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的艺术性
- 格式:pdf
- 大小:261.38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物理教学的艺术特色一、引子初中物理是一门既深奥又有趣的学科,它关乎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合理利用教学艺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物理教学的艺术特色。
二、情景烘托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地创造情景,为学生展示物理现象。
例如,在讲解电流和电路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个小灯泡和电池组成简单的电路,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小灯泡是否亮起。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电流的存在和电路的闭合原理。
情景烘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生动比喻物理知识常常抽象而难以理解,但通过生动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讲解力的平衡和合成时,教师可以比喻为人们一起拉绳子,力的平衡就像两个人力量相等,各自用力方向相反,绳子保持平衡。
合成力可以比喻为两个人一起拉绳子,力的合成方向就是两个人拉绳子的方向。
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力的平衡和合成的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四、实验探究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由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
例如,在讲解光的传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个小孔板和一束光线进行实验。
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情感教育物理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物理实践的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例如,在讲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时,教师可以讲述牛顿的辛勤探索和科学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总结回顾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情景烘托、生动比喻、实验探究和情感教育等教学艺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谈物理教学的艺术性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
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导课艺术【摘要】导课的根本目的,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导课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原则;方法导入过程,是课程教学中必要的环节,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的设计、对教学过程的最佳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一共同活动的过程,要通过一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相互作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构成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对概念的解释,定理定律的阐述,而在于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用耳听、用眼看、动嘴讲、动手做、动脑想、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而每一节课的导语,正是为达到此目的而设计的。
1导课艺术的原则要求导课的根本目的,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所以,艺术性的导课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1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虽然从根本上说,导课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具体到每一堂课的导入,又有了更具体的目标。
比如,有时是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有时是为了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思考;有时想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意境有时是解决学生对课题的疑问;等等。
因此,艺术性的教学,必须首先明确导课的具体目的,导入语的设计、各种手段的使用都应针对具体目的。
1.2简洁明了,恰到好处。
由于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导课又不是授课的重点,所以不易在课的开头花太多的时间。
冗长、哆嗦、不得要领的开头,不但没有美感,更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性的导课,必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用最精练的语言,达成事先达到的目标。
1.3新颖有趣,能吸引人。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摘要】教学语言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活动的重要表现。
教师对所教的专业知识烂熟于胸,讲课语言吞吐自如,妙趣横生,往往能引起学生积极的的遐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建立起持久而牢固的学习愿望。
作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的语言艺术,既要使课堂语言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物理知识。
【关键词】语言艺术;科学;规范;技巧;应变中图分类号:g633.7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与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因此,我们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物理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审美性的统一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以准确地表述物理概念、物理定理、物理定律的本质内容为基准点。
因此,谈及物理教学语言艺术,必定以其精当、简明、准确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语言的准确性是物理教学语言科学性的核心。
在此,准确有以下含义:教学语言应当规范。
用词必须贴切,造句恰当,合乎语法,语言流畅;必须概括、简洁、精要,富有感染力。
物理教学语言要有审美性。
教室在构思物理教学语言时,必须注重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众所周知,物理规律具有自然美。
当教师生动地向学生述说事实时,物理规律特有的美感,即内美与外秀的一致性,构造了这一教学语言的艺术。
艺术的感召力,会影响着学生,牵动着学生。
发掘教材的美学内容物理规律的自然美,在内容和形式上统一,是一种审美化的思考,它将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极好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语言艺术应是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审美性的统一。
二、物理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物理教学语言必须清新自然,有生活气息,不得一味追求雕章琢句,要达到意不晦,语不琢,朴实无华;必须自由洒脱、典雅和谐,具有学者风范,虽不讲究平仄押韵,却要追求旋律的美,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如同天成。
因此,物理教学语言的构思应讲究技巧。
物理教学运用语言技巧的目的是,用最少、最精炼,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物理问题理解得最清晰、最充分。
谈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科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巧妙的语言表达和形象生动的示范实验等手段,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内涵,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技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教学方法、语言表达和实验示范,浅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学中根本性的因素之一。
明确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中的重要一环。
