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与决策作业(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博弈与决策网上作业答案第一次作业答案1.博弈当中通常包括下面的内容,除了〔支付〕.2.博弈论中,局中人从一个博弈中得到的结果常被称为〔损益〕3.一个博弈中,直接决定局中人损益的因素是〔策略组合〕4.下列关于策略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一个局中人在原博弈中的策略和在子博弈中的策略是相同的〕5.囚徒困境说明〔双方都独立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则双方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6.在具有占优策略均衡的囚徒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都会坦白〕7.策略式博弈,正确的说法是〔策略式博弈无法表明行动顺序〕8.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的讨价还价属于哪种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9.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不用购买就可消费〕10.下面哪一项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国防〕11.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V12.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X13.在博弈中知道越多的一方越有利.X14.在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博弈双方能获得的最好结果.X15.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X16.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的策略组合.V17.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想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想选择.V18囚徒的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X19.纳什定理说明在任何一个有n个博弈方存在的有限博弈中,都至少存在一个纳什均衡.V20.根据参与人行动的是否同步来区分,博弈可以划分为静态博弈<static game>和动态博弈〔dynamic game〕.V21.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是有利的.X22.子博弈可以从一个多节点信息集开始.X23.公共物品实际上就是公用的物品.X24.公共物品的存在说明了依靠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X25.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普遍存在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只是混合纳什均衡的一种特例.V第二次作业答案1.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V2.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的讨价还价属于哪种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3.一个博弈中,直接决定局中人损益的因素是〔策略组合〕4.囚徒的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X5.在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博弈双方能获得的最好结果.X6.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X7.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是有利的.X8.囚徒困境说明〔双方都独立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则双方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9.公共物品实际上就是公用的物品.X10.在博弈中知道越多的一方越有利.X11.在具有占优策略均衡的囚徒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都会坦白〕12.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想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想选择.V13.博弈当中通常包括下面的内容,除了〔支付〕.14.纳什定理说明在任何一个有n个博弈方存在的有限博弈中,都至少存在一个纳什均衡.V15.子博弈可以从一个多节点信息集开始.X16.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普遍存在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只是混合纳什均衡的一种特例.V17.根据参与人行动的是否同步来区分,博弈可以划分为静态博弈<static game>和动态博弈〔dynamic game〕.V18.公共物品的存在说明了依靠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X19.策略式博弈,正确的说法是〔策略式博弈无法表明行动顺序〕20.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不用购买就可消费〕21.博弈论中,局中人从一个博弈中得到的结果常被称为〔损益〕22.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的策略组合.V23.下面哪一项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国防〕24.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X25.