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4
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0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
主管部门为国家科技部,现任实验室名誉主任为哈佛大学Charles M. Lieber 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顾秉林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张清杰教授。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领域为:(1)原位复合技术与精细复合材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反应聚合、反应烧结等原位复合技术,制备力学性能和物理功能优异的精细复合材料;(2)梯度复合技术与梯度功能材料:采用梯度复合技术,制备组分、结构、功能呈梯度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3)纳米复合技术与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陶瓷、有机与无机纳米复合技术,分子、离子、纳米粒子自组技术,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复合结构与材料;(4)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在不同尺度上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包括:量子化学在材料中的应用,晶体结构与性能的计算机模拟;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定量描述,梯度材料设计等。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1989 年9月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吉林大学建设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11月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崔田教授任实验室主任,邹广田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硬材料和新型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技术;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超硬材料的物理基础和应用。
实验室始终坚持材料研究与物理研究相结合,基础问题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高温高压合成机制与触媒机理、金刚石薄膜和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制备及应用、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高压物理和超高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电信息领域的发光显示、光纤通信与传感、节能照明等方面的重大需求,瞄准发光学的国际研究前沿,围绕发光动力学过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发光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的新达人|INNOVATING TALENTMill i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兰林锋:在研发中攻坚克难变中突破■文/王洋“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大产业,而薄膜晶体管(TFT)是显示面板的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
目前TFT 面板的关键材料、技术和设备基本上被国外掌握,我国以引进生产线为主,缺少自主的核心技术。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美国正对我国全面遏制打压,通过“实体清单”政策限制我国企业或机构釆购釆用美国技术、设备和软件制造的产品,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被“卡脖子”的局面。
面对这种紧迫的局面,我们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把这一风险挑战转化为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就前瞻性地提出:“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要有决心、恒心、重心,树立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导师兰林锋研究员一直以科技创新、学以致用为目标,在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中不断取得创新突破,并进一步探索新型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在OLED显示、柔性显示、透明显示及印刷显示中的应用。
变中求新研制国内首块氧化物TFT阵列基板2008年,来自福建省武平县的兰林锋开始进行氧化物(基于ZnO)TFT的研究。
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研究氧化物TFT,更没有公司提供掺杂氧化物12♦中国高新科技2020年第18期INNOVATING TALENT|创新达人的靶材,在做靶材方面就已经费尽周折。
在实验中,兰林锋发现了稀土离子与氧空位电子的温度互补偿效应,据此发明了稀土掺杂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体系LnxInl-xZnO4(简称:Ln-IZO),解决了氧化物TFT在光热及偏压下面临的阈值电压严重漂移问题,同时IZO突破了传统IGZO的迁移率瓶颈,阵列迁移率最高可达50cm7Vs(传统IGZO的阵列迁移率难以突破20cm2/Vs)o此外,也打通了TFT阵列制备工艺,制备出国内首块氧化物TFT阵列基板。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一.总则为促进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科学建设,加强实验室对外开放,吸引和聚集国内外高水平知名科学家和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根据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贯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特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课题指南的编制与发布开放基金用于设立若干开放课题。
实验室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定位,结合本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定期编制“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由实验室向国内外科研单位公开发布。
三.资助对象和范围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其它单位,凡具备博士学位、高级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本实验室固定人员除外),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
同时实验室也接收国内、外研究人员自带课题和经费,利用实验室设备条件开展科学研究。
项目获得批准后,课题负责人为实验室客座人员。
2.支持具有开拓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欢迎开展多学科交叉联合的合作研究;鼓励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间开展合作研究;鼓励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实验室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支持和鼓励为政府提供重大战略决策中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四.课题申请与审批1.申请者围绕实验室当年发布的《指南》,认真填写《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附件1),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室。
2.申请者应是课题实际主持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对于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必须需要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3.申请者应与实验室固定人员具有实质性研究合作,课题中应有实验室固定人员参加研究工作。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14年第5期(总第18期)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编2014年7月15日目录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 (2)实验室博士生刘升建荣获华南理工2014“感动华园”大学生年度人物 (3)教育部科技司发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名单 (4)剑桥大学Henning Sirringhaus教授应邀访问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4)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员参加2014年国际合成金属大会 (6)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团访问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并开展学术交流 (7)实验室4人次入选Thomson Reuters2014高引用科学家名录 (8)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83名毕业生喜获学位 (9)6月份境内外学者来实验室访问交流情况 (11)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5月21日下午,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一行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
曹镛院士向高润生副司长详细汇报了实验室研究方向、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情况及2013年实验室参加评估和验收的结果,重点介绍了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际知名实验室的合作情况。
