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营灌区节水改造2006年度田间工程六标施工项目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247.30 KB
- 文档页数:3
附件2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实施效果评估(自评估)报告编制提纲一、概述(一)灌区基本情况概述灌区基本情况。
内容包括灌区规模、地理位置、所属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社会经济状况(GDP、粮食产量、农业产值等)、耕地面积、灌溉面积、实灌面积、种植结构、复种指数、水资源状况;灌区功能、灌区(供)用水量(包括灌溉用水量、工业及生活用水量);分别说明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状况,包括水源工程状况、渠(沟)道长度、防渗长度百分比、排水沟长度、建筑物座数,渠(沟)道及建筑物完好率、配套率等内容。
(二)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说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任务目标等。
规划建设任务:主要包括灌区续改建渠首工程、泵站、渠道、排水沟、渠系建筑物、管理设施等内容的数量或长度等。
规划投资:主要包括灌区续改建规划总投资,其中: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投资规模等。
规划效益目标:主要包括规划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设计灌溉保证率、灌溉水利用系数、新增供水能力、节水量、粮食产量等效益指标。
二、自评估工作过程(一)评估依据列出灌区自评估的主要依据。
包括:1.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及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地方出台的办法与规章等。
2.有关技术规程规范。
3.该灌区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等。
(二)评估的组织简述灌区自评估工作的组织形式、自评估承担单位等。
(三)主要工作过程简述灌区自评估工作主要过程,包括资料收集分析、现场调查、座谈、分析总结等工作环节。
三、过程评估(一)前期工作简要说明项目可研、实施方案批复情况,是否符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比较项目实施方案与规划在工程建设任务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主要建筑物结构形式、投资等方面的吻合程度。
如续改建内容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应说明原因;同时根据已建成工程运行使用情况,评估前期各阶段的工作深度、质量是否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等。
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1.1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条件1.1.1灌溉水源项目区属于中型水库荷木水库西干渠控灌区范围,灌溉水源为荷木水库。
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70km2,水库总库容2238万∏Λ兴利库容1084万nA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6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0万亩,历年最大实灌面积2.34万亩(1980),由于现状田间渠系损坏严重,导致近年来实灌面积锐减,现状灌溉面积仅0.8万亩。
荷木水库西干渠设计流量2.26m3∕s,总长22km,项目区属于西干渠上游段,西干渠现状已经全段硬化,可供项目区流量190m3∕s,年可供项目区水量2484万m3o112项目区需水量分析灌溉需水量主要根据项目区灌溉耕地面积、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灌溉工程规模以及发展预测,并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等,计算项目区农作物的需水量。
本项目区主要为耕地,需水量分析不再考虑工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
1.1.2.1灌溉设计标准项目区属于中型灌区,主要种植早稻、晚稻,冬季种植蔬菜,规划采用明渠输水灌溉,原荷木水库设计灌溉保证率取90%,因此,项目区灌溉保证率取90%。
1.1.2.2灌溉面积及作物组成项目区现状灌溉面积0∙8万亩,主要种植双季稻,少量冬种蔬菜,双季稻种植面积0∙8万亩,冬种蔬菜面积约0.15万亩。
项目实施后,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合计总灌溉面积1.95万亩,其中1.95万亩种植双季水稻,0.6万亩冬季种植蔬菜。
1.1.2.3作物耗水量和灌溉用水量1、灌溉制度(1)作物灌溉方式本着节水灌溉的原则,结合项目区地形、土壤、作物需水特点等,项目区水稻灌溉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
(2)灌溉制度与灌溉定额本次项目区设计以“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为依据,其具体技术要求见表1.1-1。
表1.1-1水稻“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技术要求根据水稻生长习性:早稻需水时间一般为4月中旬~7月上旬,全期为105天左右;晚稻需水时间一般为7月下旬~10月中旬,全期为105天左右。
1 项目提要1.1 项目背景及依据宝鸡市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位于陇县南部,灌区辖陇县8个乡镇,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
灌区是在1958年建成的千惠渠灌区基础上发展的, 1980年更名段家峡水库灌区。
灌区灌溉水源为段家峡水库,水库总库容1440万m3,有效库容885万 m3,2006年完成除险加固,目前水库运行良好。
渠道及其他配套设施始建于1958年,目前有干支渠5条,总长52.6km。
近年来,灌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对田间工程进行了大规模配套改造,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万亩,使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得到较大改善。
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灌区水利骨干工程衬砌率低,渠系及其建筑物配套不全,管护设施落后。
经过50多年运行,一直未进行过有效的维修加固,导致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引水不畅,输水损失大,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利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灌区供水能力严重不足,灌溉面积逐年萎缩。
