的树 B.河水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C D 日在北京举行。
下图是福娃小健将参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3.第29 加比赛的场景,其中与惯性无关的是()A.福娃贝贝用力划.福娃妮妮停止蹬DC.福娃欢欢冲过终福娃迎迎用力击.B浆,皮划艇前进自行车,车继续前进点线后,很难停下来球后,网球飞出右图是福娃晶晶在练习举重。
当晶晶手举杠铃静止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4.)的是(A.杠铃的重力与晶晶对杠铃的支持力.杠铃对晶晶的压力与晶晶对杠铃的支持力B .杠铃的重力与杠铃对晶晶的压力C D.杠铃的重力与晶晶的重力) 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6.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1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秒米/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B.甲车的速度为10 2米.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C 10米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D.( ) 7.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D.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的是(.下图中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8...脚踢球使球飞出 D C.球拍对球 BA.鱼线的拉.瓶对海绵去,说明力是维的作用力改变的压力使海力使钓鱼杆持运动的原因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形变绵发生形变).小明和小强对有关惯性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 .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A .汽车刹车时有惯性,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B .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C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10.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 2 -光照片(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测试题第十二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晒太阳B。
钻木取火C。
搓手取暖D。
压缩空气2.向酒精灯内添加适量酒精后,燃料的热值与灯内原来的部分相比较()。
A。
变大B。
不变C。
变小D。
无法确定3.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
吸收热量,内能增加C。
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
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4.《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
如图1所示,对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图1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
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C。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D。
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5.如图2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示意图,其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
图26.如图3所示,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A、B是球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C是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3A。
球在A点时受力平衡B。
球在C点时速度最大C。
从B到C,球的动能减少D。
从A到C,球的重力势能增加7.如图4所示,一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木块只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B。
下滑过程中,木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
下滑过程中,木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D。
下滑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保持不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
热机工作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9.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各一杯,已知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之比为2∶1.若分别对它们加热,当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时,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同步单元检测(Word 版 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明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做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
重物通过细绳与木块相连,细绳不可伸长,AQ 为水平面,AP 段长为L ,表面光滑;PQ 段粗糙,实验开始时,木块的细绳拉直,质量为M 的木块位于P 点,质量为m 的重物恰好置于地面,将木块从P 向右拉至A ,放手后木块向左运动,最终停在B 点,PB 长为x 。
不计空气阻力、滑轮摩擦。
(1)木块在AB 段运动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做功为(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木块经过PB 段内能________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2)观察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小明提出猜想:重物和木块获得的总动能与重物重力做功多少有关。
他提出猜想的生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做了以下实验,重物100g m =,木块900g M =,改变木块从P 点右移的距离L ,测得一组数据,记录如下:(g 取10N/kg ) 序号 1 2 3 4 5 6 PA 的长/m L0.1 0.15 0.2 0.35 0.45 0.5 木块在P 点的速度平方()221/m s v -⋅ 0.2 0.3 0.4 0.7 0.9 1.0①已知物体动能的表达式为212mv ,分析重物和木块获得的总动能与重物的重力做功的多少,可知猜想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在AP 段滑行的过程中,该系统(重物和木块)的机械能_____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②利用实验信息分析,当0.7m L =时,木块M 在P 点获得的动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J ;(4)如果上述结论具有普遍性,则一个物体从高为h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 =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C.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在3s~5s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2 . 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衣服一旦冰冻就不会变干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C.液态石蜡在凝固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D.热水可能比冷水蒸发的慢3 . 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身高16dmB.人步行速度10m/s、C.体温37°CD.1min心跳75次4 .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内能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内能是指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5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是因为冷水温度较低B.内燃机的冷却液需要用比热容较大的物质C.用火炉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D.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6 . 对教材中的图片,下列描述合理的是()A B CDA.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要接触金属笔卡B.用手掌代替橡皮小槌,无法完成膝跳反射实验C.两小球能相互吸引,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D.吸烟损害吸烟者身体健康,对周围人的健康没有影响7 . 下列估测中,与实际偏差较大的是()A.将两个鸡蛋举高,做功B.家用电熨斗工作电流约为C.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D.人体正常温度约为36.5℃8 . 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9℃9 . 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B.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C.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D.A和B两点的值,B点的温度值要大点10 . 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