高润生副司长介绍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顶层设计思想,强调作为985大学的华南理工大学,应以“一流水平建设为中心”,立足“内涵式发展”和“国际引领”两个基本点。
高润生副司长指出, 进一步实现国际化是我国高校的发展方向, 根据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他向实验室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在前期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稳定的、高水平的、可持续的得到国际认可的伙伴计划, 以校际协议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国际合作双方应拓宽合作范围,开拓新的合作方向和领域,不一定只局限于光电领域;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应该以学校的支持为主, 建议将联合实验室建设与2011计划项目统筹考虑。
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主任建设承担单位单位负责人实验室代码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符习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袁隆平李晓红2011DA770014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喻树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喻树迅娄源功2011DA125024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卢孟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张守攻杨传平2011DA169034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庆友西南大学王小佳2011DA105044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2011DA105054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保善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唐纪良陈晓阳2011DA790064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胡盛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2011DA131078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香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书章2011DA V00088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家豪南京医科大学陈琪2011DA690098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庾石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蒋建东2011DA131108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萍中国药科大学吴晓明2011DA105118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孟伟2011DA144123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志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2011DA121133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匡尚富2011DA126143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2011DA105153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2011DA17316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倪四道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2011DA173173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2011DA173183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志标兰州大学周旭红2011DA105194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2011DA173203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韩兴国2011DA173213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段吉安中南大学黄伯云2011DA105227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占成北京科技大学徐金梧2011DA105237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铁军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2011DA105247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熊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2011DA124257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段献华中科技大学李培2011DA10室忠根5267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2011DA105277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晓红重庆大学林建华2011DA105287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凝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2011DA173295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晓敏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2011DA105305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飞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东琳2011DA173315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柴天佑东北大学丁烈云2011DA105325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建东复旦大学杨玉良2011DA105331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王子镐2011DA105346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赵修建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2011DA105356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钟登华天津大学李家俊2011DA105367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岳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2011DA173372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其坤清华大学顾秉林2011DA105382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德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宣明2011DA173395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镛华南理工大学李元元2011DA105406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和生侯建国2011DA173412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姜宗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樊菁2011DA173422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鞠熀先南京大学陈骏2011DA105431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饶子和南开大学龚克2011DA105444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学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晓亚2011DA173454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家淮厦门大学朱崇实2011DA105464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维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2011DA173474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杏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2011DA173484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张杰2011DA1054942011-10-25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附件1:通过验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通过验收时间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1北京大学2010年5月研究2 岩土及地下工程同济大学2010年5月3 系统生物工程天津大学2010年7月4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浙江大学2010年7月5 夸克与轻子物理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6 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2010年9月学7 功能纳米晶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11月8 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山东大学2010年12月9 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12月10 