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公共场所拒绝危害(人教四年级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1.27 KB
- 文档页数:1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第2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第一课时。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从而使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以及用途,并保护它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材的活动安排即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现实生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了解他们用途,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2)、能力目标:增强感受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产生主动遵守公共安全规则的意识。
3、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以及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难点: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4、教学准备: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和几个不同种类的安全标志。
5、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属于公共场所吗?课件展示公共场所的图片。
二、认识公共场所发生的危险1、同学们这些公共场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便捷的同时也暗藏着许多危险,公共场所都会发生哪些危险呢?2、播放视频(陈佳肇事案件)3、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起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危险事故时你有何感受?4、这起事故也许离我们的生活还比较远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吧(播放学生做操拥挤、随意滑楼梯扶手的视频)5、同学们,这就是你们上楼下楼时的情景,看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板书:安全意识)三、讨论交流课前调查记录表(你身边的违反安全法则的行为)1、小组交流2、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同学的调查记录四、说一说:图上的行为对吗?为什么?(课件出示违反安全规则的行为)(板书:安全规则)五、认识安全标志1、小游戏:安全标志找朋友要求:1告诉你课前制作好的的安全标志的名称和使用的场所2记住有朋友的安全标志和使用的场所2、请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的安全标志以及朋友的安全标志以及所使用的场所。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一、教材说明本课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生命•生态•安全三年级上册中的《公共场所失火怎么办》。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随时有可能遇到各种意外,也包括火灾,所以希望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遇到火灾时能正确运用一些自救措施,以避免对自身的伤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灾的状态、特点,掌握公共场所失火的逃生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了解火灾的残酷、危急;探究正确逃生方法;积累火灾逃生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体会火灾的危险及逃生的必要性,明白遇到危险时不慌乱,要冷静。
在遇到火灾等各种灾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懂得珍惜生命。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火灾逃生的安全知识,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
(2)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了解火灾现场特点,探寻公共场所失火时,逃生自救的办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新闻播报,导入课题。
1、过渡:谨小慎微,生命至上。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参加今天的“火灾119”专栏节目。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疏忽大意,缺乏安全逃生意识,导致火灾频发,损失惨重。
尤其是公共场所失火,因人员密集,伤亡惨重。
2、出示记录,教师播报:2013年6月,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2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
2015年8月,天津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
2016年1月,宁夏银川公交车突发失火,造成14人死亡,32人受伤。
火灾危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
近几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多起,死2000多人,伤4000多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
3、出示图片,教师解读,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每一次火灾都会给人们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灾后惨状触目惊心:房屋被烧为废墟,断壁残垣让我们看到火势的猛烈;公交车被熊熊大火包围,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葬身火海;她——是一个青春美丽的女孩,但一场大火却使她变得面目全非。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了解一些公共设施的用途,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并且保护它们。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主动遵守公共安全规则的意识,有保护公共设施的想法和愿望。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安全标志、设施以及它们的用途,懂得要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拒绝危险。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攀爬栅栏的情形,说说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既然有警告牌,我们就应该按它的指示来行路,否则会发生危险。
生活中像警告牌这样给予我们安全指示的设施叫安全设施,因此,我们只有在公共场所与安全设施交了朋友,生活才会更加安全。
(二)、主题活动:活动一:认识安全标志和设施过渡:为了安全起见,在一些公共场所或者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设置了一些安全标志和安全设施,以此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
1、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安全标志,我们来开展竞赛,看哪一小组能把安全标志的名称、用途说的最清楚?(课件出示)2、情景讨论:这些标志的作用是什么?没有它们行不行?小结:摆放标志的地点意味着存在的隐患及正确的做法。
过渡:真不错!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安全标志,还知道了它的用途。
看来安全标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要记住它们要对你们说的话,按照它们说的做,才能保障你们的安全。
在我们身边经常也会发现有些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被人损坏了,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安全标志或设施被损坏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播放课件)(三)、教师总结安全标志、设施倒了,我们可以扶起来;残缺破损了,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请他们更换;已经被破坏、遗失的,我们也可以在更换之前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标志,提醒他人避免发生危险。
安全标志和设施为保障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默默尽着自己的努力,是我们的好朋友。
让我们珍爱生命、拒绝危险、人人争做安全小卫士!。
四年级上道德与社会讲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人教新课标敬爱的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日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2 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我将从教材剖析、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教课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讲课。
一、教材剖析下边我先说教材剖析。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是人教版《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中的第二个话题。
“安全地生活”这一单元是针对小孩因为缺少经验,简单在自己独立活动的时候出现危险而设计的,重视培育小孩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本话题位于单元第二课,旨在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记、安全设备,知道它们的用途,懂得保护它们,懂得在公共场所要恪守公共安全规则,拒绝危险。
二、教课目的第二,我谈谈教课目的。
