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制品质量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西红柿的天津管理制度范文西红柿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等特点,在天津地区种植广泛。
为了保证西红柿的品质和安全,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西红柿的生产、质量管控、销售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西红柿的生产管理制度1. 品种选择:根据天津地区的气候和土质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西红柿品种,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确保西红柿的产量和质量。
2. 土壤管理:天津地区土壤多为黄土,要加强土壤管理工作,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
施用适当的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合理的灌溉制度,保证西红柿的水分供应。
3. 种植技术:合理选择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适宜的行距和株距。
合理疏花、疏果,保证每株植株有良好的生长空间,提高单株产量。
为西红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阳光等因素。
4. 病虫害防治:建立病虫害监测和预防体系,定期巡查田间,发现早期病虫害的迹象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确保西红柿的产品安全。
5. 采收和处理:根据西红柿的成熟程度进行采收,避免果实过熟或未熟。
采摘过程中注意保持果实完整,避免损伤造成质量下降。
采收完毕后,及时处理和储藏,确保西红柿的新鲜度和质量。
二、西红柿的质量管控制度1. 质量标准:制定西红柿的质量标准,包括大小、形状、颜色、口感等方面。
根据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设定合理的质量指标,确保西红柿的品质一致。
2. 采样检测:建立定期的采样检测制度,从不同批次和地区采集样品进行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确保西红柿的食品安全。
3. 追溯制度:建立完善的西红柿追溯制度,对每批次的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进行记录和管理。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溯到具体的生产环节,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
4. 包装和标识:规定西红柿的包装要求,确保商品的安全和完整。
在包装上标注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质量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并提供产品质量保证。
番茄生产车间生产车间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符合国家对食品加工企业的卫生要求,确保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能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
2适用范围适用于新疆柳沟红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
3管理内容3.1车间各岗位操作工(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岗位职责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的指挥和调动,对不服从者,上级有权依据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3.2车间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设备操作,任何人在没有得到有关领导批准同意,不得随意改动工艺参数及工艺流程。
3.3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对自己岗位的工作质量负责,工序之间质量搭配负责。
3.4各岗位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必须按要求佩戴工作证,穿工作服,不穿工作服,不戴工作帽,不得进入车间。
3.5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严禁脱岗、睡岗、串岗,不允许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6生产车间内不得随便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
3.7生产车间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应爱护公司财物,严禁偷、拿、挪用,违者均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罚。
3.8生产车间的全体员工要树立良好工作环境,为确保安全,和谐的生产气氛,各岗位工作要保证机械设备的清洁卫生。
3.9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患有传染病工作人员应换岗或调离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岗位。
3.10车间内所有工作人员,不得佩戴首饰、手表之类饰物,不准涂脂粉,工作衣帽应保持清洁。
3.11车间内应保持清洁、整齐、透风、光线充足,设备、地面清洁无杂物。
3.12车间门窗应有防蝇、防蚊、防蚤设施,防止蚊虫进入车间。
3.13车间门前应有消毒池,清洁工必须每天换消毒水。
3.14各种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3.14.1质量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记录人要签全名、署日期。
负责人签名不允许代签或空白。
3.14.2假如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数据,应采用单杠线划掉原数据,写上正确数据,并在其上方写上更改人的姓名。
3.14.3记录不得使用铅笔,必须使用园珠笔、碳素笔、钢笔;并尽可能采用统一、规范、合理的表格。
1. 取样规则1.1 取样数量:按SN 0400系列标准和《出口番茄酱检验规程》等有关规定执行。
在生产不稳定时产品要增加抽样频次,并留存适量样品备查。
1.2 出口报验的样品:对200立升无菌袋包装的产品,由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可的抽样员,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抽样,每批不得少于6袋。
抽样方式:生产稳定时,对于12小时一班(批)抽样间隔时间为1袋/2小时。
24小时一班(批)抽样间隔时间为1袋/4小时。
马口铁罐头出口报检样品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指派专人驻厂抽取。
1.3 生产企业的自检样品:生产企业对成品的浓度粘度霉菌感官等项目的检验,以及对半成品浓度粘度感官等项目的检验,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小时,成品检验的次数不得少于12次。
抽样数量:合格品的每批留样数不得少于24袋,整批不合格品每批留样数不得少于16袋,间歇性不合格品每小时留样2袋,以备溯源。
1.4 需要做商业无菌检验的保温样品:200立升无菌袋包装的抽样样品其中不少于4袋进行保温 2袋不保温;马口铁罐样品依照GB/4789.26—94标准进行抽样保温,在样袋(罐)上注明保温未保温字样和保温开始截止时间保温批次扦样人。
具体保温方式依照GB/4789.26—94标准规定执行,样品保温期间厂检人员应3小时观察1次,如发生温度偏差应及时调整,详细做好保温记录。
1.5 重金属农残放射性元素等特殊项目的检验:于每年8月10日前将样品送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处。