这种现状与农业综合开发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要求极不适应,已成为制约灌区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国农办﹝2005﹞26号)、《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2001-2020年),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发展后劲,保持粮食生产安全,最大限度的满足灌区农业对水的需求,地方政府和灌区群众迫切要求尽快实施陇县农业综合开发段家峡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以增加供水能力,加快灌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灌区整体效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1.2项目(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简况及灌区基本现状1.2.1 项目(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陇县位于宝鸡市西北部,千河上游,全县辖15个乡镇,158个行政村,总人口25.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73万人。
全县总土地面积2285km2,其中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均耕地2.42亩。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划分的方法一、单位工程的划分单位工程是指具有独立发挥作用或独立施工条件的建筑物。
单位工程通常可以是一项独立的工程,也可以是独立工程中的一部分,一般按设计、施工部署和便于质量管理等原则来划分单位工程。
1.水电站及水库工程。
一般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
当规模大时,可将一个建筑物中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一部分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
如泄洪冲砂闸、进水闸、引水渠、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主厂房、副厂房、大坝填筑、溢洪道等。
2.堤防工程。
按招标标段或工程结构划分单位工程,规模较大的交叉联结建筑物及管理设施,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
3.灌区节水改造(隧洞)工程。
(1)按渠道级别,干渠、大、中型隧洞按招标标段(或洞径)划分单位工程。
支渠、斗渠及小型隧洞工程以年度批复的建设项目,每一条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
(2)田问配套工程,将同年同一灌区的田间配套工程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
(3)高效节水工程,将同年同一灌区、同一类型的高效节水工程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
(4)机井工程,将同年同一灌区所有机井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按单项批复的工程项目中,具有独立作用和独立施工条件的部分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工程。
二、分部工程的划分分部工程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能组合发挥一种功能的建筑安装工程,是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部分。
在分部工程中,将其对单位工程的安全、功能或效益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分部工程称为主要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划分时应注意:同一单位工程中,同类型(如同是混凝土分部工程)的)各个分部工程的工程量不宜相差太大,一般不超过50%;不同建设类型(如混凝土分部工程、砌石分部工程)的各分部工程的投资不宜相差太大,一般不超过50%;每个单位工程中的分部工程的数目一般不宜少于5个。
1.水电站及水库工程。
土建部分按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划分。
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安装工程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组成功能划分。
2.堤防工程。
按长度(一般不大于200米)或功能划分,且一般不少于五个分部工程。
灌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推荐5篇)第一篇:灌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一、灌区在河北省经济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十年九旱,发展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必然要求,作为基础设施的大中型灌区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止目前,全省灌区工程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现有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21处,设计灌溉面积12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00万亩,现有职工6399人,干、支渠道总长13098km,干、支渠建筑物49618座。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灌溉及城市工业、生活等供水的基础设施,灌区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抗旱减灾能力。
据统计分析,灌区的灌溉面积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10,而灌区内的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5,灌区已成为全省粮食的主产区。
灌区除了农业灌溉外,还为城镇和农村供水,有效地缓解了供水区域内的用水紧张状况。
当前大中型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建设节水型的现代化灌区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存在着工程设施严重老化失修、水的有效利用率偏低、用水不科学、水管理手段落后等制约着灌区发展的问题。
河北省的灌区多数是五十、六十年代兴建的工程,初建时就存在工程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半拉子工程多等先天不足问题。
