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4
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0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
主管部门为国家科技部,现任实验室名誉主任为哈佛大学Charles M. Lieber 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顾秉林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张清杰教授。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领域为:(1)原位复合技术与精细复合材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反应聚合、反应烧结等原位复合技术,制备力学性能和物理功能优异的精细复合材料;(2)梯度复合技术与梯度功能材料:采用梯度复合技术,制备组分、结构、功能呈梯度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3)纳米复合技术与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陶瓷、有机与无机纳米复合技术,分子、离子、纳米粒子自组技术,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复合结构与材料;(4)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在不同尺度上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包括:量子化学在材料中的应用,晶体结构与性能的计算机模拟;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定量描述,梯度材料设计等。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1989 年9月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吉林大学建设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11月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崔田教授任实验室主任,邹广田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硬材料和新型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技术;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超硬材料的物理基础和应用。
实验室始终坚持材料研究与物理研究相结合,基础问题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高温高压合成机制与触媒机理、金刚石薄膜和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制备及应用、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高压物理和超高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电信息领域的发光显示、光纤通信与传感、节能照明等方面的重大需求,瞄准发光学的国际研究前沿,围绕发光动力学过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发光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的新达人|INNOVATING TALENTMill i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兰林锋:在研发中攻坚克难变中突破■文/王洋“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大产业,而薄膜晶体管(TFT)是显示面板的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
目前TFT 面板的关键材料、技术和设备基本上被国外掌握,我国以引进生产线为主,缺少自主的核心技术。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美国正对我国全面遏制打压,通过“实体清单”政策限制我国企业或机构釆购釆用美国技术、设备和软件制造的产品,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被“卡脖子”的局面。
面对这种紧迫的局面,我们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把这一风险挑战转化为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就前瞻性地提出:“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要有决心、恒心、重心,树立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导师兰林锋研究员一直以科技创新、学以致用为目标,在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中不断取得创新突破,并进一步探索新型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在OLED显示、柔性显示、透明显示及印刷显示中的应用。
变中求新研制国内首块氧化物TFT阵列基板2008年,来自福建省武平县的兰林锋开始进行氧化物(基于ZnO)TFT的研究。
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研究氧化物TFT,更没有公司提供掺杂氧化物12♦中国高新科技2020年第18期INNOVATING TALENT|创新达人的靶材,在做靶材方面就已经费尽周折。
在实验中,兰林锋发现了稀土离子与氧空位电子的温度互补偿效应,据此发明了稀土掺杂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体系LnxInl-xZnO4(简称:Ln-IZO),解决了氧化物TFT在光热及偏压下面临的阈值电压严重漂移问题,同时IZO突破了传统IGZO的迁移率瓶颈,阵列迁移率最高可达50cm7Vs(传统IGZO的阵列迁移率难以突破20cm2/Vs)o此外,也打通了TFT阵列制备工艺,制备出国内首块氧化物TFT阵列基板。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一.总则为促进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科学建设,加强实验室对外开放,吸引和聚集国内外高水平知名科学家和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根据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贯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特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课题指南的编制与发布开放基金用于设立若干开放课题。
实验室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定位,结合本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定期编制“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由实验室向国内外科研单位公开发布。
三.资助对象和范围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其它单位,凡具备博士学位、高级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本实验室固定人员除外),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
同时实验室也接收国内、外研究人员自带课题和经费,利用实验室设备条件开展科学研究。
项目获得批准后,课题负责人为实验室客座人员。
2.支持具有开拓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欢迎开展多学科交叉联合的合作研究;鼓励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间开展合作研究;鼓励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实验室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支持和鼓励为政府提供重大战略决策中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四.课题申请与审批1.申请者围绕实验室当年发布的《指南》,认真填写《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附件1),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室。
2.申请者应是课题实际主持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对于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必须需要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3.申请者应与实验室固定人员具有实质性研究合作,课题中应有实验室固定人员参加研究工作。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14年第5期(总第18期)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编2014年7月15日目录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 (2)实验室博士生刘升建荣获华南理工2014“感动华园”大学生年度人物 (3)教育部科技司发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名单 (4)剑桥大学Henning Sirringhaus教授应邀访问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4)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员参加2014年国际合成金属大会 (6)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团访问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并开展学术交流 (7)实验室4人次入选Thomson Reuters2014高引用科学家名录 (8)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83名毕业生喜获学位 (9)6月份境内外学者来实验室访问交流情况 (11)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5月21日下午,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一行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
曹镛院士向高润生副司长详细汇报了实验室研究方向、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情况及2013年实验室参加评估和验收的结果,重点介绍了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际知名实验室的合作情况。
高润生副司长介绍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顶层设计思想,强调作为985大学的华南理工大学,应以“一流水平建设为中心”,立足“内涵式发展”和“国际引领”两个基本点。
高润生副司长指出, 进一步实现国际化是我国高校的发展方向, 根据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他向实验室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在前期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稳定的、高水平的、可持续的得到国际认可的伙伴计划, 以校际协议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国际合作双方应拓宽合作范围,开拓新的合作方向和领域,不一定只局限于光电领域;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应该以学校的支持为主, 建议将联合实验室建设与2011计划项目统筹考虑。
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主任建设承担单位单位负责人实验室代码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符习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袁隆平李晓红2011DA770014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喻树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喻树迅娄源功2011DA125024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卢孟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张守攻杨传平2011DA169034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庆友西南大学王小佳2011DA105044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2011DA105054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保善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唐纪良陈晓阳2011DA790064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胡盛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2011DA131078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香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书章2011DA