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表
- 格式:xls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
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表
附件2:
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模块设置与学分安排表
说明:
1.必修模块为所有学校必须开设,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内容,共116学分。
2.选修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两部分,学生至少要获得28学分。
选修Ⅰ分为“限定选修模块”和“自主选修模块”两部分。
“限定选修模块”是指修习人文方向、理工方向的学生按各学科要求应该修习的模块或专题;“自主选修模块”是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供学生进一步发展、自主修习的选修模块或专题。
选修Ⅱ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的选修模块,学生至少要获得6学分。
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艺术作为综合课程开设,但至少完成6个学分的模块教学。
艺术、体育特长学生在修满必修学分后,可按自身的发展方向选修相关领域科目的模块。
附件3: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年课程模块设置及周课时安排表。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共安排7-9个研究任务群。
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共有7个,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有9个,包括必修课程中的7个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和科学与文化论著研。
选修课程共有9个,包括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6个以及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和跨文化专题研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学分分配为必修8学分,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占1学分,当代文化参与占0.5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选修课程共12学分,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研究任务群中。
各研究任务群的学分分配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0.5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汉字汉语专题研讨2学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2学分,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0.5学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5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0.5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外国作家作品研1学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学分。
必修课程为2个学期,共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为2个学期,共6学分;选修课程为2个学期,共12学分,供学生自由选择。
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个人需求和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选修课程则由学生自由选择。
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意愿和学业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河南省高中课程设置方案附件: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根据《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特制定《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有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为目的,立足我省实际,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构建具有河南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规范有序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基础性。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整体设置必修课程,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选择性。
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特点,合理设置选修课程,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
——适用性。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从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我省教育现状和普通高中的发展趋势,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课程体系。
——创新性。
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2 —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调动学校实施普通高中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表
附件2:
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模块设置与学分安排表
说明:
1.必修模块为所有学校必须开设,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内容,共116学分。
2.选修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两部分,学生至少要获得28学分。
选修Ⅰ分为“限定选修模块”和“自主选修模块”两部分。
“限定选修模块”是指修习人文方向、理工方向的学生按各学科要求应该修习的模块或专题;“自主选修模块”是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供学生进一步发展、自主修习的选修模块或专题。
选修Ⅱ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的选修模块,学生至少要获得6学分。
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艺术作为综合课程开设,但至少完成6个学分的模块教学。
艺术、体育特长学生在修满必修学分后,可按自身的发展方向选修相关领域科目的模块。
附件3: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年课程模块设置及周课时安排表。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表
(三)学制、学时及修习要求。
1.学制与学时
(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2)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安排课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3)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原则上每周安排的课程修习时间不超过35学时,每学时教学时间一般为45分钟。
附表一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一览表
附表二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参照)
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参照)(续)。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二)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有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每个学习领域设置若干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科目设置有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
每个科目的课程内容由若干模块组成,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三)课程设置及说明1.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课程内容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
