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圪节煤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25.86 KB
- 文档页数:3
煤矿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灾害防范策略分析
煤矿建设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开发产业之一,然而受水文地质灾害的影响,煤矿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因此,为了有效防范水文地质灾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一、水文地质灾害分类及特点
1. 地质灾害分类:水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质滑坡、地面塌陷、地下水涌流等。
2. 特点:水文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影响范围广、难以预测、危害性大等特点。
1. 地质调查:在煤矿建设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煤层产状、构造地貌情况、地下水条件等,并制定防范措施。
2. 检查排水系统:测量和监控地下水位、水流速度等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3. 建立监测系统:布设监测点,监测变形、地下水位、孔压等指标,及时预警。
4. 加强巡视:定期巡视煤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及疏散方案,确保遇到灾害时能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6. 强化科技元素:应用雷达、无人机、地震监测仪等高科技手段,提高防范和预警能力。
三、防范效果评价方法
1. 灾前灾后指标比较法:比较地下水位、地质力学指标、工程结构变形等指标的变化,评估防范效果。
2. 灾害风险评估法:评估煤矿存在水文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危险程度,寻找更有效的防范措施。
3. 经济效益评估法:通过防范措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四、结论
水文地质灾害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时有发生且危害巨大,煤矿生产中的水文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防范。
通过加强煤矿水文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的研究与实践,将有效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石圪节煤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郭峰【摘要】主要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主要隔水层、构造等因素,分析石圪节煤矿目前存在的各种水害威胁,提出了治理这些水害的方法,为煤矿防治水害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手段.【期刊名称】《山西煤炭》【年(卷),期】2010(030)011【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水害;威胁;治理【作者】郭峰【作者单位】潞安环能股份公司,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长治,0461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3.9石圪节煤矿位于沁水盆地的东侧。
井田内开采煤层主要分布在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经过70多年的开采,井田内山西组3号煤层大部分采空,现开采太原组15号煤层。
15号煤层开采在潞安来讲,无先例可循,鉴于此及周边复杂的水害隐患,专门针对矿区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分析水害的各种因素,对未来矿井水害防治提出建设性意见。
该井田内大部分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区,仅有零星的二叠系基岩出露,无大的地表水体,但井田内有多处小型蓄水池,降雨后地面有部分积水。
无常年性河流,仅有季节性河流,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雨季时常有洪水发生,其余季节河流流量很小或断流。
奥陶系中统(O2)岩溶裂隙含水层,井田内该含水层埋藏深度在148.70 m~354.00 m,含水层主要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灰岩等组成,含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
根据矿区内水源井资料,含水层主要在上马家沟组中上部及峰峰组上下部之间的石灰岩与泥灰岩的接触部位,根据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3.11 L/s·m,渗透系数0.47 m/d~3.15 m/d,水位标高638 m~640 m,为强富水性含水层,水质HCO3-Ca·Mg型。
由于矿区及周边地区过量开采奥灰岩溶裂隙水,奥灰水位标高由上世纪70年代的720m降至现在的水位标高640 m,部分地段已低于辛安泉泉水出露标高,局部形成降落漏斗,水位下降对开采15号煤层有利,可消除对其底板产生突水的威胁。
煤矿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防治煤矿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中常见的问题,对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治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保障矿山生产和安全,以下将从地质特点、灾害类型、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质特点在煤矿井下,地质构造条件多变,地层中存在着多种岩性和构造,这为矿山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地质构造单元的断裂、弱层等地质问题是导致水文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另外,地下水位变化、地层中的含水层和渗透性等因素也会影响矿山的水文地质情况。
二、灾害类型煤矿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井下洪水、地面沉降、滑坡等多种类型。
其中,井下洪水是一种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的灾害类型,其导致的矿井淹水会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
地面沉降和滑坡主要由于地下水强力排泄、岩体失稳等原因导致,使得矿山地质情况进一步恶化。
三、防治措施为了防治煤矿井下的水文地质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对于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地下水动态变化和地质构造情况,做好地质预测与评价工作。
