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和瞳孔的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意识、瞳孔的观察一、意识1.清楚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应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能正确回答问题。
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昏睡状态,对周围事物淡漠,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迟缓,对物理刺激有反应,唤醒后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但合作欠佳。
3.朦胧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部分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4.昏迷是指病人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昏迷分为三度:轻度、中度、重度。
(1)轻度昏迷意识迟钝,反复呼唤偶尔能应,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对强烈疼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浅反射存在。
(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常有躁动,强烈疼痛刺激反应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
(3)深度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张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方法(GCS)在国际上由于词汇翻译有差异,影响判断病人意识的准确性,为了便于沟通,国际上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
它是从病人的睁眼、语言、运动三项反应情况给予计分,总15分,14-12分为轻度昏迷,11-9分为中度昏迷,8-4分为重度昏迷,且预后极差,3分以下罕有生存。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当颅脑因各种因素受到损伤而出现颅内压增高,进而发生脑疝就可引起意识改变,早期出现嗜睡、朦胧、躁动、中晚期处于昏迷状态。
神经外科几种特殊意识障碍(1)去大脑皮层综合征由于大脑皮层严重缺氧所致,表现为语言、运动、意识丧失,但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咀嚼反射和吞咽运动等都存在,对痛刺激有逃避反射。
(2)运动不能缄默症由于损伤额叶前方和边缘系统或间脑和中脑网织结构所致。
表现为缄默不语、四肢不动,对痛刺激有反应,能睁眼但眼球固定,面无表情,大小便失禁。
(3)闭缩综合征由于桥脑腹侧双侧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受损所致,表现为神志清楚,但无语、面无表情、吞咽反射消失,可出现瘫痪,包括头面部、咽喉部。
昏迷病情观察昏迷是指患者失去意识,并且无法通过常规的刺激手段唤醒。
对于出现昏迷的患者,及时观察病情非常重要,以帮助医生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昏迷病情观察的基本内容和注意事项。
一、观察时间昏迷患者的病情观察需要持续进行,每天至少观察数次,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观察的时间段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但要保证连续性和准确性。
二、观察内容1. 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是否有眼球活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
比如,轻轻触摸患者的皮肤,看是否有任何不自主的反应,比如皮肤出现鸡皮疙瘩、肌肉收缩等。
2. 瞳孔状态: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的情况等。
使用手电筒或强光照射一个瞳孔,然后观察两个瞳孔的大小变化和对光的反应。
3. 呼吸情况: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无呼吸困难等。
特别注意观察腹胀情况,是否出现呼吸浅、快或慢的现象。
4. 血压情况:可通过自动血压计或者手动测量的方式,观察患者的血压。
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
5. 心率情况:观察患者的心率是否规律,可使用心电图仪器进行监测。
记录心率的数值。
6. 体温情况:观察患者的体温是否升高或降低,记录体温的数值。
7. 尿量情况: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的颜色是否正常,记录尿量的数值。
三、观察记录观察过程中,应当把观察到的现象具体记录下来,以便医生对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观察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观察时间、观察内容以及观察结果等。
记录要详细、准确,并按时间顺序排列。
四、观察注意事项1. 观察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恢复。
2. 观察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特别是防止昏迷患者摔伤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和责任心,不应急躁,要耐心等待观察结果的出现。
4. 观察结果要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医生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昏迷病情观察是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危重病人神志状态观察要点危重病人的神志状态观察是重要的护理工作之一,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病情变化,提供准确的医疗干预和救治措施。
以下是关于危重病人神志状态观察的要点和注意事项:1. 观察频率:神志状态的观察应该是连续的、全天候的。
特别是对于危重病人,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观察,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2. 观察时间:在每次观察中,记录时间,以便对比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
3. 神志清醒度:观察时需要关注病人的清醒程度。
清醒度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状态,病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判断神志状态的关键指标。
4. 语言交流:注意观察病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是否能正常说话、理解他人的指令以及是否表达出痛苦或不适等都是观察的重要方面。
5. 瞳孔反应:瞳孔的观察能够反映脑神经功能的状态。
要仔细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以及是否对称,突出异常情况的发现。
6. 意识状态:通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可以了解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注意观察有无意识丧失、定向力不正常等症状。
7. 行为表现:观察病人的行为表现,包括举手、握拳、张口等反应。
注意观察是否有四肢活动障碍、肌张力异常等情况。
8. 心理状态:除了生理状态外,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也非常重要。
有时候疼痛、情绪波动等因素会影响病人的神志状态,应及时了解和评估。
9. 重点观察:对于危重病人,需要特别关注呼吸、血压、心脏活动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能与神志状态的改变相关。
10. 记录准确:观察的结果应该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记录时要用客观、简洁、准确的语言,以方便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危重病人神志状态观察是对病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信息,对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观察过程中,护士应保持专注、细致,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准确判断病人的神志状态,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危重病人意识状态观察要点在医疗护理中,观察和评估危重病人的意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是病情进展的征兆,及时观察并护理是保障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危重病人意识状态观察要点的详细介绍。
1. 意识水平的评估在观察危重病人的意识状态时,首先要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通常分为清醒、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
观察患者是否清醒,能否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
评估意识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轻重,并指导后续的护理措施。
2. 瞳孔的观察瞳孔的观察是判断危重病人意识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规要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和对远近物体的调节能力。
正常情况下,瞳孔应该等大等圆,并对光有适当反应。
