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定稿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奇台县2011年供热系统与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供热系统与建筑节能改造,是保障民生,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贯彻落实建筑领域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举措。
奇台县城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十四座燃煤联片供热锅炉房,供热面积为218万平方米,此外还有30多座燃煤分散供热锅炉房,其供热面积为65万平方米。
上述两种锅炉房供热总面积为283万平方米。
根据奇台县供热系统与建筑节能现状,对热源整合扩建及管网改扩建、用热系统支管网改造、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改造及室内循环系统改造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为从根本上解决供热企业超负荷供热、用热支管网老化及室内循环系统设臵不合理导致供热质量不佳的问题,今年计划从热源、管网及用热终端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
1、热源整合及主管网改扩建。
2011年计划将现有14座联片供热站(包括一中供热站)整合改建为四座大中型的区域集中供热站(蓝天供热公司、星光供热公司、酒厂供热站、翔云供热公司)。
2、用热支管网改造。
2011年计划完成众馨、蓝天等8家供热站供热片区6610米老旧用热支管网改造。
3、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
2011年计划对城区7.73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进行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改造。
主要改造对象为2010年采暖期间出现问题较多急需要改造的楼房,95年12月以前交工的建筑不再进行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改造。
4、室内循环系统改造。
计划与建筑节能及供热计量改造同步进行。
二、投资计划2011年计划投资18372.1万元,其中:1、热源点整合扩建及管网改扩建需投资15917.6万元(包括政府两年贴息1507万元)。
2、用热系统支管网改造需投资147.6万元。
3、建筑节能及供热计量改造需投资1701.1万元(国家奖励资金510.3万元,占30%;政府需补助资金850.6万元,占50%;单位或个人自筹340.2万元,占20%)。
4、室内循环系统改造需投资605.8万元。
三、实施方案(一)、热源整合扩建及主管网改扩建近年来,随着奇台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建筑面积每年以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现状联片供热站目前已无法满足逐年增长的供热需求,急需整合改造扩建。
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评估导则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前言本导则是根据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吸收了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成果和经验,以北京市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地区)》(DBJ 01-621-2005)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地区)》(DBJ 11-602-2006)等相关标准为依据,结合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和特点,通过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定稿。
本导则对申报北京市既有非节能建筑节能改造专项资金项目的评估做了基本规定。
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一般规定;4. 评估的必要条件;5.评估程序;6. 评估标准;7.评估方法;8.评估报告;9.附录。
本导则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北京市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主要编制单位: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郑学忠、罗淑湘、高岩、王庆生、李德英、冯蕾、谢琳娜、李俊领、许威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一般规定 (4)4 评估的必要条件 (6)5 评估程序 (8)6 评估标准 (8)7 评估方法 (9)8 评估报告 (10)9 附录 (12)附录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评估报告 (12)附录2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评估报告 (16)附录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指标 (20)附录4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指标 (25)附录5 关于项目可否免于评估的基本规定 (31)1 总则1.0.1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北京市既有非节能建筑节能改造,加强既有非节能建筑节能改造管理,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里,纳入城镇整体规划范围内并申报北京市既有非节能建筑节能改造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节能改造项目的评估。
未申请专项资金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可参照执行。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9)4.6运营管理 (11)5公共建筑 (1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5.5室内环境质量 (16)5.6运营管理 (17)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9)4.6运营管理 (11)5公共建筑 (1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5.5室内环境质量 (16)5.6运营管理 (17)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新疆安农种子有限公司办公楼、种子库房门卫室工程1.工程概况及特点1.1工程简述工程名称:新疆安农种子有限公司办公楼、种子库房、门卫室工程。
建设单位:新疆安农种子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园。
工程规模:种子库房建筑面积1228.55m2,钢结构一层;办公楼、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建筑面积1237.16m2;大门及门卫房建筑面积46.06㎡,砖混结构,一层。
