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_必要性_导向及_省略_个试点省份首次考试情况的统计分析_王世存
- 格式:pdf
- 大小:672.14 KB
- 文档页数:7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指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一项考试,旨在选拔合格的教师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本文将从考试内容、考试流程和考试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考试内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包括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和教育实践能力测试两部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主要考察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实践能力测试则通过实际的教育案例和教学操作等方式,考查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
二、考试流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通常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首先进行笔试,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选择题和主观题,以展示自己的教育知识和能力。
笔试合格的考生可以进入面试环节,面试主要针对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面试一般由专家组成的评委团进行,通过与考生的互动和实际教学演示,评估考生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考试的意义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考试选拔合格的教师,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通过筛选和选拔,可以确保教师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其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考试内容和流程紧密结合教育实践,通过考试的过程,教师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
最后,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能够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可以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
合格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水平。
总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选拔合格的教师,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对于教育事业的意义,支持和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中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及中国教师资格改革前后笔试通过率对比分析教师类考试主要分为: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录考试,其中教师招录考试是以就业为导向,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区域性较强。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改革后不管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想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为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2018年8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2018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培训机构应将教师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及培训场所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经过教师资格考试未能取得教师资格的,培训机构不得继续聘用其从事学科类培训工作。
”受政策驱动影响,参加教师资格证笔试人数近两年高增长,2017-2018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人数分别为418万人和651万人,同比增长分别为48.8%、55.7%。
通过率明显降低。
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通过率为37.4%,面试通过率在69.5%左右边,综合通过率为26%,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市场渗透率为10%左右;我们认为,较低的通过率,将驱动教育类培训市场的发展;另外,目前教育部只是对学科类的教师培训要求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并未对素质教育老师做出明确要求,未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政策也将做出进一步规范,也有利于教育类职业培训市场的发展。
2018年8月,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未取得教师资格的学科类教师应于2018年下半年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校外线上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并且要求机构在网站上公布聘用教师的教师资格证号,整改时间截止2020年6月。
教师资格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教师资格证(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是一种国家或地区教育部门颁发的,用于评估教师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重要证书。
它在教育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确保教育质量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教师资格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教师资格证的起源教师资格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国家和美国。
当时,面对教育质量不稳定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许多国家开始思考如何确保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背景。
因此,出现了对教师进行考试和评估的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并逐渐完善。
这些教师资格证的内容包括教育背景、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等方面。
通过考试和评估,只有达到一定标准的人才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具备教育教学的资格。
二、中国教师资格证的发展历程中国教师资格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
当时,中国面临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决定引入教师资格证制度。
1988年,国家教委发布了《教师资格考试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正式建立。
根据该办法,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包括教育知识与教育学的考察,通过考试后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教师资格证制度逐渐完善和发展。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和标准。
此后,教师资格证制度在各省份陆续实行,并逐步扩大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
三、教师资格证的现状目前,教师资格证已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证书,对保证教师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数百万名教师获得了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的现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专业化发展: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标准不断提高。
目前,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科目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学科,要求教师全面掌握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
第35卷第1期曲靖师范学院学报Vol.35No.12016年1月JOURNAL OF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Jan.2016收稿日期:2015-10-25基金项目:云南省教师教育联盟课题“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资格认定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改革”(QGZ1408)。
作者简介:高芹,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前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分析高芹(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曲靖655011)摘要: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迈向了一个新的起点,这是我国新时期教师教育发展、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资格考试的育人取向、能力取向和实践取向要求高师院校革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师资格考试;教师专业化;育人取向;能力取向;实践取向中图分类号:G40-0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79(2016)01-0126-032011年秋季伊始,教育部在湖北、浙江两省率先试点推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历经两年试点,于2013年8月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教师[2013]9号),开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试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
这一系列举措基本确定了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新格局。
