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赏析中国画三要素|气韵、笔墨、章法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
它是以墨为主色,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
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它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
1.欣赏作品要看气韵早在1500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
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原则。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
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
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
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
”清方薰则说:“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
由于历代艺术家的分析、总结,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中国画品赏的主要准则。
总之,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
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2.欣赏作品要看笔墨“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
“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
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
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
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
书画同源:1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
2同起源:书法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同之处。
象形文字。
3同形源: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
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流露出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4同神源: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
5同心源: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人的品性皆会融入其书画作品之中,书法与绘画艺术也因其作者而有了其各自品格。
故此可得,书画同源,源自人心。
南北宗论:1明,董其昌,华亭派、松江派代表人物。
2佛教禅宗分南北,唐时始分。
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3北宗: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傒、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
4南宗:王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5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
6缺点: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
限制了绘画的发展。
三远法:1北宋画家郭熙在他的著名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出的。
2高远、深远、平远。
3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透视法六法论:1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2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古画品录》)中。
3气韵生动(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骨法用笔(“骨法”最早大约是相学的概念,后来成为人们观察人物身份和特征的语言)、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构图)、传移模写(临摹作品)谢赫《古画品录》(画品)南朝齐1国画理论著作2书中提出的“六法”之说,影响大,为历代画家、鉴赏家遵循,有较大的理论价值。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随类赋彩、传移模写)六要论:1五代后梁荆浩《笔法记》2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原文: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
自古画人罕能兼之。
”彦远试论之曰: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
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
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
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上古之画,迹简意澹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
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
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故工画者多善书。
然则,古之嫔擘纤而胸束,古之马喙尖而腹细,古之台阁竦峙,古之服饰容曳,故古画非独变态、有奇意也,抑亦物象殊也。
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无生动之可拟,无气韵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
顾恺之曰:“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其台阁一定器耳,差易为也。
”斯言得之。
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
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故韩子曰:“狗马难,鬼神易。
狗马乃凡俗所见,鬼神乃谲怪之状。
”斯言得之。
至于经管位置,则画之总要。
自顾、陆以降,画迹鲜存,难悉详之。
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
所以气韵雄状,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
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
至于传模移写,乃画家末事。
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
岂曰画也?呜呼!今之人,斯艺不至也。
宋朝顾骏之常结构高楼以为画所,每登楼去梯,家人罕见。
若时景融朗,然后含毫;天地阴惨,则不操笔。
今之画人,笔墨混于尘埃,丹青和其泥滓,徒污绢素,岂曰绘画?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
译文:六法论”有哪些内容呢?它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气韵生动:气韵指什么呢?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以前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
张怀瓘:【神妙能】朱景玄:【神妙能逸】黄休复:【逸神妙能】赵佶:【神逸妙能】张彦远:【自然神妙精谨细】郭熙: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韩拙: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
荆浩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刘道醇:六要【气韵兼力,格制俱老,变异合理,彩绘有泽,去来自然,师学舍短】六长【粗卤求笔,僻涩求才,细巧求力,狂怪求理,无墨求染平画求长】绕自然《绘宗十二忌》布置迫塞,远近不分,山无气脉,水无源流,境无夷险,路无出入,石止一面,树少四枝,人物伛偻,楼阁错杂,滃淡失宜,点染无法。
邹一桂《小山画谱》画忌六气:一曰俗气,如村女涂脂;二曰匠气,工而无韵;三曰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四曰草气,粗率过甚;五曰闺阁气,描条软弱,全无骨力;六曰蹴黑气,无知妄作,恶不可耐。