一、选择题1.一只标有“PZ220—100”字样的白炽灯泡,当其两端电压为110V时,它的实际功率为(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A.50W B.10W C.75W D.25W2.灯泡L1和L2连接在同一电路中,根据以下哪个特点可以确认两灯是并联的()A.两灯亮度不同B.两灯都亮时将L1从灯座中摘除,L2也不亮C.通过两灯的电流不相等D.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3.如图所示为一只“6V 1.5W”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若把两个这样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在8V的电源两端,则此时每只灯泡的电阻及实际功率为A.24Ω 0.67W B.20Ω 0.8WC.24Ω 0.96W D.20Ω 0.67W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1和L2都正常发光,甲、乙两个电表示数之比为4:3.此时灯L1和L2的电阻之比为A.1:3 B.3:1 C.3:4 D.4:3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风扇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铅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发电机工作时主要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电热水壶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6.对欧姆定律公式UIR的理解,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中的电流只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与该导体的电阻无关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与本身的材料和属性有关,与电压、电流无关7.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导体a 的电阻大于导体b 的电阻B .将a 、b 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 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C .当在导体b 的两端加上1V 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 的电流为0.1AD .通过导体a 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1S 、2S 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电压表的示数为3V ;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当开关1S 断开、2S 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则正确的是( )A .电源电压6VB .电阻1R 的阻值为15ΩC .电阻2R 的阻值5ΩD .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前电流表测1R 、2R 的总电流9.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经常用到“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等物理方法,下面几个实例中,应用了“类比法”的是( )A .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大小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观察电流如何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B .分析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C .分析电流产生原因时,将电流与水流相比较,从分析水流入手来分析电流的形成D .分析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求出电路的总电阻,用总电阻产生的效果来代替所有电阻的总效果10.分析如图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开关S、1S、2S均闭合,灯泡L发光B.当开关S闭合,1S、2S断开后,R和0R并联C.当开关S闭合,1S、2S断开后,右移滑动变阻器滑片P,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D.当开关S、1S、2S均闭合,右移滑动变阻器滑片P,电流表1A示数不变,A示数变小11.如图是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
九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卷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1.关于热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C.相同温度下,1kg水比1kg冰含有的热量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0℃的物体内能为02.下列事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古人钻木取火B.冬天双手摩擦取暖C.一杯热水慢慢变凉D.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3.下列画线物体具有的能量不是弹性势能的是()A.变形的撑杆可以将人弹起B.拉开的弓可以将箭射出去C.压变形的蹦床可以将人弹起来D.抬高的桩锤可以将地桩打入地下4.如图,C919大型客机起飞升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客机重力势能减小B.客机重力势能增大C.客机机械能减小D.客机机械能不变5.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料的热值数值上等于1kg该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B.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D.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热值大的放出的热量多6.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甲和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3B.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1:2C.甲和乙都加热10分钟,甲吸收热量比乙吸收热量多D.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较多7.下列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
炎热晴朗的夏夜,我市老坝港海边的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循环流动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A.B.C.D.8.小明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铁块和铝块升高相同温度,一定吸收相等的热量B.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水比沙子升温多C.冬天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质量相等的沙子和铁,降低相同温度,沙子放出的热量小于铁放出的热量9.如图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靠飞轮惯性完成的冲程是甲、乙、丁B.甲图冲程中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飞轮转速3000r/min,则该汽油机1s能做功25次D.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工作过程依次是乙、甲、丁、丙10.打篮球是很多同学喜爱的运动项目,某次打篮球过程中,篮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篮球经过相同高度的B、C两点时,动能相等B.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D时,动能为零C.篮球经过B、E两点时,动能可能相等D.篮球在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某兴趣小组将一张硬卡片对折,在开口的一边剪两个小豁口A和B,然后套上橡皮筋,做成了一个会跳的卡片(如图所示)。
为了探究卡片跳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该兴趣小组提出了以下猜想:A.与卡片的质量有关B.与橡皮筋的形变量有关C.与橡皮筋的条数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组选用几根相同的橡皮筋和几张相同的卡片进行实验。
(1)小明将图中的卡片反过来,把它放在桌面上用手向下压,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开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________,因此它具有________能。