加之灌区长期执行低标准水费政策,灌区收入很低,使灌区的正常运行管理非常困难,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改造,多数灌区靠吃工程老本维持运行,工程得不到及时养护,又加速了工程老化,经过几十年的运用,都已进入了更新期。
由于工程老化失修和配套设施不全,致使渠道输水能力降低,渗漏损失大,灌溉保证率底,据统计河北省大中型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5左右,实施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顺利实施“九五”以来,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河北省的石津、冶河、等12处大型灌区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有效地促进了大型灌区建设与发展。
永胜县小坪水库引蓄灌溉工程项目划分建设单位:永胜县小坪水库引蓄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局监理单位:大理禹光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二〇年一月五日项目划分说明1 、工程概况1.1、工程项目名称、性质、等级工程项目名称为“永胜县小坪水库引蓄灌溉工程”;工程项目性质为新建水利工程;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Ⅲ等,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
1.2、工程所在地点、自然条件及外部环境小坪水库(中型)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小坪村。
坝址位于金沙江一级支流箐口河上游,东经 100°32′56″,北纬 26°22′47″。
坝址以上径流面积31.4km²,流域形状类似“小蝌蚪”,主河长 6.35km,河道平均坡降 0.0761。
流域最高海拔 3153.00m,最低海拔 2150.00m。
引水工程位于金沙江一级支流大箐河上游,小坪水库西北面;受益区位于金沙江一级支流习朗河、保和河两岸,期纳镇和涛源镇境内,小坪水库东南面。
期纳镇座落在祥宁公路沿线,位于永胜县城西南,距永胜县城 55km,直线距离44km。
东与东风傈僳族乡接壤,西南与涛源镇为邻,北与程海毗连。
项目区(习朗灌区)位于期纳镇西面,由习朗、半坪两个村委会组成,距镇政府所在地 11km,有乡村简易公路可通。
涛源镇位于永胜县城南部,距县城 76km,直距 55km,祥宁二级公路穿东境 10 km。
东与期纳镇、东风乡接壤,南临片角乡,西与鹤庆县隔江相望,北与顺州乡毗邻,项目区保和村委会位于涛源镇西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 7.50km,到乡道路为土路。
1.3、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外流域引水建筑物:始于四台坡取水坝,长17.9km(包括 17.22km 主渠、0.68km补水渠),其中包括 2 个取水坝、2 段隧洞、5 条倒虹吸、83 个背水桥、9个涵洞。
灌区建筑物:灌区输水工程总长 30.2km,由原水库南高沟 2.5km 处设分水闸放水,经 3.985km 输水隧洞、1.2km 陡槽输水至陡坡箐取水坝,由陡坡箐向南北两边修建两条输水灌渠:陡坡箐至下云窝村输水干渠长 6.7km,陡坡箐至下习朗村输水干渠长15.8km。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设计方案1 综合说明1.1灌区概况港口抽黄灌区位于省关中平原东部的潼关县和华阴市境。
灌区东西长30.5km,南北宽12.1km,总面积369km2。
设计灌溉面积21万亩,抽水流量7.15m3/s。
灌区涉及潼关县7个乡镇、华阴市3个乡镇,共125个自然村,总人口14万余人,耕地面积30.6万亩。
灌区已成设施灌溉面积12.02万亩,共分4个灌溉系统,分别为2~5级抽水。
已建成抽水站共11座,安装水泵电动机组47台套,总装机容量2.60万kw,建设变电站10座,架设输电线路52.6km。
已建成干渠4条,总长15.39km,支渠分支渠8条,长50.34km,支渠以上渠系建筑物316座,渠首站建成排沙漏斗1座。
1.2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本次改造的南头支渠2.09km(桩号6+205~8+292)、南头低支渠7.00km,(桩号0+000~7+000)、代字营支2.88km(桩号0+000~0+830,1+050~3+100),均位于南头塬灌溉系统,控制灌溉面积2.56万亩,占南头塬总灌溉面积的45%,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5,现状年灌溉毛需水量3801万m3,现状供水能力1675万m3,缺水2126万m3。
根据测算,南头塬灌溉系统改造全部完成以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60,由此推算出本次改造后,南头塬灌溉系统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52,认为田间水利用系数和净灌溉定额不变,则本次改造后灌溉需水量为3289万m3,较改造前减少512万m3,但南头塬系统仍缺水1614万m3,还需继续改造。
本次西傲站更新14sh-6水泵,配套电机大修,项目实施造后,改造水泵的出水效率可由现在的65%提高到95%,西傲站4台水泵平均出水效率可由现在的65%提高到80%,按现状年运行142天计算,供水能力可由973万m3提高到1112万m3,增加引水量139万m3,本次改造后吴村塬系统还缺水5万m3。
水利职称评定个人业务自传水利职称评定个人业务自传水利局职工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水利生产第一线,于2004年被引黄入鲁灌溉工程管理处聘任助理工程师,在局委和引黄入鲁灌溉工程管理处领导的关怀和培养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中服从领导,听从安排,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工作,刻苦专研业务技术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2008-2011年连续5年评为水利局“先进工作者”。
积极参加了多项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可研、实施方案、项目的施工、项目竣工验收等工作;并有多项工程荣获省、市“优良工程”,为我县的水利工程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近几年的水利工程项目做总结如下。
2004年12月,参加了孟楼河治理工程,项目主体是河道清淤土方工程,总投资350万元,工期3个月,工程竣工验收后,所负责的标段,被评为合格工程;同年参加了我县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设计、土方计算、汇总等工作。
2005年,参加了陆张排沟疏浚及配套建筑物建设工作,该项目工程建筑物6座,完成了清淤土方14万方,完善了灌区的排水系统;同年,参与了《彭楼灌区末级渠系规划》编制、设计等工作。
2007年,**大中型水库移民移民后期扶持登记、审核及后期扶持项目规划、资金扶持规划。