特种显示技术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12月附件2:通过验收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实验室名称共建地方依托单位通过验收时间号1 食品营养与安全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2009 年11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2广东省华南农业大学2010年5月术3 制药工程浙江省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6月4 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河南省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6月5 设施园艺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7月6 工业微生物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8月7 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天津市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8月哈尔滨理工大8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黑龙江省2010年8月学哈尔滨医科大2010年8月9 生物医药工程黑龙江省学10 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云南省云南大学2010年9月11 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山西省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9月北京信息科技12 现代测控技术北京市2010年10月大学13 绿色化工过程湖北省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10月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14湖北省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10月功能化附件3: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称调整名单序号实验室原名称依托单位实验室调整后名称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研1北京大学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究2 制药工程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3 系统生物工程天津大学定量系统生物工程4 工业微生物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哈尔滨理工大5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学哈尔滨医科大6 生物医药工程心血管药物研究学7 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云南大学西南微生物多样性8 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山西师范大学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9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纤维及制品功能化北京航空航天10 信息数学与信息行为数学、信息与行为大学11 功能纳米晶南京理工大学软化学与功能材料12 承压系统安全科学华东理工大学承压系统与安全13 电力系统仿真控制天津大学智能电网。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14年第5期(总第18期)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编2014年7月15日目录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博士生刘升建荣获华南理工2014“感动华园”大学生年度人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育部科技司发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名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剑桥大学Henning Sirringhaus教授应邀访问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员参加2014年国际合成金属大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团访问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并开展学术交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4人次入选Thomson Reuters2014高引用科学家名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83名毕业生喜获学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6月份境内外学者来实验室访问交流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5月21日下午,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一行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
曹镛院士向高润生副司长详细汇报了实验室研究方向、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情况及2013年实验室参加评估和验收的结果,重点介绍了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际知名实验室的合作情况。
高润生副司长介绍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顶层设计思想,强调作为985大学的华南理工大学,应以“一流水平建设为中心”,立足“内涵式发展”和“国际引领”两个基本点。
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主要情况与展望文/罗俊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凝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的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和广东省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逐步攀升至30家,其中学科类12家、企业类13家、省部共建类5家,总体数量排名跃升至全国第四。
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域分布上,已覆盖广州(21家)、深圳(6家)以及肇庆、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地市;在领域分布上,涵盖材料、医学、医药、工程、地球、生物、农业、信息、矿产、能源等多领域。
一、建设成效(一)科研产出成效明显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作用,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研究任务能力不断增强,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近三年,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的国家级项目超2000项,获得财政经费近40亿;牵头承担的省部级项目1800多项,获得财政经费超19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4项,省部级科技奖项近300项,发表论文16000多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2000多篇。
一是实验室多项研究成果创造了广东第一、实现零的突破。
依托南方电网建设的直流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实现广东省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零的突破,该实验室多项成果成功应用于世界第一个特高压直流、第一个多端柔性直流、第一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依托广州医科大学和中科院广州健康院建设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荣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依托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有40余项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多项高端产品在我国实现零的突破。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国务院部门(行业)或地方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是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依托单位主要以中科院各研究所、部属高校、重点大学为主体;另有建在企业(中央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及稳定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线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3.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5.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6.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7.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8.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9.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1.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上海交通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14.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15.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6.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17.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19.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20.