200立升样品中不得少于6袋;马口铁罐头根据规格不同依照SN 0400标准抽取;申请农残检测时需提供原料产地农药使用的普查情况。
1.6 工厂产品质量正常时的取样规则:1.6.1 半成品每一小时取一次。
(每条生产线)1.6.2 半成品取样时,打开手动阀门,将管中残余酱放出(残余酱量由各工厂生产技术科或生产车间操作工以书面通知形式提出要求并指导),再用洁净无水的缸子接酱300.400ml,关上阀门,盖上盖子。
无公害番茄、尖椒、青椒、茄子、甜瓜、四季豆、西葫芦、黄瓜质量控制措施无公害番茄、尖椒、青椒、茄子、甜瓜、菜豆、西葫芦、黄瓜质量控制措施为使生产的番茄、尖椒、青椒、茄子、甜瓜、菜豆、西葫芦、黄瓜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特制定如下质量控制措施:一、组织措施建立以合作社理事长xxx为首,由技术负责人、植保员、质量检验员、田间档案记录员等5人组成的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度;理事长全面负责生产基地行政、人事、生产管理工作,负责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知识的培训;技术负责人合理安排各项生产,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场内生产情况进行培训或技术指导;植保员负责病虫害测报和防治并对施药人员和农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此外,合作社内检员负责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
二、技术措施在搞好温室营养土育苗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穴盘、营养杯育苗;苗期进行科学的肥水、温、光和通风管理,以利秧苗健壮生长;冬季利用大棚加盖小拱棚等有效的保温措施进行育苗、夏天利用遮阳网、防虫网覆盖等措施进行育苗;据田间病虫预测预报动态,采取相应的农业,物理,生物或人工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采用防虫网,遮阳网等,为蔬菜生长期制造有利气候环境,控制病虫的入侵或避过病虫高发期,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清除病株,残叶并及时消毒烧毁;土壤消毒、合理轮作;施药人员经过严格培训,提高施药技术水平,喷药周到,均匀;农药交替使用,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科学施肥,实行有机质栽培技术,推广有机肥使用,实施平衡施肥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减少使用化肥的目的,推广叶面追肥技术;人畜粪肥经过无害化处理充分腐熟,作基肥;推广标准化农业设施和材料,推广大棚内蔬菜间插种技术;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菜地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
三、投入品管理1、严格控制种子来源;种子生产单位必需具备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单位必需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从国外或外省市进口的种子必需有检疫证明;设有专门的种子仓库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应核对种子的数量、品种和相关证件后,方可入库;种子应有详细的进库、出库记录;过期的种子应及时清理。
番茄生产销售管理方案一、生产管理方案1. 生产流程管理:建立完善的番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种植管理、生长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收获、加工包装等环节的管理规范,确保生产过程高效、协调有序。
2.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番茄进行质量管理,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品质检验标准和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遵循“优质、安全、健康”的原则。
3. 生产计划管理:建立科学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供应能力确定生产任务和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资源,确保生产进度和产品供应的稳定性。
4. 原料管理:建立稳定的原料采购渠道和供应商体系,严格把控原料的采购质量和采购价格,确保原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5. 设备维护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检修维护制度,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持生产能力稳定,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效益。
二、销售管理方案1. 市场调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动态等,明确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调整销售策略和产品结构。
2. 销售渠道管理: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包括直销、代理商销售、电商平台销售等,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终端销售范围,提升产品销售能力。
3. 销售团队培训:建立专业的销售团队,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销售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推动销售额增长。
4. 售后服务管理: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包括产品安装调试、技术咨询、产品维修等,提供及时、专业的售后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5. 销售数据分析:建立系统的销售数据统计和分析体系,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销售机会和问题难点,对销售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升销售效果和利润贡献。
以上是番茄生产销售管理方案的一些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实施。
同时,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推动番茄生产销售,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巴彦淖尔市番茄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巴政办发[2009]6号【发布部门】巴彦淖尔市政府【发布日期】2009.03.02【实施日期】2009.03.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巴彦淖尔市番茄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的通知(巴政办发〔2009〕6号)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农垦局,市直有关部门:为切实提高番茄原料及制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安全,促进番茄产业转型升级,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巴彦淖尔市番茄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九年三月二日巴彦淖尔市番茄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为进一步提高番茄制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番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有关规定,结合全市番茄产业实际,制定如下监管办法:第一条强化番茄质量安全工作组织领导。
