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一、专题教学的概念

1、名称溯源

目前可搜索到的关于语文专题教学的第一篇文章是1986年发表于《中国语文》上的《专题突破逐步开拓高中语文教学结构改革初探》。当时虽没有“专题教学”的概念,但文章围绕“专题”展开教学设计,与当下专题教学的内涵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文章对于这种教学法仅有实施策略的描述而未赋之以专门的名称,已没有严格的定义。缺乏定称的现象一直持续到2010年前后。在这期间,不同学者曾使用过“专题式语文教学法”“语文专题课”“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等不同名称。直至2011年全国高中语文模块课程专题教学研讨会召开,会议名称从首届的“模块教学”改为“模块课程专题教学”。其后,“专题教学”这一名称获得广泛使用,基本成为定称。

2、定义比较

对于专题教学的概念界定问题,不同学者选择的切入角度和表述手段不同,但体现出的基本认识大致相同。基本达成共识的方面包括:第一、专题教学涉及“对现有的课程资源以及潜在的课程资源的选择、调整以及相应拓展”,其中所选的“专题”即教学材料的聚合点。第二、专题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作为专题选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主线,教师以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第三、专题教学是对教材和课程设计传统样态的突破,教师不再“就课教课”,“听讲”不再是学生的主要课堂活动。

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价值

1、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课改”实验价值

在全国首届“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研讨会上,李水平将其专题教学与模块教学联系了起来,称其“很好地回答了某些理论问题”。刘宇新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更为明确地表述,他说“‘模块’打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章节体系,以一个统一的核心去统筹丰富的教学内容,将属于不同层级、不同序列的内容整合起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独立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替换性。怎样使这种‘模块’

化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呢?应当说‘专题教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专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国内,专题教学是由普通一线教师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起的一次语文教育改革实验,这种改革是以教师个人素养为基础,以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为依托的自发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学者对专题教学所做的理论方面的阐发更像是为它寻找的理论依据,即从理论层面论证这一试验性行为的合理性。因此,现有文献中的理论背景研究实际上可归为对专题教学价值的探讨。目前对专题教学的理论阐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系统论与整体教育理论。“系统论是关乎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及其规律的学科;整体主义教学观告诉我们,在分析语文教学效率的时候,不能孤立地从某一个方面去看问题,而应该是透过语文教学的宏观方面来看问题”。可以看出,两个理论实际上是为专题教学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提供了依据和支持。(2)模块教学。张秋玲首先提出专题教学的实质是模块教学,她说“模块教学的实施是聚合和辐射的双向过程。聚合的是学生思考时所需要研读的学习材料;辐射的是学生在阅读这些富有冲击力的文章后,形成的多元路径、多维发展、丰富多样的研究问题。”观点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关注。毕姗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发现学习与随机介入是专题教学的重要特点”。(3)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与项目研究模式的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的核心特征是以问题为驱动力,项目研究模式的教学则以任务为驱动力。这两个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沈峰等学者认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的提出源于‘专题教学’思潮的出现”。教学中许多老师要求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撰写论述性文章。这种专题教学的开展方式不一定是对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直接借鉴和自觉实践,更多的可能是价值取向上的相似,体现出对教育方法与本质的实验与探讨。

三、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整合样态

围绕某一中心,整合课内外文章是专题教学的重要特征。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文章整合样态是不同的;同一学者也可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整合策略。王君所开展的专题教学,若按对象来分,可分为单元内部、单元之间的整合、各册教材之间、课内与课外的整合四类;若按照开展时间来分,可

分为小型(一节课)、中型(几节课)、大型(用时较长)三种。按整合对象进行分类是指根据目前高中专题教学以读写结合为主要形式的特点,从阅读文章的总体来源入手对专题教学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基于教材的专题教学