质量标准:符合GB50300-2001《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各项合格等级。
要求工期:2016年4月25日开工,2016年8月31日竣工;总工期:126天(日历日)。
1.2建筑设计内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及技术规范业主确认认可的方案意见书业主出具的工程地质报告与业主及其他相关专业协调意见1.2.1新建种子库房:建筑层数1层;建筑高度6.15米;屋面防水等级II级;建筑结构类型:轻钢结构;冻土深度:1.7米;库房火灾危险分类:丙类2项;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为I级;建筑主体结构年限:25年。
1.2.1.1屋面工程:本工程屋面采用双层压型钢板(厚100),内填玻璃丝绵容重18kg/m³,屋面外板采用YX28-205-820A厚0.6;内板采用YX15-225-900,厚0.5,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
钢构件具体细部节点及构造详: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1J925-21.2.1.2墙体、屋面、地面:外围护墙体±0.00以下采用MU15实心粘土砖墙,±0.00-+1.20采用粘土空心砖砌体,采用M7.5水泥砂浆。
砖墙以上采用双层压型钢板(厚100)内填玻璃丝绵容重18kg/m³,外板采用YX15-225-900,厚0.5,内板采用YX15-225-900,厚0.5。
砖墙墙顶与彩钢板处做泛水包边件,厚0.8mm,屈服强度为250MPa。
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导则Guideline for Energy Efficiency 65% Design of ResidentialBuildings in Sichuan Province2017-5-8发布2017-10-1实施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前言《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为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工作,改善我省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导则的实用范围涵盖四川省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温和四个气候区。
其中部分条文引自行业标准《严寒、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编制本导则的目的是为实现我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贯彻有关政策和法规作出技术保证。
在导则的编制过程中,调查总结了我省不同气候区近几年来的建筑节能工程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编制这类标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四川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有关设计、研究、房屋开发商以及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定稿。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规划与建筑设计;4.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5.采暖、通风和空调节能设计;6.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
本导则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实施过程中,如发现有修改或补充的地方,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北段866号;邮编:610042;E-mail:gao3066@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导则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编制人员和审查人员: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台玻成都玻璃有限公司四川海顿建材有限公司四川奥菲克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都中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本导则编制人员:冯雅、韦延年、雷波、贺刚、刘民、邹秋生、陈佩佩、钟辉智、窦枚、高庆龙、毛雨露、南艳丽、王晓、黎力、江海南、姬文刚、邹开林、唐建国、张文华本导则审查人员:刘小舟、余南阳、秦盛民、涂舸、龙恩深、沈晓阳、江成贵目录1总则 (5)2术语 (6)3 规划与建筑设计 (8)3.1一般规定 (8)3.2居住区规划设计 (9)3.3建筑设计 (9)4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11)5 采暖、通风和空调节能设计 (16)5.1一般规定 (16)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 (17)5.3采暖系统 (23)5.4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27)6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设计 (29)6.1被动式太阳房设计 (29)6.2主动式太阳能供暖设计 (31)6.3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32)附录A 四川省主要城市的气候区属、气象参数、耗热量指标 (34)附录B 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 (45)附录C 采暖管道最小保温层厚度ΔMIN (49)附录D 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和窗的传热系数 (53)附录E 建筑外窗的建筑物理性能分级 (61)附录F 常用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62)1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改善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制定本导则。
建筑工地节约用水、电、纸制度一、节水措施1、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节水措施:(1)办公区和生活区的水房及厕所阀门逐渐采用节能型,发现水龙头漏水,应及时维修、更换,严禁“滴水成河”现象出现。
(2)保持办公区的绿化,草坪应按时浇水,并有值班人员看管,不得外溢。
(3)会议室、办公室接待室尽量使用饮水机,逐步消除使用热水瓶当天盛水,次日倒掉的浪费现象。
2 施工生产中的节水措施:生产用水要考虑节约,对容易造成浪费的工序制定出专项节水措施。
施工用水容易造成浪费的工序主要是砼的搅拌及养护、砌砖前的浇水湿润、抹灰前墙面的湿润、机械设备的清洗用水等。
(1)砼搅拌要接牢上水管道,由机械控制用水量,防止接管不牢造成滴漏;砼柱养护时可采用养护液涂膜法或在柱外面包一层塑料薄膜,减少水份蒸发。
楼板养护时要采用土工布覆盖和喷淋法,减少蒸发和外溢,达到既保证砼的养护又节约用水的目的。
(2)浇砖时采用喷淋水龙头,细水喷洒,不要把水管放在码好的砖上不管,要设专人负责。
浇砖浇到水渗入砖内1-2CM 为宜。
(3)抹灰时墙面湿润要采用喷淋水龙头,多次喷淋,防止一次喷淋过多,流向地面,浪费水源。