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黄钺,二十四画品: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逸,朴拙,超脱,奇辟,纵横,淋漓,慌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建拔,简洁,精谨,俊爽,空灵,韶秀盛大士,画有七忌:用笔忌软滑,忌硬,忌重而滞,忌率而溷,忌明净而腻,忌从密而乱。
画有三到:理也,气也,趣也。
画有六长:所谓气骨古雅,神韵秀逸,使笔无痕,用墨精采,布局变化,设色高华是也。
画有四难:笔少画多,境显意深,险不入怪,平不类弱,经营惨淡,结构自然。
先秦,秦,汉美术理论概论:从文献的角度看,由于时间的久远,流传至今关于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以迄秦.汉有关美术史方面的记载,尤其是美术理论已不多了,但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发端期,却对后世美术发展起着遗传基因般的决定性作用。
美术观念带上了明显的阶级的.伦理的.功利的性质。
夏商周三代时期美术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艺术的实际功用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
一、前言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对中国画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我参加了中国画实验实训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中国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提高对中国画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
3. 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4. 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1. 课程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画基础知识:包括中国画的历史、流派、技法、工具等。
(2)绘画技法:学习线条、构图、色彩、笔墨等基本技法。
(3)实践创作:通过临摹、写生、创作等方式,提高绘画能力。
2. 实训方法(1)课堂讲解:由专业教师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2)示范演示:教师现场演示绘画过程,使学生直观地学习技法。
(3)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绘画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4)作品展示:定期举办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训,我对中国画的历史、流派、技法、工具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中国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2. 技法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线条、构图、色彩、笔墨等基本技法,提高了自身的绘画水平。
3. 创作能力方面在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不断尝试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以下是我的一些创作成果:(1)临摹作品:通过临摹经典作品,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线条、构图、色彩等技法,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水平。
(2)写生作品:在写生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表现在画面上。
(3)创作作品:通过创作,我尝试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提高了自己的创作能力。
五、实训体会与反思1. 体会(1)实训使我认识到,中国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一、前言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艺术瑰宝,提高自身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我参加了中国画实训课程。
现将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知识学习、技法实践与创作。
(1)基础知识学习:包括对中国画的历史、理论、技法等方面的学习,了解不同画派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2)技法实践:学习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画种的技法,如勾线、皴擦、泼彩等。
(3)创作:结合所学技法,进行绘画创作,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2. 实训方法(1)课堂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了解绘画技巧和审美要求。
(2)实践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不断提高绘画技能。
(3)交流与讨论:与同学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探讨绘画技巧和创作思路。
三、实训心得1. 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历史、理论,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画并非简单的绘画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国画的不同画派、技法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
这使我对中国画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也更加珍惜这一艺术瑰宝。
2. 技法实践在技法实践环节,我学会了勾线、皴擦、泼彩等技法,并尝试将这些技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如线条不流畅、色彩搭配不当等。
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绘画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3. 创作体验在创作环节,我尝试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题材。
在创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幅优秀的作品需要具备以下要素:(1)构图合理:构图是绘画的基础,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图。
(2)线条流畅:线条是绘画的灵魂,流畅的线条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3)色彩搭配:色彩是绘画的调味品,恰当的色彩搭配能使作品更具美感。
(4)意境深远:一幅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境,让人产生共鸣。
4. 交流与讨论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探讨绘画技巧和创作思路。
一、国画的艺术特点1. 以线条为骨,以墨色为韵国画在表现手法上,强调以线条勾勒轮廓,以墨色渲染气氛。
线条在国画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既能表现物象的形态,又能传达出画家的情感。
墨色则是国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层次和质感,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2. 虚实相生,意境深远国画注重表现画面的虚实对比,通过实写与虚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意境悠远的画面效果。
这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使得国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国画艺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国画创作中,画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独特的构图方式国画在构图上独具匠心,善于运用“留白”手法,使画面更具意境和韵味。
同时,国画还讲究“疏密有致”,使画面既不失平衡,又充满动感。