经县政府组织专家技术在全县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主持编制了《**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规划》(2006—2010)、《**农村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2006—2010),经县政府研究同意,该规划成为今后我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和移民安置区建设的重要依据;项目工程实施后,将有力地促进我县农业、交通、运输、工业等行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做了积极贡献,确保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村稳定,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项目规划区的生态经济环境。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2009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初设的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是在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并结合遂川县水利局2009年编制的《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对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次灌区各水源点的天然来水径流计算采用南溪水文站作为参证站.南溪水文站站址位于遂川县珠田乡境内,座落于遂川江流域左溪河下游,站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10 km2,其历年径流资料见表4。
1.表4。
1 南溪站历年年平均流量表3本次取水的主要水源南澳陂引水工程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0。
5km处,其径流量可直接移用南溪水文站径流资料即可。
灌区其余主要水源芦陂、龙陂均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降雨量及下垫层条件与南溪水文站控制流域相似,可按照集雨面积比推求其径流量.以南溪水文站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适线,经计算历年年平均流量频率适线参数为:Q年=32.5m3/s,Cv=0。
29,Cs=2Cv;∑7~9月流量系列频率计算参数为:Q∑7~9=88.1m3/s,Cv=0.57,Cs=2Cv。
不同频率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和∑10~2月流量设计值见表4。
2。
表4。
2 南溪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频率分析成果表灌区设计保证率85%,根据灌溉用水调节计算的需要提供代表年径流过程。
代表年的选择以不利径流调节为原则,主要以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控制,经分析,选出设计代表年(P=85%)为1978年。
根据设计代表年流量年内分配情况,确定典型年各水源点设计水平年(P=85%)各水源点径流量见表4.3.表4。
3 各主要水源点代表年月均流量表单位: m3/s4。
1 灌区现状水平年水量供需平衡分析4。
1。
1 现状水平年的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灌区现状作物组成和复种指数主要为沿用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设计数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与作物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2009年遂川县水利局在农田灌溉规划报告编制过程中,对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与组成做了调查.本次初设认为《2009年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调查数据更能反映灌区农业生产现状,故现状水平年作物组成和复种指数资料采用《2009年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调查数据。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1.3 实施范围 (4)二、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5)2.1 水资源现状分析 (6)2.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种类 (7)2.3 技术特点与优势 (8)三、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设计 (10)3.1 总体目标与规划 (11)3.2 灌溉系统设计 (12)3.2.1 系统布局 (14)3.2.2 管网设计 (14)3.2.3 喷灌与滴灌系统 (16)3.3 水源保障措施 (17)3.4 田间配套设施 (18)3.5 运行管理与维护方案 (18)四、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计划 (20)4.1 工程立项与审批 (20)4.2 施工准备与组织 (21)4.3 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23)4.4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24)五、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效果评估与监测 (25)5.1 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26)5.2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28)5.3 效果监测与评价机制 (29)六、政策与法规支持 (31)6.1 政策扶持措施 (32)6.2 法规保障要求 (33)七、结论与建议 (34)7.1 实施效果总结 (35)7.2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36)7.3 发展前景与推广价值 (37)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农田灌溉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其节水减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方案针对当前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需求,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低效灌溉方式,实现农田高效节水灌溉。
