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原则及考虑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原理是利用外加电流控制金属结构表面电位,使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负电位区域,从而防止金属结构腐蚀。
在这个过程中,外加电流通过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解液流动,形成阴极保护电位场,防止了金属的电化学反应。
下面将对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解释。
阴极保护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位差。
金属在空气或水中容易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导致腐蚀。
在自然环境中,金属电位受到多种大气因素、水质和离子等影响,难以控制。
而采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通过电化学反应调节阴极电位保护金属,达到有效地抵制腐蚀的作用。
在阴极保护系统中,金属结构是作为阴极,电源是以阳极连接。
通过控制外加电流,控制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位差,使金属结构的电位维持在一个稳定的阴极保护电位区间。
这个区间一般为-800 mV至-1050 mV,具体的阴极保护电位还要根据金属结构和使用环境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该电位差表示金属较低电位的范围,防止了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
阴极保护电位的调节是通过外加电流的控制来实现的。
外加电流可以根据金属结构的不同和使用环境的不同而调节,以维持金属的电位稳定在阴极保护区间。
在外加电流的过程中,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解液流动,形成阴极保护电位场。
阴极保护电位场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金属表面必须充分暴露在电解液中,以便流动的离子与金属接触。
其次,电解液的电导率要足够高,以便电子和离子能够流动。
最后,通过控制电源的电流,使得阴极电位在一个稳定的负值区间内,从而防止了金属的电化学反应。
在阴极保护电位场中,金属表面经过保护,金属离子和电子的流动受到限制,从而减少了金属的腐蚀。
同时,电流对金属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当外加电流过大时,电极周围的电解质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电极和电解质中的物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极腐蚀。
因此,外加电流的大小和金属结构的阴极保护电位需要严格控制。
阴极保护技术是船舶和海洋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可以显著地减少金属结构的腐蚀,延长金属结构的使用寿命。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原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原理是一种利用外加电流对金属结构进行防腐蚀保护的技术。
在金属结构中,阴极往往是容易被腐蚀的部分,因为它们是电化学反应中接受电子的部分。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原理就是通过将金属结构设为阴极,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阴极保护膜,从而减少阴极的电极反应速率,达到延迟或阻止金属结构的腐蚀过程。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原理基于两种电化学反应: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
阴极反应是金属结构表面的电解反应,而阳极反应则发生在与阴极相对的阳极区域。
在阴极保护过程中,通过加入外部直流电源,将金属结构设为阴极,使得阳极反应从金属结构转移到其他区域。
这种外加电流通过减慢或抑制金属结构表面的腐蚀反应,来保护金属结构免受腐蚀。
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原理中,阴极保护的效果主要与电流密度、电解液的成分和浓度、金属结构的材料和表面处理以及金属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有关。
首先,电流密度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关键因素。
适当的电流密度有助于形成均匀且致密的保护膜。
如果电流密度过低,保护膜的形成速度会很慢,导致保护效果不佳;而电流密度过高,则会导致阴极反应速率过快,形成非致密保护膜,导致保护效果变差。
其次,电解液的成分和浓度也非常重要。
电解液一般由一种或多种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
其中,阴离子起到腐蚀抑制和保护膜形成的作用,而阳离子则对电流的传输起到重要的作用。
适当选择电解液的成分和浓度可增加保护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提高阴极保护效果。
再次,金属结构的材料和表面处理也影响着阴极保护的效果。
金属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在电解液中的耐蚀性和导电性。
此外,金属结构的表面处理方法对保护膜的生成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沉积涂层、镀锌、喷涂和阳极氧化等。