二、国画的魅力所在1. 传承千年,独具特色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国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 情感表达,韵味无穷国画在表现手法上,善于运用线条、墨色等元素,将画家的情感融入其中。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使得国画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人陶醉其中。
3. 哲学思想,启迪智慧国画艺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这种思想观念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人生哲学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欣赏国画,能够启迪智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4. 民族精神,凝聚力量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欣赏国画,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凝聚民族力量。
总之,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国画艺术,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国画怎么写学员期末总结在这个学期的国画课上,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体会到了国画的魅力和艺术魂魄。
通过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不仅学会了画各种中国画的基本技巧,还领悟到了其中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内涵。
以下是我对这个学期国画课的总结和感悟。
首先,在这个学期的国画课上,我们学习了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色彩运用。
老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详细介绍了中国画的传统构图方式,如"三槅"、"三点"、"三势"等,使我们了解了传统中国画的平面美感和丰富的寓意。
同时,老师还引导我们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手法,如水墨、工笔和写意等,并讨论了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这些学习,我发现了中国画独有的意境和内涵,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和热爱。
其次,在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
老师指导我们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形态和特点,学习如何用笔墨表现它们的美感和生命力。
在花鸟画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不同的笔墨手法和色彩运用,来表现不同植物的纹理和色彩。
同时,在人物画方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画的人物构图规律和形象塑造技巧,从而使我们在画人物时更具有表现力和准确性。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和博大精深。
另外,在这个学期中,我们进行了不少绘画作品的创作。
老师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评评点。
这让我从一个完全不懂国画的小白,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创作一些简单作品的学员。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国画的技巧和方法,还锻炼了我的观察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和互动,我还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启发和建议,使我的作品逐渐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的国画课给了我很多的收获和惊喜。
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我深入了解了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和独特魅力。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创作,我的绘画技巧逐渐提高,创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国画评语点评期末总结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本期末总结将围绕国画的魅力与表现进行评述,探讨国画的独特魅力及其表现技巧,以及国画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一、国画的独特魅力1.自然意境的美好:国画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以及与自然相辅相成的人物、花鸟等,通过抒发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体现自然的美。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能够给人以清新、宁静和愉悦的感受,使人舒心愉悦。
2.形象的丰富多样:国画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的山水、花鸟,也有近年来的人物、动物等题材的创新。
这种多样化的表现方式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又能够不同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的多样性。
3.文化的深厚底蕴:国画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每一幅画作都能够从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国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以及传统价值观,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国画的表现技巧1.线条的运用:线条是国画表现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线条的处理,可以表现出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和动态。
在山水画中,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山峦的延展、水流的流动等;在花鸟画中,通过线条的勾勒可以完美地描绘花朵的轮廓和羽毛的细节。
2.颜色的运用:国画以墨色为主导,但也注重淡墨轻彩的处理方式。
通过墨色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不同物体相似而又各具特色的质感。
同时,使用彩色可以增加画作的层次感和艺术效果。
3.遗留空白的运用:国画注重留白的处理,通过为空白部分的运用,可以产生画面的余地,并使画作更具张力与韵味。
正是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国画的画面显得空灵、自然且具有内涵。
三、国画与现代生活的关系1.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国画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它是将历史与现代相连的桥梁。
在现代生活中,国画既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又能够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审美需求。
2.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媒介:国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借助画笔和颜料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传达一种对于生活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第1篇一、引言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中国画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中国画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既要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
以下是我从事中国画教学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 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中国画,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传授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规律。
