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方程与摆线
- 格式:doc
- 大小:348.00 KB
- 文档页数:7
摆线的表达式
摆线(Cycloid)是一个常见的数学曲线,描述了一个固定圆上一点随着该圆在一个平面上滚动时的轨迹。
摆线的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可以分别表示如下:
1.参数方程:x = r(θ - sinθ) y = r(1 - cosθ)
其中,r是固定圆的半径,θ是角度值(从固定圆的初始位置开始计算)。
2.极坐标方程:r = a + bθ θ = t - sin(t) x = (a + bθ)cosθ y = (a +
bθ)sinθ
其中,a是固定圆的半径,b是参数。
这些方程给出了摆线的数学表达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参数值和角度范围绘制摆线曲线。
摆线曲线具有独特的特征,例如在一定条件下它是闭合的,且具有对称性。
在物理学、工程学和数学研究中,摆线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钟表摆锤的运动中,建筑中的拱门形状等。
《2.4.1 摆线的参数方程》教学案3教学目标1.了解平摆线和渐开线的生成过程,并能推导出它们的参数方程. 2.了解平摆线和渐开线在实际中的作用.教学过程知识梳理 一、平摆线 1.平摆线(旋轮线)一个圆在平面上沿着一条直线无滑动地滚动时,我们把圆周上一定点的运动轨迹叫作______(或旋轮线),如图.2.平摆线(旋轮线)的参数方程半径为r 的圆的平摆线的参数方程为⎩⎪⎨⎪⎧x = ,y = (-∞<α<+∞).3.平摆线的性质当圆滚动半周时,过定点M 的半径转过的角度是π,点M 到达最高点____,再滚动半周,点M 到达______,这时圆周和x 轴又相切于点M ,得到平摆线的一拱.圆滚动一周时,平摆线出现一个周期.平摆线上点的纵坐标最大值是____,最小值是____,即平摆线的拱高为____.【做一做1】已知一个圆的参数方程为⎩⎪⎨⎪⎧x =3cos θ,y =3sin θ(θ为参数).那么圆的平摆线方程中与参数φ=π2对应的点A 与点B ⎝⎛⎭⎫32π,2之间的距离为( ). A .π2-1 B . 2 C .10 D .32π-11.圆的平摆线的参数方程中的参数的几何意义剖析:根据圆的平摆线的定义和建立参数方程的过程,可以知道其中的字母r 是指圆的半径,参数α是过圆周上点M 的半径与过圆与x 轴切点的半径的夹角.参数的几何意义可以在解决问题中加以引用,简化运算过程.当然这个几何意义还不是很明显,直接使用还要注意其取值的具体情况.答案: 一、1.平摆线2.r (α-sin α) r (1-cos α) 3.(πr,2r ) (2πr,0) 2r 0 2r【做一做1】C 根据圆的参数方程可知,圆的半径为3,那么它的平摆线的参数方程为⎩⎪⎨⎪⎧x =3 φ-sin φ ,y =3 1-cos φ (φ为参数),把φ=π2代入参数方程中可得⎩⎪⎨⎪⎧x =3⎝⎛⎭⎫π2-1,y =3即A ⎝⎛⎭⎫3⎝⎛⎭⎫π2-1,3.∴|AB |=⎣⎡⎦⎤3⎝⎛⎭⎫π2-1-32π2+ 3-2 2=10.二、1.相切 渐开线 基圆2.r (cos φ+φsin φ) r (sin φ-φcos φ)【做一做2-1】⎩⎪⎨⎪⎧x =4 cos φ+φsin φ ,y =4 sin φ-φcos φ (φ为参数) r =4,∴⎩⎪⎨⎪⎧x =4 cos φ+φsin φ ,y =4 sin φ-φcos φ (φ为参数). 【做一做2-2】5π2-4π+82 当φ=π2时,⎩⎪⎨⎪⎧x =cos π2+π2sin π2=π2,y =sin π2-π2cos π2=1,∴A ⎝⎛⎭⎫π2,1.当φ=π时,⎩⎪⎨⎪⎧x =cos π+πsin π=-1,y =sin π-πcos π=π,∴B (-1,π).∴|AB |=⎝⎛⎭⎫π2+12+ 1-π 2=54π2-π+2=5π2-4π+82.题型一 求平摆线的参数方程【例1】已知一个圆的平摆线过一定点(2,0),请写出该圆的半径最大时该平摆线的参数方程.分析:根据圆的平摆线的参数方程⎩⎪⎨⎪⎧x =r φ-sin φ ,y =r 1-cos φ (φ为参数),只需把点(2,0)代入参数方程求出r 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求出r 的最大值,再确定对应的平摆线的参数方程即可.反思:要熟知平摆线的参数方程及每个字母的含义. 题型二 求渐开线的参数方程【例2】求半径为10的基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 分析:代入参数方程公式即可.反思:求渐开线的参数方程,只需知道半径即可. 题型三 平摆线、渐开线的参数方程的应用【例3】求平摆线⎩⎪⎨⎪⎧x =t -sin t ,y =1-cos t (0≤t <2π)与直线y =1的交点的直角坐标.分析:利用参数方程求出t 的三角函数值,从而求出点的坐标. 反思:解此类题,应明确相应参数的意义. 答案:【例1】解:令y =0,可得r (1-cos φ)=0,由于r >0, 即得cos φ=1,所以φ=2k π(k ∈Z ). 代入x =r (φ-sin φ),得x =r (2k π-sin 2k π). 