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合建)21.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健雄实验室)22.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3.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4.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25.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6.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7.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8.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29.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0.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31.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33.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4.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35.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6.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38.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9.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40.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4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2.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43.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44.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4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47.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8.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49.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5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5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5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54.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55.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56.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共建)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57.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58.江南大学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59.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0.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63.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建)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4.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65.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66.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7.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68.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69.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测试实验室70.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1.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72.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4.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75.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6.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7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78.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79.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附件:批准建设的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主任建设承担单位单位负责人实验室代码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符习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袁隆平李晓红2011DA770014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喻树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喻树迅娄源功2011DA125024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卢孟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张守攻杨传平2011DA169034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庆友西南大学王小佳2011DA105044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2011DA105054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保善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唐纪良陈晓阳2011DA790064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胡盛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2011DA131078 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香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书章2011DA V00088 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家豪南京医科大学陈琪2011DA690098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庾石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蒋建东2011DA131108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萍中国药科大学吴晓明2011DA105118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孟伟2011DA144123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志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2011DA121133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匡尚富2011DA126143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2011DA105153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2011DA17316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倪四道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2011DA173173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2011DA173183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志标兰州大学周旭红2011DA105194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2011DA173203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韩兴国2011DA173213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段吉安中南大学黄伯云2011DA105227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占成北京科技大学徐金梧2011DA105237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铁军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2011DA105247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熊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2011DA124257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段献忠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2011DA105267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2011DA105277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晓红重庆大学林建华2011DA105287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凝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2011DA173295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晓敏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2011DA105305 