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培训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3
教师国学经典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教师进行国学经典的培训,能够提高他们的国学文化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培训内容1. 国学经典概论本部分主要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历史渊源和特点,使教师对国学经典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 国学经典的选读和解读本部分以《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周易》等经典为主要内容,结合古代和现代的注释、研究,进行深入解读。
3. 国学经典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本部分将介绍如何将国学经典的思想和精华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4. 国学经典与价值观教育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国学经典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5. 国学经典与当代教育的现实意义本部分将探讨国学经典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启发,如何将国学经典的精髓融入到当代教学中。
6. 国学经典的研究方法本部分将介绍国学经典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深入学习国学经典。
三、培训方式1. 理论讲授通过专家学者的讲座和授课,给教师们系统地传授国学经典的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教学设计等形式,让教师们深入理解国学经典,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3. 线上学习通过网络课程、视频讲座等形式,让教师们在工作之余也可以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四、培训效果1. 增加教师的国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教师们将会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自己的国学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教师们将能够更好地将国学经典的精华融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品质和深度。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通过教师对国学经典的传授,学生们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学经典,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国学经典选读》讲义说说“道”——老子和《道德经》课型:新课时间:4月11日上午九点教室:517班级:09秋物流(本)授课方式:讲座授课手段:多媒体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老子其人以及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使学员了解《道德经》及其包含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教材选读章节的深刻涵义。
三、教学内容两千多年来,有两种思想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铭刻于每个中国人的骨髓。
在我们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之间,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响;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不自觉的会流露出它们的影子。
这两种思想便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
今天,我们说说其中的一个,老子和他的思想。
一、老子其人当我们翻开介绍老子的书籍,或打开互联网,通过搜索工具查找老子,你就会看到很多介绍老子的文字。
老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东汉出现的道教供奉他为祖师,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唐朝建立者奉他为先祖,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道德经》的国外版本不下一千种,又是一个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这样神化的故事可以说出许多个版本,但我更相信是方言引起变化,当地的口音中“李”和“老”两字音比较接近,后人传为“老”。
其实,我们能够看到关于老子生平的记载很少很少,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幼年聪颖,静思好学,做了图书馆馆长后,更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公元前538年,孔子在弟子南宫敬叔陪同下拜见老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教师国学培训材料国学经典与教育培训材料(一)---------- 《论语》对教育的启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的书。
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纂、编辑之意。
语~即言语~言论。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分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二十篇~每篇又分若干章。
篇与章原来没有标题~后人各取首章开头的几个字充当标题。
《论语》反映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在诸经中~《论语》得到的评价极高~对后世影响的时间最长久、地域最广远。
东汉经学家赵岐称‚《论辖~六艺之喉衿也。
?清末满族学者唐晏称《论语》‚群经之锁语》者~五经之錧钥~百代之权衡?。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
,一,《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政治、军事、法律都不可缺少~但最根本的还是教育~他把教育放在很高的地位。
孔子认为教育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之中~从而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论语•为政》载‚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这就是说~通过教育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风气传播开来~就会影响政治。
孔子认为教育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论语•子路》中‚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通过冉有之问~孔子扼要地阐明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
‚先富后教?的观点表明~须先发展经济~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要受经济的制约。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政令、法律~而要通过教育引导实现德政。
他通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表明:教育可以感化人~既使百姓守规矩~又使百姓有‚羞耻之心?~形成道德信念的力量~收到德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