早期语文专题教学以教材为依托,注重对于教材的创新性使用,实质上是一种教材整合方法。学者们看到了选文之间的联系,放弃了传统单篇式教学的模式,尝试对课文进行重组,使其更具整体性与系统性。这一类专题教学虽然也可能涉及课外内容,但它是作为课内文章的拓展出现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课内文章。这类专题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的部分改造与补充,因而并未常态化,如邓传辉在文章中明确规定专题教学的开展频率为“每月两次”。

2、选修课程专题教学

2003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选修课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因此只规定五个系列而不规定具体教学内容。因此选修课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开始成为热点话题。2007年《语文建设》刊登《高中选修课教学初探——从“走近”到“走进”系列专题教学》一文,介绍戴琼将阅读、鉴赏与写作结合为一体,形成了“阅读、鉴赏、写作”选修系列专题的教学模式,并“欢迎读者来稿讨论”。此后,不少有改革意识的教师均提出以专题教学的模式开展选修教学的设想。选修课程专题教学的探讨是针对“新课标”和新版教材的特点展开的,目的是解决实际教学中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问题。学者们提出的理论设想与实践过程均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特点。

3、吴泓式专题教学

不同教师对专题教学的理解不尽相同,且受制于客观情况,每位教师所开展的专题教学的形式都是各具特色的。这里单独将深圳市新安中学吴泓老师所采用的专题教学归为一类,并以其姓名命名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吴泓编有《精神和言语共生: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成长足迹:我们也会思考啦》等书籍,观点较为清晰、系统;第二、吴泓在国内专题教学实验中具有重要地位,已出现有多篇以吴泓的专题教学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或期刊论文。吴泓专题式教学是指以深圳新安中学特级教师吴泓为代表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引

下,指导学生特定语文教学内容为核心,自主学习展开专题式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教学活动,活动以“吴泓工作室”为教研究基地,并借助“家园”网站开展教学活动。在专题及文章选择上,他们多以人物、书、文体、时代等为专题。刘川江将其分为教材相关专题、考试相关专题、开阔视野专题三类。专题教学中所选的文章中随有与教材选文的重合的部分,但这种重合背后是对文章价值的肯定而非单纯遵循其在教材中的地位的结果。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类专题教学与“基于教材的专题教学”的区别。四、结语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材料,整合教材的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一贯的尝试与追求,但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有相对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的教学策略,受到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始于人们对高中语文模块教学方式的探究,并由2011年开始的对深圳市教师吴泓教学特色的介绍而受到更加广泛而热烈的关注。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基本停留于对个别教师现有教学样态的描述和特点总结上,未见能从学理层面对其进行系统阐述和理论构建的文章,这与专题教学开展时间短,基本形态和特点还未能充分暴露有关。但随着国际上对基于问题的教学等先进教学理念的普遍关注以及国内参与专题教学实验的教师规模的扩大,相关的学术讨论将朝着纵深化的方向发展。

浅谈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标对中学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髙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与学生诗歌鉴能力赏能力以及自己平时诗歌教学相对照,笔者发现目前高中诗歌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没有阅读兴趣。笔者在自己所带的两个理科班132名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喜欢诗歌的14名,107名学生表示如果不是高考需要,绝不会主动阅读诗歌,但这种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二、高考导致诗歌教学趋向功利化,老师想方设法将诗歌鉴赏简化为应试技巧的指导,学生恨不得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个像数学公式一样的“灵丹妙药”以应对所有试题,缺失了审美鉴赏过程,谈何鉴赏能力的提高、文学修养的提高,这样的教学背离了诗歌鉴赏的宗旨。 三、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教师的课堂仍是一个人的舞台,无视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重要的特点,课堂里看不到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思想碰撞的火花,没有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没有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的声音,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就是一节课,教学效果平平。