V00088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家豪南京医科大学陈琪2011DA690098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庾石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蒋建东2011DA131108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萍中国药科大学吴晓明2011DA105118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孟伟2011DA144123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志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2011DA121133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匡尚富2011DA126143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2011DA105153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2011DA17316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倪四道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2011DA173173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2011DA173183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志标兰州大学周旭红2011DA105194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2011DA173203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韩兴国2011DA173213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段吉安中南大学黄伯云2011DA105227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占成北京科技大学徐金梧2011DA105237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铁军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2011DA105247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熊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2011DA124257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段献华中科技大学李培2011DA10室忠根5267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2011DA105277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晓红重庆大学林建华2011DA105287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凝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2011DA173295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晓敏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2011DA105305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飞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东琳2011DA173315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柴天佑东北大学丁烈云2011DA105325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建东复旦大学杨玉良2011DA105331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王子镐2011DA105346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赵修建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2011DA105356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钟登华天津大学李家俊2011DA105367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岳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2011DA173372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其坤清华大学顾秉林2011DA105382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德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宣明2011DA173395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镛华南理工大学李元元2011DA105406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和生侯建国2011DA173412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姜宗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樊菁2011DA173422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鞠熀先南京大学陈骏2011DA105431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饶子和南开大学龚克2011DA105444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学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晓亚2011DA173454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家淮厦门大学朱崇实2011DA105464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维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2011DA173474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杏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2011DA173484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张杰2011DA1054942011-10-25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附件1:通过验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通过验收时间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1北京大学2010年5月研究2 岩土及地下工程同济大学2010年5月3 系统生物工程天津大学2010年7月4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浙江大学2010年7月5 夸克与轻子物理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6 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2010年9月学7 功能纳米晶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11月8 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山东大学2010年12月9 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12月10 特种显示技术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12月附件2:通过验收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实验室名称共建地方依托单位通过验收时间号1 食品营养与安全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2009 年11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2广东省华南农业大学2010年5月术3 制药工程浙江省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6月4 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河南省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6月5 设施园艺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7月6 工业微生物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8月7 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天津市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8月哈尔滨理工大8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黑龙江省2010年8月学哈尔滨医科大2010年8月9 生物医药工程黑龙江省学10 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云南省云南大学2010年9月11 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山西省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9月北京信息科技12 现代测控技术北京市2010年10月大学13 绿色化工过程湖北省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10月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14湖北省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10月功能化附件3: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称调整名单序号实验室原名称依托单位实验室调整后名称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研1北京大学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究2 制药工程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3 系统生物工程天津大学定量系统生物工程4 工业微生物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哈尔滨理工大5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学哈尔滨医科大6 生物医药工程心血管药物研究学7 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云南大学西南微生物多样性8 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山西师范大学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9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纤维及制品功能化北京航空航天10 信息数学与信息行为数学、信息与行为大学11 功能纳米晶南京理工大学软化学与功能材料12 承压系统安全科学华东理工大学承压系统与安全13 电力系统仿真控制天津大学智能电网。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14年第5期(总第18期)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编2014年7月15日目录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博士生刘升建荣获华南理工2014“感动华园”大学生年度人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育部科技司发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名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剑桥大学Henning Sirringhaus教授应邀访问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员参加2014年国际合成金属大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团访问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并开展学术交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4人次入选Thomson Reuters2014高引用科学家名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83名毕业生喜获学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6月份境内外学者来实验室访问交流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5月21日下午,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一行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
曹镛院士向高润生副司长详细汇报了实验室研究方向、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情况及2013年实验室参加评估和验收的结果,重点介绍了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际知名实验室的合作情况。
高润生副司长介绍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顶层设计思想,强调作为985大学的华南理工大学,应以“一流水平建设为中心”,立足“内涵式发展”和“国际引领”两个基本点。
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主要情况与展望文/罗俊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凝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的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和广东省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逐步攀升至30家,其中学科类12家、企业类13家、省部共建类5家,总体数量排名跃升至全国第四。
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域分布上,已覆盖广州(21家)、深圳(6家)以及肇庆、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地市;在领域分布上,涵盖材料、医学、医药、工程、地球、生物、农业、信息、矿产、能源等多领域。
一、建设成效(一)科研产出成效明显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作用,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研究任务能力不断增强,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近三年,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的国家级项目超2000项,获得财政经费近40亿;牵头承担的省部级项目1800多项,获得财政经费超19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4项,省部级科技奖项近300项,发表论文16000多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2000多篇。
一是实验室多项研究成果创造了广东第一、实现零的突破。
依托南方电网建设的直流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实现广东省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零的突破,该实验室多项成果成功应用于世界第一个特高压直流、第一个多端柔性直流、第一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依托广州医科大学和中科院广州健康院建设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荣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依托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有40余项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多项高端产品在我国实现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