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MSDS——四氯化碳
- 格式:xls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品的MSDS氢氧化钠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名称: 氯气chlorine分子式:Cl2分子量:70.91有害物成分:氯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高毒,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 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
常用化学药品安全数据说明书(MSDS)化学药品安全数据说明书顺序1 盐酸安全数据说明书中文名称:盐酸英文名称:Hydrochloric acid,Chlorohydric acid别名:氢氯酸分子式:HCl分子量:36.46熔点:-114.8℃密度:相对密度(水=1):1.20蒸汽压:饱和蒸气压:30.66 kPa (21℃)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稳定性:稳定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一、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
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二、操作处置与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
立即就医。
四、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五、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清单)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化学品名称苯甲苯二甲苯乙醚四氯化碳甲醇乙醇丁醇硝酸丙酮苯酚甲醛甲醛氢氧化钠三氯甲烷主要物质成份C H6 6C H7 8C H8 10C H O4 10CCl4CH3OHC H OH2 5C H OH4 9HNO3C H O3 6C H O6 6CH O2CH O2NaOHCHCl3理化性质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易燃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蒸汽有毒无色透明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溶剂无色易燃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溶剂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吸湿性,味甜无色液体,有特殊甜味,微溶于水不易燃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有毒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易溶于水无色有酒味的液体,微溶于水带微黄色液体,有强烈刺激腐蚀性无色透明略带香味的液体,易着火,与水、乙醇互溶白色晶体,有臭味,有毒,有腐蚀性,易溶于酒精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有毒,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溶剂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易聚合,有还原性白色半透明晶状固体,有强吸湿性,溶于水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剧毒光气危害性21,2,72,71、2、77,102,72251,2,773、71、3、5、757,10处理措施密闭储存密闭储存密闭储存密封存于阴凉、干燥处密闭储存密闭储存密闭储存密闭储存密闭保存,避光密闭储存密闭储存密闭储存密闭储存密闭储存用自来水冲洗密闭储存注:危害性:(1) 爆炸性(2)易燃性(3) 可燃性(4)自燃性(5)腐蚀刺激性(6) 急性毒性(7)特定毒性(8) 破坏臭氧层物质(9)氧化性(10)有机氯溶剂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清单)序号 化学品名称 16 甲酸 17 氨水 18 对苯二酚 19 四氢呋喃 20 碘化钾 21 硫代硫酸钠 22 溴水 23 磷酸 24 次氯酸钠25 碳酸氢钠 26 亚硝酸钠 27 碳酸铵 28 新洁尔灭 29 氯化锌 30 氢氧化钠溶液主要物质成份 HCOOH NH ·H 0 C H O 6 6 2C H O 4 8KINa S O 2 2 3Br 2H PO 3 4NaClONaHCO 3NaNO 2(NH 4)2CO 3 苯扎溴铵 ZnCl 2NaOH理 化 性 质有强腐蚀性和辛辣刺激性酸味的挥发性液体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无色固体,溶于水无色液体,有醚样气味,能与水,醇、醚、酮、酯、烃类混合无色或者白色立方晶体,无臭,有浓苦咸味,溶于水无色透明晶体,溶于水 暗红棕色液体,能溶于水 不稳定无色晶体,易潮解,易溶于水淡黄色透明液体,呈碱性,强氧化剂白色结晶或者粉末,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白色或者微黄色斜方晶体,易吸湿 无色晶体或者白色粉末, 具有强烈氨臭 淡黄色胶状体, 嗅芳香,味苦,易溶于水白色固体,易潮解, 极易溶于乙醚无色液体危害性55727 无 5、9 55 无 1,3,、9 无 无 无 5处 理 措 施 用自来水冲洗 密闭储存 密闭储存 密封存放,远离火种 密封避光存放 密闭保存 密闭保存 密闭储存 用自来水冲洗 密闭保存 密闭保存 密闭保存 密封保存 密封保存 用自来水冲洗注: 危害性:(1)爆炸性 (2) 易燃性 (3)可燃性 (4) 自燃性 (5) 腐蚀刺激性 (6)急性毒性 (7)特定毒性 (8)破坏臭氧层物质 (9) 氧化性 (10) 有机氯溶剂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清单)理 化 性 质 主要物质成份 处 理 措 施化学品名称 危害性 序号 3 2 5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锌粉氢氧化钾硫酸 冰醋酸 无水碳酸钠活性炭硫化钠 酚酞 氯化钾次甲基兰 硫氰酸钾硝酸银 聚乙二醇 2000柠檬酸铵邻苯二甲酸二乙酯ZnKOHH 2SO 4 CH COOH 3Na CO 2 3CNa S 2C H O4 20 14KCLC 16H 18N 3SCl .3H 2OKSCNAgNO 3C H N O 6 17 3 7C H O 12 14 4浅灰色粉末,有强还原性,易燃白色吸湿性固体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 无色粉末,热稳定性高 有多孔结构的颗粒,有吸附作用无色结晶,易潮解释放 H 2S 气体,有毒白色粉末,溶于乙醇 白色晶体粉末 兰绿色粉末状固体无色单斜晶系结晶,易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无色透明斜方晶体,有机物存在时变黑,在纯净空气中,露光不变色无色粘稠液体白色晶体粉末,易潮解,溶于水无色液体,微具芳香味,不溶于水,溶于苯、丙酮等255、9 5、7 无 无7 无 无775,7,9 无 无 无密封保存 密封保存密封保存,自来水冲洗密封保存 密封保存 密闭保存 密闭保存 密闭保存 密闭保存 棕色瓶保存密封存于阴凉、干燥处密封存放 密封存放 密封存放 密封存放注:危害性:(1)爆炸性 (2) 易燃性 (3)可燃性 (4) 自燃性 (5)腐蚀刺激性 (6)急性毒性 (7)特定毒性 (8)破坏臭氧层物质(9) 氧化性 (10) 有机氯溶剂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清单)理 化 性 质 无色粘稠液体。
四氯化碳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四氯化碳属高蓄积性物,在哺乳动物的肝部可产生蓄积,对鲑鱼可致肝癌。
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可能由于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性循环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2350mg/kg(大鼠经口);5070mg/kg(大鼠经皮);急性毒性:LD50LC504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经口29.5ml,死亡;人吸入320g/m3,505~10分钟后死亡;人吸入150~200g/m3,1/2~1小时有生命危险;人吸入15g/m35分钟后眩晕、头痛、失眠,脉率快;人吸入1~2g/m3,30分钟后轻度恶心、头痛,脉率和呼吸加快;人吸入0.6~0.7g/m3,可耐受3小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吸入400ppm,7小时/天,5天/周,173天,部分动物127天后勤部死亡,肝肾肿大,肝脂肪变性,肝硬化,肾小管上皮退行性病变。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ul/L。