又因为x =2,所以r (2k π-sin 2k π)=2, 即得r =1k π(k ∈N +).易知,当k =1时,r 取最大值为1π.代入即可得圆的平摆线的参数方程为⎩⎪⎨⎪⎧x =1πφ-sin φ ,y =1π 1-cos φ(φ为参数).【例2】解:∵r =10,∴参数方程为⎩⎪⎨⎪⎧x =10 cos φ+φsin φ ,y =10 sin φ-φcos φ (φ为参数).【例3】解:由题意知,y =1-cos t =1,∴cos t =0, ∴sin t =1.∴t =2k π+π2(k ∈Z ), 又∵0≤t <2π,∴t =π2.∴x =π2-1.∴交点的直角坐标为⎝⎛⎭⎫π2-1,1.1半径为2的圆的渐开线方程是( ). A .=2cos sin =2sin cos x y ϕϕϕϕϕϕ+⎧⎨-⎩(),()(φ为参数)B .=2cos ,=2sin x y ϕϕ⎧⎨⎩(φ为参数)C .=2sin ,=2cos x y ϕϕϕϕ⎧⎨-⎩(φ为参数)D .()()2sin cos ,2cos sin x y ϕϕϕϕϕϕ=-⎧⎪⎨=+⎪⎩(φ为参数)2半径为4的圆的平摆线参数方程为( ).A .⎩⎪⎨⎪⎧x =4cos φ,y =4sin φ(φ为参数)B .⎩⎪⎨⎪⎧x =-4cos φ,y =-4sin φ(φ为参数)C .⎩⎪⎨⎪⎧x =4 φ-sin φ ,y =4 1-cos φ (φ为参数)D .⎩⎪⎨⎪⎧x =4 1-sin φ ,y =4 φ-cos φ(φ为参数)3面积为36π的圆的平摆线参数方程为__________. 4已知圆C 的参数方程是=16cos ,=26sin x y αα+⎧⎨-+⎩(α为参数),直线l 对应的普通方程是x -y-62=0.(1)如果把圆心平移到原点O ,请判断平移后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2)写出平移后圆的平摆线方程. (3)求平摆线和x 轴的交点. 答案: 1.A2.C 把r =4代入平摆线参数方程即可.3.⎩⎪⎨⎪⎧x =6 φ-sin φ ,y =6 1-cos φ (φ为参数) S =36π,∴r =6. ∴平摆线参数方程为⎩⎪⎨⎪⎧x =6 φ-sin φ ,y =6 1-cos φ (φ为参数).4.解:(1)圆C 平移后圆心为O (0,0),它到直线x -y -62=0的距离为d =622=6,恰好等于圆的半径,所以直线和圆相切.(2)由于圆的半径是6,所以平摆线的参数方程是⎩⎪⎨⎪⎧x =6 φ-sin φ ,y =6 1-cos φ (φ为参数).(3)令y =0,得6-6cos φ=0⇒cos φ=1,所以φ=2k π(k ∈Z ).则x =12k π(k ∈Z ),即圆的平摆线和x 轴的交点为(12k π,0)(k ∈Z ).。
摆线的运动特性与力的关联性研究摆线是一种有趣的几何轨迹,其运动特性与力的关联性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从摆线的定义、运动方程、力的分析以及应用等方面,探讨摆线的运动特性与力的关联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摆线的定义。
摆线是一条滑轮上的曲线,当滑轮上的一段绳子被拉直后,滑轮开始转动,绳子另一端上的物体随之运动,在空中划出一条特殊的轨迹,这就是摆线。
摆线通常呈现出对称美,具有吸引人的几何形状。
摆线的运动特性可以通过数学方程来描述。
一般而言,摆线的参数方程为 x =a(t - sin t), y = a(1 - cos t),其中 a 是滑轮半径,t 是时间。
这个方程描述了绳子另一端的物体在平面坐标系下的运动轨迹。
根据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时刻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等运动信息。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摆线运动中涉及的力。
在摆线运动中,涉及到的主要力有重力和张力。
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吸引力,始终指向地球的中心。
张力是拉力或推力,在摆线运动中,张力是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指向摆线轨道的切线方向。
这两个力共同作用于摆线运动中的物体,使其保持平衡且维持着特定的运动轨迹。
通过力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摆线的运动特性。
在摆线的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的张力始终与其位置相关。
当物体在最低点时,绳子的张力最大;而在最高点,张力最小。
这是因为在最高点,重力的垂直分量与张力平衡,所以张力最小。
而在最低点,重力与张力的合力达到最大值。
除了运动特性和力的关联性,摆线在生活中也有着一些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摆线的美学特点常常被用来设计桥梁、拱门等结构,增加建筑的美观性和稳定性。
此外,摆线的运动轨迹还可以用于制作特殊的装饰品和艺术品,吸引人们的眼球。
综上所述,摆线的运动特性和力的关联性是一个广泛研究的领域。