一、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实施的意义(一)教师专业化的需要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对教师专业化作了说明,并提出应将教师的工作视为一种专业。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国家对专业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这一系列文件成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以及今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教师资格证考情分析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从2011年开始,国家在湖北和浙江两省进行了教师资格证考试试点工作,2012年,上海、河北、广西和海南四省市加入到了试点工作中;而这一趋势会在全国各省市逐步开展起来。
与以往教师资格考试政策相比,国考资格证呈现出以下不同点:(一)考试分3个层次。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中学层次考试;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小学层次考试;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幼儿园层次考试。
具体考试内容详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的有关规定。
(二)国考资格证考试由国家统一命题在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试点以前,各省自发组织资格证笔试和面试命题,其命题质量、管理的规范性、资格证的实用性和含金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试点,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命题,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国标-省考-县聘-校用”这一模式,使资格证考试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命题更具针对性。
其中笔试、面试环节均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加强了对于教师资格的统一管理,提高了教师资格的准入门槛。
(三)教师资格门槛提高自1995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后,“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现行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已经实行了17年,随着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有分析称,此番改革将会提高教师行业入职门槛,教师资格考试将成为下一个“国考”。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于幼儿园的学历要求上,在浙江、上海和海南三省,考试公告已明确规定报考幼儿园资格证的考生需要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
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更能体现出国家特别重视从事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老师的基本学历要求和素质要求。
(四)教师职业打破“终身化”根据《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要求,将扩大实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改革后将一改过去教师资格证的固定模式,形成退出机制,这意味着教师职业“终身制”将被打破。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同时也是从事教师职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资质和准入条件。
我国自2001年开始对符合规定学历的非师范生实行只要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资格考试就能进入教师队伍。
但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考试制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2011年下半年教育部决定对教师资格考试进行改革,实行全国统考,并在浙江、湖北两省率先开展试点工作,至今已扩大到十多个省份,这对于把好教师入口关、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国家对于教师质量的高度重视。
一、原有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不统一。
原教师资格考试是分省而为,国家没有设定统一的考试标准,测试科目、测试办法和标准均由省一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我国各地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必然会形成不统一、不规范、评价混乱等问题。
从考试实践来看,各省考试科目一般为两科或三科,其内容、考试大纲、教材及考题侧重点不尽相同,考试测评质量无法保证。
这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难以在全国流通,拥有某省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的人员不能得到外省认可,无法真正实现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全国范围内使用。
2.考试内容和形式不科学。
改革前,由各省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的科目和考核标准缺乏统一科学的评判体系,各省的考试内容、形式和时间都不统一,也难以做到科学。
省考笔试的科目为自学考试范畴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并且该两门课程有指定的参考教材,单科成绩有效期为1-2年,从试题内容上看,以考查法规、理论基础为主,通过短期强化记忆也能掌握,可以想象,在教师素质全面化专业化发展的今天,笔试内容的过于简单和狭窄且仅仅依靠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课程来测试教师的知识体系是远远不够的。
3.组织管理机制存在随意性。
由于缺乏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和内容,各地教师资格考试差异性较大,有的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将考试制度流于形式或以此为创收手段,实则降低了教师职业准入门槛,导致部分学历未达标且教育教学能力差的人得以混入教师队[摘要]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是社会发展的脊梁,教师资格证是考核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准入标准之一。
教师资格考试是中国教育系统所设立的专业资格考试,旨在选拔具备一定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
本文将就教师资格考试的背景、考试的内容和重要性以及考试的报名和备考指南进行探讨。
一、教师资格考试的背景教育事业是每个国家的重中之重,而教师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为了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中国自1985年开始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教师资格考试的实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推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重要性教师资格考试并非一次性考试,而是分为两个阶段: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试。
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理论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包括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等。
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试则主要考察考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能力,包括教育实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等。
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是选拔教师人才的重要手段,能够筛选出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教育事业中。
其次,教师资格考试能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教师资格证书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证件,具有合法性和公信力,可以有效增加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三、教师资格考试的报名和备考指南教师资格考试的报名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考试地点为考生所在地或者所报考的地方。
报名前,考生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包括身份证、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照片等,然后按照要求填写报名表格并缴纳相应的报名费用。
备考是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关键。
首先,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相关知识点。
可以参考教材、教育学理论书籍,也可以选择参加培训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其次,要注重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多参与实习、教学实践等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引言:教师资格考试是中国全国范围内举行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选拔和评价具备一定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其中,以求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进入教育行业从事教学工作。
本文将全面介绍教师资格考试的背景、考试内容、备考技巧以及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
一、教师资格考试的背景教师资格考试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政府为了规范教师队伍建设而推出的一项制度。
教师资格证书被视为进入教育行业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考试旨在选拔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教师资格考试由教育部门主管,省级及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二、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