DMA损伤:小鼠经口335umol/kg。
):2g/kg(孕7~8天),引起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3619mg/kg(雄性,10天),引起睾丸、附睾和输精管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可疑。
小鼠经口1250mg/kg/日×78周,肝细胞癌发病率增高。
致畸性:大鼠吸入300~1000ppm/日(妊娠期6~15天)对胚胎有致畸作用;三代繁殖试验大鼠吸入50~400ppm,无胎毒和致畸作用。
污染来源:生产四氯化碳的有机化工厂、石油化工厂等企业都可能产生四氯化碳污染。
四氯化碳用作油类、脂肪、真漆、假漆、硫磺、橡胶、蜡和树脂的溶剂、冷冻剂、薰蒸剂、织物的干洗剂、金属洗净剂、杀虫剂。
四氯化碳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四氯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tetrachloride中文名称2:四氯甲烷英文名称2:tetrachloromethane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致冷剂、杀虫剂。
亦作有机溶剂。
2. 危险性概述2.1 危险性类别:有毒品。
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 健康危害:高浓度本品蒸气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严重损害。
2.4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2.5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四氯化碳56-23-5 99.5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
口服活性碳,导泻。
就医。
4.5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本品蒸气,常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时可发生肺水肿。
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精神恍惚、步态蹒跚、昏迷等。
出现消化道症状。
较严重病例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中毒性肝、肾损伤。
重者甚至发生肝坏死、肝昏迷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可因室颤和呼吸中枢麻痹而猝死。
口服中毒肝、肾损害明显。
少数病例发生周围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
皮肤直接接触可致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肾损害、皮炎。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遇明火或高温易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在潮湿的空气中逐渐分解成光气和氯化氢。
5.2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5.3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目录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N,N-二甲基甲酰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氨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次氯酸钠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4)碘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8)2,2`-二苯基羰二肼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1)高氯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4)酸性铬黑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8)过硫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1)甲基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5)甲基红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9)酒石酸锑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2)抗坏血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5)可溶性淀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8)邻苯二甲酸氢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1)磷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4)磷酸二氢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8)磷酸氢二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1)硫代硫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4)硫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7)硫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1)硫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5)硫酸亚铁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9)硫酸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2)氯胺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5)氯化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8)氯化钡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2)氯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6)钼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9)硼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12)氢氧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16)三乙醇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0)水杨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4)四氯化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7)四硼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1)碳酸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4)铁氰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7)硫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1)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5)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9)硝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3)硝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7)硝酸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1)溴百里酚蓝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5)亚硝基铁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8)盐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1)氧化