包括线条、构图、色彩、笔墨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作品,使学生了解国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绘画风格,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示、学生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技法。
2.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3. 鼓励创新。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对于学生的创新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4. 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举办绘画比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四、教学实践中的感悟1.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中国画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心和毅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地追求艺术梦想。
2. 传承与创新并重。
在教学中,既要传承和弘扬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又要鼓励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国画教学心得体会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画教学心得体会3篇国画教学心得体会1国画创作心得体会范文国画创作心得体会一、在现在这个各种思想纷繁芜杂,风格多样的绘画领域里,一个年轻人的绘画道路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
国画教研反思与总结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水墨,彩墨画法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国画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2、学习中国画写意丝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大提斗笔)}、调色盘、纸杯、毛毡、A4生宣纸。
2、教师用具:文房四宝一套、丝瓜范画一张、步骤图一张、吸铁石若干。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瓜果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笔墨技法和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紫藤和螃蟹等种类,今天,老师准备来教同学们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丝瓜。
(板书解题:中国画——丝瓜)三、讲授新课1、启发谈话你们知道丝瓜什么时候成熟吗?(指名回答)(——它是夏季的时候成熟)(——炎炎夏日,碧绿碧绿,大大小小的丝瓜吊在浓浓的绿荫里,显得分为美观。
丝瓜的末端一朵朵的小黄花,像天幕上的星星一样分外吸引人。
在中国漫长的绘画史上有很多大画家就喜欢画丝瓜,不仅因为它适宜国画的水墨表现,而更在于它负载着一片浓浓的田园诗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丝瓜的画法吧!2、读画丝瓜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田间地头,超市菜场都能看到。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齐白石老先生画的丝瓜(出示范图)(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丝瓜图,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瓜叶、瓜身、藤蔓、瓜花)。
再看看瓜叶有什么特点?瓜身又有什么特征?藤蔓呢?(——瓜花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
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圆圆头的椭圆形组成的。
②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齐白石老爷爷的《丝瓜图》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中锋蘸藤黄点花瓣,再换斗笔侧锋画出瓜叶,未全干时狼毫笔勾出叶脉,长锋笔画藤。
中国画基础知识:1.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原來泛指中国绘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
较之西方绘画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有明显的差界。
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 今作为中国的画种之一,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品种。
中国画不是一个符合艺术分类学的科学概念,按工具材料的区别,可以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与汕画、水彩画、版画、水粉画并列;按使用上的不同,中国画作品可分别列入壁画、连环画、年画、插图之中;按题材之异,可以分别列入人物画、风景画之内。
但是它毕竟以悠久的历史和独树一帜的特点,集中代表了中国绘画传统及其在新时代的更新,是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口成体系,是东方绘画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画在技法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1)构图布局自宙。
根据主题的需要,突破时空的限制,女山“清明上河图”、“长江万里图”等,构图都采用了散点透视,将远隔千里,时隔数日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一个画面之中(2)内容概括,主体突出。
中国画的造型观源于生活,在对物象进行提炼、取舍、加工过程中并不脱离人们的视觉经验,也不违背生活的逻辑,讲究通过艺术的经营将自然物象转化为用笔墨和线条表现的绘画形式符号。
(3)以线造型为主,以点、面造型为辅。
物象的型、质和形象是通过轻重、粗细不同的各种线的组合,以及大小虚实等不同的点、面配合下体现出來的。
3.中国画的分类是怎样的?中国画基本分为三大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工笔画中包括白描、淡彩、重彩和没骨工笔。
写意画中包括兼工带写、小写意和大写意。
4.中国画的画幅形式是怎样的?画幅形式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而、镜心、横披与手卷等。
5.中国画用什么样的笔?中国画使用的笔通称毛笔,制笔的毫料有软毫、硬毫和兼毫三种。
软毫笔以羊毫为多,鸡毫次之。
羊毫笔有长锋、中锋、短锋之别,长锋羊毫笔锋长,含水分较多,适于表现多种墨色变化,但不易掌握。
国画毕业创作结论总结第1篇关键词:动画专业;实践教学;创业教育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国家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是,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并无前人经验可循。
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如今,我们倡导的现代教育改革侧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创业教育就是其中很好的一种方式。
因此,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通过创业教育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业的热情,从而改变我国大学生就业较为单一的模式,正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创业教育始于美国,美国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大力提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尤其以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较快。
如今,美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已经较为完备,从中学、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都有创业教育的课程安排。