具体措施包括: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农田水肥一体化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灌溉保证率;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灌区末级渠系改造)目录1、综合说明 (1)1.1、项目概述 (1)1.2、项目建设标准、主要建设内容和数量 (2)1.3、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2)1.4、效益分析 (3)1.5、组织管理 (3)1.6、建后管护 (4)2、概述 (5)2.1 项目区基本情况 (5)2.2 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条件 (5)2.3 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6)2.4 项目区概况 (8)3、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12)3.1、项目区存在问题 (12)3.2 项目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要求 (12)3.3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13)4、水资源评价及水量平*计算 (16)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16)4.2工程水文 (16)4.3设计灌溉保证率和设计代表年的选取 (17)4.4、灌溉制度 (17)4.5需水量计算 (26)4.6水量平*分析 (26)5、建设内容 (30)5.1工程建设内容 (30)5.2 工程量、主要材料、设备数量 (31)6、工程设计 (32)6.1、设计依据及标准 (32)6.2渠系布置 (33)6.3支、斗渠防渗衬砌设计 (34)6.4农渠设计 (38)6.5排水渠设计 (40)6.6山平塘维修加固设计 (41)6.7堰闸改造设计 (42)6.8泵站提水工程设计 (42)6.9主要渠系建筑物设计 (43)7、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45)7.1 概算编制说明 (45)7.2 资金筹措方案 (48)8、经济评价 (49)8.1经济分析 (49)8.2社会效益 (51)8.3生态环境效益 (51)8.4经济评价 (51)9、组织实施 (53)9.1组织管理 (53)9.2建设管理 (54)9.3检查、验收 (58)10、环境评价 (60)10.1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60)10.2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60)10.3 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 (60)10.4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61)11、项目建后管护 (63)11.1工程管理 (63)11.2用水管理 (66)11.3经济管理 (66)附图:1、项目区范围及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比例1/10000)(彩图)。
节水灌溉技术规 (条文说明)1 总则1.0.1—1.o.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列世界109位。
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树立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灌溉是用水大户,是节水的重点。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水危机的加剧,节水灌溉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新中国成立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节水灌溉技术的标准,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全国各地都在发展节水灌溉,急需制定相关规。
为从宏观上指导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统一节水灌溉的技术要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使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制定本规。
1.0.4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必须严把设计、施工质量关,使用合格的材料及设备。
为此,规定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施工单位应有水利工程安装许可证,材料设备应通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1.0.5 工程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鉴于不少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必须强调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1.0.6 我国已颁布的节水灌溉有关的规和标准,有:《灌溉徘水工程设计规》、《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喷灌工程技术规》、《微灌工程技术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农田逆服1k活标地b f召拙姑犬钡、—45b田棚,林转犬规、等。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的规定外,也应符合这些规和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2.0.1 规划设计前除应调查收集水源、气象、地形、作物等资料,还应收集当地或条件类似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以及能源、设备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与农村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
2.0.2 节水灌溉工程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的技术措施之一,因此进行节水灌溉工程总体规划时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避免工程建设的盲目性。
2.0.3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和产出受诸多因素制约。
