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落实巩固与提高第2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2 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推断的诀窍.doc
- 格式:doc
- 大小:93.80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讲评教案一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归纳文言文整体阅读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分析错因 ,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进一步规范题目答案,归纳解题的技巧方法,学会拓展运用。
教学方法1.学生自我纠错,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集中重点突破。
3.基本步骤:对答案、改差错——提问题、找疑难——析问题、找规律——善积累、巧迁移。
第一步 :发放答案 ,对照自查。
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
第二步 :引导学生研讨题目 ,提出文本中词句理解上的障碍以及答题中所存在的困惑。
第三步 : 结合文本与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疑难 ,归纳规律方法。
第四步 :进行当堂巩固训练。
积累相关知识点 ,在运用中巩固 ,提高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检查完成情况 ,针对性评析(一)检查文言实词题。
选项与试卷文段实词语句误解正解答案一C克尚必可克不克服攻下 ,战胜 ,打败.雅敬雍 ,恒相从游文雅 ,二B雅非常、很.(一 )有礼仪三C负两生素负多才艺享有仗恃 ,自负.四C解讽旨令自解.解释停止一C忧以母忧不拜担心父母去世服丧.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废除 ,二A除授予官职 ,任命官职(二 )罢免三C当不当冀州之卒充当比得上 ,相抵 ,相当.四C夺而无以夺焉夺取改变.[试题情况分析 ]1.涉及的内容不止一词多义,同时还有古今异义、文化常识义等。
2.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出现过。
[出现问题分析 ]1.实词积累得不够。
如对“雅”“负”“夺”理解错误。
2.古文化常识缺乏。
如对“忧”“除”理解错误。
3.不善于利用已知部分推知未知部分。
[针对性指导 ]1.运用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去直接判断。
(1)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如“不当冀州之卒”的“当”。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如“雅敬雍”的“雅”。
2.联系学过的课文中相关的文言实词知识加以辨析。
高考文言文选材虽然在课外,但大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依据。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1.(2015·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一是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
,[学生用书P29])一、(2015·广饶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王进锋商周时期,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
人们用华夏族与蛮、夷、戎、狄来区分他们。
异族婚姻就是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通婚。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通过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取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实现了灭夏的大业。
实际上,早在商族始祖契的时候,就已经与戎狄女子通婚。
根据《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末代商纣王屡次与外族女子婚配。
商纣曾以“西伯昌、九侯、鄂侯”担任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九侯就是鬼侯,为蛮狄之人。
鬼侯为了讨好商纣,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他,然而这位女士“不喜淫”,纣非常生气,就把她杀害了。
汉晋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此事。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
看到这点,商朝另外一位方国首领崇侯虎甚是紧张,担心周族强大后会危及自己方国的利益,就对商纣说到姬昌将不利于商朝的统治。
商纣果然听信谗言,把西伯囚禁了起来,关押在羑里。
周族人十分担忧,千方百计营救,大臣闳夭多方搜求美女奇珍,终于得到“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通过商朝宠臣费仲进献给商王。
商纣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西伯释放了。
可以想见,周族进献的有莘氏美女,应与商纣结成了婚姻。
商王之子也与异族女子通婚。
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条甲骨卜辞,内容为“己亥卜,王:子白羌毓,不其白”。
这条卜辞是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将要生育,所生之子的皮肤是否为白色。
在西周君王和他们的祖先中,有多人与夷狄女子结婚。
根据《诗经·鲁颂·宫》,周族始祖后稷是姜嫄所生,而“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所以姜嫄是羌族女子。
另外,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太姜、太王娶的周姜、周武王娶的邑姜也都是羌族女子。
西周时期的申国,姜姓,在典籍中屡次被称为“申戎”“姜氏之戎”。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
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咸熙中为越骑校尉。
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
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
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
久之,迁.东中郎将....。
........,.多见纳用......,.镇许昌。
数陈损益....,.监淮北诸军事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
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
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
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
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
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
吴人大佃皖城,图为边害。
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
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
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
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
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
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
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
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
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
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
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
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选自《晋书·王浑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B.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C.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D.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解析:选A。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
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
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
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
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
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
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
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
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
议者成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训曰:“不然。
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
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
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
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
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
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
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
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
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解析:选C。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第4~7题 文言文阅读(2015·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解析:选D。
,[学生用书P24])一、(2015·临沂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
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
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
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
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
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
《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
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
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
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
寿,即上酒。
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
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
釂,尽爵也。
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
