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鲷虹彩病毒病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真鲷虹彩病毒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袁向芬;石素婷;吕继洲;吴绍强【摘要】为建立一种检测真鲷虹彩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满足口岸、养殖场对该病的快速监测的需求,本研究比对分析了GenBank中公布的真鲷虹彩病毒基因组序列,筛选其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保守区序列,进行LAMP引物设计,建立了真鲷虹彩病毒LAMP检测方法.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62℃,45 min.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0拷贝/μL目的基因.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与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蛙病毒3型(FV3)、甲鱼虹彩病毒(STIV)发生交叉反应.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5份疑似真鲷虹彩病毒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检测结果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PCR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研究表明,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以及仪器设备简单、操作便捷、结果直观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初筛手段,应用于养殖场、口岸等一线的疫病监测.【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18(035)001【总页数】5页(P95-99)【关键词】水生动物疫病;真鲷虹彩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作者】袁向芬;石素婷;吕继洲;吴绍强【作者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物检疫研究所,北京 100176;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物检疫研究所,北京 100176;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物检疫研究所,北京 100176;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物检疫研究所,北京 1001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RSIV)属于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细胞肿大病毒属(Megalocytivirus)[1-2]。
该病毒于1990年首次在日本四国岛的人工养殖患病真鲷中被发现[3],主要感染真鲷、花鲈、条石鲷等30余种海水鱼类[4-5]。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真鲷养殖概述•真鲷病害类型及症状•真鲷病害防治方法•真鲷养殖中的生物安全措施•真鲷养殖病害防治案例分析•真鲷养殖病害防治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01真鲷养殖概述养殖真鲷需要水质清澈,无污染,且水温、酸碱度、氨氮等指标需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水质场地设施养殖场应远离污染源,并具备良好的排水和供水设施。
养殖池、供氧设备、饲料投喂系统等应符合养殖规模和需求。
03养殖环境要求0201真鲷养殖周期通常为1-2年,具体取决于养殖条件、品种和管理等因素。
养殖周期真鲷生长速度较快,适应能力强,但易受环境变化和疾病影响。
生长特点养殖周期与生长特点真鲷容易感染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等病害,导致生长缓慢、死亡等问题。
病害饲料质量、投喂量和频率等对真鲷生长和健康有重要影响,需严格控制。
饲料管理养殖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及时调整养殖条件,以保障真鲷生长环境良好。
水质监控养殖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02真鲷病害类型及症状急性病毒病病鱼体色发黑,鱼体两侧及腹部严重充血,头部也充血,眼眶周围严重充血,鳍条基部和鳍膜上也有明显出血点。
解剖病鱼可见肝脏肿大,肾脏肿大,脾脏发黑,心脏发黑。
