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镜的手术配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胆道镜取石术的护理配合摘要】胆道镜分为硬性胆道镜及软性胆道镜,后者常称为纤维胆道镜。
现在的胆道镜除了用于诊断外,更多地用在胆道的治疗,尤其是胆道结石的取石,胆管狭窄扩张术、支架植入等方面。
它不仅是消化内镜的组成之一,也是胆道外科治疗胆道疾患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现在越来越多的胆道疾患病人要用胆道镜来治疗,设备也随之增多且复杂化,因此,一个设计合理的胆道镜室对保证内镜工作顺利开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内科护理技术【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325-021.术前护理术后做胆道镜检查的患者病情及检查目的变化很多,需要充分和全面的准备。
术前要详细询问收集病史资料,了解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是否有发热、腹痛、黄疸等。
对于病史不详、手术细节不明等病例,术前需要进行胆管造影或磁共振胆道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以全面了解胆道情况。
对于“T”管已经夹闭的患者,检查前最好开放引流24 h。
由于术后胆道镜检查在患者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进行,胆管残余结石患者多有一次以上的手术经历,在操作前常常会非常紧张。
检查前适当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向患者讲解胆道镜操作过程;对可能引起的不适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告知预防及处理措施,给患者以安全的心理预期。
这些心理护理对减少患者恐惧心理并配合医师顺利完成操作非常重要。
患者一般不需要禁食,检查前排空大、小便。
估计取石时间长或患者过度紧张,可在术前肌注阿托品、地西泮等药物,以减轻患者紧张和疼痛,松弛括约肌有利于取石。
“T”管窦道周围皮肤可用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也可以从“T”管窦道中滴入1%丁卡因溶液5~10 ml进行黏膜表面麻醉。
2.术中护理首先做好手术医师的助手,熟悉手术步骤,及时准确提供器械,掌握器械的性能。
先帮助术者取出消毒后胆道镜,用生理盐水冲洗镜身,正确连接光源、吸引器和冲洗管,连接管道后先用生理盐水冲净管道减少消毒剂残余。
ERCP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ERCP(经胆道镜逆行胆道造影术)是一种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内窥镜检查和治疗方法。
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对于术后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ERCP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内容。
一、术中配合1.安全麻醉:ERCP一般采用全麻,术前需对麻醉用药过敏史进行了解,避免出现过敏反应。
麻醉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2.静脉通路:在术前患者需要进行静脉通路的建立,方便给予药物和输液。
3.术中监测:在ERCP过程中,需进行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体温等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4.利尿:术前需给予患者充足的液体,术中如果出现尿量减少,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必要时进行利尿处理。
5.术中配合:在术中需要患者按医生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配合医生完成内窥镜的插入和检查过程,保持体位稳定。
二、术后护理1.观察: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睡眠:术后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3.消化道症状:术后消化道症状比较常见,包括恶心、呕吐、腹胀等。
需给予止吐药物和胃肠解饿治疗。
4.规范饮食:术后患者需忌口油腻、辛辣等食物,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控制感染:术后需保持消化道通畅,避免便秘。
同时要注意手卫生,避免感染引起并发症。
6.镇痛: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腹痛不适感,可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7.出血风险:术后需监测患者的粪便颜色,如果出现明显的黑便或血便,可能是出血的表现,需要及时处理。
8.随访复查:术后需定期复查,包括胆道图像学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评估术后效果和是否出现并发症。
以上是ERCP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的内容,合理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在术后护理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注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促进术后的愈合和康复。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LCBDE-LCSE)是一种通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来进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结石取石的手术方法。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手术方法在胆道结石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LCBDE-LCSE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一、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的优势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是将腹腔镜技术和胆道镜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方法,它具有以下优势:1. 微创性: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术后恢复快。
2. 视野清晰:胆道镜能够提供清晰的显微视野,使得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胆总管内的结石,并进行精确操作。