下列关于策略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一个局中人在原博弈中的策略和在子博弈中的策略是相同的〕第三作业答案1.斗鸡博弈描述的是两个强者在发生对抗冲突时,如何让自己占据优势,力争获得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小.V2.博弈的均衡策略是〔行动,等待〕,即大猪去踩踏板,小猪选择等待.V3.为使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本身是不愿意看见有人搭便车,但无论怎么设计游戏规则,都无法避免搭便车问题的产生.X4.猎鹿策略具有较大的风险,博弈结果不仅依赖于参与者之间的行为预期、还要依赖于博弈支付大小与策略的风险性大小.V5.我们参与大规模协调博弈时,我们选择某种产品仅考虑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功能因素.X6.只要是一个有限的次数的重复博弈,只要能够确定博弈存在最后一次,就和一次简单的囚徒困境博弈没有差别.V7..在重复博弈中,由于长期利益对短期行为的制约作用, 因此有一些在一次性博弈中不可行的威胁或诺言在重复博弈中会变为可信的,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持续合作的态势.X8.KMRW声誉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X9.演化稳定策略说的是,如果均衡一旦得以形成,此后偏离均衡的运动就会受到自然选择的打击.V10.声誉模型表明,博弈参与者具有外生的合作倾向.X11.冷酷策略是指参与人在开始时选择合作,在接下来的博弈中,如果对方合作则继续合作,而如果对方一旦背叛,则永远选择背叛,永不合作.V12.讨价还价是一个非零和博弈,即博弈的当事人的利益是对立的,任何一个人效用的增加会损害其他一个人的利益.V13.讨价还价由哈佛大学教授谢林在发表得经典著作《冲突的战略》中提出.V14.讨价还价的过程总是需要成本,经济学称为"机会成本".X15.霍特林模型分析的是,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厂商一般首先考虑的是位置选择问题.X16.重复博弈指就是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许多次,其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V17.在最后通牒式博弈中,当博弈是双数阶段时,先报价者具有"先动优势"X18.在鹰鸽博弈中,选址鹰策略更好,因为凶悍霸道总是可以击败对手.X19.选址博弈的结果是A和B两个快餐店从分别布局在这条城际公路上距离甲和乙两座城市1/4处逐渐移动到都布点在甲和乙两座城市的中点附近.V20.边缘政策〔Brinksmanship〕博弈是一种将博弈参与者和其他对手置于灾难发生的可能性逐步增大的风险中的一种战略,灾难结果实际上发生与否在发出威胁一方的控制之中.X 21.一个企业采取的行为与另一个企业在前一阶段采取的行为一致,这种策略是一种〔一报还一报策略〕.22.市场交易中的讨价还价,属于那种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23.影响重复博弈均衡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博弈重复的次数〕24.以下那种博弈不属于协调博弈的内容〔鹰鸽博弈〕25.下列关于重复博弈的叙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重复博弈又称为序贯博弈〕第四次作业答案1.信息是博弈的筹码,掌握的信息越多,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V2.在法律上,当某人A授权某人B代表A从事某种活动时,就发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其中A是"代理人",B是"委托人".V3.在信息经济学中,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常被称为"委托人",就是知情者;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则被称作"代理人",就是不知情者.X4.博弈中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为减弱非对称信息对自己的不利影响,也可以采取某些办法,比如契约或者某种条件,区别不同类型的交易对象,这是信号甄别问题.X5.博弈中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为减弱非对称信息对自己的不利影响,也可以采取某些办法,比如契约或者某种条件,区别不同类型的交易对象,这是信号甄别问题.V6."柠檬市场"的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首先提出.X7经济社会中,仅存在单一的"委托——代理"关系.X8.摊主在西瓜上划一个三角形口子很好的解释了信号显示理论.V9.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代理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V10.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逆向选择的问题.X11.要让代理人为委托人努力地工作,就必须在委托人给定的合同下满足"保留效用"和"个人理性约束"两个约束.V12.对于博弈参与各方而言,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某一方是委托人、某一方是代理人,而是要具体分析他们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属性.V13.对于普通基层员工,最好的激励方式是实施员工持股计划.X14.委托人提供一个合约,让代理人在努力工作时所获得的收益大于不努力工作时的收益,这就是激励相容约束.V15."保留效用"一般发生在"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之后.X16.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付给我们工资主要是因为我们付出了等量的劳动.X17.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问题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X18.逆向选择问题、信号显示或信号传递问题、信号筛选或信息甄别问题、道德风险问题都属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内容.V19.