(4)机械设备清洗时要控制好流量随刷随冲洗,以减少水的浪费,同时根据工地情况挖2—3 个沉淀池,把冲洗设备的水引流到沉淀池,经过2 次沉淀,再用泵抽出来用来对现场洒水降尘、养护砼或者浇砖等二次利用。
2、节电措施:节电措施:2.1 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节电措施:2.1.1 照明用电的管理:在光线允许的情况下,办公时尽量不开照明灯,使用时养成“人走灯灭”的习惯。
楼道使用声控(或触摸延时)开关。
电源开关损坏时要及时找电工修理,办公楼内杜绝常明灯。
2.1.2 空调、电风扇的用电控制:详见公司《节水、节电管理制度》第十二条规定。
2.1.3 复印机、微机的用电控制:详见公司《节水、节电管理制度》第十五条规定。
2.1.4 饮用电热水器的用电控制:作到上班前20 分钟送电,下班后切断电源,专人负责管理。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9)4.6运营管理 (11)5公共建筑 (1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5.5室内环境质量 (16)5.6运营管理 (17)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建筑安装工程成本分析定稿版一、引言二、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组成1.材料成本:包括建筑材料、设备设施材料等。
建筑材料的成本占据了项目总成本的一大部分,因此在采购建筑材料时,需要进行多方比较和谈判,以获得最低的材料成本。
2.人工成本:包括工人的工资、社会保险及福利等。
在建筑安装工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因此人工成本需要合理安排,避免过高的成本对项目造成不利影响。
3.设备成本:包括安装设备的购买费用、维修保养费用等。
在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时,需要使用各种设备设施,如吊装机械、电动工具等,这些设备的成本也需要计入到总成本中。
4.建筑设计费用:包括建筑设计师的设计费用、设计软件等。
在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这些设计费用也需要计入总成本。
5.建筑安装监理费用:包括安装监理的费用、施工监理的费用等。
建筑安装工程需要进行监理,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这些监理费用也需要计入总成本。
三、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控制措施为了更好地控制建筑安装工程成本,以下是几个有效的控制措施:1.材料采购优选:在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材料采购时,需要从多个渠道进行比较,并选择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供应商。
同时,可以与供应商进行谈判以获得更低的价格和优惠。
2.人工成本控制: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确保充分利用劳动力,避免资源的浪费。
并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3.设备节约使用:合理规划设备的使用,避免设备的不必要消耗和损坏。
使用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浪费。
4.建筑设计优化:在设计阶段,应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规划,减少设计修改的频率和成本。
同时,注重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5.监理管理加强:建筑安装工程的监理非常重要,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监理应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减少返工和成本的增加。
四、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分析方法1.成本估算法: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数据,进行合理的成本估算,以确定项目的总成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目录前言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3.1照明方式和种类3.2照明光源选择3.3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4照明数量和质量4.1照度4.2照度均匀度4.3眩光限制4.4光源颜色4.5反射比5照明标准值5.1一般规定5.2居住建筑5.3公共建筑5.4工业建筑5.5通用房间或场所6照明节能6.1一般规定6.2照明节能措施6.3照明功率密度限值6.4天然光利用7照明配电及控制7.1照明电压7.2照明配电系统7.3照明控制附录A统一眩光值(UGR)附录B眩光值(GR)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前言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进行全面修订而成。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7章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照明数量和质量、照明标准值、照明节能、照明配电及控制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修改了原标准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补充了图书馆、博览、会展、交通、金融等公共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更严格地限制了白炽灯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发光二极管灯应用于室内照明的技术要求;补充了科技馆、美术馆、金融建筑、宿舍、老年住宅、公寓等场所的照明标准值;补充和完善了照明节能的控制技术要求;补充和完善了眩光评价的方法和范围;对公共建筑的名称进行了规范统一。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垦利县位于黄河入海口,黄河三角洲顶端。
全县版图面积2331平方公里,人口24万。
今年,垦利县确定建设现代化黄河口生态新城的目标定位,一个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新城初显身姿。
伴随城市扩容,一项项倡导绿色、环保建筑的民心工程、节能工程在垦利推广普及,建筑节能迈出节能减排行动的一大步,绘就出垦利县建设绿色家园、滨河新城的壮丽蓝图。
【题目+音乐】:绿色家园
垦利县建筑节能工作纪实
节约能源的世界没有极限,建筑节能同样如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能源消耗剧增,垦利县住建局紧抓机遇,把推广节能建筑和经营城市、发展城市相融合,通过改造旧建筑,推广新材料、新技术,努力打造节能建筑、生态城市。
以创建“低碳、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垦利县住建局节能站重点推进太阳能、地热能、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
【同期声垦利县住建局副局长唐爱民】重点在响应黄蓝经济示范区,建设和美幸福新垦利这么一个总的要求下,我们加大了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作。