最后,金属结构的形状和尺寸也会对阴极保护的效果产生影响。
金属结构的形状和尺寸影响着电流的分布和传输。
通常情况下,金属结构的小曲率区域会形成高电流密度区域,导致保护膜生成较快,而大曲率区域则会形成低电流密度区域,保护效果相对较差。
浅谈外加电流阴极保护防腐技术的原理及调试xx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位于xx东疆港区,码头为钢管桩和预应力砼梁板结构,有1456根Φ1200mm和1708根Φ1000mm钢桩,钢管桩材质为Q345B。
钢管桩位于海洋环境中,存在着潮差区、海水全浸区和海泥区三个严重腐蚀区域,严重威胁着码头的安全运行和长期使用。
因此,对xx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采用及时有效的防腐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本工程采用的防腐方式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共分为29个系统对码头3164根钢桩进行保护。
系统的控制采用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备了遥控的功能和可视化软件系统,使防腐工作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一步跃进为可视化、数字化、远程化,专业化的先进管理模式,给业主提供了专业的防腐控制形式。
一、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介绍1、金属腐蚀基本原理定义:金属在周围介质(常见是气体和液体)作用下,由于化学变化、电化学变化或物理溶解而产生的破坏。
过程:金属在一定的环境介质中经过反应恢复到它的化合物状态,这个腐蚀的过程可用一个总的反应过程表示:金属材料+腐蚀介质=腐蚀产物2、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外加电流保护,即将惰性阳极与外部的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将受保护的钢结构(钢管桩)与外部的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保护电流是由电源提供的。
这时辅助阳极可选用耐腐蚀的材料(如钛金属)。
当系统工作时,在阳极与的钢管桩之间有电流通过。
使钢管桩表面出现一层薄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极化薄膜。
该极化薄膜形成阻止腐蚀电池的电位。
在阴极保护中该极化电位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式加以改变,从而可以选择理想的防腐效果。
3、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特点:(1)可随外界条件引起的变化自动调节电流,使被保护部分的电位控制在最佳保护电位范围内。
(2)使用寿命长,保护周期长。
(3)辅助阳极排流量大,作用半径大,可以保护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设备及港工建筑。
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组成及功能本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包括直流电源、辅助阳极、参比电极、监测设备和电缆。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牺牲阳极阴极保护(Sacrificial anode cathodic protection)是一种常用于金属结构防腐蚀的方法,也被称为阳极保护。
该原理是通过在被保护金属表面上安装一种具有更高的电位的金属(通常是锌、铝或镁)作为“牺牲阳极”,使其成为阴极而被腐蚀,从而保护被保护金属的阴极。
牺牲阳极保护的原理基于电池原理。
当两种不同电位的金属直接接触时,会形成一个局部电池。
在这个局部电池中,电流从更高电位的金属(阳极)流向更低电位的金属(阴极)。
通过将一种轻易腐蚀的金属作为牺牲阳极,我们可以使其作为一个阴极,吸引任何电流,从而将其腐蚀而保护被保护金属。
牺牲阳极的选择是基于金属间的电位差以及被保护金属的面积。
通常情况下,被保护金属的面积较大,因此可以选择电位差较大的牺牲阳极。
例如,在防腐蚀中使用锌作为牺牲阳极,它的电位较为负值,可以吸引大量的电流并保护被保护金属。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Impressed current cathodic protection)是另一种常用的防腐蚀方法,与牺牲阳极保护相比,它使用外部电源提供电流,而不是依赖于被保护金属表面的牺牲阳极。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原理是通过在被保护金属表面施加一定的电流,使其成为一个阴极,在电子层面上抵消金属的阳极解溶反应。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被保护金属表面设置一个或多个附加的阴极(通常是一个带有导线的金属板或一组金属杆),并通过外部电源将电流传输到这些阴极上,然后通过电解作用来保护被保护金属的阴极。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需要精确地控制电流的大小和分布,以确保被保护金属的各个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有效地减少金属结构的腐蚀速率和损坏。
此外,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还可以通过适当地调整电流的大小来对不同的金属结构进行保护。
总结而言,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都是常用的防腐蚀方法。