通过对摆线的定义、运动方程、力的分析和应用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摆线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
这不仅丰富了科学知识,也拓宽了我们对几何学和力学的认识。
摆线参数方程化为直角方程摆线是一种特殊的曲线,它有很多应用,例如工程、绘画和数学建模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将摆线的参数方程转化为直角方程。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摆线的定义和性质。
摆线,又称悬链线、克拉维德摆线,是一个在给定点处开始运动的物体追踪它在垂直于地面方向投射的轨迹所得到的曲线。
它的特点是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的,而在垂直方向上则是加速的。
摆线通常由以下方程给出:x = a(t - sin(t))y = a(1 - cos(t))其中,x和y是曲线上的点的坐标,a是摆线的振幅,t是一个参数,通常由0到2π。
现在我们开始将参数方程转化为直角方程。
首先,我们注意到cos和sin函数之间存在一个特殊的关系,即(1 - cos(t)) = 2sin²(t/2)。
通过这个等式,我们可以将y的方程表示为:y = 2a sin²(t/2)接下来,我们需要将x的方程改写为直角坐标系中的形式。
我们可以使用倍角公式cos(2θ) = cos²θ - sin²θ,将sin(t)的平方替换为cos(t)和sin(t)的乘积。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x = a(t - sin(t)) = a(t - 2sin²(t/2))= a(t - 2[1 - cos²(t/2)]) = a(t - 2 + 2cos²(t/2))= 2a(cos²(t/2) + t - 1)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地将参数方程转化为直角方程。
最后的结果为:x = 2a(cos²(t/2) + t - 1)y = 2a sin²(t/2)在进行进一步讨论之前,让我们考虑一下这个直角方程的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x的方程是t和cos²(t/2)的函数的线性组合。
这意味着x是t的线性函数和cos²(t/2)的线性函数之和。
同样地,y是t和sin²(t/2)的函数的线性组合。
内摆线参数方程推导内摆线是一种数学曲线,它描述了一个圆在另一个圆内滚动时,内部圆上固定点的轨迹。
这个轨迹非常有趣,因为它看起来像一条心形线。
为了推导内摆线的参数方程,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内圆的半径R和外圆的半径r之间的比率k = R / r。
我们还需要定义一个角度t,表示内圆滚动的角度。
最后,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常数a,它表示内圆上的固定点到内圆的圆心的距离。
有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可以开始推导内摆线的参数方程。
首先,我们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表示内圆的圆心在外圆上的位置。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用余弦函数来表示内圆圆心的x坐标,用正弦函数来表示内圆圆心的y坐标。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内圆的圆心坐标为:x = (r-kR)cos(t) + a cos((r-kR)t / R)y = (r-kR)sin(t) - a sin((r-kR)t / R)接下来,我们可以用向量的几何性质来表示内圆上固定点的位置。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向量v,它指向内圆圆心和固定点之间的连线,并且它的长度等于a。
此外,我们可以将这个向量旋转一个角度t,使得它与内圆圆心之间的连线保持垂直。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内圆上固定点的坐标为:x = (r-kR)cos(t) + a cos((r-kR)t / R) - a sin(t)y = (r-kR)sin(t) - a sin((r-kR)t / R) + a cos(t) 这就是内摆线的参数方程。
如果我们画出这个曲线,就能看到它非常像一个心形线。
此外,这个曲线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性质,就是它在t = π时会出现一个尖峰,也就是说,这个曲线会在中心处形成一个锐角。
