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17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6.1质量的概念与测量;6.2密度的概念与测量;6.3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量筒、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概念。
2. 新课内容:(1)质量的定义与测量:讲解质量的定义,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2)密度的定义与测量:讲解密度的定义,演示量筒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3)密度公式的应用:讲解密度公式,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2. 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3.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
(2)计算题:应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实验题:设计实验,测量某一物体的质量与密度。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升。
但在密度公式的应用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体积等。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附录:作业答案1. 填空题: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第1节质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1.准备铁钉与铁锤、铝锅与铝勺等常见的生活物品.
2.天平、烧杯、砝码(根据分组情况确定数量).
3.关于天平结构与使用方法的教学挂图与课件.
1
【板书设计】
第1节质量质量错误!。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实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质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2、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讲解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工具。
2.课件: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对质量的认知,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质量吗?在生活中如何衡量一个物体的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质量的定义,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克、吨)以及换算关系。
让学生明确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掌握测量质量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形状、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质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质量控制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质量,并填写实验报告。
8.板书(5分钟)质量的定义、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第六章第1节质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题:质量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关键: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教具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大梨小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果我有一个大梨和一个小梨你会选择哪个吃呢?【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质量
一、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玻璃杯、琉璃球,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师]老师列举的这些东西,我们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该叫什么呢?
[生]这些东西都是物体。
[师]铁钉、铁锤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室里同学们用的桌椅又是用什么做成的?
[生]铁钉、铁锤是用铁做成的,桌子、椅子是用木材做成的,钢尺是用钢做成的。
[师]如果我们也给钢、铁、木材一个统一的名称是什么呢?
[生]钢、铁、木材都是制造物体的材料叫物质。
[生]我明白了,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师]非常正确.物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体积的实物,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师]同学们用的课桌、椅子及教室的门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老师这儿的钢尺、钢钉是用钢做成的,铁块、铁钉及铁锤也是由同一种材料——铁做成的。
那么桌、椅和门,尺和钉有什么不同呢?
[生]它们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生]它们的用途也不相同。
[师]还有什么也不同呢?
二、新课讲解
1.质量
(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汽车、轮船……,所有这些东西叫做物体。
物体是由空气、水、金属、木头…… 等材料构成的,这些材料叫做物质。
因此我们通常说:由物质组成的实物叫做物体。
例如:桌子是物体,而桌子是木头做的,木头则称之为物质。
(2)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有了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比较。
如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去粮店买米,告诉营业员自己要买多少米,实际上他表达的是质量的大小。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例如:一块冰由于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它的形状、状态、体积都改变了,但它的质量不变。
又例如:一副杠铃,无论是放在地球上还是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并不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其他单位有吨、克、毫克等。
(2)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千进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3)对质量的单位要形成具体的概念。
如5分硬币的质量约为2克,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成人的质量约为60千克等。
3.质量的测量
(1)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电子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托盘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由左、右托盘、底座、横梁(含平衡螺母)、分度盘、指针、标尺、游码组成。
如果左、右盘中物体的质量不相等时,哪个盘里质量较大,横梁就朝哪端下沉,当两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时,横梁就能最终停在水平位置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根据这个道理,从右盘中放的质量已知的砝码(包括游码),就可测出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
(3)天平的铭牌
每架天平都有一块铭牌,上面标有感量和称量各是多少。
感量是表示一架天平能称出的最小质量,因此小于天平的感量,天平就感觉不出来了,天平的感量越小,它的准确度就越高,称量是表示这架天平每次最多允许称的物体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把被测物放在左盘边,按“先大后小”顺序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右盘里增减砝码
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④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说明:
①调节好的天平如果移动了位置需重新调节。
②天平平衡后,不要更换两个托盘的位置,否则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
③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不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只要指针在零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即可判断天平横梁平衡。
(5)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防止损伤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往盘里增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用后及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里。
②防止锈蚀
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用手摸天平盘,不准把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砝码要有镊子夹取,不准直接用手拿。
(6)物理天平的使用,先调平衡
①调节天平底板上的螺母,使天平底板水平;
②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7)液体质量的测量
①用天平称出容器的质量m1。
②将容器装上适量的液体后,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2。
③液体的质量m液=m2-m1。
如果先测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倒去液体后再测容器的质量,那么由于容器内还有残留的液体,测量误差就较大,因此这种方法一般不可取。
(8)微小物体质量的测量
可采用“聚少成多,测多算少”的方法。
如课本上提到的如何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则可将100张(或适量的张数)相同的邮票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上、测出这100张相同的质量m克,那么一张邮票的质量m1张=m/100克。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