四、学生诗歌训练没有系统性,鉴赏水平浅薄。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按历史顺序共编排了23首古典诗歌的教学内容,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远远不够,致使在学完5本必修,大多数学生鉴赏水平仅停留在文字解读层面上,不具备开掘出诗歌蕴藏的深邃思想、浓厚情感的能力,甚至对一些浅显的诗歌有时也存在分析障碍,即使能分析出一些道理来,也是很浅薄。 结合上述诗歌教学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诗歌本身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古典诗歌的教学 一、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如是说。老师可推荐经典诗歌,早读时间学生自主选择诵读吟咏;学生之间可针对熟读成诵的诗歌,交流感受及喜欢的原因;也可写不限字数的赏析性文字交流,校园教室应该定期张贴更换诗歌书法作品,学校班级定期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课桌角设计每日一诗等。给古典文化一席之地,营造一个诗韵氤氲的大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久而定见成效。 二、遵循诗歌教学规律开展教学。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是这么定义文学鉴赏的:“读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一、专题教学的概念 1、名称溯源 目前可搜索到的关于语文专题教学的第一篇文章是1986年发表于《中国语文》上的《专题突破逐步开拓高中语文教学结构改革初探》。当时虽没有“专题教学”的概念,但文章围绕“专题”展开教学设计,与当下专题教学的内涵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文章对于这种教学法仅有实施策略的描述而未赋之以专门的名称,已没有严格的定义。缺乏定称的现象一直持续到2010年前后。在这期间,不同学者曾使用过“专题式语文教学法”“语文专题课”“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等不同名称。直至2011年全国高中语文模块课程专题教学研讨会召开,会议名称从首届的“模块教学”改为“模块课程专题教学”。其后,“专题教学”这一名称获得广泛使用,基本成为定称。 2、定义比较 对于专题教学的概念界定问题,不同学者选择的切入角度和表述手段不同,但体现出的基本认识大致相同。基本达成共识的方面包括:第一、专题教学涉及“对现有的课程资源以及潜在的课程资源的选择、调整以及相应拓展”,其中所选的“专题”即教学材料的聚合点。第二、专题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作为专题选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主线,教师以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第三、专题教学是对教材和课程设计传统样态的突破,教师不再“就课教课”,“听讲”不再是学生的主要课堂活动。 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价值 1、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课改”实验价值 在全国首届“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研讨会上,李水平将其专题教学与模块教学联系了起来,称其“很好地回答了某些理论问题”。刘宇新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更为明确地表述,他说“‘模块’打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章节体系,以一个统一的核心去统筹丰富的教学内容,将属于不同层级、不同序列的内容整合起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独立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替换性。怎样使这种‘模块’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阳泉二中王美玲 [案例背景] 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 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我的学生是理科班,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教科研室和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经组内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在以往较好地遵守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搞好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有要求、有检查和落实。 ⑴依时制定并上交教学工作计划,全组教师都能按学校要求定好教学工作计划并依时上交教科研室。 ⑵备课上课方面:全组教师都能在深入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写好规范的教案。本学期随着组员的增加,各段都成立了备课小组,每一对两周都会进行备课会,还写有备课稿,大大促进了备课资料的交流,提升了教学质量。第十九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教学常规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全组老师备课都是非常认真的,教案很详细,并在这一学期非常成功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师们上课亦是认真严肃的,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一的老师努力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二的老师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充分让他们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这一学期我们组还接受了市教研室对我组3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的调研,九位青年教师开了公开课,大力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从很多语文骨干教师处获得了难得的经验和意见。 ⑶作业布置方面:全组老师都能按要求布置作业,并能做到全收全改。作文修改法的实践亦是一个特色,也是我们实践的一个课题。很多老师在作业修改方面有所创新,高一的老师重基础落实,高二的老师重学生的创作。 ⑷听课评课方面:全组老师都能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并进行有目的的评课。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更是我组进行交流的大好机会,全组老师都能认真听课,并在课后进行严肃仔细的评课,互相交流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荆州市“十三五”重点课题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组禹卫东执笔 松滋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松滋市第一高级中学申报的《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经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审核并批准立项为荆州市“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高中语文主体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的启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力图通过构建科学、开放、多元的高中语文主题阅读体系,进行主题阅读指导和教学研究,探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 1.