其次,要加强井下水文地质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此外,应采用合理的排水措施,包括抽水、支护、防渗等,确保矿井的排水效果。
针对矿山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综合治理技术,如加固构造、注浆加固、围岩支护等手段,提高矿山的稳定性。
总结煤矿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是矿山安全和生产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充分了解地质特点,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治灾害,才能保障矿山的正常生产和矿工的安全。
因此,矿山企业应高度重视灾害防治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工的安全生产。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入和规模化发展,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困扰着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还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我们有必要对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做到科学防治,有效控制水的影响,保障煤矿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1.地下水涌入问题地下水是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常常会因为采空区的形成和煤层的破坏而渗漏到矿井内,导致矿井水位上升,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
2.矿井渗水问题矿井渗水是指由于地表水或者附近水体渗漏到矿井内,使得矿井内部水位上升。
矿井渗水不仅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还会给矿井内部设施和设备带来严重的损坏。
矿井排水是指将矿井内部积聚的地下水或者地表水及时排出,以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
由于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不力,导致矿井排水难度加大,排水量不足,甚至排水不畅,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
1.加强地下水勘查为了有效防治地下水涌入问题,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应当加强地下水的勘查工作,及时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流动状况和水文地质特征,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采用防渗工程措施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应当采用防渗工程措施,对可能渗漏的地下水进行封堵和隔离,以避免地下水渗漏到矿井内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3.加强矿井排水系统建设为了有效防治矿井渗水和排水问题,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应当加强矿井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矿井内部的水能及时、有效地排出,以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4.优化矿井降水技术5.健全监测预警体系。
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与措施摘要:对于煤矿来说,水文地质灾害是一个重大威胁,会对煤矿的运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一定要提高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在本文中,将简单阐述水文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防治技术与措施。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灾害;防治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煤矿就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
虽然当前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新能源被投入到生产和生活中。
但是,煤炭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煤炭本身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在长时间的开采过程中,靠近地表的煤炭已经挖掘殆尽。
目前,煤炭的开采已经向着跟深处发展。
然而,煤炭开采越深,那么其水文地质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复杂。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前期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那么就有可能引发严重水文地质灾害。
不但会给企业、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社会上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因此,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一定要做好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以此保障开采作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确保民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能源服务。
1 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1.1 地基稳定性较差根据当前煤矿水文地质灾害实际的发生情况来看,其引发的因素之一就是地基的稳定性较差。
众所周知,煤矿会建立在地面之上。
而地基,就是保障煤矿稳定的基础。
根据地质的情况来看,考虑到软土对于水流有着比较强的抗侵蚀能力,能够尽可能减少地下水的影响。
因此,许多煤矿都是建立在软土之上。
然而,软土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其劣势也同样明显,那就是承载能力较差。
相较于其他土壤条件来说,软土极容易出现稳定性问题。
除此之外,软土虽然能够抵抗住流水的侵蚀,但是水压力仍然会影响土壤中的小孔,也给地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1]。
1.2 地下水开采问题地下水过度开采也会导致煤矿受到水文地质灾害的影响。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
东南部地区多雨,而西部地区则少雨。
在一些地上水较少的地区,会采取开采地下水的方式来保障水的正常使用。