真鲷虹彩病毒病病鱼鳃盖、鳍基、皮肤、眼和肠道等处明显充血或出血,鳍条末端腐烂,体表和鳍条上出现白色小斑点。
解剖病鱼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肿大,心脏发黑。
病毒性疾病细菌性出血病病鱼体表出血,鳍条基部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
解剖病鱼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肿大,有出血点。
细菌性肠炎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肠壁充血发红。
解剖病鱼可见肠道发炎,有出血点。
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类疾病粘孢子虫病病鱼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斑,鳍条上出现灰白色的胞囊。
解剖病鱼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肿大,有出血点。
车轮虫病病鱼体表出现淡红色或灰黄色的粘液层,鳍条上出现白色小斑点。
解剖病鱼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肿大,有出血点。
其他生物引起的病害藻类引起的问题藻类过度繁殖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真鲷的生长和健康。
人心惶惶,加州鲈虹彩病毒高发!哪些原因引起?要这样判断处理,5点做好防治!温馨提示:全文共计700字,阅读预计4分钟!请您耐心看完,希望对您的养殖有所帮助!现在天气变化大,强降雨天气频繁,气温降低,对加州鲈鱼养殖影响大,极易染上疾病,今天小编关于虹彩病毒给大家做一个小分享!病症特征虹彩病毒麻烦之处在于,传染性高,一个池塘发病严重可以危及周边众多池塘。
加州鲈患病后会出现上浮、定身或在水面漫游的现象,体色发黑,多数发病鱼体表大面积溃烂,解剖可以看到内脏均出现肿大的现象。
发病原因要想有效预防,首先要知道发病的原因,体质是根因!1、天气原因:天气不稳定,多强降雨天气,天气变化大,都容易让鱼产生应激,从而降低鱼体自身免疫力,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病,导致虹彩病毒发作。
2、用药不当:养殖朋友们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如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会对加州鲈造成损伤,同时易引起应激,鱼体免疫力降低,从而感染病毒病。
3、养殖密度大:养殖密度不合理,是众多疾病问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切莫贪多,养鱼可不是“多多益善”,合理的养殖密度才会有最多的效益。
4、水质底质不好:养鱼就是养水,可不能懈怠,最近不少朋友反应亚盐降不下去!做好日常的改底和调水工作,水环境尤为重要!5、肝脏不好:肝脏是鱼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而人工喂养的环境下,加州鲈又是天生的“脂肪肝”,肝脏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导致鱼体免疫力弱,养殖过程中如投喂量大、水质不好等原因,加重肝脏的负担,进而感染虹彩病毒。
预防措施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大于治!内外双治!1、清塘晒塘出鱼过后的鱼塘一定要进行翻塘暴晒,同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以免上一茬病毒的残留,引发后面的虹彩病毒。
2、水体环境要做好养殖密度一定要合理,近期氨氮亚盐容易高,一定要做好底改及调水工作。
3、做好日常保健加州鲈是天生的“脂肪肝”患者,对糖类有营养性代谢障碍,使用胆汁酸进行保肝护胆,不需要肝脏吸收直接起作用,同时帮助转运脂肪,解决营养性代谢障碍的问题,肝脏好了,可以有效预防加州鲈肝胆疾病的发生。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虹彩病毒病的诊断文琳;雷燕;戚瑞荣;肖洋;王雪鹏【摘要】对广东珠海一养殖池塘中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病鱼体色发黑,剖检可见鳃充血发紫;空肠空胃,肠道微红,脾和肾肿大,有出血点,胆囊充盈,有胆汁渗出,肾发黑,有出血点,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变化.从病鱼的鳃、肝、肾、肌肉、肠道,和血液中未检查到寄生虫,从肝、脾和肾中未分离到致病菌.参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设计引物,提取自然发病鱼各种组织的DNA作为模板,扩增出了预期大小的特异性产物.测序比对显示,扩增的条带的基因序列与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RSI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8.6%.病理切片显示:肝和脾出现肿大细胞.