弹性的薪酬制度可以很好的避免搭便车问题.V20.在不考虑风险的前提下,根据员工的业绩来支付薪酬,可以起到激励作用.V21.在一般产品销售市场上,以下种原因导致了逆向选择. < 私人信息 >22.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提出者不包括以下哪位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23.如果这批求职者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能力而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不知道,从而使得企业以平均工资待遇招聘员工,那么就会让低能力的人留下来,这就是< 逆向选择 >问题. 24.如果一家企业对员工进行了专门的培训,通过素质评估,大致知道了该员工的能力大小,但是不知道他在工作时的努力水平,这就属于〔道德风险〕问题.25.如果一个企业设定了一系列岗位应聘条件,求职者根据这些条件,并针对自己的能力大小判断自己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这就属于〔信号筛选〕问题.。
博弈当中通常包括下面的内容,除了()。
选择一项:A. 支付B. 局中人C. 占优战略均衡D. 策略.题目2还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博弈论中,局中人从一个博弈中得到的结果常被称为()选择一项:A. 损益B. 决策C. 效用D. 利润.题目3还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一个博弈中,直接决定局中人损益的因素是()选择一项:A. 行动B. 策略组合C. 信息D. 策略.题目4还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关于策略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选择一项:A. 策略与行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策略是行动的规则,而不是行动本身B. 一个局中人在原博弈中的策略和在子博弈中的策略是相同的C. 参与博弈的每一个局中人都有若干个策略D. 策略是局中人选择的一套行动计划.题目5还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囚徒困境说明()选择一项:a. 双方都独立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则双方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b. 双方都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结果一方赢,一方输c. 每个局中人在做决策时,不需考虑对手的反应d. 如果没有某种约束,局中人也可在(抵赖,抵赖)的基础上达到均衡题目6还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在具有占优策略均衡的囚徒困境博弈中()选择一项:A. 两个囚徒都没有坦白B. 只有一个囚徒会坦白C. 两个囚徒都会坦白D. 任何坦白都被法庭否决了.题目7还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策略式博弈,正确的说法是()选择一项:A. 策略式博弈无法表明行动顺序B. 策略式博弈无法刻划动态博弈C. 策略式博弈就是一个支付矩阵D. 策略式博弈更容易求解.题目8还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的讨价还价属于哪种博弈。
()选择一项:A.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B.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C.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D.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题目9还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公共物品的特征是()选择一项:A. 只有一个消费者B. 仅供购买者使用C. 不用购买就可消费D. 一个多消费其它人就要少消费.题目10还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下面哪一项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选择一项:A. 艺术博物馆B. 收费的高速公路C. 国防D. 城市公共汽车.题目11还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
博弈对策练习题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在多方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的数学理论。
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并且根据其他参与者的策略来进行决策。
为了更好地理解博弈论的概念和原理,以下是一些博弈对策练习题,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该理论。
题目1:假设有两个参与者,参与者A和参与者B。
两个参与者分别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策略X和策略Y。
他们的收益矩阵如下所示:参与者BX Y参与者AX 2,2 0,3Y 3,0 1,1请回答以下问题:1. 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只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应该选择什么策略?2. 如果两个参与者追求最大化两者的总收益,他们应该选择什么策略?3. 是否存在一种策略组合,能够实现两个参与者的最佳利益?题目2:假设有两个参与者,参与者A和参与者B,他们需要同时选择一个数字。
他们可以选择的数字范围是1到10。
如果两个参与者选择的数字之和大于等于15,则参与者A获胜;否则,参与者B获胜。
如果两个参与者选择的数字相同,则为平局。
请回答以下问题:1. 参与者A和参与者B应该选择什么数字才能使自己的获胜概率最大化?2. 为了增加自己的获胜概率,参与者A应该如何反应参与者B的选择?题目3:假设有三个参与者,参与者A、参与者B和参与者C。
他们需要同时选择一个方向:左侧(L)或右侧(R)。
