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学科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393.03 KB
- 文档页数:5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试题卷(A)历史温馨提示:1.本卷思想品德、历史均为全开卷考试试卷,考试时间共计120分钟。
考生可携带和查阅相关资料。
考试时禁止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
2.本卷满分120分:思想品德70分,历史50分。
3.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A.强调“君权神授”B.宣扬“天人合一”C.实现“大一统"D.缓和社会矛盾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3.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的是①岳飞②戚继光⑧郑成功④林则徐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⑨④ D.⑧④4.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
其主要影响是A.实现了富国强兵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挽救了民族危亡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5.党的十九大构设强军新布局,明确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时代课题。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A.黄埔军校的建立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6.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下图的板书设计,该课题应是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7.透过历史维度我们能看到,强国须振兴实业,这也是100多年前张謇等一大批民族实业先驱者的不懈追求。
在家乡南通,张謇创办了A.江南制造总局B.继昌隆缫丝厂C.发昌机器厂D.大生纱厂8.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使赵括代廉颇”“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战争是长平之战,故答案选C。
城濮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晋和楚,桂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赵和魏,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军队和孙刘联军,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B.D。
【考点】长平之战。
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炀帝”“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当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
物力、财力,导致民不聊生,激化了社会矛盾;但大运河开通后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隋朝大军南下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排除A.B;创立科举制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
【考点】隋朝大运河。
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只要有利可……也在所不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享有一系列特权,有利于其在上海开展经济活动,并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来,故答案选A。
B.C.D与题干“开始于”不符,排除。
【考点】鸦片战争。
4.【答案】A【解析】依据图中“沈阳”“锦州”“北平”“天律”“徐州”“碾庄”“台儿庄”等地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东北全境得到解放,故答案选A.B是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题意不符,排除;C是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D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
【考点】解放战争。
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表述可知。
1951年、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相对于1949年有显著增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试卷(历史部分)13.把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是为了纪念()A.1831年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B.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C.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D.1886年的美国芝加哥工人总罢工14.下列人物,对国家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有()○1克伦威尔○2拿破仑○3林肯○4俾斯麦A.○1○2 B.○3○4 ○1○3 ○2○415.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德黑兰会议 D.雅尔塔会议1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国家名称的改变 B.社会制度的改变C.经济体制的变化 D.两极格局的结束二.综合题17.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诗史,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江西)于都县抓住“长征出发地”这一宝贵的红色财富,把“长征”品牌作为一种优势资源保护开发,让“长征”品牌力促经济发展。
他们用“长征”品牌作为一种优势资源保护开发,让“长征”品牌力促经济发展。
他们用“长征”品牌来规划城市,规划建设了长征广场、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等一系列以“长征”冠名的基础设施;……建立起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发掘历史,推出“红色餐饮系列”、“红军笠”、“草鞋等特色旅游产品,旅游”蛋糕“越做越大。
(1)材料1中的图片记录了长征的经过。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2分)④②①③④②③①②④①③②④③①(2)根据材料1,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4分)(3)据材料2,说说于都县打出“长征”品牌有何意义?(2分)18.阅读下列材料1950年~1991年美国、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请回答:(1)1950年~1991年,美国、西欧、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1950年~1991年,美国、西欧、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19.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学科说明本说明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依据,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编制而成。
一、命题原则坚持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历史与思想品德合卷,采用开卷笔试考试形式;全卷满分共 120 分,思想品德 70 分,历史50 分;考试时间共为120 分钟。
(二)试卷版面历史与思想品德共8 面,历史占3 面。
(三)试卷的题型比例和说明判断题,即判断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
3 道综合题中,第16 题和第17 题为材料解析题,分值为“4 分+6 分”或者“5 分+5 分”;第18 题为综合探究题,分值为10 分。
(四)考试内容权重与难度6:2.5:1.5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一、中国古代史部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2)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3)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4)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统一国家的建立(5)知道秦始皇和秦朝的统一,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6)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7)知道“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8)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9)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10)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思想品德·历史试题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材料描述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赤壁之战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是指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3.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
”这一情形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4.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A B C D5.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6.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
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
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7.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
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8.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江西中考考纲解读(历史)江西中考历史学科《说明》是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编制的。
对《说明》进行研究解读,既能够对中考命题内容与要求有系统的认识与了解,将考点知识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以便学生和老师更好地应对中考,也能够使学生和老师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向社会发展。
考纲解读一、命题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
考纲解读二、目标能力与要求(一)关于学生根据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时代的新精神和新要求,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初步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等。
(二)关于老师《说明》也相应地符合对教师“课程评价”的规定:“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消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三)知识能力级别要求说明1识记能够知道史实的基本情况,把握史实的内容,加以记忆。
如知道、了解、说出、列举、举例、复述、描述、识别、辨认等。
2理解能够把握史实的因果关系、性质、特征、意义、影响和史实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对所给史实进行解释、推断和区分等。
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推断等。
3运用运用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初步分析和综合历史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总结、推广、论证及评述,完成历史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2018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量.1.(2分)“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题将以击秦。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材料描述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解析】本题考查长平之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关键词“赵括代廉题”“武安君(白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在长平之战中,赵王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导致了赵国军队的大败,四十万赵军投降秦军后,除年幼者240人被放回赵国报信外,其余被白起活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长平之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解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分)“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是指()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解析】本题以“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为依托,考查隋朝大运河。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一句话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炀帝此举”是指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开凿后,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而且直至交通高速发展了的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凿以及影响。
3.(2分)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样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王老师让学生总结中国古代王朝开创的制度。
下面总结对应正确的是A.西周——王位世袭制B.秦朝——分封制C.唐朝——科举制D.元朝——行省制2.他出身将门,武艺高强,17岁继承父职,后又考中武举,负责山东的防倭事务。
他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他”是A.郑和B.郑成功C. 戚继光D.林则徐3.1894年12月20日,美国纽约的《世界报》用了两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一篇爆炸性的新闻报道,标题是《旅顺大屠杀》。
新闻报道的“旅顺大屠杀”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4.“它在政治上试图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同时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材料评述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专题课复习上,周老师让学生将某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标注在数轴上,以便更系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结合小明同学设计的图示,可以判断该课的主题是A.近代化探索B.国共两次合作C.国共十年对峙D.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6.右图中的场景首次出现在A.中美建交后B.中日建交后C.联合国成立时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7. 目前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A. 解放战争时期B. “文化大革命”时期C. “一五”计划期间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8. 小明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时查阅到这样一段话:“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
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级种姓男子娶低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而反对高级种姓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此为逆婚。
”小明探究学习的内容是A.印度的种姓制度B.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C.古希腊民主政治D.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9.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学科说明
本说明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编制而成。
一、命题原则
坚持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历史与思想品德合卷,采用开卷笔试考试形式;全卷满分共120分,思想品德70分,
历史50分;考试时间共为120分钟。
(二)试卷版面
历史与思想品德共8面,历史占3面。
(三)试卷的题型比例和说明
判断题,即判断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
3道综合题中,第16题和第17题为材料解析题,分值为“4分+6分”或者“5分+5分”;第18题为综合探究题,分值为10分。
(四)考试内容权重与难度
6: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