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712.00 KB
- 文档页数:28
第八单元课题二第二学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学情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是中考的重难点,在初中化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学生经过半年对化学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知道实验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的反应,已经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但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应用还不清楚。
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应该能够判断出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反应能否发生,但是可能存在判断有误的情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准确判断金属和酸能否反应、金属和盐溶液能否反应(2)根据金属和酸、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现象,能准确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4)掌握简单的与金属有关的除杂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实验方案,使学生知道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常见方法和思路,逐步形成全面细致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合作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比较几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为了突出金属活动性与生活的联系,采取了播放视频——鉴定真假戒指的形式,让班里王露瑶同学灼烧金戒指,教师录制视频,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为了突破难点,先通过讨论鉴定真假黄金的方法,让学生复习回顾学过的金属的三个化学性质,复习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检测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否判断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反应能否发生。
然后提出问题,能不能反过来,根据金属和酸、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进而总结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先设计实验比较两种金属Fe、Cu的强弱,再升级到比较三种金属Fe、Cu、Ag的活动性强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复习一.复习奠基1.初中化学课学完以后,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对“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内容、规律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请你认真填写下面的空白内容:(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Sn Pb (H)(2)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是。
(3)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必须符合三点: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
二.应用(一)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置换反应的发生1. 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置换反应?若能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则说明理由。
(1)铜和盐酸(2)铁和盐酸(3)铜和硫酸亚铁(4)铁和硫酸铜(5)铜和硝酸银(6)铁和氯化银(7)锌和氯化镁(8)钠和和氯化锌(二)根据置换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1、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A能从B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相同条件下,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D比C反应剧烈。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A、B、C、D B.B、A、C、DC.D、C、A、B D.D、C、B、A2、金属X放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放入ZnSO4溶液中无现象。
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的是()A.Zn、X、Cu B.Cu、X、ZnC.Zn、Cu、X D.X、Zn、Cu3、把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X、Y、Z三种金属中 ,Y表面有气泡产生, X、 Z始终无明显变化;把X的化合物溶液滴加到Z中,Z表面析出X.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Y > X > ZB、Y > Z > XC、Z > Y > XD、X > Z > Y(三)科学探究,实验设计1、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了一种银白色的金属R做了如下探究:(1)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
则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或“后面”) ________(2)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你的猜想验证方法现象结论金属R的活动性比铁(“强”或“弱”)将金属R投入_____溶液中金属表面有黑色物质附着猜想_____(“正确”或“错误”)(3)请根据上述信息,标出金属Fe、R、Cu在下列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2、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试剂,设计不同的方法对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A、锌片B、铁钉C、铜片D、硫酸铜溶液E、稀硫酸F、硫酸锌溶液G、硫酸亚铁溶液。
专题:金属活动顺序与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经常用来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能否发生,在生活实际也有较为广泛的运用,中考中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探究题,甚至是计算题中。
下面就金属活动顺序在中考中的运用做一些有益探究和总结。
一、知识概要:初中化学教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属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反应就越剧烈,反应速度越快二、重点剖析: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重在运用它解答有关金属与酸、金属与盐能否反应及怎样反应。
1、金属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与常见的酸(不包括硝酸和浓硫酸等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H元素;2、金属与盐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简而言之就是“前换后,盐必溶。
”。
三、主要考点和典型例题考点1 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题,常见的有补充顺序、判断活动性强弱、写方程式等。
例1(2010滨州中考)X、Y、Z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的三种金属,它们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①X+YSO4=XSO4+Y ②Y+2ZNO3=Y(NO3)2+2Z③X+H2SO4=XSO4+H2↑④Z与H2SO4不发生反应。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满足A.X>Y>Z B.Z>Y>X C.Y>Z>X D.X>Z>Y 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换后,强换弱”的基本原则可以依次判断:X>Y ,Y>X,X>H,H>Z。
综合推定答案为A。
例2. 不能用金属与相应的酸直接反应制取的盐是()A. FeCl3B. CuCl2C. ZnSO4D. FeCl2解析:Cu排在氢后面,Fe与酸反应只能得到亚铁离子,故选A、B。
【练习1】经过课外学习发现,锰(Mn)也能排入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K、Ca、Na、Mg、Al、Mn、Zn、Fe、Sn、Pb、(H)、Cu、Hg、_________、Pt、Au(1)用元素符号将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完整。
一、判断金属与酸(或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例1 (连云港市)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
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A. 硫酸铜溶液B. 硝酸银溶液C. 盐酸D. 硝酸钠溶液二、判断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大小例2 (南京市)小颖同学为探究X、Y、Z三种金属(都不是银)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1)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2)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A.B.C.三、判断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的产物例3 (柳州市)向含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Zn粉,完全反应后过滤。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若滤纸上只有Ag,则滤液中必有B. 若滤纸上有Ag和Cu,则滤液中必有,可能有C. 若滤纸上有Ag、Cu和Zn,则滤液中必有,可能有D. 若滤纸上有Ag、Cu和Zn,则滤液中有四、判断金属与酸反应速率例4 (天津市)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B. 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C. 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D. 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五、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例5 (上海市)为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药品条件,通过填写表1,完成对实验方案的构思。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镊子[实验药品]铁钉、铜片、稀硫酸、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表1解析:由于铁是活泼金属,而铜是不活泼金属,因此可让其与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也可利用铁、铜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观察现象的方法来验证。
方案一:将铁、铜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和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则无现象,有关方程式为。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一、金属和酸的反应 基础知识:氢前的活泼金属和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越是活泼的金属和酸 反应越剧烈。
1、把镁和铁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如果反应后有固体剩余,则: 剩余的固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2、把镁和铁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如果反应后没有固体剩余,则: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含有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放入盛有足量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 反应的变化的图象。
Mg Mg Mg FeFeFeFeMgABCD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产生的氢气的质量 4.将稀硫酸分别滴入盛有相同质量的镁条和铁丝的试管中, 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滴入的硫酸 的质量变化的图象。
Mg Mg FeMgFeFeFeMgABCD横坐标表示硫酸的质量,单位千克,纵坐标表示氢气的质量,单位克。