因此,引起尖吻鲈发病死亡的原因是肿大细胞病毒属虹彩病毒感染.【期刊名称】《水产学杂志》【年(卷),期】2015(028)004【总页数】5页(P28-32)【关键词】尖吻鲈;虹彩病毒;诊断;肿大细胞病毒;组织病理变化【作者】文琳;雷燕;戚瑞荣;肖洋;王雪鹏【作者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8;广州金水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15;广州金水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15;广州金水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15;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1.41+9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俗名金目鲈、盲曹,属鲈形目Perciformes尖吻鲈科Latidae、尖吻鲈属,为肉食性温热带近岸鱼类,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河口地区[1,2]。
尖吻鲈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尖吻鲈生长块,养殖周期短,广盐性,近年来,已在我国海南、广东等地人工养殖。
剖析石斑鱼虹彩病毒,做到快速诊断及有效防控o文/图青岛七好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李庆飞近年来,我国的石斑鱼养殖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仅海南岛年可出成鱼量超过十万吨。
随着养殖面积的激增和单位面积放养量的提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近几年石斑鱼养殖病害的风险大大增加,给石斑鱼养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其中以石斑鱼病毒性疾病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对产业的影响最大。
石斑鱼的病毒病病害最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神经坏死病毒病,另一种病毒病是虹彩病毒病。
本文针对石斑鱼的虹彩病毒的相关知识做一简要介绍,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病原虹彩病毒(Iridoviridae)的命名来自希腊彩虹女神Iris的名字,这是由于重度感染的昆虫幼虫与离心后的病毒块呈现蓝、绿色的虹光而得名。
目前虹彩病毒分为5个属,其中危害石斑鱼的有淋巴囊肿病毒属、肿大病毒属(代表种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蛙病毒属(代表种为流行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EHNV和真鲷虹彩病毒RSIV)。
2、症状感染淋巴囊肿病毒属的病鱼摄食情况不佳、生长缓慢,最明显的病灶出现在体表的头、躯干、尾和鳍部、甚至眼球,会有水泡样的病灶,有时候也会在肌肉、腹膜、肝脏、性腺、肠壁等内脏器官中发现肥大细胞。
这是因为病毒感染抑制了结缔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造成个体细胞肥大化的结果。
淋巴囊肿病很少伴随高死亡的发生,且一般可以自行痊愈,但是因为体表病灶会造成产品卖相不佳影响销售。
图1:体表有胞囊,有白色脓状液体的青斑,图片来自网络感染细胞肿大病毒属虹彩病毒的病鱼,其外观临床症状一般包括:体表无明显损伤,嗜睡,游泳异常;贫血症状明显,血液稀薄、色淡,凝固性差,鳃外观呈暗灰色;肾脏失血,呈灰白色等。
病鱼的脾、肾等病毒靶器官内出现大量嗜碱性的、细胞质匀质化的的肿大细胞,这是该类病毒重要的感染特征之一,也是该类病毒被命名为“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的原因。
这些肿大细胞内含嗜碱性的包涵体和固缩的细胞核。
图2:脾脏肿大的青斑,图片来自网络感染蛙虹彩病毒属的病鱼活力不佳、食欲不振、体色变黑、出现鳃盖张开等呼吸状态,鳃部贫血或呈点状出血的现象,内部解剖观察发现脾脏肿大,肝脏和造血组织出现严重的坏死病灶,病鱼感染组织如脾、肾、心脏或鳃可以观察到肥大细胞,细胞变大变圆且核偏于一边。
多宝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1.病毒性红体症
病因:病原为虹彩病毒,通常由于摄食带有该病毒的饵料鱼而感染发病。
症状:病鱼鳃丝贫血,呈暗灰色;鳍基部肌肉组织和脊椎骨沿线组织出现淤血,严重者整个身体呈现皮下弥漫性出血而发红;血液稀薄,凝固性差;胃肠壁呈点状出血;摄食力减弱、活力下降、呼吸困难、散群分布。
感染初期死亡较少,但出现明显症状后很快死亡,属亚急性死亡。
流行情况:该病以秋冬季(8~12月份)水温在18℃左右为高发季节,从苗期、养成期到亲鱼培育期都有发生,流行范围遍布整个山东沿海大菱鲆养殖区域,累积死亡率较高。
防治及处理措施:该病以预防为主,避免投喂冰冻或不新鲜杂鱼,以防将病毒和其它病原引入养殖系统,一旦发现病鱼,应及时将其隔离。