启发式教学法是以启发为重点,通过问题解决和自主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从而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在启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图像教学法。
物理是一门涉及很多抽象概念和推理的科学,而图像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模型和幻灯片等教具,将物理知识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3. 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通过物理实验的模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
在模拟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教师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达,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 简明扼要。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言简意赅,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教师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将物理知识和规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
第13卷第1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13No 12004年3月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tural Science)Mar 2004收稿日期:2003-12-31作者简介:黑永俊(1963 )男,河南荥阳人,河南省焦作市第六中学物理教师。
文章编号:1007-0834(2004)01-0032-02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黑永俊(河南省焦作市第六中学,河南焦作454171)摘要:应用教育学的知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简述了一名中学教师必须具有的教学艺术水平。
关键词:物理;教学艺术;教学准则中图分类号:G622 0 文献标识码:B物理教学艺术是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的高水平发挥,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劳动的集中体现。
一方面它具有教学方法论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揭示和展现物理学的科学美,又具有认识论的意义。
本人结合教育学的知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认为一个物理教师应具备如下的教学艺术。
1 物理学的科学美与物理教学艺术物理学的科学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它有美的内容,它揭示物质运动的合理性、有序性、规律性、和谐性等自然界的内在美;(2)它有美的理论结构,是一个由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及公式)构建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3)它有一套完美的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
由于物理学的科学美揭示了自然界的内在美,是物质运动规律性的凝结与升华,它又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功能。
许多物理学家都自觉地把它作为科学工具,指导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改造旧理论并构建新理论,或作为评价和选择物理理论的一种科学准则。
物理学的科学美是对物理学理论更深层次的认识,是从整体上对物理学科学特性的一种把握,它理应成为未来物理学工作者必备的专业修养,一个物理教师在逐渐认识物理的科学美的同时还应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物理的科学美,使他们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感受物理的科学美,使学习成为他们追求物理学科学美的自觉行动,应成为每一个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教学中如何使语言更具艺术性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本文从导入语、阐述语、评判语、结束语等方面阐述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从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板书等方面阐述物理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这门艺术的总设计师,而教师的语言就是这一艺术的精华。
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中适应教学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职业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
一、口头语言:准确、清晰、生动、幽默,语调适中,表达规范,富于逻辑性、艺术性,常常起到磁石一样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口头语言在新授课中的作用。
(一)导入语要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好的导入语不仅能自然地导出学习的内容、渲染学习的气氛,而且从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测平均速度”一节时,我这样引入:“我想知道,我们班男同学和女同学最好的百米成绩是多少?”(学生非常活跃地告诉了我)“从起点跑到终点,快慢一样吗?属于什么运动呢?”(学生回答,然后我提示)“我们根据同学们提供的数据计算出的速度是什么速度?”(学生回答:平均速度。
最后说明)“今天,我们要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用刻度尺和钟表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阐述语要逻辑性强、言简意赅阐述语是新授课教学中传授知识所进行的叙述性语言。
富于逻辑性,简洁明了的阐述语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一个脉络分明的理解,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惯性现象”一节中,解释惯性现象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阐述语:“解释有关的惯性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分析研究对象原来的状态;②分析所叙述物理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比如小车突然运动(或停止)等;③由于惯性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李斌(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维摩一中,云南砚山 663102)摘要:本文从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运用技巧及表达等阐述了物理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从教学实际出发,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这就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运用技巧及表达等作初步探讨。
1、深入了解物理教师的语言特点1.1.确性与针对性的综合所谓精确性,也是具有三层含意:一是教学用语要严谨,要符合逻辑原理。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述定义、定理、定律的语句都是十分精练、十分确切的。
第二层含意是指措词要精当,语言要规范。
我们讲规范,也要讲究语言的修辞。
第三层含意是要惜语如金,通常所说的“精讲”中的“精”字,也有这个意思.针对性,则首先应受教材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其次还受学生年龄特征的制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必须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是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这就要求物理教师的语言要有灵活性、随机性,不能我行我素,自我欣赏。
针对性的语言,从教育的角度讲,就是因材施教.1.2.发性同趣味性的和谐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
因而,启发性的语言对于物理教师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应能引人入胜,要有发人思考余意。
如讲解“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时,可从句式结构来启发。
用主语是“功”谓语是“是”、宾语是“量度”的简单句式,可使学生避免“功就是能”或“功转化为能”的错误认识。
启发性的语言还要注意直观性。