第19卷第2期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9No.22019年6月JOURNAL OF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POWERJul.2019灌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分析马 丹(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六安 237005)摘 要:文章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灌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加强项目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灌区;项目管理;重点;难点DOI:10.3969/j.issn.1671-6221.2019.02.010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21(2019)02-0032-03Analysis of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iesof irrigation area projects managementMA Dan(Pishhang Irrigation District Administration,Lu’an 237005,China)Abstract: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ies of irrigation area projects management are analyzed,the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irrigation area;project management;emphasis;difficulties淠史杭灌区已运行60多年,由于灌区工程存在设计标准不高、配套不够系统、设施设备老化、险工险段较多等问题。
根据水利部、安徽省水利厅相关文件精神,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刻不容缓。
1 灌区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淠史杭灌区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如下:(1)项目前期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03-31T05:24:03.844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5期作者:程慧敏[导读] 农业发展为新时期经济水平的提高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建立农业生产保障机制,程慧敏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汉惠渠管理局,陕西汉中 724200摘要:农业发展为新时期经济水平的提高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建立农业生产保障机制,加快农业生产新模式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用水,实现高产。
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河道容易发生淤积和破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要加强运行、维护和管理,逐步改善农田水利和灌溉渠道工程的总体状况,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在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要注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消除传统灌溉方式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措施导言:农田灌溉渠道的重要作用是有效保证农田灌溉质量,实现农田灌溉资源的优化利用。
从项目运行维护的角度来看,当灌溉渠道基础设施使用频繁时,设备损坏的风险会增加,不利于保证水利灌溉渠道设施良好效益的实现。
因此,可以判断项目运维管理人员需要对水利灌溉基础设施进行严格、全面的设备安全维护,为了延长农田灌溉渠道工程的安全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的运行效益。
1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的意义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大,需要更多的水资源作为基本保障。
重视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行维护,可以有效解决设施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解决渠道堵塞问题可以提高农业灌溉效率。
偏远地区高度依赖灌溉渠道。
项目建成后,应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水资源及时、充足的输送,确保作物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提高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可以使水资源规划更加科学,保证水资源的规范有序使用。
LSD-2009KY-015武威市XX区XX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X X区水电勘测设计队二00九年六月目录1. 项目提要 (1)1.1项目背景及依据 (1)1.2社会经济基本现状及灌区基本现状 (2)1.3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4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 (6)1.5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7)1.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1.7主要效益及经济评价 (8)1.8建设管理、建后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9)2. 灌区经济社会状况及基本现状 (11)2.1自然状况 (11)2.1.1XX区自然状况 (11)2.1.2XX灌区自然状况 (12)2.2经济社会状况 (14)2.2.1XX区社会经济状况 (14)2.2.2XX灌区社会经济状况 (14)2.3基础设施状况 (14)2.4XX灌区水利骨干工程状况 (16)2.5农业生产状况及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状况 (18)3.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9)3.1骨干工程在灌区的中的地位和作用 (19)3.2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9)3.3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对灌区骨干工程的要求 (20)3.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4. 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 (23)4.1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 (23)4.2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 (24)4.2.1.