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害的防治措施作者:贺东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23期摘要:矿井水害在煤矿生产管理中是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
本文就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矿井水害类型以及水害发生原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矿井水害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避免了矿井水害,降低采矿的风险,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以及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矿井水害;防治措施1 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评价方式矿区水害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人生财产损失,对矿区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准备工作:第一要保证安全生产的相关水文地质资料齐全,对资料不足的要进行补充勘探;第二要根据相关数据资料结合周边矿井以及以往地质资料对矿井地下含水层进行综合分析。
在煤层采动过程中,煤层上覆岩层发生破坏、离层、冒落,形成导水裂隙带,改变原有的补、排水条件,松散含水层中的水向下渗透,形成区域性的水位降落漏斗,破坏地下水动态平衡,工作面巷道和采空区,打通了含水层水流到工作的通道,综上所述采煤改变了原先地下水运行状态,所以我们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后,对危险区提前做出勘探,才能对工作面某些富水区域要产生的危险,提前作出预测评价,提前展开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2 煤矿井下水害的主要类型受矿井水害的影响,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有所增加。
根据实践总结得来,在矿井中常见的水害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地表水水害是因地表水体由矿井井口直接灌入或采后顶板冒裂带贯通地表塌陷带入而形成的水害。
②构造水害是因在揭露地下相关构造导通含水层,使含水层水大量涌出形成水害。
③孔隙水水害是由于在雨季大气降水补给含水层,使得在开采时含水层含水量增加后造成渗漏形成水害。
④老窑积水水害是对采空区的资料缺失或位置不准确,继而在开采过程中导通积水形成水害。
⑤裂隙水水害是因砂石含水层渗入矿井作业区形成水害。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以及工作面采场的开采活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问题分析1. 地下水涌入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的破坏和掘进工作面的扩大,地下水往往会受到扰动而发生涌入。
地下水涌入不仅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还可能导致矿井水患的发生,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 矿井涌水由于煤矿地质条件的限制,部分煤矿往往面临着矿井涌水的问题。
矿井涌水不仅对矿井设施和设备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矿井降水系统的失效,进而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运行。
3. 矿井排水系统不完善部分煤矿的排水系统存在设计不合理、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矿井排水系统的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矿井的排水需求。
一旦发生地下水涌入或矿井涌水等问题,矿井排水系统往往难以有效应对,造成安全隐患。
4. 地下水位监测不足地下水位的监测是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部分煤矿在地下水位监测方面存在欠缺,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措施。
二、防治措施分析1. 加强地下水防治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地下水的防治工作,采取控制采场涌水、防治地下水开采等措施,减少地下水的涌入量。
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地下水问题。
2. 完善矿井降水系统煤矿应加强对矿井降水系统的改造和完善,更新降水设备和设施,提高降水系统的排水效率和稳定性,确保矿井的排水工作顺利进行。
3. 加强地下水位监测煤矿需要加强对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的地下水位监测系统,提高地下水位监测的覆盖范围和精度,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变化的趋势,为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4. 强化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煤矿应加强对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的加强,加大技术投入,提升技术人才的培训和水平,确保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随着煤矿生产的快速发展,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
其中,煤矿地质防治水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煤矿规模逐渐扩大,水量也不断增加;二是煤矿井区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地下水体受到破坏,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三是煤炭采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矿泉水、洞水等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煤矿地质防治水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加强水文地质调查,全面掌握煤矿地下水信息。
水文地质调查是煤矿地质防治水的基础工作。
只有全面掌握地下水的含水层、含水性质、水文地理条件等信息,方能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因此,必须加强对煤矿地下水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及时更新煤炭生产区的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等资料,以保证防治水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水质变化。
在煤矿地质防治水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系统非常重要。
