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 格式:docx
- 大小:15.74 KB
- 文档页数:2
读史宋·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释行藏:行止,指事迹。
黮(dàn)暗:昏暗,不清楚。
犹承误:还以误传误,以讹传讹。
末俗:后世的习俗。
粹美:指精华。
丹青: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这里指绘画艺术。
区区:形容很少,指一点点历史记载。
尘:尘土,这里指典籍。
翻译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不会是精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典籍当宝贝。
赏析这首诗是王安石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把糟粕当精华的情况而写的,诗的前四句说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
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
这首诗写得深沉、抑郁,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怨愤,容量甚大,耐人寻味。
诗的开头四句说自古以来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
历史从来都是难以说清的,即便是在当时也是非难辨,在遥远的后世就更是如此了。
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
即便是最出色的画师,也无法描绘出人的精神。
因而史书不过是故纸堆而已,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
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为自己担忧,他已经预感到那些守旧势力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后世强加于他的污水肯定不会少。
他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正史”对他的评价。
应当透过层层迷雾追寻历史的真相。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是被后人推崇引用的名句,常用来说明在文艺创作上刻画人物时,外表好写而内心世界和本质精神却不易写的道理;或者说明要反映事物的本质是不容易的。
读史使人明智原文全句
摘要:
1.引言:介绍“读史使人明智”这一名言的来源和意义
2.读史的作用:分析阅读历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读史的实践:如何将读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结论:总结读史的意义,强调读史对明智的重要性
正文:
【引言】
“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出自《史记》,是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表达了阅读历史的重要性,强调了历史对于人类成长的作用。
阅读历史不仅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从历史中学习,以更好地面对未来。
【读史的作用】
阅读历史有很多作用。
首先,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增长我们的知识。
其次,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启迪我们的思维。
最后,历史是现实的镜子,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读史的实践】
要将阅读历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养成阅读历史的习惯,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历史书籍。
其次,要注重阅读历
史的方法,既要阅读正史,也要阅读野史,既要阅读史书,也要阅读历史小说。
最后,要善于从历史中学习,对于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吸取其中的智慧和经验。
【结论】
总的来说,“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强调了阅读历史对于人类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历史不仅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从历史中学习,以更好地面对未来。
史鉴如镜,可以正衣冠;史鉴如烛,可以明得失。
读史者,非徒学古,亦以知今。
夫古之圣贤,其行虽异,其志则同。
或忧国忧民,或求道求理,或修身齐家,或治国平天下。
今之人,亦当效法古贤,立己达人,求真务实,崇德尚贤。
译为:历史的借鉴如同明镜,可以用来端正衣冠;历史的借鉴如同烛光,可以用来分辨得失。
阅读历史的人,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古代的知识,更是为了了解现在。
古代的圣贤,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同,但他们的志向却是相同的。
有的忧虑国家民族,有的追求道德真理,有的修身齐家,有的治国平天下。
现在的人,也应当效仿古代的贤人,树立自己的道德,帮助他人,追求真实,务实进取,崇尚道德,尊重贤能。
原文:观古之兴衰,可知兴亡之由。
秦皇汉武,一代雄主,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
非独人事,天时地利,亦不可少。
故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是以古之贤君,无不注重民生,以安邦定国。
译为:观察古代的兴衰,可以知道兴亡的原因。
秦始皇、汉武帝,一代英明的君主,他们的兴起气势磅礴,他们的衰落却突然迅速。
这不仅是因为人的因素,天时、地利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因此,古代的贤明君主,无不重视民生,以此来安定国家,巩固政权。
原文:夫读史者,须明辨是非,方可借鉴。
是以史书之作,必详实可信。
史家之笔,或褒或贬,皆有所据。
读史而不求真,则如盲人摸象,不得要领。
故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夫史者,国家之鉴也,人生之镜也。
译为:阅读历史的人,必须明辨是非,才能进行借鉴。
因此,史书的撰写必须详实可信。
史家的笔触,或褒或贬,都有所依据。
如果不求真地阅读历史,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无法抓住要领。
所以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历史,是国家的借鉴,也是人生的镜子。
原文:夫学者,必求真知,始可传世。
史学家之责,在于记载真实,传播真理。
故史书之贵,不在字句之华丽,而在内容之真实。
读史者,当以史为鉴,以古为师,求真务实,自可成就一番事业。
译为:学者,必须追求真实的知识,才能流传于世。
读史书语录
1.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言强调了历史的借鉴作用。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理解社会的兴衰更替,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2. 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历史可以开启心智,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3. 读史必求实:在阅读历史时,我们必须保持客观和真实的态度,避免被误导或产生误解。
4. 治天下者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这句话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阅读历史,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和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5. 史书是过去的镜子,未来的灯塔:历史书籍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过去的真实面貌;同时,它也是一座灯塔,照亮未来的道路,帮助我们预见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6. 史载兴衰之迹,亦见人生百态:历史记录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
7. 读史明是非,知今通未来: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挑战和预测未来。
阅读历史故事的好处
一:读史,可以培养孩子的浩然正气,塑造优良品格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太多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故事。
无论是“孝感动天”舜,还是“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是“人生之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这样的历史人物故事数不胜数。
而这样的故事读完总是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多读这样的故事,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浩然正气,塑造优良品格,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无论是“官渡之战”还是“火烧赤壁”,每一次战役有成功就有失败,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忧”。