牺牲阳极保护通过使用具有更高电位的金属作为牺牲阳极来保护金属结构。
第19卷 第6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6 2019年 6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une 2019收稿日期:2019-04-25作者简介:张秀国(1977-),男,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工程师。
外加电流式阴极保护的使用探讨张秀国(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山东 烟台 264000)摘 要:本文根据船体异常腐蚀案例,结合实船工作经验讲解了外加电流式阴极保护的工作原理、特性和管理注意事项。
关键词:防腐;外加电流式阴极保护;工作原理;正确管理中图分类号:TE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6-0094-03前言船壳防腐是船舶维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腐蚀主要发生在船体外水下区域,面积较大,不方便日常检查,且过程缓慢,短期内迹象不明显,容易引起管理上的忽视,一般坞检要间隔2~3年,如果长期管理不到位,待坞检发现时可能会形成大面积或局部严重腐蚀,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现代钢质船多采用加电流式阴极保护(ICCP),虽然维护量较少,但通过运行参数对防腐状况的研判却十分重要,本文通过一起实船案例,对这种防护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日常管理的重点注意事项,供参考。
一、事故案例 1.事故现象某轮坞检时,发现舵叶上的防腐锌块已被完全损耗,仅剩固定支架,舵叶表面也出现了明显的穴蚀,离桨毂较近的位置腐蚀更加严重,这在以往的坞修中从未出现,如图1。
图1 某轮被腐蚀的舵叶2.事故分析 (1)事故排查发现问题后,立即对船壳外部进行了整体检查,发现船壳油漆无大面积破损,但锌块损耗严重,船艉、舵叶、左侧海底阀箱处的防腐锌块仅剩固定支架,船壳、舵叶部分区域腐蚀明显。
本船的船壳防腐系统以外加电流式阴极保护(ICCP)和油漆涂层为主,在特别区域安装有防腐锌块局部补充,主要布置在海底阀箱、减摇鳍、舵叶和导流罩等处;因为船体油漆没有严重破损,怀疑阴极保护运行异常,随后进行了重点检查。
海洋工程装备种类繁多,主要有:船舶、海洋钻井平台、浮式生产系统等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体积庞大,且主体多是钢结构制成,他们服役期间长,多达20多年,而且海水腐蚀性很强,海洋工程设备腐蚀破坏,污染海洋环境,甚至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危害工作人员安全,海洋工程装备防腐工作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海洋工程装备防腐方式主要用防腐涂层、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保护系统等方法。
防腐涂层可以有效隔绝海水与装备金属面的接触,进而实现防腐。
但在船舶航行、海洋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涂层会受到破坏,金属表面开始腐蚀。
牺牲阳极保护方法对于海洋工程装备来说,外部悬挂的牺牲阳极增加其航行的阻力,也增加了结构物的重量和额外费用。
在牺牲阳极消耗过程中,其释放的金属离子也会污染周围环境,最主要的是牺牲阳极设计寿命较短,难以满足长期服役装备的需要。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具有使用寿命长、保护效果好、维护费用低,可以通过一个AC-DC电源转换产生电压电流,干扰船体金属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保护船体不被腐蚀。
一、外加阴极保护原理阴极保护的定义:通过外加直流电源或者比船体表面金属更活跃的金属,将想要保护的金属电位降低至不受腐蚀的电位,使得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所需的电子通过外加电源的电流或活泼金属给出。
当船体表面金属处于比此电位更低的电位时,该金属就不会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了,也就不再受到海水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由于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在一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引起的,与原电池的原理相同。
因为船体是由活泼金属—铁构成的,而海水便是电解质溶液,他们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由以上化学公式可得:铁失去电子后与氧、水发生反应形成铁锈而溶解在水中,这样周而复始船体就会腐蚀掉。
从正极公式可知得到电子形成氢氧根,那么通过外加电流提供给保护的船体电子,这样船体就不会因为失去电子而被腐蚀,这就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原理依据。
船体ICCP系统原理如下:二、W轮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组成W轮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由恒电位仪、辅助阳极和阳极屏蔽层、参考电极组成。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
阴极保护是一种电化学保护方式,通过施加电流或电位,减少或
消除金属在特定环境中的腐蚀。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正是利用外加电源,将阴极电势维持在一定负值,使得金属在电化学反应中作为还原剂而