只有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水温、水流速度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变化,才能及时掌握地下水质的变化情况,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保障。
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煤矿地下水流量异常,有利于提前制定保护措施,保护煤矿地下水资源。
三、建立高效的废水处理系统,实现重复利用。
煤炭采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污染煤矿地下水及周围环境的主要源头。
因此,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应加强对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矿泉水、洞水等的治理。
建立高效的废水处理系统,实现重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更可以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消耗,延长煤矿地下水的使用寿命。
四、采用合理的采矿方式,减少煤炭对地下水的影响。
在煤炭采运过程中,采用合理的采矿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煤炭对地下水的影响。
采用合理的支柱、工作面排水、煤岩质量控制等技术,可以大大降低采煤对地下水的影响,保证地下水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的协同作用越来越显著。
必须加强对煤矿地下水水文地质调查,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系统,实现废水重复利用,采用合理的采矿方式,并不断完善防治措施,以确保煤矿地下水资源的安全有效利用,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石圪台煤矿31201面综合防治水技术【摘要】介绍了石圪台煤矿31煤首采工作面巷道及排水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通过采取施工井下疏放水孔、地面水文观测孔及抽排孔等防治水手段,疏放上覆及周边采空区积水近490万m?,大大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时的水害威胁,同时也为存在相似水害隐患的矿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首采面;防治水;上覆采空区积水石圪台煤矿位于陕蒙边界乌兰木伦河东岸,于2006年元月15日正式投产,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目前矿井已基本将1-2上煤和1-2煤开采完毕,现正在开采2-2煤和3-1煤,随着矿井开采面积的增大、煤层埋深的增加,3-1煤的开采面临着许多难题,为了确保3-1煤首采面的安全开采,在防治水方面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31201工作面水文地质及采场情况31201工作面是3-1煤首采面,位于二盘区西部,工作面呈南北向布置,该工作面推进长度1865m,宽度311m,工作面上覆基岩厚度48-120m,在柳根沟流域最薄,松散层厚度0-55m,柳根沟南侧最厚。
工作面上部为22煤房采采空区,巷道具体位置不详,天隆采空区与工作面南部的7个小煤窑采空区相沟通,这7个小煤窑主采2-2煤,预计2-2煤采空区积水量约500万m?。
图1 31201工作面与上覆及小窑采空区相对位置图1.1 涌水量预计由于老空水在工作面回采前已基本疏放完毕,因此工作面涌水主要为松散砂层水和基岩风化带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指老顶初期或周期垮落后,冒裂带内波及到的含水层以密集裂隙为通道,将其内部储存的静水在一定时间内释放出来流入到工作面内,这部分水因为没有补给源称之为静态释放水,简称静态水,该部分水量的计算公式为:Q静水释放量=A·H·μ/t (1)式中:Q静水释放量—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从顶板冒裂带范围内所释放静态水量,m3/h;A—冒裂带初次或周期性发育至含水层时工作面平面面积,m2;H—冒裂带波及到的含水层厚度,m;μ—冒裂带影响范围内含水层的平均给水度;t—最终完成涌水时间,d。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
煤矿地质防治水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防治地下水的涌入、涌出、爆破波浪等问题,属于煤矿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
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地下水涌入。
煤矿地下水往往是由于山体的降水、孔隙水和裂隙水等导致的,导致地下水涌入后,会对煤矿的正常开采工作造成阻碍。
地下水的涌入还会引发煤与瓦斯突出和煤与瓦斯爆炸等灾害事故,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
威胁。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还存在着爆破波浪的问题。
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破碎和排除煤体,常常需要进行爆破作业。
而爆破波浪就是在爆破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波和振动波,
会对地下的地层和构筑物造成破坏。
爆破波浪还可能引发煤与瓦斯突出和煤与瓦斯爆炸等
事故,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对于地下水涌入问题,可以采取堵灌的措施。
即通过设置防渗墙和护堤,防止地下水
的涌入。
还可以采取排水井和排水管道等措施将地下水引导出矿井,以保持矿井的干燥状态。
对于爆破波浪问题,可以采取减振措施。
即通过设置减振器和吸能装置,减少爆破波
浪对地下的冲击和振动。
还可以合理安排爆破作业的时间和频率,减少爆破波浪对地下的
影响。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可以通过堵灌、隔水和减振等措施
来解决地下水涌入、地下水涌出和爆破波浪等问题,从而保障煤矿的正常开采。
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煤矿突水灾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本文针对煤矿突水灾害展开了地质条件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
首先分析了煤矿突水灾害的原因,包括地质构造、煤层构造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随后对煤层地质条件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了突水灾害形成的内在原因。
