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课时四大地区[生活链接] 2018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区域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一个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沿海率先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一马当先,保持领先地位。
进入2000年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及其发展差异。
理解:我国四大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各自发展战略。
应用:学会利用区位分析理论比较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综合思维:通过区域景观图、区域图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旅游、野外实践活动,观察地理环境特征,并与自己的家乡形成对比,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四大地区101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1)02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03鄂、湘、04皖、赣6个省区。
(3)05云、贵、川、藏、桂12个省(市、区)。
(4)06黑、吉、辽3省。
[自我探究] 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01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02崛起、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北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03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1)产业结构差异地带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04第三产业相对发达05农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以06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轻型或07综合型产业为主具有08过渡性特征以09重型工业为主(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①东部、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10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11滞后;东部地区工业产值12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②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13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14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同类城市。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教材内容,能够描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
2.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掌握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影响。
(重点+难点)3.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理解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自主研习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特点: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有明显的性。
2.表现:(1)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于地理环境。
(2)农业社会阶段: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①资源、资源和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②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③具有优越的和发达的的地区,往往也形成著名的工业区,如日本的工业地带。
(4)后工业化阶段:由于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往往形成产业区,如美国“硅谷”。
问题磁场(1)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2)阅读材料,分析不同地方的饮食习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山西人爱吃醋,他们在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
西双版纳的傣族人爱吃酸菜,酸笋炖鸡是一道传统菜。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聚居区等地的居民都喜辣。
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
二、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大多发源于内部,海洋不被人们重视。
第一讲区域差异与发展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
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点集中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表现及原因等方面结合实例学习区域的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区域的含义[基础知识填充]1.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1)整体性: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3)可变性: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4)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5)开放性: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学考真题对练](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B[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寒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D项错误。
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 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故选B。
]区域相对一致性的含义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是区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绝对相同,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区域内部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惠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回答1~2题.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首先,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居住和移民有重要的影响。
地形和水资源是人类居住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通常选择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地区来居住。
例如,人们会选择居住在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这样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易于交通和交流。
气候条件也是人们迁移和定居的重要考虑因素。
温暖的气候吸引人们到海滨或高山地区定居,而严寒或极热的气候则会限制人们的居住选择。
其次,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农业、渔业和畜牧业产生影响。
土壤质量、水资源和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适宜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和养殖业也至关重要。
例如,位于纬度较高的地区通常适宜小麦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的种植,而位于热带地区则适宜种植水稻和香蕉等作物。
海洋和河流等水体资源对渔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各地的渔业主要依赖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定,例如,人们在海洋沿岸地区从事海洋渔业,而在内陆水域从事淡水渔业。
另外,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交通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山脉、河流、海洋和平原等地理地势对交通和贸易路线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人们通常沿着河流和海岸线种植农作物、建造城市,并通过水路进行贸易。
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是基于地理条件而形成的贸易路线。
地理环境还能影响人们的旅游活动。
一些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从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外,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
例如,高山地区的人们经常饲养畜牧动物,以适应寒冷的气候和崎岖的地形。
这些畜牧活动对当地的文化、社会结构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还决定了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方式。
沙漠地区的人们发展了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以适应极端干旱的环境。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而多样的影响。
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决定了人类定居、农业、渔业、贸易、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
班级___组号___姓名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自主学习】:
二、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东部季风区以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
2、区域差异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发
三、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_____________,加速西部地区的_____________发展。
2、范围:10+2+3。
①西部地带的______个省(自治区、直辖市);②中部地带的__________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______________治区;③湖南_______土家族苗族、湖北_________土家族苗族和吉林________朝鲜族3个自治州。
3、开发条件
(1)优势:自然资源丰富,_________资源、________资源、________资源、_________资源等丰富,发展潜力大。
(2)劣势:______________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匮乏;__________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
4、措施:①抓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建设;②加快_____________开发,发展
特色产业;③发展______________,积极推进科技创新;④扩大______________;⑤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
5、意义:①将西部的__________优势转化为_________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②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_________发展;③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______________,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④扩大国内______________;
⑤实施______________发展战略。
【学习过程】
活动1:完成教材P21活动题,对比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活动2:完成教材P23 活动题。
【课堂练习】
()1、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无干旱地区,北方无湿润地区
B. 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长于北方
C.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
D. 南方以粮食作物为主,北方以经济作物为主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
读图,回答2~5题。
()2、关于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
景观描述的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3、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
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4、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5、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
答案B D B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