如果发现瞳孔异常,如不等大、散大、光反应迟钝等,可能是意识状态发生变化的表现。
3. 肢体活动的观察危重病人在意识状态改变时,肢体活动常常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观察患者四肢的活动能力,包括是否能有意识地活动手指、脚趾以及自发性的运动等。
注意检查是否有肌张力的改变,如痉挛、强直等。
肢体活动的观察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4. 纵向观察对危重病人的意识状态进行纵向观察十分重要,即观察其意识状态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每隔一定时间或根据医嘱要求进行观察记录,如每小时、每四小时等。
通过纵向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持续改善、恶化或保持稳定。
5. 专注于细节观察危重病人的意识状态时,需要专注于细节。
细心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苍白、出汗情况、瞳孔变化的速度和大小、对刺激反应的程度以及是否出现异常的呼吸模式等。
任何异常的变化都可能是预示着病情恶化的信号,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细节并及时报告医生。
6. 交流与合作在观察危重病人的意识状态时,交流和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耐心询问疼痛感觉、头晕或者其他不适症状的变化。
同时,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准确和及时的沟通,共同追踪患者的变化情况以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观察神志瞳孔护理措施简介在护理工作中,观察患者的神志和瞳孔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观察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状况是否存在异常,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参考。
本文将介绍观察神志和瞳孔护理的基本原则、常见的观察指标,以及相关的护理技巧。
观察神志的护理原则观察患者的神志是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重要方法,以下是观察神志的护理原则:1.维持环境安静:减少干扰可以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2.注重细节观察: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患者的表情、语言、行为等,注意观察有无混乱、嗜睡、昏迷等情况。
3.定期记录观察结果:护士应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的改变、发病时间及病情变化等。
观察瞳孔的护理原则观察患者的瞳孔是评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重要方法,以下是观察瞳孔的护理原则:1.维持适当光线:适当的光线可以帮助护士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形态,过亮或过暗的环境都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
2.明确观察方法:护士在观察瞳孔时应采用恒定的观察位置和距离,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可比性。
3.观察双眼瞳孔:护士要分别观察患者双眼的瞳孔状态,比较两侧瞳孔的大小、形态和反应,以便发现异常情况。
4.记录观察结果:护士应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瞳孔状态,包括大小、形态、光反应等指标的改变。
常见的观察指标观察神志和瞳孔时,有几个常见的指标需要注意,包括:1.意识状态:可通过询问患者姓名、时间、地点等来评估患者的意识清晰度,也可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沟通能力。
2.瞳孔大小:正常人的瞳孔大小在2-6毫米之间,通过观察瞳孔的直径变化可以评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情况。
3.瞳孔形态:正常人的瞳孔呈圆形,通过观察瞳孔的形态可以发现有无异常情况,如瞳孔变形、破裂等。
4.光反应:通过使用手电筒等光源照射瞳孔,观察瞳孔对光的反应,可以评估患者的瞳孔反射能力和交感神经的功能。
相关的护理技巧观察神志和瞳孔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护理技巧:1.用光线照明法:将光线从一侧照射至患者眼睛侧面,然后移动光线,观察瞳孔的收缩和扩张反应。
深浅昏迷的鉴别要点
深浅昏迷是指人体意识水平发生异常,表现为无法清醒、反应迟钝或丧失反应能力。
鉴别深浅昏迷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及时救治和治疗病人至关重要。
以下是深浅昏迷的鉴别要点:
1. 观察意识水平:深昏迷患者意识丧失,无法清醒;浅昏迷患者有时能够清醒,但反应迟钝。
2. 观察瞳孔:深昏迷患者的瞳孔通常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浅昏迷患者的瞳孔大小正常,但对光反应减弱。
3. 观察脉搏和呼吸:深昏迷患者的脉搏和呼吸常常减慢或不规则;浅昏迷患者的脉搏和呼吸通常正常。
4. 观察肌张力:深昏迷患者的肌张力通常减弱或消失;浅昏迷患者的肌张力通常正常。
5. 观察病史和症状:深昏迷患者往往有严重的病史和症状,比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浅昏迷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病史和症状。
总之,深浅昏迷的鉴别要点包括观察意识水平、瞳孔、脉搏和呼吸、肌张力以及病史和症状等方面。
医护人员在诊断深浅昏迷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以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救治和治疗。
- 1 -。
意识状态的观察
意识状态: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正常人应表现为意识清晰,反应敏捷、准确,语言流畅、准确,思维合理,情感活动正常,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力和定向力正常。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为对自身及外界环境的认识及记忆、思维、定向力、知觉、情感等精神活动的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
意识障碍一般可分为:
1.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
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
醒,清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的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
快入睡。
2.意识模糊:其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思维和言语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
定向力完全或者部分发生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者精神
错乱。
3.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
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
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即又进入熟睡状态。
4.昏迷: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可分为:①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
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可有痛苦表情
及躲避反应。
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科存在。
呼
吸、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②深昏迷:意识完全
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全身肌肉松弛,肢体呈弛缓状态,深浅反射均
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出现。
机体仅能维持循环与呼吸的最基本
功能,呼吸不规则,血压可下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瞳孔的观察
1.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性正常瞳孔呈圆形,位置居中,边缘整齐,两侧等大等圆瞳孔的形状改变常可因眼科疾病引起。
如瞳孔呈椭圆形并伴散大,常见于青光眼等;瞳孔呈不规则形,常见于虹膜黏连。
在自然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约2~5mm,调节反射两侧相等。
病理情况下,瞳孔的大小可出现变化:①缩小:瞳孔缩小指的是瞳孔直径小于2mm,如果瞳孔直径小于1mm称为针尖样瞳孔。
单侧瞳孔缩小常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中毒;②变大:瞳孔散大指的是瞳孔直径大于5mm。
一侧瞳孔扩大、固定,常提示同侧颅内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等)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2.对光反应正常瞳孔对光反应灵敏,处于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瞳孔扩大。
当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时,称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常见于危重或深昏迷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