他们的利益矩阵如下所示:参与者CL R参与者AL 2,2 0,4R 3,1 1,3请回答以下问题:1. 如果每个参与者都只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应该选择什么方向?2. 是否存在一种策略组合,能够实现每个参与者的最佳利益?以上是关于博弈对策的练习题。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博弈论中的决策策略与利益的关系。
祝你在博弈中取得好成绩!。
博弈与决策 平时作业参考答案(1)一、名词解释1.博弈论:是指研究多个个体或团队之间在特定条件制约下的对局中,利用相关方的策略而实施对应策略的学科。
2.完全信息:是指所有参与者各自选择的行动的不同组合所决定的收益对所有参与者来说是共同知识。
3.静态博弈:是指博弈中参与者同时采取行动,或者尽管参与者行动的采取有先后顺序,但后行动的人并不知道先采取行动的人采取的是什么行动。
4.动态博弈:指的是参与人的行动有先有后,而且后选择行动的一方可以看到先采取行动的人所选择的行动。
5.非合作博弈:如果参与者之间不可能或者根本没办法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不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采取行动的话,这种博弈类型就是非合作博弈。
6.纳什均衡:是对于每一个博弈参与者来说是这样的一个战略组合,即给定其他参与者的战略,每一个参与者的这个战略能使其期望效用最大化。
7.纯策略:如果在每个给定信息下,只能选择一种特定策略,而且参与者选择了这个策略之后就不会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这个策略就是纯策略。
8.纯策略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纯策略组合中,如果给定其他的策略不变,在该策略组合下参与者不会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否则会使策略组合令人后悔或者不满意。
二、请用剔除劣势策略的方法寻找以下博弈的最优策略。
要求: (1)写出剔除的步骤或顺序;(2)画出相应的剔除线;(3)给出最优的博弈结果。
乙甲答:(1)对甲而言,抵赖是劣势策略,用横线划去“抵赖”所对应的行;(2)对乙而言,抵赖是劣势策略,用竖线划去“抵赖”所对应的列; (3)余下的策略组合是(坦白,坦白),这就是该博弈的最优结果。
[注:步骤(1)(2)颠倒亦可]百事可乐答:(1)对可口可乐而言,高价是劣势策略,用横线划去“高价”所对应的行;(2)对百事可乐而言,高价是劣势策略,用竖线划去“高价”所对应的列; (3)余下的策略组合是(低价,低价),这就是该博弈的最优结果。
[注:步骤(1)(2)颠倒亦可]员工乙员工甲答:(1)对员工乙而言,策略R 是明显劣势策略,用竖线划去“R ”所对应的列;(2)对员工甲而言,在员工乙剔除R 策略之后,C 策略是劣势策略,用横线划去“C ”所对应的行; (3)对员工乙而言,此时劣势的策略是L ,用竖线划去“L ”所对应的列; (4)对员工甲而言,此时劣势的策略是D ,用竖线划去“D ”所对应的行; (5)余下的策略组合是(U ,M ),这就是该博弈的最优结果。
博弈与决策作业讲评3一、名词解释1.网络外部性:如果一种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会随着其他使用者数量增加而增加,这种产品就具有网络外部性。
2.大规模协调博弈:源于网络外部性,假如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同时进行一次性博弈,那就形成了大规模协调博弈。
3.重复博弈: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许多次,其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
4.无名氏定理:只要博弈参与者具有足够的耐心,那么在满足博弈参与者个人理性约束的前提下,博弈参与者之间就总有多种可能达成合作均衡。
5.针锋相对策略:如果博弈参与者第一步采取合作,此后每一步都重复对方上一步的行动,要么是合作要么是背叛,只要是博弈没有确定的期限,由于长期利益对短期行为的制约作用,因此有一些在一次性博弈中不可行的威胁或诺言在重复博弈中会变为可信的,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持续合作的态势。
6.冷酷策略:是指参与人在开始时选择合作,在接下来的博弈中,如果对方合作则继续合作,而如果对方一旦背叛,则永远选择背叛,永不合作。
7.双边博弈:在某些博弈中,每个博弈者的策略组合都相同,博弈者之间的支付或收益对称,这种博弈被称之为双边博弈。
8.演化稳定策略:说的是,如果均衡一旦得以形成,此后偏离均衡的运动就会受到自然选择的打击。
二、请分析以下重复博弈的合作与背叛问题。
1.图3-1和3-2的两个囚徒困境博弈会一直重复下去,而且没有确切的截止日期,请问哪个博弈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出卖对方?为什么?乙好心坏心甲好心坏心图3-1乙好心坏心甲好心坏心图3-2答:图3-1所示的囚徒困境博弈的参与者更容易背叛对方。
这图3-1和图3-2的两个博弈中,双方都使用好心时,各自获得20个单位的支付。
一个参与人在对方好心而自己使坏心时获得的支付是不一样的,图3-1为40个单位,远大于好心时的20个单位;图3-2 为22个单位,仅稍大于好心时的20个单位。
所以,图3-1中的参与者更容易背叛对方。
2.图3-3和3-4的两个囚徒困境博弈会一直重复下去,而且没有确切的截止日期,请问哪个博弈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出卖对方?为什么?乙好心坏心甲好心坏心图3-3乙好心坏心甲好心坏心图3-4答:图3-3所示的囚徒困境博弈的参与者更容易背叛对方。
博弈论与政治第三小组作业第二章名词解释:1、理性行为(rational behavior):参与人精于算计并严格按照其最优策略行事。
其中理性有两个重要的内涵:一个人对自己的利益完全了解,并能完美地计算出何种行动可以最大化其利益。
2、不完美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在博弈的每一个行动时点上,参与人可能无法获悉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
这包括相关的外部环境——比如天气——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方先前或当前的行动。
这类情况称为不完美信息。
3、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当一个参与人比另一个参与人了解更多信息时,阴谋诡计就会产生。
这类情况称为不完全信息。
