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待查
h
1
发热的概念
定义: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中枢“调定点” 上移,从而引起体温的调节性升高。
低热
口温>37.5 ℃ 肛温>38.0 ℃ 一日间体温变动>1.0-1.2 ℃
中等度热 38.1 ℃ ~39.0 ℃
高热
39.1 ℃ ~41.0 ℃
超高热
>41 ℃
h
2
生理体温变化及影响因素
基础体温
2、细菌性感染:间歇性胆管热(charcot fever)、泌尿道感染、支气管扩张并发感 染等
h
28
发热的病因:
四、反复发热:以下疾病较多见, 3、肿瘤:淋巴瘤引起反复发热(PelEbstein fever)与周期热等 4、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并发感染等
性别:男性 女性
排卵 早晚变化
由儿童到17岁期间降低 0.5℃ 由儿童到13岁期间降低 0.5℃ 升高0.5℃ 早低,晚高,相差1 ℃
运动
剧烈运动后,体温会升高1 ℃
饮食和消化
升高0.5℃ -1 ℃
外界温度和衣着 程度不同
h
3
发热的机制
h
4
致热原
➢ 定义 能引起人体或动物发热的物质
➢ 分类 外源性致热原:传染原或致炎剌激物
内生致热原: IL-1、IL-6、IFN、TNF等
➢ 内生致热原的发现
1984年Beeson等首先发现家兔腹腔无菌性渗出 白细胞培育于无菌生理盐液中,能产生释放致热原, 并称之为白细胞致热原(LP)。为表示其来自体内,又 称之为内生致热原(EP)。
h
5
内生致热原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 前列腺素 cAMP Na+/Ca2+比值 新发现的内生致热原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