死鱼应掩埋或者焚烧销毁,并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等对养殖系统进行全面消毒。
该病目前尚无完全有效治疗方法。
海水鱼病害摘要:(一)虹彩病毒病 1、病症:病鱼严重贫血、体色变黑、鳃部苍白、鳃组织凌乱,鳃部微血管肥大,前肾明显肿胀,脾肿大。
如再有寄生虫感染,死亡率可达90%以上。
2、病原:虹彩病毒。
3、流行情况:1992年该病毒被日本学者发现,主要危害真鲷,1999-2001年福建养殖大黄鱼、鲈(一)虹彩病毒病1、病症:病鱼严重贫血、体色变黑、鳃部苍白、鳃组织凌乱,鳃部微血管肥大,前肾明显肿胀,脾肿大。
如再有寄生虫感染,死亡率可达90%以上。
2、病原:虹彩病毒。
3、流行情况:1992年该病毒被日本学者发现,主要危害真鲷,1999-2001年福建养殖大黄鱼、鲈鱼也发生类似症状,未确诊。
2003年4月,深圳进出口检疫局检疫出进口真鲷携带此病毒。
(二)淋巴囊肿病1、病症:病鱼的皮肤上、鳍上和眼球等处出现许多小疱状肿胀物。
这些肿胀物有各个分散的,也有聚集成团或联成片的密布于全身皮肤。
囊肿细胞大小一般为0.1-0.5毫米,大者可达1毫米以上。
除发生在鱼体表外,鳃、咽喉、肠壁、肠系膜、肝、脾、卵巢等器官上也可能出现。
2、病原:淋巴囊肿病毒。
3、流行情况:淋巴囊肿病是发现最早的鱼类病毒性疾病之一,目前已知有100多种养殖和自然水域中的鱼类受其感染。
发生在海水鱼类的有鲈形目、鲽形目和鱼屯形目中的一些种类。
我国养殖的鲈鱼、真鲷、红斑笛鲷、石斑鱼、牙鲆、大菱鲆和东方鱼屯等都曾发现过。
此病在10月至翌年5月,水温10-25℃时为流行的高峰期,在我国全年均可发生。
网箱养殖的感染率可达60%以上,池塘为20%-27%。
此病在2龄以上的鱼,一般不引起死亡,但鱼体较瘦,外表难看,失去商品价值;有的病鱼囊肿可脱落自愈。
对1龄的幼鱼可引起死亡,发病后两个月内死亡率可达30%。
4、防治:(1)人工繁殖用亲鱼应严格检疫,确保为无病毒感染的健康鱼;不购买带有淋巴囊肿病毒病症的苗种鱼进行养殖。
(2)对发病的养殖网箱或鱼池实施隔离,捞除病鱼并销毁,泼洒消毒剂和投喂抗菌药饵,防止继发性感染。
死亡率达80%,无药可救,传染性高!加州鲈虹彩病毒,如何做好防控?五大措施助你对抗“病魔”!温馨提示:全文共计800字,阅读预计4分钟!请您耐心看完,希望对您的养殖有所帮助!现在天气变化大,尤其是遇到强降雨频繁的天气,对加州鲈鱼养殖影响大,极易染上疾病,今天小编关于虹彩病毒给大家做一个小分享!虹彩病毒目前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能做好预防措施来减少该病的发生!病症特征虹彩病毒发病水温是25-32℃,发病高峰可以持续一周甚至长达一月之久,同时这个疾病麻烦之处在于,传染性高,一个池塘发病严重可以危及周边众多池塘。
加州鲈患病后会出现上浮、定身或在水面漫游的现象,体色发黑,多数发病鱼体表大面积溃烂,解剖可以看到内脏均出现肿大的现象。
发病原因要想有效预防,首先要知道发病的原因1、天气原因:天气不稳定,多雷雨阴雨天气,天气变化大,都容易让鱼产生应激,从而降低鱼体自身免疫力2、用药不当:高温天气是病菌、寄生虫高发的时期,养殖朋友们如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会对加州鲈造成非常大的刺激,从而造成损伤,同时易引起应激3、养殖密度大:养殖密度不合理,是众多疾病问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切莫贪多,养鱼可不是“多多益善”,合理的养殖密度才会有最多的效益4、水质底质不好:养鱼就是养水,水质底质是养殖水产关键的因素之一,可不能懈怠!预防措施水产养殖中我们一定要有的一个理念: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大于治!内外双治!1、定期晒塘,出鱼后,一定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塘,翻塘暴晒,同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塘内病毒残留。
2、起跑线要做好,鱼种一定要认真选择,进行严格的检测,确定没有携带病毒。
3、水体环境要做好,养殖密度一定要合理,水质底质问题是水产养殖必须重视的问题。
4、做好日常保健,加州鲈是天生的“脂肪肝”患者,使用胆汁酸进行保肝护胆,可以有效预防加州鲈肝胆疾病的发生。
5、抗应激要做好,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及天气变化等多方面原因都易造成应激,可是日常拌料内服幸福100,在抗应激的同时也能抗病毒增强免疫力,助力健康养殖!。
无药可治!烂身、白肝,加州鲈转季期要重点防控这个病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天(19日)夜间至121日,受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将有一次大范围降雨降温过程,江南中部以北地区气温将普遍下降4-8℃。
西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西部、江汉、江南西部和华南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现正值转季气温波动期,加州鲈虹彩病毒病发病率较高,建议广大养殖户重点防控。
