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9.26 KB
- 文档页数:2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分娩的影响及恰当的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1年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中,流产发生率达12%,早产发生率10 %;分娩时宫缩乏力发生率达 12 %;剖宫产率达 54 % ;并使产后恶露时间延长,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并不增加手术失血量,有利于术后子宫缩复。
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明显增加流产、早产、子宫收缩乏力病率,影响产后子宫恢复,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必要的。
【关键词】妊娠;子宫肌瘤;肌瘤剥除【中图分类号】r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5-0515-02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是产科常见的高危妊娠。
妊娠合并肌瘤的发病率约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1.2%[1],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及超声诊断的普及,剖宫产率提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由于肌瘤生长的大小、部位不同,可对妊娠、分娩造成不同的影响,故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
本文对我院6年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例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我院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有50例,年龄在22~46岁,平均年龄31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12例。
1.2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现时间孕前发现10例,孕早期发现20例,孕中晚期发现6例,术中发现14例。
其中15例有自然流产史。
1.3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类型及生长部位浆膜下肌瘤有22例,占19.35%;壁间肌瘤16例,占41.94%;粘膜下肌瘤2例,占9.68%;多发性肌瘤18例,占29.03%。
其中子宫体部肌瘤41例,子宫下段肌瘤6例,宫颈肌瘤2例,阔韧带肌瘤1例。
1.4 分娩情况本组50例患者中流产6例;早产5例;正常阴道分娩者23例,其中因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3例;剖宫产22例,手术指征中主要为胎位异常、前置胎盘及社会因素等,以子宫肌瘤为手术指征的6例。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对照组患者按照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流程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术后镇痛、术后住院、术后发病率均远远好于对照度,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并未对任何脏器造成损伤,也不存在术后血栓性静脉炎、肠粘连等不良情况。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美观等特点,对治疗子宫肌瘤有良好效果,且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97-02腹腔镜运用于各大妇科手术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临床治疗具良好的效果。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良性肌瘤,采取科学正确的手术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我院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选取其中观察组25例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患者年龄维持在25-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岁。
在手术进行之前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判断全部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胸片均无问题,并且不存在任何患者是宫颈病变或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经过详细的超声检查和妇科检查以后全部患者都确诊为肌壁间或浆膜下子宫肌瘤。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子宫肌瘤数量、体重等因素,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麻醉及手术方法1.2.1麻醉方法手术进行前对全部患者进行阴道灌洗,还要做好肠道方面的准备。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50例临床心得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育龄妇女,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临床上中医、西医药物治疗子宫肌瘤均有不错的疗效,但一般不能使肌瘤得到根治或消除,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患者,手术仍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肌瘤患者为保留子宫而选择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现对我院2005年至2010年50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年龄28~70 岁,平均(43.43±6.49) 岁,以32~46 岁年龄组最多,计32 例,占62.89 %。
宫体大小如孕5~20 周子宫,平均如孕(8.14±2.47)周。
肌瘤个数平均3.13个,最多18个,80%在5个以下,单发性肌瘤占40.20 %。
本组单纯肌壁间肌瘤占26.7 % ,浆膜下肌瘤占10.5 % ,粘膜下肌瘤占38.7 % ,多发性肌瘤占58.14 % ,宫颈肌瘤占1.86%。
1.2 临床表现:50例子宫肌瘤例有临床症状者38占76%,主要临床症状,无临床症状者12例,占24%。
1.3 方法:50例手术病人按具体病情,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各年龄段的手术方式选择情况。
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术后半年内随访1~2 次,随访1~4年。
数据经由病历资料统计获得,内容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资料、手术情况等。
2 结果2.1 手术效果及术后病理:本组病例中,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月经增多(62.22%),贫血(53.56%),痛经(51.33%)和腰骶部疼痛(41.33%),术后原有症状绝大部分消失,手术效果满意。
50例子宫肌瘤术后均经病理活检确诊。
不同年龄段采用的手术方式(略).2.2 术后并发症:本组仅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近期阴道残端少量出血占2.44%,经局部处理后止血;发生2例膀胱阴道瘘,皆因粘连严重引起,手术修补,痊愈出院;1例行阴式子宫全切术后发生附件断端出血,开腹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