4、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博弈论使用两个专门术语来区分协议具有强制力和不具有强制力的情况。
若协议对参与人行为具有强制力,则称此类博弈为合作博弈。
5、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e game):个体参与人可根据其利益采取行动,则称此类博弈为非合作博弈。
第三章名词解释:1、中间评估函数(intermediate valuation function):赋予非终点结支付的规则被称为中间评估函数。
2、先动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在博弈的过程中先做决策带来的优势。
先动优势来自于将其自身置于一个优势地位以及迫使其他参与人接受它的承诺能力。
后动优势(second-mover advantage):在博弈的过程中后做决策带来的优势。
后动优势源于自己可对他人选择做出的灵活性。
第四章名词解释:1、占优策略(dominant strategy)、劣策略(dominated strategy):每一个博弈中的参与者通常都拥有不止一个竞争策略,其所有策略的集合构成了该企业的策略集。
在参与者各自的策略集中,如果存在一个与其他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策略无关的最优选择,则称其为占优策略(Dominant Strategy),与之相对的其他策略则为劣势策略。
1.假设古诺寡头模型中有n 个企业,令i q 代表企业i 的产量,且1n Q q q =++表示市场总产量,假设需求函数为()p Q a Q =-(其中Q a <)。
假设企业i 的成本函数为()i i i C q cq =,即没有固定成本,且边际成本为常数c ,我们假设c 小于需求函数中的常数a 。
根据古诺模型,所有企业同时做出产量决策。
求纳什均衡。
当n 趋于无穷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参考答案】第i 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Max (,)()i i i i i i i q q a q q q cq π--=---,其中*i q -表示所有其他企业的产量之和。
注意这个式子利用了纳什均衡的定义。
由一阶条件0iiq π∂=∂,可得 **2i ia q c q ---=(1)将(1)式两侧同乘以2,再减去*i q 可得:***()i i i q a q q c -=-+-注意,在上式中***=i i q q Q -+,因此,我们有**i q a Q c =--(2)由此可知,每一个企业的最优产量都相等,因此**=i Q nq ,代入(2)式可得:*1()1i q a c n =-+ 由此可得()**1i nQ nq a c n ==-+ *11a n p c n n =+++ 因此,当n →∞时,*=p c ,即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
作业1 .P(q)=120-q, q=q1+q2, Ci(qi)=0, i=1,2 用反复删除严格劣势求古诺均衡。
2. 找出BOS 博弈的混合策略均衡。
r D 1-r Z3.某产品市场中只有三个企业,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 Q a Q =-,其中123Q q q q =++。
每一个企业的的成本函数为()i i i C q cq =,其中c 为常数,1,2,3i =。
企业的产量决策顺序为:(1)企业1先选择自己的产量1q ;(2)企业2和企业3观察到1q ,并同时选择2q 和3q 。
博弈论参考答案博弈论参考答案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制定和战略行为的学科,它通过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来研究各种决策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最优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决策问题,博弈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博弈论研究的对象是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包括两个或多个决策者。
每个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都会考虑其他决策者的行为对自己利益的影响。
博弈论通过定义决策者的策略空间、收益函数和信息结构等概念,来描述和分析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策略空间指的是决策者可以选择的所有可能策略的集合。
在博弈论中,通常将决策者的策略表示为一个向量,向量的每个分量表示决策者在某个决策变量上的选择。
收益函数是指决策者在不同策略组合下所获得的收益或效用。
收益函数可以是直接测量的,也可以是隐含的,通常用于描述决策者对不同策略的偏好程度。
信息结构是指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所拥有的信息。
信息结构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情况。
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决策者可以准确地知道其他决策者的策略选择和收益函数。
而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决策者只能根据观察到的行为和收益来推测其他决策者的策略和收益。
二、博弈论的解决方法博弈论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纳什均衡和博弈树。
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决策者都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并且其他决策者的策略选择不会对自己的收益产生改变的情况。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一种稳定的策略选择模式。
博弈树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方法,用于描述博弈过程中的决策顺序和结果。
在博弈树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决策者的策略选择,边表示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博弈树,可以找到最优策略和最终结果。