而从小读史,可以让孩子们从古人的失败或成功中得到经验和教训。
在古人的身上汲取智慧,既能充实知识,又能使人对事物的判断有所依据,从而提高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懂得明辨是非。
三:读史,可以陶冶情操
多读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人生榜样,树立人生志向,修炼人生品格,陶冶人的情操。
因为,古人的事迹会不自觉的让孩子对其产生仰慕之心,久而久之,自己的气质也会随之变化。
四:读史,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了解历史,能够在孩子世界观未形成之际,养成批判性思维,开拓广阔的视野,大大增加他们对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认知,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人生轨迹逐渐明晰。
而且日积月累的知识,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写作中正确的引经据典,交谈稳重优雅又不失幽默。
贺新郎·读史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贺新郎·读史。
《贺新郎·读史》是毛泽东所写。
这首词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社会主义。
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
而着墨仅仅115个字。
的确是气象恢宏。
古今罕见。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红旗》1978年第9期。
作品名称,贺新郎·读史。
创作年代,现代。
作品出处,毛泽东诗词集。
文学体裁,词。
作者,毛泽东。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⑵。
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⑶。
人世难逢开口笑⑷。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⑸。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⑹。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贺新郎东方白。
注释译文。
⑴石头磨过:把石头磨成石器。
石器时代是人类的“小儿时节”。
⑵铜铁炉中翻火焰:指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青铜器和铁器都要用炉火来冶炼和翻铸。
⑶不过几千寒热:这里作六字句。
是此调的一体。
赵朴初提出。
照词律。
这里一般是七字句。
当作“不过是几千寒热”。
可能写漏一个字。
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只经过几千年。
和石器时代经过几十万年不同。
说明人类的进化越来越快。
⑷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前句用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句:“尘世难逢开口笑”。
全句指人类过去的历史充满了各种苦难和战争。
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
⑸五帝三皇神圣事:传说中国上古有三皇五帝。
具体说法不一。
总之都被认为是最高尚最有才能的神圣人物。
⑹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盗跖。
跖被古代统治阶级污蔑为“盗”。
后来袭称盗跖。
春秋时人。
庄屩。
战国时人。
当时被压迫阶级的起义领袖。
《荀子·不苟》称盗跖“名声若日月”。
同书《议兵》称楚国在垂沙一战被齐。
韩。
魏三国打败。
将领唐蔑被杀。
“庄屩起。
楚分而为三四”。
流誉。
流传名誉。
陈王。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他进占陈县。
称王。
挥黄钺。
读史的意义中国有句古话:“知古可以明今。
”史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强调,熟悉历史及其发展过程,是人们明辨事理、把握现实、掌握地缘及文化关系的有效途径,从而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和不同视角,更好地把握住未来与发展。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读史的意义也在不断提升。
首先,读史是一种文化积累的手段。
古人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积淀不仅丰富了当代的思想文化,而且还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思想宝藏和材料。
读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历史的深层次内涵,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以深刻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并学习历史上的历史成就,同时也明白历史的教训。
其次,读史探究历史根源。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无论一个社会或文明如何发展,它都是从古代演化而来,有其历史要求和规律。
只有通过研究史料,才能找出许多隐藏在时间深渊中的真相,揭示历史的真实面貌,发掘历史的奥秘,通过发现和研究历史事实,研究今天发生的事情中真正的原因,从而深入了解历史。
此外,读史有助于提高全球文明的认知水平。
一方面,可以了解和掌握不同历史文明或者今日各国社会的特点,从而增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文明文化的认识。
另一方面,可以研究历史文明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发现世界的文明共性和多样性,同时了解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对地缘政治及社会文明的认知。
最后,读史具备自我完善的意义。
历史的长河无休止的流逝,让人们明白历史的重要性,更能激发自己对过去的思考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前程的憧憬。
把握历史变迁规律,深入调查历史事件,比较不同历史文化,可以更好地指导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帮助衡量自己的改善。
综上所述,读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探究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的手段,更是一种思考,对比,反思和勇于进取的精神追求。
只有把握“知古明今”的道理,不断地历史启迪和自我完善,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
“读史使人明智”怎么理解
理解一:
“读史使人明智”意思是:读史可以看到别人的正确与错误,从而使自己面对同样或类似的事件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起到使人明智。
理解二: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
意思是说,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读史使人明智,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把理解历史当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钥匙。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自觉的。
读史就是人类思考自己过去的活动,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并自觉把握人生的现在和将来。
人类在经历重大历史事变之后,总要考察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思考避免重犯历史错误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三:
读史使人明智的意思是:借鉴历史,可以让人通达事理,有远见,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
读史使人明智出自《培根随笔》:“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贺新郎读史全文解释文章一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毛主席写的《贺新郎·读史》。
这首词可有意思啦!它讲的是人类漫长的历史。
一开始说“人猿相揖别”,就是说人类和猿猴告别,慢慢变成了不一样的样子。
比如说,以前的人不会用火,只能吃生的东西,后来学会了用火,就能把食物做熟啦,这就是人类的进步。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就是说人类刚开始只会打磨石头来当工具,就像咱们小时候还不太会做很多事情一样。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这说的是后来人们会炼铜炼铁了,能做出更厉害的工具,但这也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呢。
毛主席写这首词,是想让咱们知道人类的历史是一步一步发展来的,咱们要好好学习,以后也能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文章二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首特别的词,叫《贺新郎·读史》。