获得电子,从而减少或消除金属的腐蚀。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原理是在被保护的金属结构表面接入一个外
加电源,使保护结构成为一个电化学体系。
在阴极保护中,保护对象
即结构本身成为阴极,而在电路上接入的外加电源则是阴极保护电源。
当外加电源施加一定的电流时,保护对象表面的阴极区域就会获得足
够的电子,以减少或消除金属在特定环境中的化学反应,即腐蚀。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主要应用于金属结构的阴极保护,如海洋平台、码头、桥梁、水闸、油管、煤矿等。
其优点在于保护效果稳定可靠,
而对被保护对象的影响较小,并且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金属结构进行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需要进行专业设计,并配合适
当的监测措施,以确保保护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针
对不同的环境情况和金属结构特性进行不同的设计和调整。
总之,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是一种有效的金属结构防腐蚀技术,它
通过外加电源维持阴极电势,减少或消除金属在特定环境中的腐蚀反应,从而达到保护金属结构的目的。
管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方案上海xxx设计研究总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日一、概述管道由1条DN1428低碳钢焊接管组成,总长约1.5Km,采用顶管和开挖排管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敷设。
根据类似工程数据,管道埋设深度土层的平均土壤电阻率5~10Ω·m。
全部钢管外防腐均采用熔融环氧粉末防腐涂层。
顶管连接焊缝处采用专用液态环氧树脂补口涂料涂封。
二、设计方案本工程敷设的管道口径较大、埋设深度深、采用顶管方法敷设在中继间切割及密封焊接会造成该处管道外涂层损伤。
因此管道阴极保护选用外加电流方法。
管道设计采用独立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清水管道在两端各设计1个阴极保护站。
每个阴极保护站在距管道30~50m处设计1座深井阳极、在靠近排气管处埋设1支长效硫酸铜参比电极、在阴极保护站设计安装1台直流电源。
中间流量井1处需采用电缆跨接确保管道良好电连续连接。
本工程顶管施工完成后大部分工作井不拆除,由于其混凝土井壁、井底会对外加电流产生屏蔽使井内浸在水中或土中的管道无法获得有效保护,为此在每个井内设计安装埋设2支镁合金牺牲阳极对井内管道实施阴极保护。
三、设计依据的标准及规范1、GB/T21448-2008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2、GB/T21246-2007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
3、SY/T0086-95阴极保护管道的电绝缘标准。
4、SYJ4006-90长输管道阴极保护施工及验收规范四、设计指标1、阴极保护设计使用寿命20年。
有效保护期间管道极化电位应满足以下第2或3条要求。
2、施加阴极保护后,管道阴极极化电位为-0.85~1.25V(相对于CSE电极),应考虑排除IR降。
3、在阴极保护极化形成或衰减时,测取被保护管道表面与土壤接触、稳定的参比电极之间的阴极极化电位差不应小于100mV。
4、当土壤或水中存在硫酸盐还原菌,且硫酸离子含量超过0.5%时,通电保护电位应达到-0.95V 或更负(相对于CSE 电极)。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及参比电极
一、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是通过外部电源提供电流,使被保护金属成为阴极,从而防止腐蚀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将被保护的结构物作为阴极,通过外部电源提供电流,使结构物的电位降低至腐蚀电位以下,从而消除腐蚀电流,实现保护。
二、参比电极
在阴极保护系统中,参比电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主要用于测量被保护结构的电位,从而判断阴极保护效果。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特性,参比电极有多种类型。
1.零电位参比电极
零电位参比电极是最常用的参比电极之一,其电位接近于零。
常见的零电位参比电极有铜/硫酸铜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
这些电极的优点是电位稳定,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介质和环境。
2.单一金属参比电极
单一金属参比电极是由单一金属制成的电极,其电位与该金属在电解质中的腐蚀电位有关。
常用的单一金属参比电极有镁、铝、锌等。
这些电极的优点是电位较稳定,适用于阳极保护系统。
3.饱和甘汞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是一种常用的参比电极,由汞、甘汞和溶液组成。
该电极的电位与甘汞的浓度和溶液的组成有关。
饱和甘汞电极的优点是电位稳定,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各种介质和环境。
4.银-氯化银电极
银-氯化银电极是一种常用的参比电极,由银和氯化银组成。