虹彩病毒病(细胞肿大属)由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病鱼在体表(头部、鳍条等)充血发红,解剖可见脾肾肿大,肝脏灰白等。
本病在转季气温波动期发病率较高,且常与蛙属虹彩病毒病混合发病,传染性强,病情急,死亡率高。
虹彩病毒(蛙属)由蛙属虹彩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病症为体表溃疡,尤以体表大面积深度溃烂或鳍基部、鳃颊等处溃烂为常见。
本病在转季气温波动期发病率较高,虽然该病毒的毒力相对较弱,但由于体表溃疡后容易继发感染细菌,且缺乏针对病毒的有效药物,故本病病程较长,病期甚至可达两个多月,死亡率也较高。
在遇到类似病症时,应第一时间联系专业渔医或机构予以确诊,切忌盲目用药。
高发病池塘的四大特点在加州鲈养殖区走访过程中发现,发病比较严重的池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频繁消毒:很多养殖户喜欢隔十天半个月用硫酸铜+二氧化氯或高锰酸钾+聚维酮碘作为常规消毒杀虫处理方法,认为这样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往往习惯这种操作的池塘,加州鲈虹彩病毒病发病的概率要比别的池塘高很多,发病起来也相对较严重。
2、拉网、过筛及过塘等操作环节没处理好:拉网过筛等操作,把鱼群聚集在一个很狭窄的空间,并进行人工筛选等操作,会对加州鲈产生很强烈的应激反应,会产生恐慌并处乱窜挣扎,造成机械性损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短暂性缺氧。
通过走访发现拉网、过筛等操作过后加州鲈发生虹彩病毒病病例比较多。
3、池塘增氧能力不足及水质不好:增氧机配备少或增氧机开机少、水体分层或浑浊,加上平时不注重调水改底的池塘,加州鲈虹彩病毒病发病比较多且更严重。
|2020/12上丨糊辞通*代种养虹彩病毒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 病鱼离群独游,鳃丝变白或伴有出 血点,肝脏肿大变白或呈土黄色,脾脏肿大。
部分病鱼体色变黑,下颌 至腹部充血发红,眼眶四周充血,发病严重时个别病鱼眼球突出。
在 临床诊断中,该病以肝脏、脾脏肿 大为主要特征。
防治该病重在预防,治疗时不 得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类、强氯精 等强刺激性杀虫、杀菌药物,养殖 水体不得大排大灌,否则会因外来 刺激导致病鱼死亡量增加。
治疗可 选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
水质不良鱼类虹彩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时,选用过硫酸氢钾或高铁酸钾等 强氧化剂调节水质,同时内服多糖 类免疫增强剂+复合多维制剂+保 肝护肝制剂;并发细菌性疾病时,可内服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 维生素1粉。
另外,发生该病的养 殖池塘,如减少投饵量或停食1~ 2 天,可较好地减轻病情。
(武汉正大水产有限公司郭志文 邮编:433100)渍,应根据季节及土壤墒情科学管理。
2.肥料管理。
要根据树葡萄生长阶段适时追肥,及时施花果肥、膨果肥、着色肥及采后催生肥。
注 意各种肥料的合理匹配,确保营养的均衡供给。
四、修剪整形因树葡萄生长缓慢,所以平时无须强剪。
但为了控制株高或者盆栽造型,宜适时修剪顶端生长旺盛的枝条,同时修剪低处及内部细短枝条,以便于通风和塑造树形。
另外,秋冬季节可修剪密生枝和徒长枝〇苗期管理,主要是抹芽定梢。
萌芽后抹去双芽、多头芽、过弱芽。
形成新梢后,用铁丝往两边引缚,按15 ~20厘米的间距定梢,及 时喷施促花王3号,可有效控梢旺长,促多抽花枝,促进花芽分化,并可有效均衡大小花穗,省去疏花疏果的工作。
五、病虫害管理树葡萄为浅根性、灌丛类型果树,抗病虫害能力强,病虫害发生少,管理上很少使用农药,是容易栽 植和管护的树种。
结果期间易受鸟害,可在植株外围覆盖纱网防鸟。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农业服务中心洪昌涛邮编:514331;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炎城邮编:514300)41。
真鲷虹彩病毒病
【病原】该病的病原为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birus,RSI)。
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大小200-260nm,靶器官为脾脏,其次是肾脏。
【症状】患鱼外部未见异常而逐渐死掉。
内部症状是贫血,脾脏和肾脏肿大。
脾脏和心脏也出现真鲷虹彩病毒病常见的肥大细胞,不过数量不多。
病理组织学症状在于脾脏脾髓、肾脏造血组织、肝脏有坏死病灶形成,各脏器血管和心脏有细胞浸润发生。
【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鲈形目、鲽形目和鲀形目等的鱼类。
发病期在7-10月,水温在22.6-25.5℃为发病高峰期。
水温降在18℃以下时发病较少。
【防治方法】以防为主。
日本已开发出该病毒病的商用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