词里说“人猿相揖别”,小朋友们想想,猿猴和我们人类长得可不一样,那时候人类慢慢学会了和猿猴不一样的本领。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这里说的是古代那些传说中的皇帝,可能有些事情不是真的呢,就像咱们听的有些故事是假的一样。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这里提到了一些勇敢的人,他们敢于反抗不公平的事情。
咱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面对困难,做个厉害的小朋友!文章三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走进《贺新郎·读史》的世界。
你们知道吗?“人猿相揖别”,这意味着人类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发展。
就好像你们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沙场秋点兵”,这就像咱们学校开运动会,大家整齐地排队,准备比赛。
词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等着咱们去发现呢。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文章四小朋友们好呀!今天来给大家讲讲《贺新郎·读史》。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这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玩射箭的游戏,互相竞争。
“流遍了,郊原血”,哎呀,这听起来有点可怕,但这是在说以前打仗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流血牺牲。
王安石《读史》高考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全国II卷高考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史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坛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米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答案:
五、诗歌阅读
14.B
15.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格物之学使人深沉,道德哲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重视对于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也是大学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也只有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了解中国的今天,还要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其内在的规律性,才能在看待问题时站在一个高度上,从而客观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陈旧弊端,有利于中华民族进步,有助于中国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开创美好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将会更加广泛,更加深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国间的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白炽化。
而综合国力,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大学生作为现代人才的主体收到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他们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对于我个人来说,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是颇为感触的。
从儿时的上下五千年,到初中高中时候的中国通史以及各种历史课本,我从中了解了许多曾经的中国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领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钦佩中华儿女的满腔热血,赞叹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延续不绝。
可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确很自豪。
到了大学,了解历史的渠道更为广泛,特别是网络博客以及一些百科类网站,更提供了一些书本上看不到的独到见解。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长期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
可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中国渐渐落伍了,而且竟然沦为落后的挨打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中坚力量,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继往开来,成为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一代。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到当代大学生的肩上。
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投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去。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要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一个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
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伟大志向。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历史老人悄悄地把我们带到了21世纪头十年的尽头,满脸的豆豆和老去的容颜,让我这个曾经对未来憧憬的无数次的青年人不知所措又无所适从,是痛惜,是后悔,是无奈,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感觉,只是感觉时间过的好快好快,我也不止一次的考虑过我们这些当代的大学生们能不能成为未来共和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可是突出的问题往往让我忧心忡忡,民族的未来该走向何方?我惆怅,我迷茫;不远的未来我们的命运又将如何书写,这就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历史使命就是一定社会给社会本阶级及其政治集团和社会成员提出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都是由其所处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要矛盾来决定。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接受或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
级专门人才,毋庸置疑,我们代表着最有年轻活力的一族。
当然,历史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拥有前辈那样满腔的热情,更多的是教会我们理性思考问题,对待任何重大事件,不仅是国家领导人,更有我们广大国人,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谨慎处理,万不可图一时之快。
历史给予我们的智慧是无穷尽的。
对于前几天炒得很热的黄岩岛争端,菲律宾起初的毫不让步的确让我国的外交很难堪。
当然,黄岩岛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往年提,它只是中国在南海困局的一个缩影,由于早年提倡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我国在南海地区一直采取的是韬光养晦策略。
但是我国的退让并没有让南海周边各国满足,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进而提出更多的无理要求。
不过这次政府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也表明了国家捍卫主权的决心,而且这也有助于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树立一个样板工程,震慑一些其他妄图提类似要求的国家。
这样以来,黄岩岛事件反而有利于保护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逐步摆脱南海资源被各国蚕食的局面。
如此看来,历史遗留的问题,往往不能短时间内解决,但是却能利用历史给我们的智慧,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总之,学习中国近代史对于当代大学生认知当今社会关系的意义是明显而积极的,它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生活,也让大学生变得成熟稳重,思考问题更有深度,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