该电极的电位与氯化银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银-氯化银电极的优点是电位稳定,使用寿命长,适用于淡水和海水介质。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是防止金属结构在电解质中发生腐蚀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阴极保护体系中,阴极是基本的保护措施,外加电流是激活这种保护手段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的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
一、关键技术1. 外加电流控制技术外加电流控制技术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的核心技术。
外加电流的大小和稳定性对阴极保护效果有重要影响。
外加电流控制技术应具有以下特点:(1)精度高,能够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以实现阴极保护效果的最大化。
(2)稳定性好,能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电流的稳定性,不受外界干扰影响。
(3)对电极的保护性能好,能够保护阴极不受电解液中的有害离子的腐蚀。
2. 电极设计技术电极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极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电极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方法,要考虑电极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和电极的阴极保护性能。
(2)电极结构的设计,要考虑电极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电极与被保护结构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3)电极的布置,要考虑电极的数量、布置位置和连接方式,以实现对被保护结构的全面保护。
3. 电解液制备技术电解液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解液的制备应考虑以下因素:(1)电解液的成分和浓度,要考虑电解液的阴极保护效果和电解液对被保护结构的腐蚀性。
(2)电解液的温度和流速,要考虑电解液的温度和流速对阴极保护效果的影响。
二、解决途径1. 优化外加电流控制系统,提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2. 优化电极设计,采用合适的电极材料和制备方法,优化电极结构和布置,提高电极的阴极保护性能。
3. 优化电解液制备技术,采用合适的电解液成分和浓度,控制电解液的温度和流速,提高电解液的阴极保护效果。
4. 引入新的阴极保护材料和技术,如激光熔覆、喷涂等,提高阴极保护效果和耐久性。
5. 加强阴极保护技术的监测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护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阴极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某轮,第二个特检周期修船时,发现舵叶烂穿,船体钢板水下部分表面凹坑状腐蚀,:舵叶底部烂损和舵球腐蚀究其原因,是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装置使用不当和维护不良,左右两侧的辅助阳极损坏就是明证。
调查发现,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参数调节、口常维护等,船员知之甚少,因而也不重视,甚至船到了淡水水域也未及时停止该装置的工作。
为此,本文介绍其工作原理和维护要点。
1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装置的原理1.1电化学腐蚀船体是钢结构。
钢是铁与碳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
其中,铁比其它元素更易失去电子,电位较高。
船体常年浸泡在海水中,而海水是强电解质。
铁元素失去电子成为正极:铁元素失去的电子,经过海水这个电解质到达其他元素;其他元素获得电子成为负极。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微电池,但并不腐蚀钢铁。
关键在于海水中存在溶解氧。
这些溶解氧在海水中呈负离子状态,必然与失去电子成为正极的铁结合生成氧化铁,这就是电化学腐蚀。
在船体与海水接触部位表面的化学腐蚀、海生物腐蚀、运动磨损腐蚀、杂散电流腐蚀等各种腐蚀中,电化学腐蚀最严重。
电化学腐最人特点是,仅腐蚀阳极区域,不腐蚀阴极区域。
1.2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装置工作原理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装置,就是根据这一特点,在船体上安装辅助阳极,用船上装备的直流电源,对辅助阳极和船体施加外加保护电流并自动调节电流大小,使船体(浸水部分)、舵和推进器保持负电位(阴极化),大幅降低船体的电化学腐蚀。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装置,主要由直流电源(恒电位仪)、辅助阳极、参比电极、阳极屏蔽层、舵和推进器轴的接地装置等组成。
(1)直流电源直流电源,实际是一个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整流器:・由船上交流电网供电,输出16~24V直流电:•使用恒电位仪,自动调整输出电流。
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装置需要的电流,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很人。
为了提高电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流电源使用全系列集成模块电路的“恒电位仪”。