这个性质使得内摆线成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曲线,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摆线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以《摆线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摆线是利用某种参数方程来描述函数图像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数学上,描述摆线的参数函数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乃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主要内容将聚焦于介绍摆线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有关摆线的基本概念。
摆线的参数方程定义为:x = f(t),y = g(t),这里,t一个参数。
一般情况下,摆线参数化的函数f(t)和g(t)彼此独立,即f(t)和g(t)没有关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两个函数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摆线参数化的函数f(t)和g(t)可用于描述曲线的几何形状,例如:椭圆、圆、圆弧等。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摆线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基本思想。
首先,我们要讨论一个重要概念,即极坐标。
极坐标是一种特殊的坐标系统,由外接圆上的一点构成,用r表示其到圆心的距离,用α表示其在外接圆上所处的位置。
当把极坐标表示的函数转化为直角坐标表示的函数时,这种转化就称为摆线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即:x = r cosα,y = r sinα。
其中,r 为极坐标的参数,α为极角的度数。
有了上述基本概念,我们现在可以来看看摆线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实际应用。
比如,一些几何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例如求圆的面积、求圆弧的弧长等。
除此之外,应用摆线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方法,还可以计算出某个函数图像的坐标值,以画出函数图像。
总之,摆线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在许多数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和掌握这种理论和技术,对于更深入研究曲线几何有重要的意义。
摆线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摆线是一种有趣且美丽的数学曲线,常被用来描述一些自然现象,例如钟摆的运动和轮胎上的痕迹。
摆线常常用参数方程来表示,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将其转化为极坐标方程。
本文将介绍如何将摆线的参数方程转化为极坐标方程,并探讨其几何意义。
摆线的参数方程摆线的参数方程通常形式为:$$ \\begin{align*} x &= a(t - \\sin(t)) \\\\ y &= a(1 - \\cos(t)) \\end{align*} $$ 其中a是摆线的振幅,t是自变量,表示时间或角度。
这种参数方程给出了摆线上每一点的坐标(x,y)关于参数t的表达式。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更希望使用极坐标来描述摆线。
极坐标方程的定义极坐标下,一个点的坐标 $(r, \\theta)$ 由它与原点的距离r及与极轴的夹角$\\theta$ 决定。
我们可以用极坐标方程来表示摆线,将其坐标(x,y)转化为 $(r, \\theta)$。
将参数方程转化为极坐标方程要将摆线的参数方程转化为极坐标方程,我们需要知道如何表示直角坐标(x,y)和极坐标 $(r, \\theta)$ 之间的关系。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begin{align*} x &= r\\cos(\\theta) \\\\ y &= r\\sin(\\theta) \\end{align*} $$将摆线的参数方程代入上述关系中,可以得到摆线的极坐标方程:$$ \\begin{align*} r &= a(1 - \\cos(t)) \\\\ \\theta &= t - \\frac{\\pi}{2}\\end{align*} $$极坐标方程的几何意义摆线的极坐标方程提供了摆线上每一点的极径r和极角 $\\theta$。
极径r表示该点与极点(通常为原点)之间的距离,极角 $\\theta$ 表示该点在极坐标系中与极轴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