课题源起: (1)选题及前期准备工作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中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要求教师在三级课程整合方面探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高考的改革与命题趋向都指向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现在高中语文教学对考试的功利追求,答题训练把学生的阅读积累的时间挤占得所剩无几,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答题技术的指导,而指导学生阅读、品味的时间太少。显然,这样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也不符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为此,我们想借“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这个课题研究,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让教师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上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探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学的新问题:语文学科性质、学科教学目标、阅读教学建议都在课程标准中得到了较好地回答,然而“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现象仍存在于我们的课堂。8年的课程改革,尽管课标及教材的编写者们在引导教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阅读教学仍只限于改良层面。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仍然在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仍然在一课一课地学,老师没有感受到教学的轻松,学生没有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学没有实现生命成长的目的。教材在教师的解构中成了“片断”知识,教师倾注的大量精力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沉重负担,教师全部的热情转化为学生严重的精神压力。而语文教学中增设的许多活动项目和选读内容,仅仅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外围战,没有涉及阅读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根本问题还在于语文教师仍没有从“课程”的高度来审视语文教学,没能让自己成为课程(教材)的重构者、践行者、创造者。对于如何将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和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统一起来;如何更好地从为学生的学设计教学的角度来“用好”现有的教材、整合各种信息资源、设计课堂流程;对于怎样更好地进行教学,怎样追求教学最优化还缺乏足够认识。 阅读的新定位:探究阅读教学的本义,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学生体会揣摩、交流研讨、总结提高的阅读实践过程。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在文本内容理解的层面上,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要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进行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探析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 研究探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探析 郑国民李煜辉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内容碎片化、形态同质化、思维培养浅表化等问题,作为对实然问题的回应与破解,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显露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从注重知识传递的效率转向知识建构的质量,使高中语文课堂形态大为改观。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以其读写共生的教学理念和类似学科活动课程的平台功能,在听、说、读、写的交互作用中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发展,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可能。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核心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育发展史、中外母语教育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新课改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质量研究”等多项大型课题。出版专着《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当代语文教育论争》等多部;主编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丛书”,以及“京港语文教育研究前沿丛书”。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探析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近年来专题教学逐渐兴起并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各种观点和看法异彩纷呈,丰富和拓展了专题教学认识的边界与视域。仅就实践角度而言,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是一线教师依据自己的教育直觉对现实问题的直接回应,是在困惑与迷茫的教育场域中所开展的积极突围,也是对自我固有教学经验的否定与超越。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革实验,专题教学凭借直面现实问题的实践取向、鲜活有效的实操策略和卓有成效的育人价值,不断吸引更多一线教师参与其中。特别是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专题教学让很多教师欣喜不已,蓦然回首发现自己正在求索的教学方式竟然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息息相关。于是,以“专题”建构高中语文教学新形态,大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即将和正在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心头更为宏大的使命和期待。 一、问题与困境:高中语文教学举步维艰的现实格局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改革和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感到有些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去触摸或者直面这些问题,就很难前行和发展,如同进入长跑中的“高原状态”,举步维艰。 1.教学内容碎片化:量的积累遮蔽了质的突破 当前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其先后顺序,其前提和假定是: 学习内容的品质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学习内容的数量越多,学习效果越好;学习内容安排的先后顺序越合理,学习效果越好。这种设计思路反映出一种“课程即内容”“课程即知识”的传统观念,一方面的确有助于语文课程总量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但另一方面,对高中语文而言,高品质的作家作品是学不完的,对其进行序列化、结构化的安排也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对语文学习来说,量的积累并不必然带来质的飞跃,除