鉴于其在电源装置中的核心地位,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装置的直流电源也常称作“恒电位仪”。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原理和方程式1. 阴极保护原理概述阴极保护是利用外部电流干预金属结构的电化学过程,以抑制金属的腐蚀。
在腐蚀过程中,金属在阳极区域失去电子,而在阴极区域接收电子。
通过向金属表面施加外加电流,可以使金属在阴极区域吸收更多的电子,从而减缓甚至停止腐蚀过程。
2. 外加电流的作用机制外加电流能够改变金属表面的电位,使金属处于更加稳定的电化学状态。
外加电流还能够促进阴极反应的进行,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从而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能。
3. 阴极保护方程式阴极保护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方程式包括极化曲线方程、Faraday 定律和Nernst 方程。
极化曲线方程描述了金属表面的极化行为,而Faraday 定律则描述了外加电流与金属腐蚀速率之间的关系。
Nernst 方程则揭示了溶液中阴极与阳极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4. 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阴极保护作为一种重要的腐蚀控制技术,对于延长金属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充分理解阴极保护的原理和方程式,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设计和应用。
只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阴极保护技术的效果。
5. 总结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原理及方程式是阴极保护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揭示了金属腐蚀抑制的重要机制和量化方法。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原理和方程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阴极保护技术,保护金属结构,延长使用寿命。
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和对阴极保护技术的理解,我们可以在工程实践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技术,为工程建设和设备运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以上就是我撰写的有关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原理和方程式的文章,希望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如有需要,欢迎提出修改意见。
阴极保护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腐蚀控制方法,通过外加电流干预金属结构的电化学过程,从而有效地抑制金属的腐蚀。
在实际工程中,阴极保护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管道输送等领域,以延长金属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管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方案上海xxx设计研究总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日一、概述管道由1条DN1428低碳钢焊接管组成,总长约1.5Km,采用顶管和开挖排管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敷设。
根据类似工程数据,管道埋设深度土层的平均土壤电阻率5~10Ω·m。
全部钢管外防腐均采用熔融环氧粉末防腐涂层。
顶管连接焊缝处采用专用液态环氧树脂补口涂料涂封。
二、设计方案本工程敷设的管道口径较大、埋设深度深、采用顶管方法敷设在中继间切割及密封焊接会造成该处管道外涂层损伤。
因此管道阴极保护选用外加电流方法。
管道设计采用独立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清水管道在两端各设计1个阴极保护站。
每个阴极保护站在距管道30~50m处设计1座深井阳极、在靠近排气管处埋设1支长效硫酸铜参比电极、在阴极保护站设计安装1台直流电源。
中间流量井1处需采用电缆跨接确保管道良好电连续连接。
本工程顶管施工完成后大部分工作井不拆除,由于其混凝土井壁、井底会对外加电流产生屏蔽使井内浸在水中或土中的管道无法获得有效保护,为此在每个井内设计安装埋设2支镁合金牺牲阳极对井内管道实施阴极保护。
三、设计依据的标准及规范1、GB/T21448-2008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2、GB/T21246-2007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
3、SY/T0086-95阴极保护管道的电绝缘标准。
4、SYJ4006-90长输管道阴极保护施工及验收规范四、设计指标1、阴极保护设计使用寿命20年。
有效保护期间管道极化电位应满足以下第2或3条要求。
2、施加阴极保护后,管道阴极极化电位为-0.85~1.25V(相对于CSE电极),应考虑排除IR降。
3、在阴极保护极化形成或衰减时,测取被保护管道表面与土壤接触、稳定的参比电极之间的阴极极化电位差不应小于100mV。