三、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博弈论在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经济学中,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竞争、价格战略和合作博弈等问题的分析。
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最优的定价策略,同时也可以研究市场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策略互动。
博弈与决策平时作业参考答案(2)一、名词解释1.不确定性:就是指经济行为者在爭先不能准确地知道口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主体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2.最大期望收益法:就是在事件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应该选择给他带来“期望收益”最人的策略。
3.混合策略:如果在每个给定信息下,参与者只能以某种概率选择不同地策略,就称为混合策略。
4.支付均等法:当一个参与者在均衡屮应用一个混合策略时,他所得到的支付必须与他在混合策略屮所应用的每一个纯策略的支付相同。
5.子博弈:如杲从第一阶段以外的某个阶段开始的后续博弈阶段,也有初始信息集,具备进行博弈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能够自成一个博弈,我们就将这个博弈阶段称为原动态博弈的一个“子博弈”。
6.逆向归纳法:从最后一个阶段或最后一个子博弈开始逆推上去,逐步向前倒推以求解动态博弈均衡,这就是逆向归纳法。
7.承诺:就是对愿意与你合作的人给予回报的方式。
8.空洞威胁:当发出威胁的博弈参与者选择威胁所宣称的行动策略时,对自己并没冇好处,这就不町信了,这叫做“空洞威胁”。
二、请用最大期望收益法寻找最优策略。
要求:(1)写出计算步骤;(2)给出蝕优的策略结果。
甲乙两家企业,为了市场份额的争夺,在价格定制问题上各有两种纯策略,如图2-1所示。
两家企业都知道口己在各个策略组合下的收益悄况,但绘并不知道対方的收益。
假设甲釆取U的概率为0.3,乙采取/?的概率为0.6o答:(1)当乙采取策略的可能性为0.6时,采取厶策略的可能性为0.4,那么甲据此判断采取自己的策略(/时所获得的可能的期望收益E(7(C/)=0.6x2+0.4x3=2.4。
甲釆取口己的策略D时所获得的可能的期望收益E(/(D)=0.6x4+0.4xl=2.8o很显然,甲应该选杼策略Q,因为EU(D)> EUS(2)当甲釆取(/策略的可能性为0.3时,采取Q策略的可能性为0.7,那么乙据此判断采取自己的策略厶时所获得的可能的期望收益E(/(L)=0.3xl+0.7x4=3.1 o乙采取自己的策略R时所获得的可能的期望收益E(/(7?)=0.3x4+0.7x2=2.6o很显然,乙应该选择策略厶,因为EU(L)> EU(R)。
测验一题目1博弈当中通常包括下面的内容,除了()。
正确的答案是:支付题目2题目3题目4题目5题目6题目7题目8题目9题目10题目11题目12题目13题目14题目15题目16题目17题目18题目19题目20题目21题目22题目23题目24题目25测验二题目2题目3题目4题目5题目6题目7题目8题目9题目1011题目12题目13题目14题目15题目16题目17题目18题目19题目20题目2122题目23题目24题目25测试三题目1题目2题目3题目4题目5题目67题目8KMRW声誉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9题目10声誉模型表明,博弈参与者具有外生的合作倾向。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1题目12题目13题目14题目15题目16题目17题目18题目19题目20题目21题目22题目23题目24题目25测试四题目1题目2题目3题目4题目5题目6题目7题目8题目9题目10题目11题目12题目13题目14委托人提供一个合约,让代理人在努力工作时所获得的收益大于不努力工作时的收益,这就是激励相容约束。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5题目16题目17题目18题目19题目20题目21题目22题目23题目24题目25如果一个企业设定了一系列岗位应聘条件,求职者根据这些条件,并针对自己的能力大小判断自己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这就属于(? ? ? ?)问题。
正确答案是:信号筛选。
第10章博弈论与决策行为一、判断题1.博弈论是一门研究互动情形的学问,但仅应用于经济学领域。
()【答案】F【解析】博弈论是一门研究互动情形的学问,它不仅被应用于经济学领域,而且在很多领域也被应用,如战争领域、政治领域等。
2.博弈的参与者往往不止两人,还包括该博弈规则的制定者。
()【答案】F【解析】博弈的参与者可能是单个的人,也可能是诸如厂商或党政等组织。
一般情况下,博弈规则的制定者不参与博弈。
3.博弈中,知道得越多一方越有利。
()【答案】F【解析】博弈是双方的博弈,一方知道的多也未必对其有利。
4.博弈均衡就是局中人都不再改变自己策略时的状态。
()【答案】T【解析】博弈论中的均衡是策略均衡,它是指由各个局中人所使用的策略构成的策略组合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各个局中人都没有动机来改变自己所选择的策略。
5.纳什均衡只是均衡概念的一种,存在许多均衡概念来求解一个博弈。
()【答案】T【解析】人们根据达到稳定状态条件的不同可以提出很多均衡概念。
比如上策均衡、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等均衡概念。
这使得对于同一博弈,如果运用不同的均衡概念就会得到不同的解。
6.一般地,在一个博弈中,一个局中人只有一个上策。
()【答案】T【解析】上策是指无论对方选择什么策略,都能使自己的报酬大于其他选择的策略。
一般而言,在一个博弈中,一个局中人只有一个上策。
7.一个博弈若出现两败俱伤的结局,说明该博弈是一个非合作零和博弈。
()【答案】F【解析】一个博弈若出现两败俱伤的结局,说明该博弈是一个负和博弈,如果局中人都是理性的,理论上没有人会参与这种博弈。
8.若一个博弈出现皆大欢喜的结局,说明这个博弈是一个合作正和博弈。
()【答案】F【解析】合作博弈,分析的对象经常是一个联盟。
该联盟是由参与博弈的若干局中人通过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形成。
合作博弈通常并不涉及具体的博弈规则,而集中于不同的人结盟将得到什么。
所以博弈结果与该博弈是否是合作博弈无关。
三、请解释以下问题。
1.一些高级会所为什么采用会员制?