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5)乙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9)乙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2)异烟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5)重铬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8)乙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92)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96)碘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0)氯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4)汽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7)碘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1)溴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4)氰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7)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4-aminoantipyrine英文名称:ampyrone技术说明书编码:2062CAS No.:83-07-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四氯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tetrachloride;tetrachloromethane化学品别名:四氯甲烷CAS No.:56-23-5EC No.:200-262-8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吸入有毒。
有轻微致癌性风险。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对臭氧层有危害。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急毒性-口服,类别3;急毒性-皮肤,类别3;急毒性-吸入,类别3;致癌性,类别2;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3;危害臭氧层,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怀疑会致癌,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破坏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危害公共健康和环境。
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参考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的回收或循环再用的信息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生成的蒸气或气溶胶(雾、烟),可对身体产生毒害作用。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目录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N,N-二甲基甲酰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氨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次氯酸钠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4)碘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8)2,2`-二苯基羰二肼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1)高氯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4)酸性铬黑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8)过硫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1)甲基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5)甲基红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9)酒石酸锑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2)抗坏血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5)可溶性淀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8)邻苯二甲酸氢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1)磷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4)磷酸二氢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8)磷酸氢二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1)硫代硫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4)硫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7)硫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1)硫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5)硫酸亚铁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9)硫酸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2)氯胺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5)氯化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8)氯化钡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2)氯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6)钼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9)硼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12)氢氧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16)三乙醇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0)水杨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4)四氯化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7)四硼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1)碳酸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4)铁氰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7)硫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1)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5)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9)硝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3)硝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7)硝酸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1)溴百里酚蓝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5)亚硝基铁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8)盐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1)氧化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5)乙