4、当土壤或水中存在硫酸盐还原菌,且硫酸离子含量超过0.5%时,通电保护电位应达到-0.95V 或更负(相对于CSE 电极)。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阴极保护
室外给水设计的阴极保护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阴极保护方法:可采用牺牲阳极法或外加电流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使用。
2. 管道电气连续性:为了使阴极保护有效,管道必须是电气连续性的。
对于焊接管道,这不是问题。
如果管道上有承插接口,法兰连接的阀门,要用跨接线跨接。
3. 绝缘措施:被保护的管道段必须和其他埋地管道、电缆、接地极绝缘,可采用绝缘接头或绝缘法兰。
套管穿越时,主管和套管之间要安装绝缘垫块。
4. 间距要求:管道穿越其他管道、电缆、或埋地结构时,其间距要大于米,如果间距小于米,要在它们之间安装绝缘把,以提供机械保护、防止腐蚀干扰。
5. 特殊条件考虑:高温、防腐层剥离、隔热保温层、屏蔽、细菌侵蚀及电解质异常污染等特殊条件下,阴极保护可能无效或部分无效,在设计时应给予考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应根据当地给水工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来执行。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相关人士或查阅最新的室外给水设计标准文件。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简介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是电化学保护法的其中一种,电化学保护又分阴极保护法和阳极保护法,其中阴极保护法又分为牺牲阳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保护法。
这种方法通过外加直流电源以及辅助阳极,迫使电子从土壤流向被保护金属,使被保护金属结构电位高于周围环境来进行保护。
一、系统组成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辅助阳极、测试桩、直流电源、辅助材料、参比电极和导线。
此外,为使阳极输出的保护电流更均匀,避免阳极附近结构物产生过保护,有时在阳极周围还须涂刷阳极屏蔽层。
二、直流电源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直流电源,以提供保护电流。
广泛使用的有整流器和恒电位仪两种。
一般,当被保护的结构物所处的工况条件(如浸水面积、水质等)基本不变或变化很小时,可以采用手动控制的整流器。
但当结构物所处的工况条件经常变化时,则应采用自动控制的恒电位仪,以使结构物电位总处在最佳保护范围内。
所有能发出直流电的电源,都是可以作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电源。
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使用的电源的类型有:整流器、恒电位仪;太阳能电池;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热点电池。
整流器和其他外加电流系统的电源类型相比较,经济节省操作简单。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电源,其基本要求有:输出恒电位、恒电压、恒电流;同步通断功能;数据远传、远控功能。
恒电位仪的输出电压限定在50V以内,当工程需要更高的输出电压时,必须做好对阳极地床的防护措施。
在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恒电位仪主要有三类:●可控硅恒电位仪●磁饱和恒电位仪●晶体管恒电位仪。
可控硅恒电位仪功率较大、体积较小,但过载能力不强。
磁饱和恒电位仪紧固耐用,过载能力强,但体积比较大,加工工艺也比较复杂。
晶体管恒电位仪输出平稳、无噪声、控制精度较高,但线路较复杂。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的组成一、辅助阳极辅助阳极的作用是将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流由介质传递到被保护的金属结构上。
可作辅助阳极的材料有很多,如废钢铁、石墨、铅银合金、高硅铸铁、镀铂钛、包铂铌以及混合金属氧化物电极等。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
保护原理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是电化学系统中,用来保护容易腐蚀的金属表面或部件免受腐蚀的方法。
它们是在一个电化学系统中,通过相应的方式将一个便宜的金属作为“牺牲品”,使其受到腐蚀,而保护容易腐蚀的金属不受影响。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保护方法,它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一种低价钢,以代替容易腐蚀的金属来承担腐蚀损失。
该低价钢被称为“牺牲阳极”,它可以接受电子,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抵消容易腐蚀的金属表面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避免了金属表面的腐蚀。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是另一种电化学保护方法,它是通过將容易腐蚀的金属部件连接到外部电源来实现的。
当容易腐蚀的金属表面上产生氧化反应时,将给它通过外部电源提供电流,从而抵消氧化反应,从而避免了金属表面的腐蚀。
要实现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需要准备好一定的条件。
首先,必须有一个导电性良好的电解液,以及用于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阴极的设备,如电源、电路元