(2)为了探究卡片跳起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择质量不同的卡片,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操作中将卡片反过来,每次把它在桌面上用手压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若观察到不同质量的卡片跳起的高度不同,则说明跳起高度与质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探究卡片跳起高度与橡皮筋形变量是否有关,请你为该小组提供使橡皮筋的形变量不同的两种方法: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答案】卡片跳起做功弹性势使每次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有关分别压两个卡片时将一个卡片压平,另一个不压平使小豁口A、B的间距不相同【解析】【分析】【详解】(1)[1]橡皮筋伸长说明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所以橡皮筋对硬卡片施加力,使它弹起。
[2]橡皮筋对卡片施加力,卡片弹起即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所以橡皮筋对卡片做功。
[3]做功会引起能量的转化,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卡片的动能,因此橡皮筋具有弹性势能。
(2)[4]探究跳起的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择质量不同的卡片,控制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操作中将卡片反过来,根据控制变量法,每次把它在桌面上用手压平的目的是控制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
新教材适用·人教版物理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D.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3.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
下图是福娃小健将参加比赛的场景,其中与惯性无关的是()4. 右图是福娃晶晶在练习举重。
当晶晶手举杠铃静止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杠铃的重力与晶晶对杠铃的支持力B.杠铃对晶晶的压力与晶晶对杠铃的支持力C.杠铃的重力与杠铃对晶晶的压力D.杠铃的重力与晶晶的重力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A.福娃贝贝用力划浆,皮划艇前进B.福娃迎迎用力击球后,网球飞出C.福娃欢欢冲过终点线后,很难停下来D.福娃妮妮停止蹬自行车,车继续前进6.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7.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D.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8.下图中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鱼线的拉B.瓶对海绵C.球拍对球D.脚踢球使球飞出力使钓鱼杆的压力使海的作用力改变去,说明力是维发生形变绵发生形变球的运动方向持运动的原因9.小明和小强对有关惯性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B.汽车刹车时有惯性,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10.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习题(含答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要求)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分子在不停运动B、乌云遮住月亮C、树木在不断生长D、气温上升2、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竹筏上进行顺流漂流,此时小明相对于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河岸B、小华C、河岸边的树D、迎面驶来的竹筏3、水中游动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1可跑40m;空中飞行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5km。
这三者的速度大小是()A、猎豹最快B、旗鱼最快C、褐海燕最快D、三者一样快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5、一列动车组火车的速度为288km/h,这表示该车的快慢程度是()A、每小时的速度是288km/hB、火车通过的路程为288km/hC、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288km/hD、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288km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误差与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C、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7、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形状一定改变D、以上说法皆不正确8、物理学上,牛顿第一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A、用实验的方法直接得出来的B、仅仅是靠推理得出来的C、用数学方法推算出来的D、有实验基础并用推理方法得出来的9、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奥运会上的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100米后不能立即停下来,因为运动员有惯性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因为它没有惯性C、奥运会上,跳远运动员总要助跑一下才起跳,是为了获得惯性D、足球射门时才具有惯性10、细绳系住的一个小球在水平面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当细绳突然断掉后,小球将()A、继续做圆周运动B、保持细绳断裂时的速度不变,永远运动下去C、小球速度不断减小,但做直线运动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1、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那么这两个力()A、一定不是平衡力B、一定是平衡力C、可能是平衡力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2、为了使一个正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保持状态不变,需要给它施加的力是()(注:所谓“光滑”是指没有摩擦力)A、100NB、0NC、50ND、大于100N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某兴趣小组将一张硬卡片对折,在开口的一边剪两个小豁口A和B,然后套上橡皮筋,做成了一个会跳的卡片(如图所示)。
为了探究卡片跳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该兴趣小组提出了以下猜想:A.与卡片的质量有关B.与橡皮筋的形变量有关C.与橡皮筋的条数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组选用几根相同的橡皮筋和几张相同的卡片进行实验。
(1)小明将图中的卡片反过来,把它放在桌面上用手向下压,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开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________,因此它具有________能。
(2)为了探究卡片跳起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择质量不同的卡片,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操作中将卡片反过来,每次把它在桌面上用手压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若观察到不同质量的卡片跳起的高度不同,则说明跳起高度与质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探究卡片跳起高度与橡皮筋形变量是否有关,请你为该小组提供使橡皮筋的形变量不同的两种方法: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答案】卡片跳起做功弹性势使每次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有关分别压两个卡片时将一个卡片压平,另一个不压平使小豁口A、B的间距不相同【解析】【分析】【详解】(1)[1]橡皮筋伸长说明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所以橡皮筋对硬卡片施加力,使它弹起。
[2]橡皮筋对卡片施加力,卡片弹起即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所以橡皮筋对卡片做功。
[3]做功会引起能量的转化,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卡片的动能,因此橡皮筋具有弹性势能。
(2)[4]探究跳起的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择质量不同的卡片,控制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操作中将卡片反过来,根据控制变量法,每次把它在桌面上用手压平的目的是控制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测试题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小树长高了;B 太阳落山了;C 人的思维不断变化D 铁生锈了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