必修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执行。
选修Ⅰ模块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并结合我省实际分类别、分层次设置。
选修Ⅱ模块是普通高中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兴趣开发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见表1、表2:表1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表2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科模块设置安排2.课程设置说明(1)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全部开设。
(2)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四个学习领域各科目的选修Ⅰ分为选修ⅠA、选修ⅠB、选修ⅠC。
选修ⅠA的模块是全省指定的修习内容;选修ⅠB的模块是全省指定的选择修习内容,学生能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修习(数学选修ⅠB每个专题均为18学时,学生需在其中选择两个专题修习);选修ⅠC的模块是学校视条件开设的选修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修习。
在选修ⅠA的模块修习中,修习文、理方向学生按各科目要。
高中学生毕业学分分配说明备注:①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必修116学分,选修28学分,获得144总学分方可毕业;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选修Ⅱ学分不可折算为学习领域必修课程的学分,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学习兴趣和特长多修学分,为高考提供更好的综合素质评定依据;③三年内未完成规定的学分作为肄业处理,离校后可继续补考或重修。
④中途无故退学不注册者或因违规违纪被处分退学者,学校将相关名单备案在教务学籍管理处和德育学生档案处,离校后学校将不予提供在校学习的任何种类证明。
(三)选修Ⅱ校本课程设置说明(共6学分)1、开设选修课Ⅱ的基本要求校本课程类型: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新编选修Ⅱ校本课程的教材由集备组教师自行选择,教研组、课改办组织审定。
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四类教材):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模块,可选用正式出版的优秀教材(A类),二是依据本组本校本土实际情况自行编拟学科教材或讲义(B类),三是以研究性新课题实践总结为依托形成校本雏形(C类),四是可借鉴、整合网络等有效资源(D 类)。
2、开设选修课Ⅱ校本课程的申报程序教师申报开设选修课,填写《福州琅岐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组选修Ⅱ校本课程申报登记表》,应对开设该课程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并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方法和手段,认真填写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简介,经所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分别签署意见后报课改办;由教务处组织有关教师作进一步论证,确认为可行性的选修课程。
课改办后向各年级公布每学年开设的选修课Ⅱ校本课程门类,各年级按照公布的选修课门类,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
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授课时间和地点。
3、选修课Ⅱ校本课程的开课要求选修课教学计划下达后,开设选修课的教研组和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并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
每学科均应开设不少于18课时(1学分)一门主题课程,鼓励有能力的教研组多开设合宜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中新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方案(征求意见稿)福建省从2006年秋季开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根据教育部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教基【2003】6号)、2006年4月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06】30号)、《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闽教基【2006】84号》以及《2006学年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提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中新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方案(试行)》。
一、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及开设建议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选修课程由选修Ⅰ和选修Ⅱ组成,选修Ⅰ是国家课程,选修Ⅱ是地方和校本课程。
其中选修Ⅰ课程包含选修Ⅰ(A)和选修Ⅰ(B)两部分,选修Ⅰ(A)是现阶段所有学校必须开设的模块;选修Ⅰ(B)是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的模块。
各学科课程结构及开设建议如下: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模块说明及开设建议数学数学10必修课程:数学1~5五个模块,各2学分,共10学分。
选修模块:有4个系列。
系列1:有2个模块,每模块2分,顺序开设[均为文科选修Ⅰ(A)]。
系列2:有3个模块,每模块2分,顺序开设[均为理科选修Ⅰ(A)]。
系列3:有6个专题,每专题1分,可不按顺序开设[其中2个专题为选修Ⅰ(A)]。
系列4:有10个专题,每专题1分,可不按顺序开设[其中4-2矩阵与变换、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4个专题为理科选修Ⅰ(A)]。
凡参加高考的学生,除完成必修学分外,文科学生,还应在系列l中选修2个模块,在系列3中选修任意2个专题,共16学分(希望有较好发展的,可在系列4中任选2个以上专题。
);理科学生,还应在系列2中选修3个模块,在系列3中选修任意2个专题,在系列4上述4个专题中任意选修2个专题,共20学分(希望有较好发展的,可在系列4中再选2个以上专题)。
课程设置方案(一)语文(代码YW)1、课程说明高中语文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系列组成。
5个必修模块为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
每修完一个模块并考核合格获2学分。
5个选修系列为诗歌与散文(系列1)、小说与戏剧(系列2)、新闻与传记(系列3)、语言与文字(系列4)、文化论著研读(系列5)。
每个系列分为若干模块,选修一个模块并考核合格获2学分。
2、教学与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10学分,有志于文史和理工经济类发展的学生,应从5个系列中选修4个模块,并获得8学分,有志于人文社会科学、语言文学方面发展的学生,应从5个系列中选修7个模块,并获得14学分,达到最高要求。
(二)英语(代码EN)1、课程说明高中英语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2个选修系列组成。
5个必修模块为英语1、英语2、英语3、英语5、英语5,按1—5的顺序依次开出,选修系列1在完成必修的基础上按顺序开始,共6个模块,即英语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
选修系列2是任意选修课程,是与水平、等级没有直接关系的兴趣型、拓展型的选修课程,有10个模块。
2、教学与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课程(英语1--5)的10学分、并达到7级目标要求。
有志于文史和理工经济类发展的学生,应选修英语6--英语8,达到8级目标要求,有志于英语方面发展的学生应继续选修英语9--英语11,并达到9级目标要求。
1、课程说明高中数学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系列组成,5个必修模块为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按1—5的顺序依次开出,选修系列1和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系列3和系列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1学分。
必修是选修系列1和系列2的基础,系列3和系列4基本不依赖其他系列课程,可同时开设,不考虑先后顺序。
2、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课程(数学1--5)的10学分,有志于文史、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应选修系列1-1、1-2和系列3的两个专题、系列4的四个专题,有志于理工、经济发展的学生,应选修系列2-1、2-2、2-3和系列3的三个专题、系列4的四个专题,有志于体艺发展的学生,一般不要求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