市旗两级分别成立番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统筹指导、监管番茄产业质量安全。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农业、质监、工商、环保、水务、卫生、药监、公安等部门,办公室设在产业办。
第二条番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条块结合、属地负责的原则,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农垦局对番茄质量安全负总责,旗县区(农垦局)农业、质监、环保、水务、卫生、工商等部门各司其职,具体负责番茄原料及番茄制品质量安全工作。
市相关部门负责督促监管相关制度措施的落实及违规处罚。
第三条各级政府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严格番茄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全方位搞好协调服务。
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搞好茄农科技培训,提高番茄种植水平;严格执行番茄调运“绿色通道”政策,维护番茄购销秩序,促进原料均。
XX番茄制品公司质量管理制度1 XX番茄制品分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受控编号:文件编号: QZ-22-2-XXX编写: 质检办审核:主任批准: 经理版次:A-XXXX持有者:发布日期:XXXX年5月25日实施日期:XXXX年5月28日文件修改记录表QR—22—2—0561质量检查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4)2管理体系检查考核(8)3质量目标分解及考核办法(12)4质量单项奖奖励办法141 目的:为保证全面完成股份公司下达的质量指标,特制定此考核办法。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分公司对生产车间、生产办、质检办的质量检查考核。
3 质量检查考核小组成员各部门/生产车间负责人4 职责4.1组员对检查结果不合格项进行考核并反馈。
4.2质检办负责组织检查考核,并汇总上报考核结果。
4.3主管质量的副经理负责检查结果的审核。
4.4经理负责质量管理检查考核结果的批准。
4.5部门/车间负责人对本部门发现的不合格项进行确认,并落实责任人组织进行纠正。
5 工作程序5.1分公司生产期每周由质检办组织质量体系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人。
5.2检查完毕由检查小组对不合格项进行分析并填写《()检查考核反馈单》,并确定纠正完成时间,主管质量副经理审核,经理批准并在一个工作日内反馈至各部门/车间。
5.3检查小组对纠正结果进行验证。
5.4每月25日前检查小组成员将检查结果进行汇总,主管质量副经理审核后,报经理批准,检查结果汇总表一式两份,一份质检办备案,一份交行办兑现当月奖金。
5.5检查考核标准具体见《质量管理检查考核标准及细则》XX饭店卫生管理制度1XX饭店卫生管理制度一、清洗消毒1.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并将消毒后的餐具、饮具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
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2.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本店应向供货商索取其工商执照、有关票据及相关的检验合格报告。
不得购置、使用没有资质或没有检验合格报告的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
我国番茄质量安全全程管控标准体系研究刘希艳1杨琳1王仲1沙品洁1周景哲2王全红1吴文钢1(1.北京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北京100101; 2.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北京100029)摘要: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的番茄质量安全相关标准,着重分析了番茄的检测类标准以及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 安全管控标准现状,简要分析了番茄国内外标准的差异及我国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番茄质量安全全程管控标准体系 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院番茄;质量安全;全程管控;标准体系番茄(Sol如咖iycopersicum),又称西红柿,原产于南美洲,是全球栽培最广、消费量最大的蔬 菜作物[1]。
目前我国番茄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 界首位。
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的统计数据,我国番茄常年产量在5 000万t以上,主产区主要 是新疆、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省 份。
2015年我国番茄产量达到5 594万t,占全国 蔬菜总产量的7.1%[2]。
然而随着世界番茄产品贸易 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国家开始通过提高技术性贸 易壁垒限制我国番茄产品的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 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 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农业标 准化,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 管体系的任务要求[4]。
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 设是蔬菜标准化的一项基础性科研工作,是对蔬菜 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的有效措施' 建立高水平的科学的与国际接轨的质量安全标准体 系,打造从农田种植到终端消费全程完善的产业链 是解决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更是保证商品质量安 全、提高产业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6]。
我国番茄制品贸易量猛增,番茄产业实力有所增 强,但整体水平与国际同行以及市场需求之间仍存 在一定差距,例如鲜食番茄,由于包装保鲜及物流仓储等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番茄等级参差不齐[7]。
备案号:B510400(备)-XX-2010无公害番茄质量安全标准盐边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无公害番茄质量安全标准》是为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而制定本标准。
《无公害番茄质量安全标准》的编写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与表述。