答: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高级会所并不清楚消费者属于哪种类型的,而会员制则是一种信号显示和信息甄别的组织形式,其筛选机制能有效地显示会员信息,能有效地进行身份甄别,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3.你在搬家后想找一位新牙医,但你可能只想找至少好几月内都排不出时间的牙医,为什么?
答:你最想找的牙医应该是能满足你的需求并能不断吸引新客户、保住回头客户的医生,而要约这种牙医为你治病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
但是那些客源迅速流失的水平糟糕的牙医则会有很多空闲的时间。
也就是说,那种你一预约就可以安排时间给你治疗的牙医可能就是你最不想要的医生。
3.医学科技发展了,为什么人工流产率反而上升了?
答: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避孕工具和药物以及人工流产技术让人们放松了道德层面的约束,降低了意外怀孕的担心,让人们性生活的意外成本大大地降低。
所以,人们在性生活时就会倾向于冒险,比如在性生活中倾向于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事后可以吃紧急避孕药,实在不行的话,大不了就是进行人工流产。
因此,现代医学医药技术的发展,助长了对性生活的冒险,也就提高了意外怀孕的机会,拉升了人工流产率。
4.作为企业老板,你会为全部员工配股还是仅为高层管理者配股?
答:持股计划对高层管理者有效,是因为高层管理者人员少,每个经理人可以获得的股份就比较大,而他们对于公司的盈亏有着重要影响,足以激励其他们努力地为公司工作。
持股计划对普通员工低效或无效,是因为普通员工人员众多,难以避免地出现搭便车问题。
所以,应该对高层管理者配股,不应该为全部员工配股。
5.一些日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那些字迹潦草的应聘者可能被优先录用,你觉得是为什么?
答:这是一个信号博弈。
站在信号博弈的角度看,接受普通教育的人往往炫耀他们刻意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迹,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却常常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另外,字迹端正工整的人做事严谨刻板,缺乏进取心;而进取心强,创造性高的人对字迹往往不讲究,比较适合企业管理和产品开发工作。
四、博弈分析
1.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总,鉴于近期公司的效益明显下滑,人事部经理向你提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方案择:一是裁掉20%的现有员工;二是全员降薪20%。
你应该如何决定呢?为什么?
答:应该选择裁掉20%的现有员工。
如果选择全员降薪20%,那些业务能力很强的员工就会另觅新的东家,得到一份收入持平甚至更好的工作,而你其实更希望这些有能力的员工留下来。
如果你选择裁员20%,那肯定是根据以往的业绩表现而做出的裁员名单,就可以确保将那些工作能力不佳的员工裁掉,这样会让你的队伍更加健康、更加有活力。
2.假如你是一位风险投资家,而我正好在为自己的一个项目寻求投资,我向你提出来,希望你能够为我投资2000万,我把新创公司80%的股权给你。
而你认为必须让我自己出资50万元,你只拥有新创公司的50%的股份。
这是为什么呢?
答:对于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而言,他们的立场和出发点完全不同。
作为创业者,肯定希望得到投资,但是又不希望受到很大的约束,希望可以规避掉自己可能的损失。
作为投资资本家,肯定希望项目能够成功,也只有成功才可以从中获得投资回报,那么就必须想办法让企业家努力工作。
风险投资家让企业家自己也出资一部分,才能有效激励企业家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