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很深入浅出,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摘要:高中生对物理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艺术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展示物理之美,巧设物理情境,巧用实验和教学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条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物理之美物理情境物理实验教学语言高中生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艺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创造美,给高中生以激情与美感的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高中物理教学要使高中生渴望获得知识,让他们带着强烈的兴趣探索、认知客观世界,所以我们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启迪高中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想学、乐学。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主要表现为有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认真挖掘艺术美,充分展示其艺术美的特征,营造艺术美的意境,让他们受到物理艺术美的陶冶,这就是物理教学艺术。
一、展示高中物理之美高中物理研究课题,大到星系,小到细胞,从不同实体到另一形态的磁、光等皆是物质的。
我们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要以自然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共同努力构建美的物理,在内容与形式上展现美。
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之美,激发他们爱美的本性与学习兴趣。
物理美是对象美和原理美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发掘物理之学。
物理之美在高中物理中有许多例证,我们要将物理之美充分展示给学生。
二、巧设物理情境课堂中,我们可尽量从自然现象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等,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创设能让他们受到干扰的课堂教学情境,使他们思维产生冲突。
从而促使高中生积极思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刚接触高中物理的学生,往往会对物理产生错误认识。
只有精心预设物理情境,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情感转移。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将转化为他们认知的动力,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三、巧用实验的趣味性高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巧用趣味性实验导入新课,不但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更能够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把他们迅速引入课堂教学情境中。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艺术摘要: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物理教学可以通过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艺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以初中物理为例,阐述了该课堂教学中的几种艺术手段。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艺术;语言;提问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是空白的,没有任何具体印象和概念。
这种对知识的“陌生感”,往往会使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抗拒的心理,成为物理学习的障碍。
随着新时期对教育改革提出的不断创新与深入的要求,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积极完善新型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注重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技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物理教学从单纯的科学教育成为生动的行为艺术,以此来平衡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和关系。
通过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艺术等多种艺术手段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能敞开心扉、放下包袱,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地进行学习,从而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一、注重发挥语言的艺术作用1.运用语言的艺术使物理具有“美感”物理知识书面影射出来的内容让人感觉比较枯燥和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通过语言的艺术魅力能起到构建物理美感的效果,使学生转变看待物理、认识物理的角度,从而对物理产生极大的兴趣。
在对物理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引入有意思的内容,使学生不但获得直观的感受,还能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如,在讲“声现象”一课时,我引入了古诗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指出诗中的“钟声”就是指声音的传播性。
在讲“物态变化”时,我将不同的水的物态编成了小诗:“云雾缥缈,露珠晶莹,雪花轻柔,寒霜凝重,水分子,生活空间里的小精灵!”为学生模拟创造了一个美的场景,让他们如同徜徉在水分子的世界里,使学生感觉耳目一新、欣喜异常,对接下来的知识充满期待。
2.把握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物理知识中涉及的概念、定律等都是极具逻辑性和科学性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使用的语言不准确、不严谨,将会使学生陷入条理混乱、概念模糊的局面中去。
浅谈物理教学的艺术性
发表时间:2013-05-28T16:50:15.733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成智
[导读]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第二中学王成智 075100
摘要:有趣的现象可以激起学习兴趣,有用的知识也可以产生学习兴趣,但要使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艺术、揭示物理科学美的艺术、促使学生情感意识的发展的艺术,这三者相互联系、形成结构。
在教育教学中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这一结构,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艺术境界。
关键词:教学艺术、情感、课堂教学、学习乐趣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在学习初二《摩擦力》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他正清洗着高楼模墙,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
”当看完录像后,马上就有学生问到:“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绳子?”
没等我开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
”
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的动作,不象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
”
……
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共识“是不要用很大力”。
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
趁势我展示了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
我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最浓烈状态。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
“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问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
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
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
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
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
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
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
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得到体认。
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
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