本标准由攀枝花市盐边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攀枝花市安宁果蔬协会、盐边县桐子林种养植专业合作社;本标准起草单位:攀枝花市盐边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攀枝花市安宁果蔬协会、盐边县桐子林种养植专业合作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应福、吴朝林、毛洪标、苏加琼、倪环敏无公害番茄质量安全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番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攀枝花市盐边县无公害番茄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789·27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GB/T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5009·14 食品中锌的测定方法GB/T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GB/T5009·17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GB/T5009·18 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GB/T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5009·24 食品中黄曲霉素M1与B1的测定方法GB/T5009·27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GB/T5009·33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方法GB/T5009·36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57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测定GB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4789·7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B4789·9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GB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4789·1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GB4789·1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GB4789·1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GB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记数GB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T13108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方法GB14876 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14877 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14929·2 花生仁、棉籽油、花生油中涕灭威残留量测定方法GB/T14929·4 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法3 技术要求3.1 镇静剂类、兴奋剂类各种违禁药品和物质在产品中不得检出。
XX番茄制品公司质量管理制度1. 质量管理体系1.1 宣言XX番茄制品公司致力于生产高品质、安全、可信赖的番茄制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1.2 政策XX番茄制品公司的质量管理政策如下:•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满足客户需求。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产品安全。
•坚持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鼓励员工参与改善和创新。
1.3 组织架构XX番茄制品公司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如下:•董事长:负责整个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管理;•质量部经理:负责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质检员: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检测和监控;•生产部门:负责生产工作;•销售部门:负责销售工作。
2. 质量管理流程2.1 生产流程XX番茄制品公司的生产流程如下:1.原材料采购: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2.原材料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3.生产加工:按照产品工艺要求进行生产加工;4.生产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5.成品包装:将成品按照标准进行包装;6.成品检验:对包装好的成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7.存储配送:将成品存储并进行配送。
2.2 质量管理流程XX番茄制品公司的质量管理流程如下:1.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以检查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情况;2.定期进行外部供应商评估,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要求;3.不断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以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4.推行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5.对质量问题开展溯源调查,以找出问题根源并加以改进。
3. 质量指标与目标XX番茄制品公司的质量指标如下:•合格率:90%以上;•客户投诉率:不超过1%;•生产损失率:不超过2%。
XX番茄制品公司的质量目标如下:•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可靠性;•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持续改善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
4.XX番茄制品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西红柿产品管理制度范文西红柿产品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西红柿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管理行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行业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二条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严格选择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第四条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要求,防止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第五条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销售管理第六条销售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销售管理制度,确保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第七条销售企业应建立健全产品追溯管理制度,对所销售的产品进行记录和追踪,保证产品来源和质量可追溯。