5.现有四种银白色金属 Fe、Al、Ag、Hg 和稀硫酸,你首先鉴别出来的金属是 A. Fe B. Al C. Ag D. Hg二、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 基础知识:前金置后金;盐溶于水;铁反应后生成亚铁离子。
1、 把镁和铁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过滤, 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则: 反应后所得的固体中一定有 ,可能有 ,可能有 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2、 把镁和铁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过滤, 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则: 反应后所得的固体是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有 , 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把一定量的铁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固 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 ,溶液中的溶质是 固体中含有 4、把一定量的铁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固 体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 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可能含有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练习 1.某同学为探究 Zn、Fe、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三组实验: ①将大小相同的 Zn、Fe、Cu 三种金属片分别插入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硫酸中 将 Zn 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Cu 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中,将 Fe 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初中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具体如图所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有:1.表明了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前强后弱).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其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变成原子,其活动性就越弱.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参加反应时,现象就越明显、越剧烈.2.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氢前置换氢).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必须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盐酸、稀硫酸(即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 =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3.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前置后,盐可溶,K、Ca、Na不能够).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不与溶液中的盐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 (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另外,利用金属与酸或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是否发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及其现象的分析,反过来可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具体的推断方法是这样的:1.利用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和铜分别放在稀盐酸中时,铁的表面上有气泡冒出,这说明铁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而铜的表面无明显的现象,这说明铜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2.利用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钉表面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物质(即铜);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问题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些置换反应是否发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或变化规律),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教师用卷)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作用:①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活泼金属+酸(HCI 、稀 H 2SO 4)=盐+氢气②判断金属能否与盐发生置换反应:金属(A )+盐溶液=金属(B )+盐3.常见金属(Mg 、A1、Zn 、Fe )和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一般规律:【分析】若令金属为R ,金属的化合价为Y,相对原子质量为X, 2R+YH 2SO 4=YH 2↑+R 2(SO 4)Y2X 98Y 2Ym 金 m 酸 m 氢气⑴当金属的质量相等且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氢气越多(如图1)故等质量的金属和足量酸...反应,则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Al >Mg >Fe >Zn ⑵当酸的质量相同、金属等质量且足量..时,则产生氢气质量一定相同,并且相对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的金属一定剩余(如图2)故等质量的酸和足量..金属..反应,则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都相等。
(A) 金属活动性位于H 之前(即活泼金属); (B )不能用强氧化性....酸(HNO 3 、浓H 2SO 4) ①参加反应的金属比盐中金属元素活泼(K 、 Ca 、Na 除外);②反应物盐.必须溶于水。
条件: 条件: 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金金氢气⨯=⨯=m X m m 22Y 982Y 982Y ⨯=⨯=酸酸氢气m m m【例题1】在托盘天平两端烧杯中各盛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等质量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然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克金属锌,右边烧杯中加入10克铁。
初中化学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对于我们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这样的:钾(K)、钙(Ca)、钠(Na)、镁(Mg)、铝(Al)、锌(Zn)、铁(Fe)、锡(Sn)、铅(Pb)、(H)、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那么,这个顺序表到底有什么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用来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反应。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够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
比如说,锌和稀盐酸反应,就能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比如铜,就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断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
例如,镁与稀硫酸反应就比铁与稀硫酸反应剧烈得多,这是因为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铁的前面,其活动性更强。
其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还能帮助我们判断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比如说,铁能够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但要注意,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特殊,由于它们的活动性太强,在与盐溶液反应时,会先与水发生反应,而不是直接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在实际生活中,这一应用也非常广泛。
比如在金属的提炼和回收中,我们就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提取和分离金属。
另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于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也很有帮助。
比如为什么铁制品容易生锈,而金制品则相对稳定?这是因为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比较靠前,化学性质相对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从而生锈。
而金在顺序表中非常靠后,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
再比如,为什么不能用铁桶来盛装硫酸铜溶液?因为铁比铜活泼,铁会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从而使铁桶被腐蚀,溶液也会变质。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金属的活性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
在教学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通常是在小学和初中的化学课程中引入的。
这个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和涉及到金属的一些化学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设计是为了传递知识,引发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下面,我们将介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设计的步骤。
一、适用年级在小学和初中的化学课程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被引入。
在小学阶段,老师可以通过比较两种金属在酸中的反应来引导学生理解活动性顺序。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金属在不同碱性或酸性溶液中的反应,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适用于小学和初中的化学课程。
二、教学设计的步骤1.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和可衡量。
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以下概念:①金属的活性程度大小排列顺序。
②学习例子金属在酸或盐酸中的反应和在碱性溶液中的反应。
③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中金属所发生的变化。
2.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需要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学习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① 展示法:通过展示实验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②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在不同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反应。
③ 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3.教学步骤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该确定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应该明确、有序和合理。
以下是基本的教学步骤:① 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引入新知识。
② 概念讲解:讲解活动性顺序的概念,以及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③ 涉及知识的例子:通过展示或实验,让学生了解金属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如铁在酸中的反应、铜在碱性溶液中的反应。
④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引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