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对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在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B 测量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所以结果会出现误差;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D 选择精密程度较高的测量工具或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5;如图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6、手中提着一条用细绳穿着的鱼,提拉细绳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 地球; B 细绳; C 鱼; D 手7;7、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B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 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8、托起下列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1N的是()A 一块红砖;B 一个苹果;C 一个板凳;D 一张桌子9;、在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A 船的重力;B 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 水对桨的推力;D 人对船的推力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 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 物体不受力,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D 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可能运动11;、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一本书,则( )A 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 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2、如图所示,哪个图中的两个力是平衡的( )13;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 、1:6B 、6:1C 、3:2D 、2:3 14;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图A );过了一会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图B ),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图 A 图B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D.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B、磁铁吸引小铁钉时,只有铁钉受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可以产生力的作用D、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16,下图不代表匀速直线的图像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36分)1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S。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 )A .河岸上的树B .河水C .迎面驶来的船D .河岸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D .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3.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
下图是福娃小健将参加比赛的场景,其中与惯性无关的是( )4. 右图是福娃晶晶在练习举重。
当晶晶手举杠铃静止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杠铃的重力与晶晶对杠铃的支持力B.杠铃对晶晶的压力与晶晶对杠铃的支持力C .杠铃的重力与杠铃对晶晶的压力D .杠铃的重力与晶晶的重力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6.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福娃贝贝用力划 浆,皮划艇前进B .福娃迎迎用力击球后,网球飞出C .福娃欢欢冲过终点线后,很难停下来D .福娃妮妮停止蹬自行车,车继续前进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7.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D.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8.下图中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鱼线的拉B.瓶对海绵C.球拍对球D.脚踢球使球飞出力使钓鱼杆的压力使海的作用力改变去,说明力是维发生形变绵发生形变球的运动方向持运动的原因9.小明和小强对有关惯性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B.汽车刹车时有惯性,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10.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
粤沪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第十二单元;考试时间:80分钟;总分:8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如图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刻物体含有的热量最多B. t2、t3时刻物体的内能相等C. t2时刻比t3时刻的内能小D. t1时刻物体的分子动能比t2时刻大2.实验室有质量1tt、温度0℃的冰块和质量1tt、温度0℃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块的内能等于水的内能B. 冰块的内能小于水的内能C. 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水传递给冰块D. 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冰块传递给水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越快,具有的内能就越多B.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多C. 不同物体间的内能不能转移D. 不同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但不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同,烧杯内液体的初温与质量也相同,不考虑热量损失。
能证明燃料2的热值较高的是( )A. 燃料完全燃烧后,对比甲乙两图,发现乙图液体温度较低B. 燃料完全燃烧后,对比甲乙两图,发现乙图液体温度较高C. 加热相同时间,对比甲丙两图,发现液体t升温较高D. 加热相同时间,对比甲丙两图,发现液体t升温较高5.一标准大气压下:t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甲所示;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浸在正在熔化的t物质中(如图乙所示,不考虑它们与空气的热传递)。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t物质的熔点是−5℃B. t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约10tttC. 图乙中,试管内水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 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保持不变6.有一家庭分别单独使用不同种类的燃料时的平均月消耗量约为:干木柴200tt,烟煤80tt,液化石油气30tt,煤气60tt。
这四种燃料中热值最高的是( )A. 液化石油气B. 煤气C. 烟煤D. 干木柴7.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tt,丙物体质量为2tt,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t t,吸收热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B. 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C. 1tt的丙物质温度升高1t t,需吸收2000t的热量D. 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t t,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8.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和铁块(t铝>t铁)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将它们互相接触,则( )A. 铝块将热量传给铁块B. 铁块将热量传给铝块C. 不发生热传递D. 无法判断9.甲、乙两物体吸收相等热量后,甲物体的温度变化量大。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估测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人觉得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2mm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1m/s D.托起两只鸡蛋的力约为10N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3.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4.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人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5.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6.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如图,表示在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B.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C.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D.