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24)4.2.2灌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灌溉定额分析 (25)4.2.3灌区需水量预测 (28)4.2.4灌区现状水平年地下水采补排分析 (29)4.2.5灌区设计水平年地下水采补排分析 (30)4.2.6灌区现状水平年及设计水平年地下水采补排综合分析 (32)4.3灌区水质分析 (32)5. 项目建设标准及规划设计方案 (33)5.1指导思想 (33)5.2项目建设目标 (33)5.2.1总任务 (33)5.2.2本期建设目标 (34)5.3项目建设等级标准 (35)5.4项目总体布局及主要单项工程设计方案选择 (35)5.4.1项目总体布局 (35)5.4.2设计方案选择 (36)5.5项目设计 (37)5.5.1机电井改造 (37)5.5.2渠灌工程设计 (41)5.5.3管灌工程设计 (44)5.5.4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 (49)5.5.5机电井信息化管理系统 (49)6. 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 (51)6.1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51)6.2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 (51)6.3不利影响的防治措施及土壤流失防治 (52)6.4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结论 (54)7.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55)7.1工程建设内容 (55)7.2主要工程量 (55)7.3主要建筑材料和设备数量 (56)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8)8.1投资估算依据及有关规定 (58)8.1.1工程概况 (58)8.1.2编制原则及依据 (58)8.1.3基础单价 (59)8.1.4取费 (61)8.2投资估算 (62)8.2.1建筑及安装工程费 (62)8.2.2项目勘测设计费 (63)8.2.3项目建设管理费 (63)8.2.4基本预备费 (63)8.2.5工程总投资 (63)8.3资金筹措方案 (63)8.8分年投资计划 (64)8.5建设资金管理 (65)9. 综合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 (75)9.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75)9.1.1节电效益 (75)9.1.2节水效益 (75)9.1.3节地效益 (75)9.2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 (76)9.3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77)9.3.1社会效益 (77)9.3.2生态效益 (77)9.4评价依据及参数 (77)9.4评价依据和原则 (78)9.4.1费用计算 (78)9.4.2效益计算 (78)9.4.3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78)10. 项目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 (82)10.1项目建设管理 (82)10.2项目施工组织 (83)10.2.1施工条件 (83)10.2.2主要建筑材料及设备的来源 (84)10.2.3施工组织方案 (84)10.2.4施工进度安排 (86)10.3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86)10.3.1土建工程施工 (86)10.3.2砼预制件施工 (87)10.3.3管灌工程设备安装工程 (87)10.3.4渠系建筑物施工 (88)11.建设管理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89)11.1灌区运行管护及管理体制现状 (89)11.1.1管理机构现状 (89)11.1.2管理机构编制 (89)11.2建后管护机构、人员和经费来源 (89)11.3建后管护制度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90)11.3.1项目运行管理原则 (90)11.3.2运行管理 (90)11.3.3管理体制改革 (91)11.4水价核算及水费收取 (92)11.4.1水价核算 (92)11.4.2水费征收 (93)12. 项目申报设计结论 (95)1. 项目提要1.1 项目背景及依据XX区XX灌区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干旱少雨,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较差,水资源比较匮乏。
农业节水工程规划**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节水方面的具体规划主要包括农业节水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
(1)工程措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节水方面工程措施实施内容将以**市“十一五”期间水利工程规划中相关工程措施为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提高,新增一部分对于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而近期治理规划中未能考虑到的工程,加大农业灌溉工程的建设力度,力争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节水灌溉工程。
①河、湖、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市现有渠道灌溉主要包括马河水库灌区、户主水库灌区、岩马水库灌区、户主东水库灌区、虎山水库灌区、沿湖、沿河提水站灌区,在渠道下级灌溉体系中,部分支、斗渠以土渠为主,没有实行防渗处理。
为了减少在灌溉输水过程中水的损失,在未来五年里,规划将以上灌区涉及6万亩的现有渠道实施灌区渠道防渗工程和原有灌区工程的升级改造,完成上述工程共需要投入资金3000万元。
②井灌区积极发展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灌溉工程在现有井灌区低压管道灌溉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再发展、完善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其中低压管道灌溉工程15万亩,投资5700万元,喷灌工程2万亩,投资2000万元,微灌工程1万亩,投资2000万元,完善现有节水灌溉工程,投资3000万元,共计需要投资12700万元。
③进行田间改造工程对现有灌区中田间工程不合理的部分工程分年度进行田间改造,共需投入资金500万元。
同时,在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集雨池、蓄水池、水窖等,收集雨水资源。
2006-2010年前计划每年建设蓄水池100个、水窖200个,合计建设蓄水池500个、水窖1000个,共投资650万元,两项共投资1150万元。
④用水取水计量设施体系用水取水计量设施体系包括地表水引水口门的取用水计量设施和机电井井口地下水取用计量设施。
其中地表水引水计量设施包括干、支、斗渠三级,其中干渠、支渠两级安装自动测水仪,斗渠设量水堰。
投资估算约2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