3. 操作灵活:通过腹腔镜和胆道镜的配合使用,医生可进行多种操作,如胆总管切开、取石、缝合等。
二、LCBDE-LCSE的手术步骤1. 胆囊切除:通过腹腔镜技术,将胆囊切除,为后续操作提供良好的操作空间。
2. 胆总管切开:在胆囊切除后,通过胆道镜技术准确定位胆总管,然后在其上部或下部进行切开。
3. 结石取出:通过胆道镜的通道,将胆总管内的结石取出。
4. 一期缝合:在胆总管切开口进行一期缝合,以保证切口的闭合。
5. 引流管置入:根据需要,在切开口附近放置引流管。
LCBDE-LCSE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胆道结石。
它适用于以下情况:1. 胆盲炎合并胆道结石:对于合并胆盲炎的患者,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后再行胆道探查可能存在风险,而LCBDE-LCSE可以在一次手术中完成胆道结石的取石。
2. 超声引导下胆总管结石:通过超声引导,可以准确定位胆总管结石的位置,然后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3. 腹腔镜辅助下复杂胆道结石:对于复杂的胆道结石,如多发、巨大结石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从而更加安全、有效地取石。
在进行LCBDE-LCSE手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确定适应症:对于胆道结石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合LCBDE-LCSE手术。
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的配合作者:刘梦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07—01多年来,胆囊切除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胆囊结石最好的标准。
随着光学电子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变为微创手术。
在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术后脏器粘连程度的减轻以及病人术后康复时间等方面,微创手术比传统的开放手术更具有优越性。
1 术前准备入室后,常規监护心电图、血压、脉氧,建立静脉通道于左手,右手约束于身体旁,双下肢约束带固定,左手呈投降姿势向上外展,手腕垫高。
腹腔镜及CO2机器置于患者右侧,胆道镜和高频电刀放于患者左侧,准备两套吸引器,3L盐水挂于患者左上方。
2 术中配合患者全麻后常规消毒铺巾。
连接光纤、电缆、打开显示器。
在脐上用小尖刀作一弧形小切口,两把布巾钳从脐窝两侧固定腹壁,穿气腹针,检查无误后充气,待气体均匀后旋转插入10mm Trocar,镜头伸进腹腔探查,找到胆囊后,在右肋下缘切开2-3cm小切口,大抓钳将胆囊提拉至切口处,9*14小圆针穿一号丝线对胆囊进行旋吊,切开胆囊,关闭CO2。
胆道镜插入胆囊,连接水和吸引器,吸去胆汁后,在电视观察下用网篮取石。
若胆囊结石太大可用钬激光将结石击碎,再取出。
观察胆囊内无结石残留后,用可吸收4/0(VCP304)线缝合胆囊切口。
清洗并吸净腹腔内液体后,即可拨出Trocar,缝合切口。
3 护理体会做好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宣教。
为确保患者手术安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熟练掌握内镜的性能、操作方法和保养。
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腹腔镜手术是一项技术精密度较高的微创手术方法,所以术者及护理人员应不断地学习发展,不断总结术中配合的工作经验。
使这些经验更加系统、更加规范。
胆道镜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电子科技和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创外科技术已广泛应于腹部外科,内镜的发展促进了胆道镜的临床应用,它主要用于对胰胆管的内窥镜检查以及内窥镜手术。
有硬直性胆道镜和纤维软质胆道镜2类,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为纤维软质胆道镜,我科使用的Olympus纤维胆道镜也属于此类。
一、胆道镜系统:
1、摄像系统:胆道镜设备中关键部分,包括摄像头,信号转换器、监视器等
2、冷光源及光导纤维
3、胆道镜:末端外径为4.5mm,弯曲度向上160°,向下120°。
4、其他配件:吸引接头、冲洗接头、网篮、活检钳。
二、临床解剖
胆道是由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组成。
从临床外科的角度,将胆道系统分为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肝外胆管3部分。
三、临床应用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胆道镜检查进入了精密化阶段.其临床应用分类:①术中胆道镜检(IOC)②术后胆道镜检(POC)③经皮肝胆道镜(PTCS)④经口胆道镜检查术(POCS)⑤胆道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
我科主要是术中和术后胆道镜检
四、手术适应症
1、手术中行胆道检查。
2、复杂肝内胆道结石、术中取石。
3、胆道占位性病变(肿瘤)取活检。
4、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清除。
五、物品准备
1、纤胆镜及配件的消毒
原则既要达到灭菌要求又要尽量减轻其损坏和老化。
对于不同材料和用途的器械进行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特别注意的是每一类要始终同一种消毒方法,否则会加速器械的老化和损坏。
2、检查仪器及冲洗吸引装置
打开摄像机和监视器,调整摄像机焦距使监视器的画面清晰,色泽正常;冷光源的灯泡功能正常;冲洗水、吸引器连接正确。
3、特殊:“T”管、保护套、
六、手术主要步骤
1、将消毒好的胆道镜取出,连接冷光源
2、将胆道镜放至胆道检查肝内、外胆管、了解结石分布、大小、数量。
检查的同时,经胆
镜灌注系统间断向胆道内滴注生理盐水,以保持视野清晰
3、看清结石后,经纤胆镜插入闭合网篮,使其从结石上角靠近,张开网篮,入网篮后收紧、
拉出。
4、重新冲洗检查胆道
5、手术结束后放入T形管引流
七、清洗
⑴每次手术结束后,将拆开器械所有能拆卸部分,先用清水冲净血迹和污垢,再用酶溶液浸泡5min以上,然后再进行彻底刷洗。
⑵首先清洗最贵重、易损的器械,清洗时逐一取放。
⑶功能部分如活检钳尖端、网篮应用毛刷洗干净
⑷胆道镜管腔用毛刷洗并用注射器逐一冲洗管腔,最好用高压水枪强力吸洗
八、使用注意事项
1、各仪器的参数一经调定一般无须变动
2、在关闭信号转换器的状态下,才能进行摄像头的连接与断开。
3、注意保护摄像头镜面,盖上保护帽,避免摩擦碰撞,光导纤维不可折叠,无角度盘绕。
4、吸引、冲洗接头及各种小配件应每次清点保存,防止遗失。
5、所有器械洗净后用软布逐一擦干,各部件、管腔内用高压气枪吹干。
6、器械使用完毕后悬挂收藏于专用器械柜,保持干燥防尘
7、每次使用前后应检查机器和器械功能是否完好,用后及时登记,定期进行清洗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