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7.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8.关于水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江自来水水源是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较,水硬度相对偏高B.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7%,而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只有全部淡水的25%C.温江有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从北至南纵贯全境,不会出现水资源危机D.因为地球上的水循环,所以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9.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名称铁钢铜金固态水银固态氮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C.在﹣265℃时氮是液态 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10.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冬天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春天来到,积雪融化”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二.填空题(共7小题)11.(1)如图1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第4题图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2.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3.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升华 4.如图所示,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
所应用的原理是A .水凝固时放热B .水汽化时吸热C .水蒸气液化时放热D .水蒸气凝华时放热 5.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 .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A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6.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人类的用水问题.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出来,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A .汽化和凝固B .汽化和凝华C .汽化和液化D .升华和凝华 7.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 .初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B .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C .家中,冰箱里冰盒中的水凝结成冰块D .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 8.2015年10月5 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A .较小的密度B .较小的凝固点C .较低的熔点D .较低的沸点9.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 水,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 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0.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 ④初春,冰雪消融。
九年级物理12章试卷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描述光的传播特性的?()A.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相同C.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 光的传播速度随介质密度增加而增加2.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使杠杆达到平衡?()A. 力的大小相等,力臂不等B. 力的大小不等,力臂相等C. 力的大小和力臂都相等D. 力的大小和力臂都不相等3. 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低4.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镜子中的影像B. 三棱镜分解光C. 透过放大镜看物体D.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5. 关于能量转换,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动能可以转换为势能,但势能不能转换为动能B. 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C.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D. 能量转换过程中总能量守恒二、判断题1.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最快的。
()2.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4. 光的折射现象可以解释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变化。
()5.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三、填空题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m/s。
2.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
3.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______。
5.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___。
四、简答题1. 简述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2. 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描述声音的传播特性。
4. 简述光的反射定律。
5. 解释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五、应用题1. 一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求折射角。
2. 利用杠杆原理,计算物体的重量。
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计算声音在5秒内传播的距离。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_ 成绩 __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4分)
1.质量是50 kg 的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西做匀
速直线运动,则木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 N ,方向_____;受到的重力是_____ N ,方向_____;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_____ N ,方向_____.
2.在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方木块,火车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
_____个力的作用(不考虑空气阻力),这些力分别是_____,火车紧急刹车时,木块将向_____滑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_.(填“前”或“后”)
3.水平射出的炮弹,离开炮筒后,由于_____仍然高速前进;由于受到_____的作用,它
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做曲线运动.
4.如图12—36所示,甲物体重6 N ,乙物体重10 N ,弹簧秤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 N ,绳子对乙物体的拉力是_____ N.
5.如图12—37所示,用一水平力F =30 N 将重20 N 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沿墙
壁匀速下滑,则木块受到墙壁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方向_____. 6.筷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用筷子夹菜时,筷子是杠杆,它的动力是______
对_____的作用力,一般来说,筷子是动力臂_____阻力臂的杠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农民肩扛一把锄头,手握锄头把末端,使锄头水平平衡,如图12-38所示,他感到肩
膀压力很大,如果使肩膀受压力小一些,应使锄头在肩膀上的位置向_____移动.
8.如图12—39所示,某人用一根长1 m 的轻质硬棒去撬动A 端一块重500 N 的石块,
已知支点O 到A 端长20 cm ,则此杠杆是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在B 端至少要加_____N 的力才能撬动石块.
图12—36 图12—37
图12—38 图12—39
9.如图12—40所示,商店常用案秤称量货物的质量,它是根据_____制成的.若秤盘中放
2 kg 物体,当案秤平衡时,砝码盘中所放砝码质量_____2 kg ,若在秤盘下粘了一块泥,称量结果比实际质量
_____.
10.如图12—41所示,滑轮重力和摩擦均不计,物体重都是100 N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
摩擦力都是30 N ,则分别作用于各绳端的拉力F 1=______ N ,F 2=______ N ,F 3=______ N.