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则根据报考人员的教育层次和专业进行划分,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解读等。
教师资格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理论知识,而面试则主要考察考生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才能。
三、备考技巧备考教师资格考试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几点备考建议:1.审清考试大纲:详细了解考试大纲的内容,明确每个知识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备考时间和复习重点。
2.查缺补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习和强化训练,确保所有知识点都能够掌握。
3.刷题重点:通过刷题来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同时也可以找出自己在知识运用方面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4.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可以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的紧张氛围和时间限制,提前体验真实考试场景,为正式考试做好充足准备。
四、教师资格考试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教师资格证书是教育行业从业者的基本证明,持证人员可合法地从事教学工作,有效地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此外,教师资格证书也是进一步深造和提升职称的基础条件之一,学历、职称、资格证书等多重条件的叠加将进一步增强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客观评价工具,对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当前的教师资格考试体系已有一定局限性,亟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为此,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旨在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试点范围与时间本次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覆盖所有省级行政区域。
试点工作计划于2022年1月1日开始试行,并持续两年,即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将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
三、改革内容与重点1. 考试科目与内容调整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设置比较固定,与真实的教育需求存在一定脱节。
为此,改革试点工作将对考试科目与内容进行调整,注重适应教学实践的要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 考试形式与评价方式改进试点工作将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采用组合考核、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多元化形式,充分考察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训与评估机制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和评估机制的精准度与有效性,试点工作将加大对教师培训内容的研发力度,优化培训师资队伍的结构,增强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四、试点工作的组织与推进1. 成立推进组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将成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组,由相关教育部门和资深教育专家组成,负责试点方案的制定、调研与评估工作的组织安排等。
2. 建立专家顾问团试点工作将邀请教育界知名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为改革工作提供专业指导与论证,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力与经验优势。
3. 加强宣传与培训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对改革试点工作的认知度与应用水平,将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
通过各种方式,如会议讲座、培训班、宣传手册等,向教师群体广泛宣传试点工作的背景、目的和改革内容。
五、评估与总结试点工作结束后,将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与总结,完善改革方案,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调整。
10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思考王渊志(宁波市教育考试中心,浙江宁波315010)【摘要】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标志着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迈向新的起点。
本文通过对改革前教师资格考试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剖析,论证了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在肯定改革后优越性的基础上,指出尚有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空间,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改革【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24(2013)02-0107-04 Thoughts on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Teachers’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WANG Yuan-zhi(Ningbo education examination center,Ningbo315010,Zhejiang,China)The reform of national teachers’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symbolizes that teachers’specialization is moving to-wards a new starting point in our country.This paper,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form of our previous practice of teachers’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this reform,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ts system when approv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reform,and rai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teachers'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national exam;reform——————————————————————【收稿日期】2013-01-14【作者简介】王渊志,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市教育考试中心,研究实习员。
第24卷第4期2012年7月教师教育研究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Vol.24,No.4July ,2012[收稿日期]2012-04-28[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理论创新研究项目(985ZB040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世存(1973-),河南泌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要性、导向及问题思考———基于对浙江、湖北两个试点省份首次考试情况的统计分析王世存,王后雄(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使然之需,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应然之求。
首次试点考试区分度良好,信度ɑ≥0.7的科目占83.3%,取得了圆满成功。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导向功能体现在四个方面:多元化导向、专业化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
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三个问题:入门与选拔的关系、能力与知识的关系以及笔试与面试的关系。
[关键词]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导向功能[中图分类号]G65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05(2012)04-0032-06National Teach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s :Necessity 、Guide and Thinking———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wo Pilot Provinces ’First ExaminationWANG Shi-cun ,WANG Hou-xiong(Research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teach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s of teacher education need dic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qualification system ought to seek.The first pilot examination to distinguish between good reliability ɑ≥0.7subjects (83.3%)achieved a complete success.Oriented features of the national teach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s in four areas :diversification -oriented ,professional -oriented ,capability -oriented and practice -oriented.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hould deal with three issu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try and sele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and knowledge ,as well as the written test and interview.Key Words :national teacher examin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 ;teacher education ;oriented features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是由教育部建立统一考试标准,各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标准参照性考试。