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飞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东琳2011DA173315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柴天佑东北大学丁烈云2011DA105325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建东复旦大学杨玉良2011DA105331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王子镐2011DA105346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赵修建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2011DA105356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钟登华天津大学李家俊2011DA105367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岳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2011DA173372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其坤清华大学顾秉林2011DA105382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德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宣明2011DA173395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镛华南理工大学李元元2011DA105406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和生侯建国2011DA173412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姜宗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樊菁2011DA173422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鞠熀先南京大学陈骏2011DA105431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饶子和南开大学龚克2011DA105444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学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晓亚2011DA173454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家淮厦门大学朱崇实2011DA105464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维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2011DA173474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杏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2011DA173484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张杰2011DA105494。
类别名称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轻工与食品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学院化学工程化学与化工学院食品科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学院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轻工与食品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工与食品学院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移动超声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10)电子与信息学院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亚热带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筑学院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与化工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成形及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轻工与食品学院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网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子与信息学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3个2个3个3个6个4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企业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INNOVATING CHIN \ |列新中国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光雪:砥砺前行书写科研人生■文/萧磊人物n案:冯光雪,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s2011年和2016年分别 取得新如坡国立大学(N U S)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学士和博士学位,博士导师为刘斌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有机发光材料。
博士毕业后于2016年1月一2017年7月在N U S同一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相关工作。
已发表S C I论文63爲,以第一作者(含共一、通 Is作者)在 Chem Soc R e v、Acc Chen Res、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Small 等国际权威 SCI 期刊发表论文 27篇,多篇论文入选E S I高被引论文。
先后获得优秀国家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奖学金、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新加坡地区 优秀研究生奖。
不忘初心,一心一意做科研当被问及科研人初心是什么时,冯光雪说:“一心一意做科研,求创新,不搬砖,这就是我的初心。
”在过去的十多年,冯光雪一直与光打交道,致力于有机发光材料的开发和生物医用的研发。
凭着专注的态度与毅力,他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相结合,基于共轭聚合物(ConjugatedPolymer,CP)和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分子,开发了具有超高亮度的有机纳米颗粒,成功实现了对特定细胞的精确追踪以及对血管网络的高分辨成像。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创新创业实习基金的支持下,冯光雪还实现了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参与成立了新加坡新创公司LuminiCell,并于2017年8月一2019年7月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期间在无数次的尝试和执行后,终于研发出了基于AIE纳米点的新型细胞示踪剂、血管造影剂等产品,并己通过MerckMillipore网站面向全球销售。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一、建设的初衷。
这企业啊,就像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探险家,看到半导体这一片广阔又神秘的领域,就想在里面挖出宝藏。
为啥要建这个重点实验室呢?首先就是为了创新呗。
在半导体这行,就像在科技的快车道上,你不创新,别人一脚油门就把你甩没影了。
企业想通过这个实验室,研究出一些独特的半导体材料,开发新的器件,这样就能在市场上打出自己的王牌。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在抢着做更小、更高效的芯片,那实验室就得琢磨怎么从材料上入手,找到能让芯片性能飙升的新东西。
再一个就是为了自给自足。
老是依赖别人的技术,就像走路拄着别人的拐棍,人家要是一抽走,你就摔个大马趴。
所以企业想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有了这个实验室,就像自己盖了个技术的小城堡,里面的宝贝都能自己造。
二、建设的过程。
这建设过程啊,就像盖房子,一砖一瓦都不容易。
首先得有地方吧,找个合适的场地就像找对象,得方方面面都合适。
得够大,能放下那些复杂的设备;还得环境好,像半导体这种精密的东西,就像娇贵的小宠物,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不行,所以场地得恒温恒湿。
然后就是设备的采购和安装。
那些设备可都是高科技的玩意儿,贵得吓人,就像在买一堆闪闪发光的金疙瘩。
而且还得从世界各地搜罗,有些设备可能只有某个国家的某个小厂能做,就像寻找传说中的宝藏一样艰难。
安装的时候更麻烦,就像拼一个超级复杂的乐高积木,差一点都不行。
还得请专业的工程师来调试,这些工程师就像魔法师,要让这些设备乖乖听话,开始干活。
人员的招募和培养也是重头戏。
得找那些脑袋瓜聪明得像爱因斯坦一样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这些人可不是满大街都能捡到的,得从各个高校、科研机构去挖,就像在星空中寻找最闪亮的星星。
挖来了还不够,还得培养他们,让他们熟悉企业的文化和目标,就像把一群武林高手训练成自己门派的忠实弟子一样。
三、取得的成果。
经过一番折腾,这实验室也算是结出了不少果实。
在材料方面,研发出了几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就像发现了新的魔法矿石一样。