本课教课为第一课时,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地位、特色,联合学生的实质状况,从知识、能力与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出发,将本课的教课目的制定为以下三点: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主动恪守公共安全规则的意识,有保护公第1页/共5页共设备的想法和梦想;能力与方法目标:学会在公共场所如何恪守规则,并懂得如何保护公共设备;知识目标: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记、认识一些公共设备的用途。
三、教课重难点第三,我谈谈教课重难点。
本课的要点是: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记、设备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恪守公共安全规则。
难点是指引学生感悟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四周人带来损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四、教课方法第四,我谈谈教课方法。
《道德与社会》教课的实效性要点在于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感情的体验过程,教课中一定加强体验,才会“有益于小孩建立真切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质量”,鉴于这点认识,我将“活动体验”作为教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这一课的着力点,体验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并运用事例剖析法、情境体验法、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相联合等教课方法,在活动化教课中,使学生的认知和感情得以有效发展。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遵守公共安全规则和保护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意识。
能力:能够保护安全标志和设施,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安全。
知识: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懂得发生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也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也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难点能够自觉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公共场所中的危险行为案例和数据;一些不同种类的安全标志。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搜集安全标志。
学情分析从孩子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共交通设施、娱乐场所、集会广场等公共场所逐渐增多,孩子们进入公共场所学习、休闲、娱乐的时间也在不断增加。
从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孩子们一方面喜爱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又常常出于好奇或兴奋,做出破坏公共设施或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
由于年龄限制,他们常常更多的考虑自己,而忽视他人或大众利益。
所以教导孩子学做一个文明的公民,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设施和秩序,让大家在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公共环境中生活得更美好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感悟安全事故给自己、家人、社会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并由衷地产生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可提供公共场所发生安全事故的真实录像,让孩子亲眼看看不遵守规则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直观、清晰的视频资料,数据详尽的后果展示,会使孩子感同身受。
同时,教师可设计多种活动方式,如:“连一连”、“换座位”、“贴一贴”等,强化学生对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样子和用途的记忆。
教学方法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遵守公共安全规则和保护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意识。
2、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懂得发生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也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3、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能够保护安全标志和设施,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安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出入公共场所,孩子们一方面喜爱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又常常出于好奇或兴奋,做出破坏公共设施或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
由于年龄限制,他们常常更多的考虑自己,而忽视他人或大众利益。
所以教导孩子学做一个文明的公民,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设施和秩序,让大家在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公共环境中生活得更美好显得尤为重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教学难点: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的人带来伤害,也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在公共场所能够自觉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过程:一认识安全标志和设施的用途。
创设情境,揭示内容: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它们是谁呢?(出示图片:紧急出口、禁打手机、安全锤、防护栏)学生说一说安全标志与设施的名称,教师适时贴出名称。
明确: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的话题。
写板书: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
思考:这些朋友都有话想跟我们说,你们知道它们想跟我们说什么呢?学生交流。
过渡:其实在我们身边不仅有这些安全标志和设施,还有很多这样的安全标志和设施,课前我们也对我们身边的安全标志和设施进行了调查,小组合作完成了课前查找安全标志和设施的前置作业,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各小组给安全标志和设施找家。
(ppt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评、补充。
小结: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安全标志与设施,这些朋友真可爱,它们始终安静地站在那里,给我们警示。
板书:……二安全标志和设施很重要过渡:同学们,假如有一天它们不再守候在自己的岗位,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发生些什么呢?创设情境,进行体验,分享感悟。
小学安全教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校外安全四、用电安全1、学生说说家里有哪些电器?(引起学生兴趣,因他们较熟识。
)2、电器使用不当造成……(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现代家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也越来越多,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及乐趣。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很危险。
所以,我们不要出于好奇,自行拆卸、维修电器,不要私自拉或乱接电线和随意拆装电器。
使用和操作电器要注意不能湿水,一旦电器出现故障,应立即截断电源。
五、交通安全。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m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3、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难点:
1、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课前准备:
1、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2、几个不同种类的安全标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游玩、活动、穿行的公用空间,这里往往人多物杂。
一个小小的无意行为,可能就会引起危险。
二、新课出示课文一则新闻及图片1、2、3、4。
三、问题: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给大家说一说。
四、实物投影出示“我的调查记录”。
五、讨论:
1、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踢皮球行吗?这些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在柴草垛旁放鞭炮的行为好吗?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做?
3、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分组说一说)
六、(出示课文图片)边看边听老师小结
七、做一做、想一想(出示课文图片)
1、我们来找一找周边的安全标志和设施,和它们认识一下,交个朋友吧。
2、在这些地方经常会出现什么安全标志?我们来试着画一画,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
3、公共场所安全设施被损坏,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
八、分组讨论:
为维护公共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九、总结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