截止目前,该考试已经在试点省份成功举办两次。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教师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和《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函[2011]6号)的具体落实。
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我国教师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提升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导向。
一、必要性分析教育质量提高的前提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就需要必要的制度保障。
健全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建立牢固的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新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成为保证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1]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2月中宣部等部门举办的报告会上指出: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激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
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
[2](一)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发展的使然之需实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对于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各项内容,建立开放式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第一,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需要。
一个完善的教师资格制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入职学历要求、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试用规定。
当前,我国实施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重点放在了学历达标层面,而对国际上非常重视的“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试用规定”则缺少必要的关注,我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尚处于不完善的状态。
实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有利于全面考查申请入职者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我国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该制度的实施使我国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逐步得到完善。
第二,建立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的需要。
当前我国很多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人数呈增加的趋势。
与此同时,部分非师范类院校也在积极建立师范类专业,使得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差异逐步缩小。
与此相适应,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体系也在发生转变,逐步由过去的定向性教师教育的师范生培养体系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师教育的教师培养体系。
这种培养方式的转变迎合了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成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之所需。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有利于多元化地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有利于我国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有利于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实施后,考试大纲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实施,考试的科目和内容都有所增加,申请入职者要想通过考试就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考前准备,必然会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素质水平。
同时,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为我国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有利于储备高素质的后备军,也为社会上非教育类优秀人才进入教育队伍开辟了通道。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取消了师范生在申请教师资格方面的特权,有利于用人学校对从业教师的择优聘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完善的应然之求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初步确立(1986年-1995年);过渡和试点(1995年-1998年);全面实施(2001年起至今)[4]。
第一,初步确立时期。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5]。
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把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作为我国教师职业许可制度。
同年9月,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1993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了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1995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再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同年12月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标志着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二,过渡和试点时期。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行开放的教师教育制度和严格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成为提高教师质量的必要措施。
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自1998年4月至年底,教育部开始在上海、江苏、湖北、四川、广西和云南六省部分地、市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的试点工作,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正式进入试点阶段。
第三,全面实施时期。
1999年国务院开始在全国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2000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至此构成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完整法规体系。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制规范得以确立[6]。
自2001年起,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在全国全面铺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7]。
至此,各项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实施为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提供了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亦成为应然之求。
二、首次考试情况分析(一)报名和考试情况浙江、湖北两省首次试点考试于2011年11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要性、导向及问题思考举行,26日进行了笔试阶段的考试,12月24-25日进行了面试阶段的考核。
本次考试,两省共有45000余人报名。
28909人参加了笔试科目的考试,10910人通过了笔试的考核,笔试通过率浙江省为40%,湖北省为35%。
共有9800人参加了面试阶段的考核,其中,有7118人通过面试,通过率为72.6%。
(二)考试试卷分析1.样本的选择由于不同学段、不同科目的考生人数不同,本研究中,试卷分析对象主要选取考生人数≥300的科目,对于参加人数太少的学科分析意义不大,故没有全部分析。
2.分析的内容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及信度ɑ。
3.分析方法(1)区分度计算:每一小题与试卷总分(to-tal)的相关值。
区分度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在0.4以上表明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区分度不太好,需要修改;0.20以下表明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2)难度计算:小题平均分/满分。
(3)信度计算: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ɑ)。
ɑ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1,信度就越高。
一般来说:ɑ≥0.7认为内部一致性较好;0.35-0.7之间,认为内部一致性普通;小于0.35则内部一致性较低。
4.结果分析本次考试共启用了32套试卷,其中保健知识与能力1套、幼儿园综合素质1套;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套、综合素质1套;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套、综合素质1套;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13套;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13套。
其中,考生人数≥300的科目有18个:幼儿园保健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和美术;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生物、思品、美术、音乐和体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