第八条销售企业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对进货产品和出货产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九条销售企业应建立健全售后服务管理制度,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维权请求,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产品监管第十条民政、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西红柿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依法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对西红柿产品的抽样检验制度,对市场销售的产品进行抽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西红柿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十三条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公众通报西红柿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第五章处罚与奖励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相关部门可以依法进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暂停生产销售等措施。
第十五条对符合本制度规定的优秀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相关部门可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番茄制品深加工制备及其安全管理作者:楚勇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9期摘要:新疆的番茄种植产业在我国的番茄产业中占据的市场是比较大的,甚至在世界的番茄产业中也具有比较大的竞争优势,新疆地区的番茄产量占据世界第三的位置,番茄产业也占据重要地位。
番茄产业在新疆农业产业化经济中的重要性较为突出,需要对新疆番茄种植的技术生产技术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促使新疆番茄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使得新疆番茄产业能够有效发展。
关键词:番茄制品;深加工;制备;安全管理新疆番茄产业在新疆农业经济中影响巨大,随着新疆番茄产量的增加,新疆番茄相关加工企业的数量逐渐不断增长的现象,在食品科学技术的提升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健康的食品概念也逐渐成为当前人们重视的内容,世界各国各个政府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视食品行业相关的强制定法律规定制定处理,减少和杜绝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危险因素,并且促使人们健康受到威胁的程度不断降低。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番茄深加工产品主要是以番茄产品出口为主,新疆番茄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新疆番茄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能够对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加以改善,并且在促使加工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发展。
一、番茄深加工工艺番茄深加工过程中,主要使用当地绿色无污染的优质番茄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在进行破裂和脱籽以及打浆处理之后,进行真空浓缩和高温杀菌以及无菌灌装等方式实施的基础上,将番茄实施深加工制成的产品,作为加工工艺的主要产品。
加工的过程需要在相关质量标准体系要求下具体实施,加工的番茄酱需要保持鲜红色,浆体较为细腻均匀,并且粘稠的程度较为适中,可溶性的固形物质主要为28%-30%,番茄红素需要保持45mg/100g以上,之后在进行保障的时候,包装材料需要选择钢桶内衬无菌袋,其净重量需要符合规定,在通风和阴凉的条件下,番茄深加工产品的保质期主要为18个月。
二、番茄深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情况和防御措施番茄原料中的泥沙和石头以及头发等混入到产品中的话就会造成消费者持续爱你疫病的现象,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是较为严重的,这就需要在生产加工的时候,需要对原料进行验收和冲洗处理,并且对其中的物质离心分离处理。
《番茄生产企业管理制度》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目录01生产管理1生产计划23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和资源状况,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明确各类番茄的生产量、质量和成本等目标。
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每月底制定下月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状况进行调整,确保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建立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生产计划执行与监控03加工流程对番茄进行清洗、分级、包装等加工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
生产流程01种植流程严格按照种植规程进行生产,确保番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02采收流程制定合理的采收计划,确保番茄在最佳成熟度时采收,同时注意采收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安全培训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检查制定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
应急预案生产安全02质量管理原材料控制确保原材料的品质和安全性,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防止不良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
生产过程控制制定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避免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
产品检验控制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企业的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不合格品处理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追溯和处理,找出原因并进行改进,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数据分析与改进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持续改进计划,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质量记录要求建立严格的质量记录制度,要求员工及时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情况。
记录分析与反馈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分析和反馈,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点。
圣女果的采收与加工过程的卫生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对采收与加工过程的卫生质量控制的具体描述:
采收:
1. 确定合适的采收时间:圣女果应在果实达到最佳颜色和口感时采收。
通常,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采收,因为这时温度相对较低,能减少果实受损的可能性。
2. 采收工具:使用清洁、无害的采果网或篮子,避免直接用手接触果实。
3. 避免挤压: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挤压果实,以免影响品质。
4. 及时包装:采下的果实应立即放入清洁的容器中,如塑料袋或纸箱,以减少微生物滋生的可能性。