第35卷㊀第8期2020年8月㊀㊀㊀㊀㊀㊀㊀液晶与显示㊀㊀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L i q u i dC r y s t a l s a n dD i s p l a ys ㊀㊀㊀㊀㊀V o l .35㊀N o .8㊀A u g.2020㊀㊀收稿日期:2020G01G14;修订日期:2020G04G05.㊀㊀基金项目: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S u p p o r t e db y S h e n z h e nS p e c i a l P r o j e c t s f o r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t r a t e g i cE m e r g i n g In d u s t r i e s ㊀㊀∗通信联系人,E Gm a i l :x u y a o l i n g @s k yw o r t h .c o m 文章编号:1007G2780(2020)08G0795G06O L E D 电视残影消除和寿命提升王俊生1,2,徐遥令2∗,王㊀磊1,宁洪龙1,邹建华1,吴为敬1,彭俊彪1(1.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2.创维集团,广东深圳518053)摘要:O L E D 电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O L E D 显示屏因驱动电路的阈值电压漂移和寿命不足而导致性能退化的问题,进而使显示屏出现残影(烧屏)现象.本文提出了采用像素补偿和电流补偿两种方案来消除或者减弱O L E D 显示屏的残影,通过加速老化实验的方法,验证了该两种方案能够有效消除或缓解O L E D 电视屏幕残影的产生,可以使显示屏出现残影的时间点延后13340h ,将其正常使用时间延长近80%,有效提高了O L E D 电视屏幕使用寿命.关㊀键㊀词:像素补偿;电流补偿;AMO L E D 电视;残影;寿命中图分类号:T N 383+.1;T N 948.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 o i :10.37188/Y J Y X S 20203508.0795E l i m i n a t i o no f s t i c k i n g i m a g e a n d i m pr o v e m e n t o f t h e l i f e t i m e o fO L E DT VWA N GJ u n Gs h e n g1,2,X U Y a o Gl i n g 2∗,WA N GL e i 1,N I N G H o n g Gl o n g 1,Z O UJ i a n Gh u a 1,WU W e i Gj i n g 1,P E N GJ u n Gb i a o 1(1.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Lu m i n e s c e n tM a t e r i a l s a n dD e v i c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o l y m e rO p t o e l e c t r o n i cM a t e r i a l s a n dD e v i c e s ,S o u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G u a n g z h o u 510640,C h i n a ;2.S k y w o r t hG r o u p ,S h e n z h e n 51805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D u r i n g t h eo p e r a t i o no f a n O L E D T V ,t h e t h r e s h o l dv o l t a g ed r i f ta n dt h ed e gr a d a t i o no f O L E D p a n e l sw i l l l e a d t o 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o f s t i c k i n g i m a g eo nt h eAMO L E Dd i s p l a y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O L E D T V.T w os o l u t i o n m e t h o d sa r e p r e s e n t e d :p i x e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a n dc u r r e n tc o m pe n s a t i o nt o e l i m i n a t e o r r e d u c e t h es t i c k i n g i m a g eo nt h es c r e e nof t h eO L E D T V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l i f e t i m eo f O L E DT V.T h e a c c e l e r a t e d ag i n g t e s tw a s u s e d t o v e r i f y th a t t h e s o l u ti o n s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el i m i n a t e o r a l l e v i a t e t h e g e n e r a t i o no f s t i c k i n g i m a g e o n t h e s c r e e no fO L E D T V s .T h e t i m e o f t h e a p p e a r a n c eo f s t i c k i n g i m a g e c a nb e d e l a y e d13340h ,a sw e l l a s t h ea v a i l a b l e t i m eo f t h e s c r e e nw a s i n c r e a s e db y n e a r l y 80%.T h e l i f e t i m e o f t h eO L E D T V w a s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r o v e d .K e y wo r d s :p i x e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c u r r e n t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O L E D T V ;s t i c k i n g i m a g e ;l i f e t i m e . All Rights Reserved.1㊀引㊀㊀言㊀㊀有机发光二极管(A c t i v e M a t r i x O r g a n i c L i g h tGE m i t t i n g D i o d e,AMO L E D)具有自发光㊁响应速度快㊁对比度高㊁视角广等的特性,得到广泛应用[1G8].AMO L E D显示的发光亮度与流过O L E D器件的电流大小呈正向比例关系.O L E D 电视是用AMO L E D显示屏作为屏幕的电视机.实际使用中,其AMO L E D显示屏驱动薄膜晶体管(T h i nf i l mt r a n s i s t o r,T F T)将产生阈值电压漂移,使T F T在同样驱动电压下产生不同的驱动电流,导致显示灰阶亮度不一致;同时O L E D 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产生退化㊁发光效率降低,不同颜色以及不同区域的O L E D器件工作时间不一致,会导致O L E D发光亮度不一致产生不可逆的残影,残影无法消除将严重缩短O L E D使用寿命.为解决O L E D残影及寿命问题,通常采用像素补偿电路来补偿O L E D驱动T F T阈值电压(V t h),使O L E D驱动电流一致,以避免残影的产生[9G11].然而采用像素补偿电路存在电路设计复杂㊁响应速度慢,集成难度高㊁影响O L E D面板开口率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残影消除和寿命提升两种方案,一是采用像素补偿方法,即对O L E D电视图像驱动信号的各个像素显示数据进行不同的灰阶补偿,使O L E D电视屏幕发光亮度均匀一致;二是采用电流补偿方法,即在O L E D使用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点来进行驱动电流补偿,消除或降低O L E D显示残影,改善显示均匀性,提升图像显示质量和O L E D电视屏幕使用寿命.2㊀方案构成及关键技术原理O L E D电视残影消除和寿命提升方案如图1所示,由图像解码㊁图像补偿㊁测试序列生成㊁表集㊁列驱动㊁O L E D电视屏㊁以及亮度计模块组成.其中,O L E D电视屏具有MˑN个O L E D 像素P i j,其中i=1,2,...,M,j=1,2,...,N;列驱动模块由MˑN个T F T管组成,与电视屏幕MˑN个像素一一对应.O L E D电视屏工作时,外部输入的视频图像信号V s i g经过图像解码㊁图像补偿后输出驱动信号V c d a t a,并在控制信息的控制下驱动电视屏的O L E D像素P i j发光,呈现视频图像.O L E D电视残影消除和寿命提升方案的关键步骤与技术原理包含补偿表集生成㊁像素补偿和电流补偿3个方面内容.图1㊀O L E D电视残影消除和寿命提升方案示意图F i g.1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O L E DT V i m a g eGr e t e nGt i o ne l i m i n a t i o na n d l i f e t i m e e x t e n s i o n 2.1㊀补偿表集生成的步骤与方法补偿表集是像素补偿和电流补偿的基础,分为像素补偿表集和电流补偿表集两部分.利用测试序列生成模块产生各个标准灰阶信号A x_G r a y_s (x=1,2,...,Z)以及各个标准灰阶对应的参考亮度值B r e f_A x,补偿表集模块存储各个灰阶对应的补偿表L A x,每一个补偿表存储各个像素对应的驱动电压补偿值L i j_A x,初始状态时各个L i j_A x设置为0.在像素补偿表集生成时,O L E D电视不接收外部信号,测试序列生成模块依次产生各个标准灰阶信号灰阶G s_A x,图像解码模块将灰阶G s_A x 解码为具有MˑN个像素显示数据V d a t a_i j_A x的显示数据V d a t a_A x;接着图像补偿模块对V d a t a_A x进行补偿处理,即读取表集中该灰阶对应的像素补偿表L A x,并使得每个像素驱动电压数据V c d a t a_i j_A x 等于该像素显示数据V d a t a_i j_A x与驱动电压补偿值L i j_A x之和;紧接着,列驱动模块接收V c d a t a_A x后,在控制信息的控制下依次打开与电视屏幕像素对应的T F T管,使得具有MˑN个像素的电视屏幕的像素P i j依次发光;同时在测量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用亮度计测量电视屏幕各个像素P i j的实际亮度值B i j_A x.最后,比较B i j_A x与参考亮度值B r e f_A x的大小,并调整驱动电压补偿值L i j_A x,使得实际亮度值B i j_A x与参考亮度值B r e f_A x相等,用调整后的驱动电压补偿值L i j_A x来更新像素补偿表L A x,并更新像素补偿表集.697㊀㊀㊀㊀液晶与显示㊀㊀㊀㊀㊀㊀第35卷㊀. All Rights Reserved.2.2㊀像素补偿方案原理与实施过程O L E D 电视屏工作时,像素补偿模块将自动根据图像解码后各像素的灰阶值读取补偿表集中对应的驱动电压补偿值,对O L E D 电视图像驱动信号的各个像素显示数据进行补偿,使得O L E D电视屏幕发光亮度均匀一致.具体方法如下:在正常图像显示时,测试序列生成模块不再进行工作.外部输入的视频图像信号V s i g 经过图像解码模块解码后得到图像显示数据V d a t a ,V d a t a具有M ˑN 个像素显示数据V d a t a _i j ;图像补偿模块获取像素显示数据V d a t a _i j 的灰阶值V d a t a _i j _A K ,从表集查询对应的像素补偿表L A K ,获取像素驱动电压补偿值L i j _A K ,用L i j _A K 来补偿显示数据,即像素驱动数据V C d a t a _i j 等于像素驱动电压补偿值L i j _A K 与像素显示数据V d a t a _i j 之和,输出具有M ˑN 个像素驱动数据的驱动数据V C d a t a ;驱动数据V C d a t a 通过电压驱动像素TF T 产生电流,驱动O L E D 像素发光,使屏幕显示图像.