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在我国,诗、乐、舞是同源而生的,古典诗歌最初是用来传唱的。早期的《诗经》、汉魏六朝乐府,都是合乐而唱的歌曲;唐宋年间,最负盛名的诗歌就是依曲谱而唱的;元明期间的剧曲与散曲,都含有歌曲的音律。因此,诗歌与音乐是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到了近代,乐曲的散佚,大部分合词而歌的乐谱遗失,古音乐出现断层,而大部分合乐而唱的诗歌却得以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我国古典诗歌以永不倒的不老松形式一直存在于高中语文课本中,同时,它还是高考必考的一部内容。在高考改革下,占高考试卷的分值也越来越重。另外,古典诗歌还充当着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学知识的媒介。因此,寻源头之教法,将音乐引入课堂,与古典诗歌完美契合的教学方法,不仅是遵从了古典诗歌原有的神韵,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使古典诗歌焕发出新的光辉。 一、音乐导入 音乐能缓解人紧张的情绪、释压、放松,用好的音乐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亦是这节课成功的开始。用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音乐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环境中,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迅速进入古典诗歌的学习,从听觉盛宴中走进绚丽的想象空间,在愉悦的听觉感中进入心理、精神上的享受,引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例如以安雯的《月满西楼》导入李清照的《声声慢》,《月满西楼》是由李清照另一首词《一剪梅》经谱曲而成的,让学生通过音乐感情的直观表达,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这首词表现的是李清照闺阁离愁的情绪,以此引出作者的艺术风格,再提出问题,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作品有没有影响,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同时,以《月满西楼》来回顾之前学过的诗词,做到温故而知新,引发学生用音乐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以音乐导入课堂,能够在课堂伊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调动学生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诗歌在歌曲直观的表达下,学生也能够更容易理解诗歌和作者的感情色彩。 二、音乐感知情感 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学习诗歌的感情色彩。人的感情表达是抽象的,有时诗人会运用正衬、反衬、比喻、反问等各种修辞手法或选择意象来表达感情,含蓄的表现手法、具有年代感的意象表达,让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真正的感情就显得有些困难。这时可以利用音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用豪放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台湾高中国文现行教科书研究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浅谈中学古典诗词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古典诗词教育 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 古典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它所涵储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及熔铸健全人格中更是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为此,中学的古典诗词教育的出发点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熔铸健全的审美人格。然而,当前的中学的古典诗词教育由于过分注重翻译、分析、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与讲解,致使古典诗词的文化底蕴流失严重,失去了美感。本文尝试从吟诵感悟、理性渗透、想象与联想、思想熏陶这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探讨如何在中学古典诗词教育中渗透审美人格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感悟理性渗透想象与联想审美人格 引言 在倡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学的古典诗词教育在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中学古典诗词教育所面临的任务 语文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然而,当前的语文教育主要是以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是以实用文章教学为主要内容,其人文教育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以大量繁琐机械的知识讲解和训练,将原本充满人性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学科,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变成了僵化繁琐的解题技巧和训练。要解决当前语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应该依靠这种比较注重心灵塑造的审美教育来解决,以此来改变语文教育现状。 审美教育是包含文学等各门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文学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因为“文学教育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从而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理想、人生的信仰等。古典文学在语言上有着现当代文学所不具备的特殊张力,其微言大义更能让今天的学生领会汉字的原初意义。不论是先秦的散文,还是《史记》中的选章,还是唐诗宋词,通过阅读,我们都可从中感受那种特有的审美效果,从而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1] 这表明文学教育是具有其它教育内容和手段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所以,它更能显出健全人格的特殊价值,特别是古典诗词,它是一种“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2]“它所涵储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及熔铸健全人格中更是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3] 正是因为古典诗词凝结着传统思想、文化和精神等,2003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典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4]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给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较好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二当前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迫于生存的需要,自然而然会主张“实用”至上,视语文为工具,那么,作为母语教育的语言教育必然会失掉它自身独特的人文性。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上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把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实 施 方 案 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2011年3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