11.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这是为了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
作时,手握单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23题、24题为多选题)
12.对下列物体的重力,估计错误的是
A .一个苹果的重力大约是1.5 N
B .一只鸡的重力大约是15 N
C .一本物理书受到的重力大约是30 N
D .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大约是500 N
13.起重机以1 m/s 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的拉力是6000 N ,若起重机改用2 m/s 的速度吊起同一个重物匀速下降,则钢丝绳的拉力是
A .等于1200 N
B .等于6000 N
C .等于3000 N
D .小于3000 N
14.竖直上抛的小球离手后,还会向上运动,此时小球受到的力有
A .抛出力
B .抛出力和重力
C .惯性力、重力和空气阻力
D .重力和空气阻力
15.如图12—42所示,物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绳重和滑轮轴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当物
体乙重6 N 时,它恰好能匀速下落,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甲拉物体甲,使其向左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2—40
图12—41
A .F 甲=6 N
B .F 甲=12 N
C .甲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
D .乙受到的拉力大于6 N
16.如图12—43所示,物体在木板小车上,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
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对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 .只受重力
B .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
C .受重力和支持力
D .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摩擦力
17.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鞋底和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自行车刹车时,闸皮紧压在车圈上
C .皮带传动中,在皮带上涂“皮带蜡”
D .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并加润滑油
18.当杠杆水平平衡时,L 1>L 2,若F 1和F 2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将它们的作用点同时
远离支点相同的距离,那么杠杆将
A .F 1那端下降
B .F 2那端下降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19.如图12—44所示,杠杆AOB 用细线悬挂起来,当A 端挂重G A 的物体,B 端挂重
G B 的物体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OA 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BO ,杠杆重不计,则
A .G A =G
B B .G A <G B
C .G A >G B
D .无法判定
20.如图12—45所示,用方向不变的力F ,将杠杆从A 位置匀速提升到B 位置的过程中,F 的大小变化情况有
图12—42
图12—43 图12—
44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保持不变
D .无法判定
21.有一根一端粗一端细的木棒,用绳子拴住木棒的O 点,将它悬
挂起来,恰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如图12—46所示,若把木棒从绳
子悬挂处锯开,则被锯开的木棒
A .粗细两端一样重
B .粗端较重
C .细端较重
D .无法判定
22.在如图12—47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
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23.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的前臂是省力费距离杠杆
B .铡刀是省力费距离杠杆
C .拔钉子的羊角锤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D .天平是等臂杠杆
24.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磁悬浮列车是靠强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托起使摩擦减小
B .滑冰时,因为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小,所以摩擦小
C .气垫船就是在船和水之间有一层空气垫使航行时阻力减小
D .如果一切物体间的摩擦都突然消失,则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很容易开动
三、作图和实验题(每题4分,共12分)
25.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图12—48中画出了三次的实验情况,每次实验中的两个
图12—
45
图12—46 图12—47
力均以左边的力为动力,杠杆两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钩码质量相等,根据图示情况,
在下面表格中填写出第2,3次的实验数据.
26.弹簧秤是实验室用来测量_____的工具,它是根据______的道理制成的,
图12—49所示的弹簧秤测量范围是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图中物体受
重力是_____.
27.实验设计:给你一把米尺(木直尺),两段细绳,一个已知质量为m 的
钩码,测出所给米尺的质量.要求:(1)写出实验的简要步骤.(2)根据所测的
物理量,写出米尺质量的表达式.
四、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
28.如图12—50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70 kg 的物体提高5 m ,每个滑轮质量是2 kg ,绳重、摩擦不计,试求:(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图12—48
图12—49 图12—50 图12—51
29.如图12—51所示,灯重30 N,灯挂在水平横杆的C端,O为杠杆的支点,水平杆OC长2 m,杆重不计,BC长0.5 m,绳子BD作用在横杆上的拉力是多少?(∠DBO= 30°)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00 向东490 竖直向下490 竖直向上
2.两重力和支持力前后
3.惯性重力
4.6 6
5.20 N 竖直向上
6.手筷子小于
7.前
8.省力125
9.杠杆平衡条件小于偏大
10.30 15 60
11.增大摩擦减小摩擦
二、选择题
12.C 13.B 14.D 15.B 16.C 17.D 18.B 19.B 20.C 21.B 22.C 23.BD
24.AC
三、作图和实验题
25.实验次数2:0.98 0.15 1.47 0.1
实验次数3:4.9 0.05 0.98 0.25
26.力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0~3 N 0.2 N 1.4 N
27.实验步骤:①把米尺支在手指上,调节在手上的位置使米尺水平平衡,记下米尺在手上的刻度值,即为重心位置.②将质量为m的钩码挂在直尺的一端,把米尺支在手指上(支点)并使米尺平衡,读出支点到钩码悬挂点的距离L1和支点到重心的距离L2.米尺质量表达式为:m尺=mL1/L2
四、计算题
28.(1)235.2 N,(2)15 m 29.8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