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2.4.1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 格式:ppt
- 大小:290.00 KB
- 文档页数:24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重难点“精讲”】一、生产与消费1.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2.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知识拓展1:“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表现的区分。
(1)侧重点各不相同: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这是消费什么的问题。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这是怎么消费的问题。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这是消费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这是消费的发展问题。
(2)它们是相互联系的: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在变化,消费方式在升级,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的发展为人们的消费创造了更大的动力。
】【知识拓展2:】3、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1)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2)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知识拓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生产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相互关系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四个环节不断循环和更新。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①从主要矛盾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②从社会主义的基础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从国际竞争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
本框题既是第一单元消费有关知识的延伸与深化,也是第二单元后面教学内容的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生产、消费、生产力等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就已经接触过,但对其具体内涵和知识原理却并不了解,对于相关的经济现象也无法较好地运用相关经济学知识予以解释。
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性与主动性,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社会再生产的相关知识(2)理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3)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与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材料分析能力、辩证地看待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进而深刻理解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本路线。
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措施。
教学难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子白板展示视频:播放iPhone X手机广告教师:同学们想买这款手机吗?学生:想。
教师:我也想买。
今天我们就结合手机这个话题进入到我们的学习中。
环节一:合作探究教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价格高达万元的手机(大哥大),如今已进入了千家万户,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下面根据已分好的学习小组,请大家分组探究并思考:手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你能运用课前预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吗?学生分组探究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大家的回答既接地气,又具有理论深度。
有同学提到手机丰富了我们的联络方式,这表明生产决定了消费方式;还有同学提到使用手机使我们的联系、娱乐和消费更加便捷,这表明生产决定了消费质量和水平;还有同学提到每当有自己钟爱的品牌的新款手机上市时,就非常想买一部,这表明生产为消费创造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