在我国,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尚不充分。
因此,创业教育的各方面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创业教育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模式,这一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教育理念对于动画这种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来说,优势是十分显著的。
在动画专业中,创业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是以课内外结合的状态为特征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设计课题或项目,说明规则和要求,学生则参与实际创作的整个流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其作业,让学生在创作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其创意能力与动手能力。
这不仅有利于突破以往教学中简单的单向授受关系,使之转化为动态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还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
在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进行创业教育,将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一、建立创新创业团队在动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可以尝试建立相关的创业团队,开展团队教学活动,如二维动画创作团队、三维动画创作团队、多媒体创作团队、漫画创作团队、衍生产品创作团队等。
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中,国画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今天,让我们一同回顾国画的发展历程,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对这幅千年艺术长卷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总结。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先秦,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其中,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三大画科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国画的多元面貌。
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1. 笔墨交融,意境深远国画以笔墨为载体,通过浓、淡、干、湿的变化,展现丰富的层次和质感。
画家们运用“墨分五色”的技巧,将墨色变化无穷,创造出深邃的意境。
2. 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国画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造型生动传神。
线条的运用不仅体现了画家的技法,更传达了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3. 立意高远,寓意丰富国画作品往往立意高远,寓意丰富。
画家们通过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国画的艺术价值1. 文化价值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哲学、宗教、道德等丰富内涵。
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观念。
2. 艺术价值国画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3. 情感价值国画作品往往蕴含着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欣赏国画作品,能让人感受到画家的喜怒哀乐,引发共鸣。
四、国画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国画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现代画家们将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同时,国画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总之,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国画艺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国画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画论期末考试总结
1.“解衣般礴”,是借用画画的故事讲道家“任自然”的思想,本意原不在论画,但这种不受世俗礼法束缚的思想,却道出艺术创作的特殊性,即艺术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
2王充论画《论衡》书中有关美术的主要论点有:
①提出美术反应现实,反对“尊古卑今”②反对绘画宣扬鬼怪思想。
③认为绘画的功能不如文字著作④混淆了神话与“虚妄”的界限
3陆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与画”
4顾恺之绘画理论的贡献:是我国杰出的理论家主要针对人物画和肖像画
①明确的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②提出了反映生活的“以形写神”论③重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④提出体验生活的“迁想秒得”论
5“迁想秒得”论:它的含义是提倡画家于绘画对象之间的主观与客观联系,画家作画之前首先要观察、研究描绘的对象,深入体会,揣摩对象的思想、感情,这是“迁想“画家在逐渐了解和掌握对象的精神方面的特征,经过分析,提炼,获得了艺术思想,这是”秒得。
迁想秒得的过程,也就是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
6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谢赫《古画品录》姚最《续画品录》提出“心师造化”
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唐:
7论绘画用笔:随着绘画的发展,中国造型的主要手段和形式美的表达手段的用笔也不断的发展由稚拙到精美,由单一到丰富。
张彦远从四大画家的用笔,总结了以下理论:
①书画用笔同法指出中国画与书法用笔有相同之处。
②笔法不同,风格相异。
③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8“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它概括了画家创作过程中反映客观事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的联系作用,外师造化是画家从客观事物汲取的创作原料,忠实于他描绘的对象。
但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事不够的,画家还必须进而对他表现的对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头脑找那个加以改造,这就是心源,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完整的创作过程。
宋:9减笔画的开创者石恪郭思的《林泉高致》提出三远
10邓椿《画继》刘道醇“六长”①粗卤求笔②僻涩求才③细巧求力④狂怪求理⑤无墨求染⑥平画求长
11论画家的修养:宋代从理论上就重视画家的修养,并把画家的修养作为评画或创作的一种标准,宋人提出的画家的修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学造诣、二是生活经历、三是艺术传统的研究继承。
元:
12李衎的画竹论,是我国第一篇进画竹的技法理论
13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与书画用笔同法论柯久思《竹谱》钱造“士气说”
倪瓒的“逸笔”与“逸气”说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14黄公望“作山水必以黄为师,如吟诗之学木地”《写山水决》邪、甜、俗、赖、生熟明:15王履《华山图序》李开先《画品》
16徐渭论画:他是明代富与革新精神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戏剧家
①借物抒情②重气韵,不拘成法③用笔优劣在于生动与否
17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沈颢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关于画派的理论。
清
18王原祁代表拟古思想恽格的“摄情”说邹一桂的“活脱”说金农扬八
19石涛的艺术思想:⑴法与化①有法必有化②我有我法⑵“法”与生活⑶物我交融⑷不似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