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突水灾害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矿山水文地质勘探、改进煤矿排水系统和建立健全的突水灾害预警机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突水灾害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为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分析,防治措施,煤层地质,水文地质,预防工作,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措施煤矿突水灾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安全事故,对矿井生产和工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煤矿突水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煤层中的地下水体逆向渗漏或者突然涌出导致矿井瞬间被淹的现象。
煤矿突水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一旦发生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煤矿突水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地质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煤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突水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进行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煤矿突水灾害的原因分析、煤层地质条件的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以及突水灾害的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煤矿突水灾害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煤矿突水灾害的原因分析煤矿突水灾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其主要原因如下:1. 煤层条件不稳定:煤矿工作面煤层岩性不均匀、构造变化复杂,易形成断层、节理等煤层构造破坏,导致煤层裂隙扩大,煤岩渗透性增大,从而引发煤矿突水。
2. 煤层开采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矿井开采工作面掏空煤岩,使得原来支撑煤层的岩体失去支撑作用,容易发生煤层坍塌、岩层移动等现象,导致地下水体受到破坏,突然涌入工作面造成突水事故。
浅谈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防治对策近年来,我国煤矿频繁发生水害事故,通过对矿井水害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了我国煤矿水文地质的条件,分析发生水害的原因,并提出了煤矿防治水的措施与对策。
标签:煤矿水文地质条件防治水措施对策对煤矿水害事故分析表明,造成煤矿水害的主要原因是煤矿断层、煤层开采形成裂隙、采空区积水和封孔产生不良钻孔。
此外,煤矿开采技术不够完善,管理能力薄弱,这些都是引起煤矿水害的原因。
因此,为了加强煤矿水的探测工作,要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减少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
1煤矿水文地质条件1.1地层井田地层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利是前古生界变质岩系、中生界白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
前古生界变质岩系作为煤系地层的最底层,主要是由黑云母花岗岩和白云质大理石组成,前古生界变质岩系也是历史最为古老的地层。
中生界白垩系的由石头含煤组、河子庙子组和东山地层组组成,石头含煤组的厚度是800m,河子庙子组的厚度是400m左右,东山地层组的厚度是600m。
新生界第四系的组成成分有沙质砾石、粘土、黄色粘土、黑色腐植土,每种成分的厚度是6m左右。
1.2地质构造我国的地质矿井构造相对复杂,通过这么多年,我国煤矿施工企业对井下巷道的探索,对生产区的构造进行了初级阶段的控制,并且目前,煤层断层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控制,根据断层的结构,将断层分为两期。
第一期构造是北西向主干断层,这一层分为F17和F47断层。
其中F17断层是靠近含煤层的,但是断层的倾角比地层的倾角要大,贯穿南北勘探线,从5号勘探线一直延伸到20号勘探线。
断层的落差比较均匀,一般情况下都在200m左右,倾向南东,倾角30°。
F47断层是群英勘探区和生产区的分届层,也是通过南北贯穿的大断层。
在F47断层,并没有设置确切的控制点,断层落差通常在100m左右,倾向北西,倾角35°。
第二期构造是由第一层派生的中等断层,比起第一期的断层落差在50m左右,目前我国井下能够控制的有F2、F4、F7、F10、F12、F27,其中F7、F10和F27的具有比较大的逆断层。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郑东超开滦集团荆各庄矿业分公司地质科,河北 唐山 063000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过程中,有些因素已经被克服,但是有些因素表现为长久积累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未来工作的开展上,按照综合性的手段来落实,要坚持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做出妥善的安排、解决,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从而避免在未来工作发展上,出现严重的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过程中,一定要对工作的协调性做出良好的提升。
关键词:煤矿地质;防治水;问题;防治措施一、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必要性1提高安全工作水平近年来,煤矿开采力度不断的提升,同时对很多地方的综合发展都能够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为了在日后的工作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坚持在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方面,不断的投入较多的努力。
在既往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并没有高度关注地质工作和防治水工作的结合。
因此很多煤矿完全是从单一的角度来出发,表面上能够较好的提高安全水平,实际上很容易表现出突发事故和灾害,这对于煤矿的未来发展而言,肯定无法提供较多的帮助。
所以,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过程中,基本上能够在安全工作水平的提升上,做出较为卓越的贡献[1]。
2推动煤矿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地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推动矿井的安全生产,尽可能地防止事故,充分提高矿井的寿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通过地测方法能够得到岩石移动参数,使煤柱的保护更科学、更有效,尽可能地将煤炭回收。