从2011年10月开始,垦利县住建局出台规定,县城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12层及以下住宅建筑和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必须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与施工。
汇丰馨园、黄河俪景城、天亿阳光三个小区总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是垦利县首批实现太阳能与建筑应用一体化的新建小区,太
阳能设备的统一规划、采购和安装,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更有效提高了太阳能设备的普及率。
垦利一中新校太阳能浴室是垦利县第一个采用太阳能的整体浴室,从10年9月1号开始启用,日供热水量20吨,每天可为500人提供洗浴服务,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煤110.25吨。
【采访垦利一中教师巴树国】从节能环保方面,它优势比较大一些,少用能量,充分利用太阳能,节约成本,一次性投入,节约成本。
垦利县汇洲商务中心同样采用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设计,共安装太阳能集热器面积524.4平方米,全年可节煤160吨,成为垦利县颇具代表性的节能建筑。
美观方便的节能设施与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融为一体,建筑节能已经从个例走向普及。
阳光照耀,温暖大地,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让太阳能作为新型能源、清洁能源,更多的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作为后续建设的太阳能与建筑应用一体化小区,垦利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书香门第小区、南北十井社区建筑工程目前正处于交工状态,建成后又将成为节能、环保的新型住宅代表。
墙体保温是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重要内容,为全力构建低碳生态城市,垦利县住建局牢牢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城市”的定位。
堡源公司区块保障性住房作为垦利县第一个绿色建筑,第一个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工程,墙体施工全部采用标准隔热材
料,使房屋具有保温节能、消声隔音、绿色环保等优良性能。
新技术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实现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每户群众从建筑节能中得实惠,垦利县住建局采取“政府主导、部门组织、企业参与、用户配合”的方式,高标准规划,大范围推广,先后对胜兴花园进行建筑节能改造,总改造面积26.9万平方米。
对新兴西区和康居小区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节能改造面积23.9万平方米;谈起身边的这些小变化,小区居民深有感触。
【同期声垦利县新兴西区居民祝三让】当然起作用了,起作用不是一点啊。
这个墙晒不透了,冬天冷气进不来,夏天外边的热气晒不进来,应该说效果还是很显著、很明显啊,尤其我一楼很有感觉。
垦利县住建局还加大分户计量及分户控制的改造力度,完成分户计量及控制100多万平方米。
节能改造的过程,成为宣传节能理念,培养节能意识的有效途径。
【同期声垦利县住建局副局长唐爱民】使居民真正从这个节能实现了节钱,从执行被动的节能标准,现在达到一个主动的节能意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今年,在总结前期建筑节能改造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新兴小区、棚户区改造周边区块为改造项目,节能改造面积约14余万平方米。
提倡新型墙材在建筑中的应用,重点在推广,难点在质量,垦利县住建局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工作方针,确定全县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达到65%、50%的标准,严把行政审批和墙改专项基金的杠杆
作用,全方位推进、全过程监管、全领域展开、全行业联动、全社会参与,建筑节能不达标和墙体材料不合格的工程,暂停一切手续。
随着垦利县大型建筑的增多,能源的成本控制日益严峻。
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能耗高、社会影响大,节能潜力同样巨大,做好节能工作,对促进和带动全社会节能,实现节能减排,落实“转方式、调结构”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垦利县政府在天亿阳光住宅小区试点应用地源热泵技术获得成功,随后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先后完成垦利县文化大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9个地源热泵项目,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真正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
【同期声垦利县住建局副局长唐爱民】2010年,成功的申报了这个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工作,通过示范县工作的推进,我们推动了很多项目的发展,对地源热泵及太阳能,这个技术在很多项目上进行了应用,现在已经完成了应用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通过我们推动这项工作,也带动了一个节能产业,太阳能、地源热泵节能产业到我县的落户。
目前,垦利县地源热泵及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可再生能源项目,经省建筑节能监督检验站检测全部合格。
为更好的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监测、推动节能管理,垦利县确定对文化大厦、广播电视中心等建筑实行能耗监测,为全县公共建筑节能提供准确的数字信息。
同时,自2010年起,垦利县实施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统计工作,全面掌握建筑能耗总量和建筑能耗水平,合理确定建筑节能目标,科
学制定建筑节能规划和计划及政策法规,全县建筑节能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在现有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垦利县对未来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又有了新目标。
【同期声垦利县住建局副局长唐爱民】从我们目前的完成节能标准,再提高一个标准,就是按照国家现行正在推进的这个绿色建筑的标准,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利用国家对节能建筑的一种补贴,我们现在也是积极的宣传,力争在节能、绿色建筑方面,走在全省及至全国的先进行列。
建筑节能、惠及民生。
在建设黄蓝经济示范区、和美幸福新垦利的道路上,住建局以先进的节能理念,全新的节能方式,在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经营城市中,唱响节能减排的时代旋律,在渤海之滨、黄河之畔,打造着一座现代、文明、和谐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