件、电阻器等。
其次,必须确定牺牲阳极的材料和电解液的浓度。
此外,还要确定外加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阴极之间的距离。
最后,在启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之前,必须先进行检查,以确保电解液的浓度、外加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阴极之间的距离等都符合要求。
只有在所有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才能正常工作,从而起到保护金属表面的作用。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一个超酷的东西——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这玩意儿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但其实理解起来没那么难啦。
咱先来说说金属的那些事儿。
你看啊,金属这东西在自然界里可有点小脆弱呢。
就像一个小可怜,老是容易被腐蚀。
为啥会被腐蚀呢?这就跟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啦。
金属原子它老是不安分,想变成离子跑掉,特别是在有一些电解质溶液存在的时候,就像有个小恶魔在诱惑它,让它慢慢失去电子,然后就被腐蚀得不成样子了。
那这个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呢,就像是给金属请了个超级保镖。
想象一下啊,金属是个小宝贝,这个保护法就是给这个小宝贝打造了一个保护罩。
这个保护罩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通过外加电流啦。
我们知道,在一个电化学体系里,有阴极和阳极。
在这个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里啊,我们要保护的金属就被当成阴极啦。
阴极是个啥呢?阴极就像是一个很幸福的地方,电子都往这儿跑。
我们通过一个外部的电源,把电子源源不断地送到这个要保护的金属上,也就是阴极上。
这时候啊,那些想腐蚀金属的坏家伙,比如说那些想让金属原子变成离子的反应,就干不成啦。
因为金属上已经有好多好多电子了,那些想让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根本就没办法下手。
就好比一群小坏蛋想抢一个小朋友的糖果,结果这个小朋友身边围了好多强壮的大人,小坏蛋只能灰溜溜地走啦。
而且哦,这个外加电流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呢。
就像我们可以根据金属面临的危险程度,给它派不同数量的保镖。
如果这个金属处在一个特别容易被腐蚀的环境里,我们就可以把电流调大一点,给它更多的保护。
如果环境相对好一些,那电流就可以小一点啦。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呢,这个过程就更有趣了。
那些在电解质溶液里的离子啊,它们本来可能会和金属发生一些不好的反应。
但是当我们给金属通上外加电流,让它变成阴极之后,离子们的行为就变了。
比如说,有些氧化性的离子,本来想从金属那里抢电子的,现在一看金属上电子多得很,就只能在旁边干瞪眼啦。
这种保护法的应用可广泛了呢。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原则及考虑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根据工艺计算对保护范围宜增加10%的余量,对于埋地管道的工艺设计,一般对管道保护长度留有10%的余量。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时,一般均已新建结构物或已建结构物的实际条件为基础。
在参数选择、设计计算中只要与管道本身参数相符合,其设计往往是成功的。
随着时间年限的延长,结构物上的防腐层逐渐老化,破损增多,使所需阴极保护电流增大有效保护范围缩小。
因此设计中应对阴极保护所需电流密度的变化做充分的考虑,通常办法是对结构物保护范围留有一定的余量。
②外加电流法阴极保护设计中,辅助阳极的设计寿命应与被保护结构物相匹配。
对各种不同结构物均应考虑辅助阳极的可更换性。
对于埋地管道的外加电流法阴极保护,其辅助阳极的寿命一般不小于20年。
辅助阳极的寿命是保障外加电流法阴极保护系统有效工作的关键。
辅助阳极失效,将使阴极保护系统中断工作。
对于可更换的辅助阳极系统,如船舶或其他工业设备装置中辅助阳极系统,从经济上考虑不必选择昂贵的、寿命很长的阳极。
而对于不可更换或很难更换的辅助阳极系统,如埋地管道辅助阳极系统,则应保证其设计寿命。
③外加电流法阴极保护设计时,应充分注意保护系统与外部金属结构物之间的干扰问题,以及外部信号可能对保护系统产生干扰的问题。
在被保护金属结构物周围往往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金属结构物,如埋地管道周围的情况。
这就要求在外加电流法阴极保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另一方面,埋地管道周围密集其他金属结构物存在于阴极保护电场中,将不可避免的改变电场电力线的分布,产生对埋地管道阴极保护的屏蔽作用。
在严重情况下,可在被保护结构物上形成阴极保护的死角。
由此产生保护不足甚至导致阴极保护失效。
同时也导致阴极保护运行成本增加。
处于直流电力输配系统、直流电气化铁路、邻近外部结构物阴极保护系统或其他直流源影响范围内的埋地金属结构物,易遭受杂散电流干扰影响而产生腐蚀破坏,从而导致被保护物迅速的电解腐蚀,使其阴极保护系统遭受严重的干扰破坏。
当埋地金属结构物位于交流电气化铁路、高压交流电力系统接地体附近时,通过阻抗耦合、感抗偶合或容抗偶合,将会遭受交流干扰而产生腐蚀破坏。
④外加电流法阴极保护电源设计时,应使电源的最大输出电压与最大输出电流之比大于阴极保护回路的总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