矿井的持续使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有效开采面积的不断扩大,利用科学合理的地测方法能够为煤矿提供支持,使其不断增加开采面积,发现更多的煤炭资源,所以,地测工作关系着一个煤矿的长期持续发展,并且还能够为煤矿的效益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对策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过程中,虽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行性,但是考虑到今后工作的挑战是比较多的,我们必须坚持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方面做出良好的落实,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工作发展,做出更多的保障。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发布时间:2021-04-12T02:45:26.62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6期作者:李小龙[导读] 近几年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这对于煤矿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燕家河煤业有限公司山西省临汾市 042100摘要:安全是煤矿开采作业开展过程当中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煤矿开采工作顺利安全开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将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消除。
地质水害作为煤矿开采当中最大的一个安全隐患,需要工作人员高度重视。
本文首先对地质防治水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问题;防治措施引言:近几年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这对于煤矿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煤矿行业一定要高度重视作业当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加强地质防治水工作的力度,针对实际的地质情况制定完善的防治水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有效落实,从而将存在的水害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消除,促进煤矿行业和谐发展。
一、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开展煤矿开采作业的时候,由于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快速处理涌水问题。
再加上排水系统当中的相关设备比较陈旧,在遇到水害时发挥不出一定的作用,严重影响了煤矿开采作业的开展。
其二,缺乏全面的地质勘测资料。
地质勘测资料是水害防治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如果地质勘测资料缺乏一定的全面性,那就会导致设计的排水系统也会出现一定的缺陷,这就大大提高了水害发生的概率,让开采作业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1]。
其三,水害防治意识比较薄弱。
目前在水害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有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水害防治的重要性,对于工作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这就大大降低了水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大有能源石壕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近年来,中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中,大有能源石壕煤矿灾害更是让人们惋惜不已。
为了预防和寻求解决问题,大有能源石壕煤矿制定了一项全面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以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健康。
一、事故原因分析在根据石壕煤矿以往的经验与教训和借鉴相关优秀企业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需要先对其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在大有能源石壕煤矿的历次事故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1. 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矿工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追求生产效益,忽略安全风险。
2. 设备维护不到位:矿井设备因长时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运行,容易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而如果设备质量不过硬又没有及时检修,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3. 矿井排水系统故障:矿井开采中,矿井底部存在大量的水,如果因矿井排水系统出现问题,将导致井下煤层运行受阻,影响采煤进度,甚至会引发水灾事故。
二、灾害预防措施为了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大有能源石壕煤矿采取了以下措施:1.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为了加强矿工的安全意识,制定安全传达会议和季度安全培训制度,使矿工掌握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应急措施。
2. 引进更先进的设备:石壕煤矿对设备不断进行检测、调整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无损稳定运行。
3. 建立300万元安全保障金:石壕煤矿已设立300万元安全保障金,用于爆炸事故和恶性事故的处理,保证了受害者资金赔偿。
4. 建立安全生产联检制度:与国家、地方质检机构形成关系,定期对矿井进行检查和监督,排查安全隐患。
5. 经常性进行地质调查:石壕煤矿开测员每月对地质气体及瓦斯进行调查,并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煤矿的瓦斯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三、灾害应急处理措施在矿山灾害事故发生时,急切需要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安全管理部门和应急救援队将执行如下灾害应急处理措施: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矿井事故发生后,石壕煤矿应急救援队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来应对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