图2㊀O L E D 电视使用时间与亮度衰减曲线示意图F i g .2㊀V a r i a t i o n c u r v e b e t w e e n u s i n g ti m e a n d l u m i n a n c e a t t e n u a t i o n利用表集中补偿表L A K 中的像素驱动电压补偿值来对像素显示数据进行补偿后,驱动O L E D屏幕显示图像,使得在相同灰阶信号输入时,O L E D 屏幕各像素显示的亮度一样,避免各个像素因T F T 阈值电压不一致产生在同一灰阶信号下的亮度不一致,防止或缓解了残影的产生,有效提升了O L E D 电视的图像显示质量.2.3㊀电流补偿方案原理与实施过程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O L E D 会产生退化及发光效率衰减等,在相同的T F T 驱动电流驱动下其亮度变化较大,影响O L E D 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如果O L E D 在T 0,T 1,T 2,T 3...等各个时间点T F T 驱动电流不变,亮度将快速降低,导致显示屏亮度不均,产生显示屏残影现象.为延长O L E D 使用寿命,本文提出的电流补偿的方法是,预先设定O L E D 屏幕的目标亮度衰减曲线,即在T 0,T 1,T 2,...,T t ,等各个时间点时O L E D 显示亮度的目标值对应的电流值I d 0,I d 1...,I d t ...;同时,自动检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个预设时间点的实际电流值U I d 0,U I d 1,...,U I d t ,...;随后,自动改变驱动数据,调整T F T 驱动电流,使得实际驱动电流达到目标值,即每一个时间点增加的电流值为ΔI d t =I d t -U I d t ,从而补偿各个时间点的T F T 驱动电流,提升O L E D 器件亮度,增加显示屏的亮度均匀性,提高O L E D 屏的使用寿命.电流补偿表集的生成与前述像素补偿表集的生成过程相同,只是需要生成包括所预设的在时间点T 0,T 1,T 2....,T t ,...O L E D 像素在各灰阶下的目标亮度所对应的像素驱动电流I d _r e f 值的补偿表集,存储在补偿表集模块中.电流补偿的实施是在像素补偿的基础上实现的,通过补偿模块在预设各时间点自动调取相应的电流补偿表集的像素驱动电流I d _r e f 数据进而相应调整像素补偿表集的驱动电压补偿数据来实现补偿.以T 1时间点为例,O L E D 电视屏以T 0为起点,当累计工作时间达到T 1时间点时,自动启动T 1时间点的电流补偿.具体过程为:测试序列生成模块依次产生各个标准灰阶信号灰阶G s _A x ,像素补偿模块从电流补偿表中读取T 1时点像素P i j 在该灰阶时的目标电流值I d _i j _T 1_r e f _A x ,并检测该像素的实际驱动电流I d _i j _T 1_A x ;调整驱动数据V c d a t a _i j _A x ,直到该像素驱动电流I d _i j _T 1_A x 值与目标电流值I d _i j _T 1_r e f _A x 值相等.然后用像素驱动数据V c d a t a _i j_A x 在调整后和调整前的差值ΔV c d a t a _i j _A x ,来更新像素补偿表集中的相应电压补偿值L i j GA K ,即新的电压补偿值L i j _A K _T 1等于L i j _A K 与ΔV c d a t a _i j _A x 之和.在T 1时间点之后,补偿模块将以更新后的像素补偿表集实施像素补偿,直到累计工作时间达到T 2时间点,则进行T 2时点的电流补偿.后面依次类推.3㊀验证分析我们选取了3块受测O L E D 电视屏幕(分别编号为1号屏㊁2号屏㊁3号屏)进行测试,测试图像采用如图3(a )所示的白/绿/红/蓝差异色块图及图3(b)所示的纯色色块图,差异色块图和纯色797第8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俊生,等:O L E D 电视残影消除和寿命提升. All Rights Reserved.色块图分别被分为1~8区域.根据对电视在家庭使用场景所播放视频的调查统计,O L E D电视屏像素发光最大平均压力状态下纯白色㊁纯绿色㊁纯红色㊁纯蓝色的亮度值分别为101.5,36.1,12 5,5 7c d/m2;而所有像素发光平均压力状态下相应颜色的亮度值分别为80.2,23.6,8.2,4.5c d/m2.图3(a)所示的白/绿/红/蓝差异色块示意图中,每个色块分为像素最大平均压力状态亮度和像素平均压力状态亮度两个区域,1/2区域亮度分别为101.5,80.2c d/m2,3/4区域亮度分别为36.1,23.6c d/m2,5/6区域亮度分别为12 5,8.2c d/m2,7/8区域亮度分别为5.7,4.5c d/ m2.图3(b)所示的白/绿/红/蓝纯色色块示意图中,每个色块分为同样都是像素平均压力状态亮度的两个区域:1/2区域亮度相同为80.2c d/m2,3/4区域亮度相同为23.6c d/m2,5/6区域亮度相同为8.2c d/m2,7/8区域亮度相同为4.5c d/m2.图3㊀W/G/R/B纯色色块及测试点示意图F i g.3㊀D i a g r a m o f W/G/R/B p u r ec o l o rb l o c k sa n dt e s t p o i n t这里采用的色彩分析仪为日本柯尼卡美能达C A310,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5ħ,湿度为45%.根据我们对O L E D电视屏在显示图像时的主观评价,当屏幕显示像素发光平均压力状态下的纯白色时,如屏上不同区域间平均亮度差异达到5%,观看者视觉上会开始感觉到明显色差;而当显示像素发光平均压力状态下的纯绿色㊁纯红色㊁纯蓝色时,则亮度差异达到10%时,观看者视觉上才会开始感觉到明显色差.实验采用常规测试方法,开始时间点为T1.即:(1)T1时,O L E D电视开始并持续播放图3(a)所示差异色块图像;(2)每隔一段时间间隔t时,切换播放图3(b)所示纯色色块图像,用色彩分析仪测试白/绿/红/蓝纯色色块1~8区域的亮度; (3)当W色块的1区域和2区域亮度差异达到5%时,时间记为T n,则认为残影产生,则白色块残影时间为T n~T1;否则继续上述过程直至残影产生.同理可以得到其他色块的残影时间,所不同的是将绿/红/蓝三色的亮度差异达到10%时认为是残影产生.然而,这种常规测方法一般要达到上万小时,在实际检测中,采用加速老化进行测试来缩短检测时间.加速测试的白/绿/红/蓝差异色块图如图4所示.图4㊀加速测试的W/G/R/B色块示意图㊀F i g.4㊀D i a g r a mo f a c c e l e r a t e d t e s t e dW/G/R/B c o l o rb l oc k s图4差异色块图与图3(a)差异色块图的区别在于亮度,其中:1/2区域亮度分别为322.2,254.6c d/m2,3/4区域亮度分别为260.3,170.2c d/m2,5/6区域亮度分别为66.2,43.4c d/m2,7/8区域亮度分别为33.9,26.8c d/m2.图3(a)差异色图各区域的亮度标记为L r e f,图4差异色块图各区域的亮度标记为L a c c.根据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值,把加速系数f a c c定义为:f A c c=L a c cL r e féëêêùûúú1.8,(1)例如W色块加速系数为:f A c c=322.2101.6éëêêùûúú1.8或=270.485.3éëêêùûúú1.8,(2)由此,可以计算出白色块的加速系数约为8,绿色块加速系数约为35,红色块加速系数约为20,蓝色块加速系数约为25.实验过程中,3块O L E D屏同时播放图4所示的差异色块图,进行加速老化.实验过程与常规测试方法基本相同.当残影产生后无法采用补偿措施消除时,则停止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各显示屏的具体条件设置如下:1号屏在加速老化实验过程中不进行像素补偿,也不进行电流补偿,但一旦检测出现残影,则进行电流补偿,补偿完毕后继续老化,如此循环.2号屏在加速老化实验过程中不进行像素补偿,也不进行电流补偿,但一旦检测出现残影,则进行像素补偿,补偿完毕后继续老化,如此循环.3号屏在加速老化实验过程中同时进行像素补偿和电流补偿,进行补偿的周期为24h.897㊀㊀㊀㊀液晶与显示㊀㊀㊀㊀㊀㊀第35卷㊀. All Rights Reserved.测试3个屏在不同时间点时白/绿/红/蓝纯色色块相邻区域的亮度差(或亮度差异率),结果显示如表1.其中,T 1~T 10对应老化时间为192h ;并每隔24h 测试一次亮度变化率,T 11~T 16如表1所示.㊀㊀从表1可以看出,O L E D 屏在绿色区域(3/4表1㊀测试样屏亮度差异率T a b .1㊀B r i g h t n e s s c h a n g e r a t e o f t e s t s a m pl e s c r e e n s T 10T 11T 12T 13T 14T 15T 16192h 216h 240h 264h 288h 312h 336h 1号屏W0.6%0.8%0.4%0.5%0.7%0.9%1.5%G 9.1%10.3%8.1%9.0%12.4%10.5%12.5%R 4.6%5.1%3.8%4.0%5.9%5.1%5.5%B 1.2%1.6%1.0%1.3%1.9%1.4%1.6%2号屏W0.7%1.1%0.3%0.3%0.6%0.3%0.3%G 9.3%10.0%8.0%8.0%12.1%10.5%11.3%R 4.6%5.3%3.1%3.3%5.1%4.5%4.9%B 1.6%2.2%1.0%1.2%1.7%1.5%1.7%3号屏W-1.2%-1.0%-1.5%-1.5%-1.4%-1.3%-1.3%G 5.5%6.6%6.1%6.5%7.4%8.0%8.4%R -0.1%0.5%-0.3%-0.3%0.9%1.5%1.5%B1.2%1.9%1.6%1.6%2.7%2.3%2.3%图5㊀1㊁2㊁3号显示屏加速测试绿色区域的亮度差变化趋势图.F i g.5㊀T r e n d c h a r t o f m e a s u r e m e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c h a n g e i n g r e e na r e a so f a c c e l e r a t e dt e s t e d N o .1,2a n d3s c r e e n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测量区域)的残影时间最短,图5中显示了1㊁2㊁3号显示屏的绿色块老化趋势曲线.从图可以看出,1号屏和2号屏在T 11时间点开始,即老化216h ,绿色亮度差超过10%,出现残影;通过在T 11时间点进行电流补偿或者像素补偿,可以看到在随后的工作时间段,亮度差减小,残影减弱;继续老化至T 14时间点,残影再次出现,但此后通过电流补偿或者像素补偿可以缓减残影,但不能消除残影.而3号屏在一开始加速老化时就进行电流补偿和像素补偿,显示屏色块相邻区域的亮度差相比于1号和2号显示屏,亮度差一直较小,到测试T 16时间点都未出现残影,显示屏的寿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更进一步,1号屏加速老化的残影时间约为216h ,换算得到对应的常规老化的残影时间为7560h ,通过电流补偿将残影时间延长至10080h ,残影时间延长率达33%;2号屏采用像素补偿,对残影时间的影响与电流补偿基本相同;而同时采用电流补偿和像素补偿的3号屏残影时间提升至13340h 以上,相比于没有补偿的显示屏,残影时间延长率提升近80%.基于上述实验验证及对比分析表明,电流补偿和像素补偿能够有效消除或缓解O L E D 电视屏残影的产生,提高其使用寿命.4㊀结㊀㊀论提出了O L E D 电视残影消除和寿命提升新方案,通过对图像信号进行实时像素补偿,及在不997第8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俊生,等:O L E D 电视残影消除和寿命提升. All Rights Reserved.同时间点来进行电流补偿,可有效消除或降低O L E D 显示残影的产生(即延长了残影时间),提升了O L E D 显示均匀性和O L E D 电视屏的使用寿命.目前该方案在创维S 8A ㊁S 9A 等O L E D 电视上得到了大规模使用,效果良好.