加工过程:
1. 清洗:在加工前,所有待处理的果实必须彻底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使用流动清水,并避免使用化学物质。
2. 筛选:检查果实是否有损坏或瑕疵,这些果实不应被用于加工。
3. 切割或去籽:如果需要,圣女果可以被切割或去籽。
在此过程中,应避免手直接接触果实,以减少微生物污染。
所有切割或去籽的工具应定期清洁和消毒。
4. 热处理:对于需要进一步加工的果实(如制成番茄酱),应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灭活微生物,确保食品安全。
5. 包装和储存:所有加工好的产品都应立即包装并储存在清洁、干燥、阴凉的地方。
定期检查包装是否完整,以防止产品受到污染。
6. 卫生管理: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并遵守卫生规定。
员工在进入加工场所前应进行洗手和消毒。
总的来说,圣女果的采收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质量控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工具、保持清洁的环境、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等。
1.1对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规范管理,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1.2对质量事故做出明确规定;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控制及预防事故再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生产车间。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
3.1.1对包装材料、原料、中间制品、成品、产品进行检验、验证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反馈;
3.1.2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
3.1.3对入库前、后的成品包装质量进行监督。
3.1.4生产期编制《质量预警通报》。
3.1.5监督、督促质量事故分析会的召开,并对记录进行检查,结果进行验证。
3.1.6对影响产品质量问题提出建议并协助查找分析。
3.1.7对不符合要求的包装物、原料、产品有一票否决权。
3.2技术研发部负责
3.2.1对生产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
3.2.2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
3.3.3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并组织实施。
3.3.4组织召开重大设备、质量安全事故分析会,并对事故责任做出定性、定责,按相关规定拿出处理意见。
3.3.5制订生产过程中出现影响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异常情况及突发事件处理方案,并对生产过程异常情况准确记录。
3.4供储部负责
3.4.1对包装材料采购质量进行控制。
3.4.2对不符合要求的包装材料进行处置。
3.4.3对无菌区关键部位所用的材料质量进行控制。
3.5综合管理部负责
3.5.1将反馈的质量信息按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3.5.2按规定时间通报。
3.6生产车间负责
3.6.1按工艺指令单的要求进行生产。
3.6.2按要求对成品进行包装。
3.6.3对生产过程质量进行控制。
3.6.4生产过程出现的影响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异常状况反馈及处理。
3.6.5按照生产过程中异常情况及突发事件处理方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3.7原料部负责根据产品质量情况及客户要求对原料的采运进行调整或指令性调控。
4工作程序
4.1 质量事故
分为A、B、C三类。
4.1.1 A类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为产品的一般缺陷:浓度、粘度、PH值、L值、超重/轻、霉菌。
且单条生产线生产出的不符合指标的产品为日产量的0.5-2.0%。
4.1.2 B类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为产品感官(色泽、气滋味、黑斑)。
单条生产线连续生产出的不合格品量为日产量(单条生产线)的0.5-4.0%。
4.1.3 C类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为产品出现非商业无菌、安全指标(明显异味、碎玻璃、毛发、昆虫、金属屑等),按整批判定不合格。
4.1.4因番茄原料引起的产品番茄红素、a/b值小于1.8,由质管部上报公司领导,由公司统一决策。
4.2质量事故发生的报告由质管部化验室以OA形式,将事故报告报总经理、主管生产领导、技术部研发部主任、质管部主任、综合部主任处。
4.3质量事故分析会
4.3.1对于一般质量事故,化验室以ERP形式反馈数据并同时打电话报告给值班领导。
4.3.2一般质量事故
对于一般质量事故单条生产线超出日产量规定的,召开质量分析会。
4.3.2.1参加人员:值班领导、技术研发部主任、质管部主任、综合部主任、相关岗位主要操作人员、当班化验员。
4.3.2.2一般质量事故:由技术研发部组织,质管部化验室当班人员陈述检验结果,与会人员分析,质管部查明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建议,做好会议记录。
4.3.3重大质量事故分析会
4.3.3.1参加人员:值班领导、技术研发部主任、质管部主任、综合部主任、相关岗位主要操作人员、当班化验员。
4.3.3.2重大质量事故: 由技术研发部组织,当班人员陈述情况,与会人员分析,技术研发部查明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建议,做好会议记录。
4.3.3特大质量事故分析会。
4.3.3.1参加人员:总经理、值班领导、技术研发部主任、质管部主任、综合部主任、相关岗位操作主要人员。
4.3.3.2由技术研发部组织,责任部门岗位人员陈述情况,生产技术部按表格要求填写,具体包括:情况介绍、纠正情况、损失情况、原因分析、责任部门、处理建议等。
4.4事故处理
4.4.1对于出现一般质量事故的单条生产线生产的数量未超过规定要求,不进行处理,只予以考核。
4.4.2对于重大、特大质量事故,由生产主管领导、技术工程师确定事故情况、对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提出处罚意见,总经理审批,综合部按处罚意见予以考核。
4.5凡是因设备问题造成质量事故的出现,技术研发部组织召开会议,同4.3.3。
4.6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及验证
对于质量事故需召开分析会,由责任部门制订纠正措施,填写《纠正措施报告》,交公司主管生产领导批准后由责任部门实施,质管部验证。
4.7影响质量的数据分析
4.7.1原料
当原料霉菌超出标准时,且单条生产线超出规定的数量,应质管部查找原因、进行分析,写出建议,报公司领导,原料部对不符合项工作进行改进。
4.7.2 浓度、粘度、a/b、感官
4.7.2.1当因中间制品浓度、粘度超出工艺规定要求,造成成品不合格的,由浓缩车间查找原因,进行分析。
4.7.2.2当中间制品浓度符合工艺规定,而成品浓度不合格的,由杀菌包装车间查找原因,进行分析。
4.7.2.3 当成品a/b值、L值数值与中间制品偏差超出一定范围值,由杀菌包装车间查找原因。
4.7.2.4 中间制品感官不合格由浓缩车间进行分析;若中间制品感官合格,成品感官不合格由杀菌包装车间进行分析。
4.7.3包装辅助材料
4.7.3.1进厂时经检验不合格的包装材料由质管部化验室通知供储部,供储部与供方进行解决。
4.7.3.2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包装物不合格,生产车间单另摆放,做好标识,质管部确认,由供储部与供方联系进行解决。
4.7.4 成品外包
对于成品外包质量抽查不符合要求的,由杀菌包装车间根据进行分析。
XXXXXXXXXXX公司
设备、产品事故调查处理登记表
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车间:
附件:1、事故调查记录;
2、事故调查鉴定报告;
3、事故处理批示或批复;
4、事故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