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有的仅仅从自身感性经验出发,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持;有的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过于微观,局限于具体做法,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把握。 3、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深化对课堂教学特点、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过程,也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更新过程。本研究有助于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文教师,在充分理解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理解和实践正确的语文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教育管理观,引导社会、家长正确评价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2)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研究,构建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形象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颦一笑总关情 ----------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答题模式与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悟作者情思,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解题技能。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 1、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五、教学手段: 1、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闰土少年时童真,善良,简朴. 中年封建,穷,悲观,保守是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人民的代表, 别里科夫是个死板的教条主义者,是沙俄时期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代表。他盲目地维护着腐朽沙俄政府制定的种种落后体制、规定,却不知自身已被套上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套子”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物之形象三种类型。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偏重抒情的诗歌)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一、诗歌教学的现状 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历数中国历史中的伟大诗人,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到戴望舒、余光中等等,他们犹如中国文化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发出熠熠的光芒。他们的诗歌曾给多少人以精神的慰藉,为多少人构筑了一座宁静的精神家园。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曾走入一种误区。和考试有关的内容理所当然要作为教学重点,与考试关系不大的或者是无关的内容日渐被忽略,所以诗歌教学曾被边缘化。教师在讲授时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学生只要会背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提不起一丝兴趣,更不用说对学生想象力和诗意的语言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中国几千年积淀的文化也很难传承下去。诗歌学习同样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影响。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人心的日益浮躁,使人们很少有闲心有兴致静下心来去研读文学作品,去品味诗歌,去创作诗歌。读