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9)乙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2)异烟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5)重铬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8)乙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92)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96)碘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0)氯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4)汽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7)碘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1)溴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4)氰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7)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4-aminoantipyrine英文名称:ampyrone技术说明书编码:2062CAS No.:83-07-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
四氯化锡(氯化锡)安全技术说明书标识中文名:四氯化锡(无水)、氯化锡英文名:tintetrachloride;stannicchloride 分子式:SnCl4分子量:260.53 CAS号:7646-78-8危规号:81053理化性质性状:无色发烟液体,固体时为立方结晶。
溶解性:溶于水、醇、苯、四氯化碳、汽油、二硫化碳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33 沸点(℃):114 相对密度(水=1):2.23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无资料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燃烧热(KJ/mol):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1.33(10℃)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燃烧分解产物:氯化物闪点(℃):无意义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下限(%):无意义稳定性:稳定爆炸上限(%):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引燃温度(℃):无意义禁忌物:强碱、易燃或可燃物、水、醇类。
危险特性:不燃。
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
与碱性物质混合能引起爆炸。
在潮湿空气存在下,放出热和近似白色烟雾状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
具有腐蚀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
禁止用水。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OSHA 2mg[Sn]/m3;ACGIH 2mg[Sn]/m3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急性毒性:属低毒类 LD50:99mg/kg(小鼠静注) LC50:2300mg/m3 10分钟(大鼠吸入)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可能由于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危险化学品档案61554:四氯化碳(四氯甲烷)危险化学品查询结果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四氯化碳属高蓄积性物,在哺乳动物的肝部可产生蓄积,对鲑鱼可致肝癌。
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可能由于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性循环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2350mg/kg(大鼠经口);5070mg/kg(大鼠经皮);LC50504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经口29.5ml,死亡;人吸入320g/m3,5~10分钟后死亡;人吸入150~200g/m3,1/2~1小时有生命危险;人吸入15g/m35分钟后眩晕、头痛、失眠,脉率快;人吸入1~2g/m3,30分钟后轻度恶心、头痛,脉率和呼吸加快;人吸入0.6~0.7g/m3,可耐受3小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吸入400ppm,7小时/天,5天/周,173天,部分动物127天后勤部死亡,肝肾肿大,肝脂肪变性,肝硬化,肾小管上皮退行性病变。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ul/L。
DMA损伤:小鼠经口335umol/kg。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g/kg(孕7~8天),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619mg/kg(雄性,10天),引起睾丸、附睾和输精管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可疑。
小鼠经口1250mg/kg/日×78周,肝细胞癌发病率增高。
致畸性:大鼠吸入300~1000ppm/日(妊娠期6~15天)对胚胎有致畸作用;三代繁殖试验大鼠吸入50~400ppm,无胎毒和致畸作用。
污染来源:生产四氯化碳的有机化工厂、石油化工厂等企业都可能产生四氯化碳污染。
四氯化碳用作油类、脂肪、真漆、假漆、硫磺、橡胶、蜡和树脂的溶剂、冷冻剂、薰蒸剂、织物的干洗剂、金属洗净剂、杀虫剂。
四氯化碳CCl4Carbon tetra-Chloride化学式CCl4,又称四氯甲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能起麻醉作用,有毒。
四氯化碳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因此它是一种非极性分子,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它本身又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脂肪、油类、树脂、油漆以及无机物碘等。
四氯化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助燃,与酸、碱不起作用,但对某些金属(如铝、铁)有明显的腐蚀作用。
溶解性能微溶于水、但能与多种有机溶液剂混溶。
能溶解油脂、蜡、树脂、沥青、橡胶、精油、杜仲胶以及磷、硫、碘等,不溶解纤维素酯。
可以用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制得.结构式性质1.四氯化碳为无色澄清易流动的液体,有时因含杂质呈微黄色,具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密度(20℃)1.595克/立方厘米、熔点-22.8℃,沸点76~77℃。
2.四氯化碳的蒸气较空气重约5倍,且不会燃烧,利用这种特性常用以灭火,尤其能够扑灭汽油、火油及其它各种不能与水相混合的油类,以及电器所发生的火灾。
因四氯化碳一经化成蒸气,便沉于空气的下部,将空气逐出,火焰自然熄灭。
3.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切勿吸入人体。
吸入2~4毫升就可使人死亡。
4.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
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能与醇、醚、氯仿、苯等任意混合。
对于脂肪、油类及多种有机化合物为一极优良的溶剂。
制备方法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
四氯化碳保存方法小技巧CCl4易挥发,常常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但夏天温度较高其挥发仍较快。
我经实验发现用水液封保存四氯化碳不易挥发,能长久贮存。
向CCl4中加入少量水,水浮在上层形成一层与CCl4同样无色的液封。
实验检验其保存效果采用了两种方法:方法一:闻气味。
方法二:两份各300mL的CCl4一份加200mL水液封,一份不加水,在相同的条件下保存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