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I S L AM A ,R A B B A N I M ,B A P P Y M H ,e ta l .Ar e v i e wo nf a b r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o fo r g a n i c l i g h te m i t t i n g di o d e s [C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2013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nI n f o r m a t i c s ,E l e c t r o n i c sa n d V i s i o n (I C I E V ).D h a k a ,B a n g l a d e s h :I E E E ,2013:1G5.[2]㊀周志敏,纪爱华.O L E D 驱动电源设计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Z HO UZ M ,J IA H.D e s i g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O L E D D r i v i n g Po w e r [M ].B e i j i n g :P o s t s a n dT e l e c o mm u n i c a Gt i o n sP r e s s ,2010.(i nC h i n e s e)[3]㊀徐遥令,李坚,王俊生.AMO L E D 显示残影消除方法㊁显示终端及存储介质:中国,201811254571.2[P ].2019G01G04.X U YL ,L I J ,WA N GJS .AMO L E Dd i s p l a y r e s i d u a l i m a g e e l i m i n a t i n g m e t h o d ,d i s p l a y i n g t e r m i n a l a n d s t o r a ge m e d i u m :C N ,201811254571.2[P ].2019G01G04.(i nC h i n e s e)[4]㊀L I N Y H ,H S USF ,L E ECC ,e t a l .AMO L E Da s a g r e e n s o l u t i o n f o r d i s p l a y [C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SP I E 7415,O r g a n i cL i g h tE m i t t i n g M a t e r i a l s a n dD e v i c e sX I I I .S a nD i e g o ,U S A :S P I E ,2009:7415.[5]㊀王丽杰,张彤,刘式墉.P o l yGS iT F T 有源驱动O L E D 单元像素电路的参数设计[J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43(3):338G342.WA N GLJ ,Z HA N G T ,L I USY.P a r a m e t e r s d e s i g no f p i x e l c i r c u i t f o rO L E Da c t i v em a t r i xd r i v i n g a r r a y ba s e d o n p o l y GS iT F T [J ].J o u r n a l o f J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2005,43(3):338G342.(i nC h i n e s e )[6]㊀刘伟强,崔荣朕,武瑞霞,等.蓝色延迟荧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J ].应用化学,2019,36(1):1G9.L I U W Q ,C U IRZ ,WU RX ,e t a l .R e c e n t p r o g r e s s o nb l u e d e l a y e d f l u o r e s c e n tm a t e r i a l s a n dd e v i c e s [J ].C h i Gn e s e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C h e m i s t r y ,2019,36(1):1G9.(i nC h i n e s e )[7]㊀霍冉,吴雨萱,杨煜,等.石墨烯电子器件的研究进展[J ].应用化学,2019,36(3):245G258.HU O R ,WU YX ,Y A N GY ,e t a l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g r a p h e n e e l e c t r o n i c d e v i c e s [J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pGp l i e dC h e m i s t r y ,2019,36(3):245G258.(i nC h i n e s e )[8]㊀刘彭义,唐振方,孙汪典.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66G73.L I U PY ,T A N GZF ,S U N W D.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 o no r g a n i c l i g h t Ge m i t t i n g d e v i c e s a n d t h e i r a p p l i e d p r o s p e c t s [J ].J o u r n a l o f J i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2002,23(1):66G73.(i nC h i n e s e )[9]㊀N A T HA N A ,C HA J IG R ,A S H T I A N I SJ .D r i v i n g s c h e m e s f o r a GS i a n dL T P SAMO L E Dd i s p l a ys [J ].J o u r n a l o f D i s p l a y T e c h n o l o g y ,2005,1(2):267G277.[10]㊀D AW S O N R M A ,S H E NZ ,F U R S TD A ,e t a l .T h e i m p a c t o f t h e t r a n s i e n t r e s p o n s eo f o r g a n i c l i g h t e m i t t i n gd i o de s o n t h ed e s i g nof a c t i v em a t r i xO L E Dd i s p l a y s [C ]//P r o c e e d i ng s o f 1998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l e c t r o n D e v i c e s M e e t i n g .S a nF r a n c i s c o ,U S A :I E E E ,1998:875G878.[11]㊀A S H T I A N IS J ,R E Z A C HA J I G ,N A T HA N A.AMO L E D p i x e lc i r c u i t w i t h e l e c t r o n i cc o m pe n s a t i o n of l u m i n a n c e d eg r a d a t i o n [J ].J o u r n a l o f D i s p l a y T e ch n o l o g y ,2007,3(1):36G39.作者简介:㊀王俊生(1977-),男,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2012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显示及家电行业技术方面的研究.E Gm a i l :w a n g j u n s h e n g @s k yw o r t h .c om ㊀徐遥令(1980-),男,湖北咸宁人,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6年于中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显示技术㊁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E Gm a i l :x u y a o l i n g @s k yw o r t h .c o m 008㊀㊀㊀㊀液晶与显示㊀㊀㊀㊀㊀㊀第35卷㊀.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最新版)目录一、2023 年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介绍1.基金背景2.基金目的3.基金申请时间4.基金申请条件二、课题研究方向1.光电化学材料2.光电化学器件3.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的应用领域三、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1.申请流程2.注意事项四、基金管理与监督1.基金管理2.基金监督五、展望未来1.基金发展前景2.对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领域的促进作用正文一、2023 年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介绍2023 年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是由我国教育部设立的一项旨在推动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的基金。
该基金旨在通过资助相关领域的研究,促进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的发展,推动我国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科技创新。
基金的申请时间为每年的第三季度,申请者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者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具有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等。
二、课题研究方向2023 年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光电化学材料、光电化学器件以及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的应用领域。
1.光电化学材料:包括光学材料、光电材料、光催化材料等。
2.光电化学器件:包括光电化学电池、光电化学传感器、光电化学催化器等。
3.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的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
三、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申请者需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申请:1.申请者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表及相关材料。
2.申请者需确保所提交的材料真实、完整。
3.申请者需按照基金管理单位的要求进行申请。
在申请过程中,申请者需注意以下事项:1.申请者需严格按照申请表的要求填写相关信息。
2.申请者需确保所提交的材料符合基金管理单位的要求。
3.申请者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四、基金管理与监督基金的管理与监督由基金管理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