诗的人少得可怜,写诗歌的人更少,一些诗歌类报刊的生存状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诗歌正在日益远离人们的生活,人们的视野。是否真的有一天诗歌这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会彻底消失在人类的历史中?人们的精神家园应该如何拯救?语文的诗歌教学应如何进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对于诗歌教学的现状应认真反思,并作出理性思考和积极实践。 二、对于诗歌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依据这些要求,语文教材收录了古往今来的很多优秀诗歌作品。既适合学生诵读,又给学生带来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杜甫的《咏怀古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诗歌,喜欢诗歌。 三、关于诗歌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反复诵读,思考品味

高中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高中语文教研组活动 记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二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1年3月29日 出勤人数:4人 活动课题:学习新课标 主题发言人:沧海月明中 内容记录: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能适应需要,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 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 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 摘要:高中生经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对现代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够 大概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同时,高中生的社会阅历相对丰富,基本 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老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更 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及现代文阅读的魅力。老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 努力激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 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方法 引言: 新时代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语文考试中,单靠背诵的基础知 识点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而分析作者情感和划分文章结构等部分不断上升。现代文是最能 够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文体之一,因此近些年现代文阅读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率不断上升。由于现代文具有一定的含蓄性,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是学生失分比较大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学习现状,提出具体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现代文阅 读水平。 一、高中生现代文阅读的现状 高中生的生活相对单调,社会阅历相对较为匮乏,情感相对简单,现代文阅读训练也只 是限制在教学课本中,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课外阅读储备,不能够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不能 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复杂的情感。除了学生情感体验少这个因素外,学生自身的其他因素也 阻碍学生提升现代文阅读水平,比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的现代文学习中没有将作者想要的表 达的感情和自己的真实体会相结合,那么学生所体会到的情感就是和真实生活想脱离的,很 难够高效地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诸如此类的现状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文章主旨或者只是简单 地了解文章大意并没有深入挖掘情感,只是囫囵吞枣,白白的浪费了进行现代文阅读的时间 和提升阅读能力的机会。 二、提升高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现代文阅读考察重点,带领学生有目的训练 高中生学习现代文阅读的过程应该是灵活的、自由的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高中 老师一定要明确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和次要考察内容,让学生能够有目的进行现代文阅读学习,并能够查漏补缺,补充自身相对薄弱的地方。课本中的现代文的用词一般相对巧妙,老 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的用词,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文阅读的魅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寻 找文章关键词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和中心情感。除了要对关键词进行赏析,老 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子,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词句储备量,还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句 子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感受文章的层次感,提升写作能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系统 学习文章之前进行语言概括,让学生能够大致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最后,学生想 要真正理解文章的情感就要考虑到作者所在的环境,并站在作者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学生只 有敢于突破自己所在的环境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揣摩作者情感的时候顾及到作者的身份和 性格以及所在的背景,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研究58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研究 摘要:现如今,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语文也开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针对选修课程来说,是推进新课改的基础,在此基础下,“专题式教学”也 就被提出来。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采用“专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学 习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研究 对于“专题式教学”来说,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再开发与利用,且 在“专题式教学”中,很多“专题”都是来源于教材、教师以及学生的。因此教师在 开展“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教学,如采取专题讲座、总结以及交流等形式。从实际上来讲,将“专题式教学”运用到高中语文选修课教 学中可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一、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采用专题式教学的依据 1.内涵。 对于专题来说,就是专门进行的讨论或是进行研究的问题。因此可以看出, 专题并不是单一的知识点,也不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通的问题,而是从实际教学活动中,逐渐凝聚出来的,具有针对性与研究价值的,并可以代 表整个教学的一个专题。因此可以看出,从专题的本质上来讲,是可以统领教学 活动的,不仅存在于教材中,还存在于教材以外,但是要严格遵守根据学生与教 师的教学需求而制定出来的,是需要靠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而产生的。 2.将专题式教学运用到高中选修课教学中的可能性。 (1)这是建立在新课改要求基础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设选修课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一些除了教材以外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个性发展。同时在新课改中也明确指出,选修课就是必须课的延伸,因此具有极大的灵 活性。 (2)从选修课的编写上来说,所选用的教材大多以专题为主,根据需求,可以将需要进行研究的资料进行组合,保证课程内容。且在选修课中,不是要求每 一篇都是要进行精读的,而是采用专题教学,来掌握正确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 目标。 二、专题式教学的确立与选择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采用专题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 程中进行选修。且对于选修课来说,重点就是在专题的选择上。所以在采用专题 教学中,不仅可以由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学习任务与问题等来从自己喜欢的方向出发,这样才能 有所收获。如在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来进行自主确立专题。 1.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确定出准确的题目,然后 对这一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选择。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些选题,并让学生阐述一下拟 题的依据是什么,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评价,帮助学生确定研究的方向。同时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的问题范围过大,或是内容跑 偏等。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只有好的开端才能保证研究的准确,专题确定准确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文本,来确定发展的方向,保证深度适宜,凝练 好语言。从这一学习上来看,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依靠教材,来确定专题,同

人教版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

人教版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问题及策略 韩茹霞 摘要:文学体裁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小说作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动人的人物形象描写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但是现在在新课程标准理论指导下,阅读课堂教学还是存在着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审美能力和世界观的确定并不是很明确,使得承载着深厚意蕴的小说被解析的支离破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当前教育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关于本次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其次,是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小说内容的该说;在此,是对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最后,提出有利于提高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关键字:高中语文;小说;人教版;阅读教学 一、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国知网中,检索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就有300多篇,包括硕士论文和期刊数据库。 华中师范大学田甜硕士学位论文《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化反思》(2012年4月)分析了小说教学的模式化表现,提出让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能力,以此来填补理解上的空白点。辽宁师范大学刘伟硕士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讨》(2008年)提出小说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沟通文学理论和阅读课堂教学,要用理论研究指导小说阅读教学,对小说策略由浅入深地教给学生,建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还有在语文天地中陈娟的《高中小说教学的问题与对策》(2014年9月)指出了当前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小说教学优化策略,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教师要主导小说教育方向,再到让学生了解小说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最后对小说进行分类,指出其特点。内蒙古师范大学金婷婷的硕士论文《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分析》(2013年5月)其中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小说的选录做出了总结,对人教版必修三和必修五中的六篇小说进行系统分析,这六篇分别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以及《老人与海》。杨厚培在《谈谈中学语文的小说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