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
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
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
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
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B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C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D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解析:选B 。
专题二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推断的诀窍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
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
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
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
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
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
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
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
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
议者成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训曰:“不然。
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
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
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
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
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
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
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
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
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解析:选C。
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名词、动词和对话标志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司徒”,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
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B.“谒者”,我国古代的官职名。
汉代设有“河堤谒者”的官职,是指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C.“护羌校尉”,汉代官职名。
主要是为了镇压羌人部落叛乱,隔绝西羌与匈奴的交通,有的也能起积极作用。
D.“县官”,古代官职,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
西汉时常用以称政府或皇帝,这里就是用来指“朝廷”。
解析:选B。
汉代设有“河堤谒者”的官职,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
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皈依他的门下。
B.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
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
羌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的妻子儿女进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
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解析:选D。
“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说法错误,原文说“羌人习俗: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
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译文:(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因”,趁着;“怀”,使之感动,安抚;“庶”,或许,可能。
“厚”,交情深;“为……所……”,表被动;“离”通“罹”,遭受。
答案:(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
(2)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参考译文: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邓禹的第六个儿子。
邓训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不喜欢文学,邓禹常常责怪他。
汉显宗即位,最初把他任命为郎中。
邓训喜欢施恩于人,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皈依他的门下。
永平年间,朝廷下令疏理虖沱河和石臼河,从都虑直到羊肠仓,想使这两地之间通漕运。
太原的官吏百姓苦于劳役,连续多年没有完成,漕运所经过的三百八十九个险要的地方,前后落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建初三年,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此事。
邓训经过考察测算,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把情况全部汇报给肃宗。
肃宗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停止这一工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万计,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引诱杀死并焚烧了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很担心这件事。
大臣们推荐邓训替代张纡为护羌校尉。
此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二三千骑兵,都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能够以少胜多。
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想先胁迫月氏胡人。
邓训加以保护阻碍,使双方不能交战。
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用夷人攻打夷人,不应该阻止他们交战。
邓训说:“不对。
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
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爱护和信誉不够。
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
”于是下令打开城门以及他自己住处的园门,驱使所有胡人的妻子儿女进来,派重兵守卫。
羌人抢劫没有收获,又不敢逼近胡人各部落,于是就退兵离去。
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这才得以与父母团聚”。
大家都高兴地叩着头说:“我们只听邓使君的命令。
”于是邓训收养了几百个勇敢的年轻人,把他们作为随从。
羌人、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每当病重到了危急关头,就用刀自杀。
邓训听说有病重的人,就把他抓来绑好,不给他刀子,派医生用药治疗,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
迷唐的伯父号吾就带着母亲和八百余户族人,从塞外来投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率兵镇守武威,窦宪认为邓训通晓对付羌人、胡人的方针策略,上朝请求派邓训与他同行。
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永元四年冬,邓训因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三岁。
官吏百姓和羌人、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吊的每天有几千人。
羌人习俗: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
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有人用刀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
”于是家家为邓训立祠位,每当有人生病,就在邓训祠位前祈祷求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金顺,字和甫,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吉林。
少孤贫,事继母孝。
初,从征山东,授.骁骑校。
嗣从多隆阿援湖北,复黄梅,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
移师安徽,克太湖。
历迁.协领。
挂车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
同治..九年,金积抚局成,独王家疃未下,率其弟连顺分兵迎击,数获胜。
宁夏平,擢.乌里雅苏台将军。
命赴肃州,既至,顿北崖头,奏调曜军助击。
时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犹诉军粮乏,难赴哈密,诏金顺接统其军。
十二年,左宗棠至军,约期并进。
金顺发地雷东北角,城渍,乘隙夺据其上,自是老弱扶服者相继,城拔。
乌鲁木齐都统景廉驻古城,与金顺龃。
宗棠奏言金顺宽和,为群情所附。
诏率所部二十营赴之,规.乌城,于是遂发。
出营数十里,至瀚海,吏士忽不行。
询之,则曰:“先锋营驻,有所议。
”金顺知有变,疾驰视,手刃六人以徇.,曰:“敢留者,视此!”军以次行。
瀚海既过,乃列六尸祝之曰:“杂赋不饱,佐以野蔬,天下无若西军苦。
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
但不忍汝六人,如全军何?如国家何?如关.内生灵何?”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途授正白旗汉军都统。
明年,至古城,与景廉会师。
一日演炮,汉、回观者数千百人。
景军指败堵烟筒为的,击之再,烟筒无葸。
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
”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
已而玉林亦尔。
观者欢呼声震远近..,回闻之气夺。
寻命佐新疆军务。
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
二年,军阜康。
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
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
连下乌鲁木齐、迪化、昌吉、呼图壁诸城,直逼玛纳斯。
调伊犁将军。
七年,诏接收伊犁,按图划界。
十一年,上召来京,以锡纶代之。
道.肃州,病卒。
身后不名一钱,几无以为敛。
谥.忠介。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一》,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诏率所部二十营赴之,规.乌城规:谋划B.手刃六人以徇.徇:示众C.观者欢呼声震远近..远近:偏义复词,偏在“远”,指很远的地方D.道.肃州,病卒道:道路解析:选D。
“道”,名词用作动词,是“路过”“行路”的意思。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均是庙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指山海关。
如曹操《蒿里行》中的“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的“关”,指函谷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
解析:选A。
B项,“同治”“光绪”是庙号错,应是年号。
C项,“这里指山海关”错,在这里泛指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