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复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简史

1.新法密率:

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所谓新法,是有别于三分损益法而言;所谓密率,即采用数学方法求得十二平均律每律的等比数后再产生十二平均律,记载于《乐律全书》。

2.神奇秘谱:

由明代朱权所编辑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曲谱集,共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太古神品”:《广陵散》、《高山》、《流水》、《酒狂》等唐宋以前古曲15首;

下、中卷“霞外神品”:《梅花三弄》、《大胡笳》、《离骚》等48首古代名曲。

3.梆子腔:

○1梆子腔是一种戏曲声腔剧种,原于陕西、山西一带的民间曲调,又有秦腔、乱弹、西秦腔之称。○2梆子腔运用整齐句势和板式变化为主的音乐结构,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辞通俗易懂。○3梆子腔开创了戏曲音乐板腔体,即以一个基本的曲调为基础,作各种节奏,板式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剧情的矛盾冲突。这种结构方式有别于之前出现在戏曲、说唱音乐中曲牌体结构。

4.兴隆笙:

是元中统年间由中亚地区传入元朝宫廷的早期管风琴,也是最早传入我国的键盘乐器。初该乐器音律与元朝宫廷不和,后经乐官郑秀改后,长期使用于宫廷宴乐。

5.俗讲

○1俗讲是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是取佛经中的故事编成诗文合体的通俗作品,用说唱相间的表演方式讲唱,脚本叫做变文。

○2变文是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和唱经的方式进行宣传又叫做俗讲、讲经文。(讲经文是唐代一种说唱艺术形式)

○3变文内容:a.讲述佛经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结果;b.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

○4变文是散文和韵文相间的叙事体,韵文部分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段,也有五言、六言的。音乐性、故事性都很强,借以吸引听众、传播佛经。变文有三类形式:a.只唱不说;b.只说不唱;c.有唱有说(占多数)。

6.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都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包括:

○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是黄帝时的图腾;

○2唐尧时的《咸池》,咸池是天上星宿命;

○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被孔子评为“尽善尽美”的音乐;

○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

○5商汤时的《大濩》,内容描写商汤伐桀;

○6周朝当代的《大武》,孔子评“尽美矣,未尽善也”。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一般规模宏大,歌舞相间。

7.曾侯乙墓:

出土主要乐器:○1编钟:每钟都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正鼓音与侧鼓音构成大小三度的音程关系;○2编磬;○3建鼓、扁鼓、有柄鼓;○4笙、篪、25弦漆瑟、十弦琴、五弦琴。

子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江西鄱阳人,南宋诗词名家与音乐家。音乐史主要贡献:附有乐谱的《白石道人歌曲》词曲集,其中收入自废曲和古曲等词17首;旁附减字谱,祀神曲《越九歌》词10首;旁附律吕字谱,琴歌《古怨》(现存最早用减字谱记录的琴乐作品)1首,附减字谱。自度曲(指通晓音律的词人,自作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14首,如《扬州慢》等是我国最早的有明确作曲家的声乐作品。代表人物:姜夔;代表性谱集《白石道人歌曲》。

9.戏文

(一)南戏音乐:

是宋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戏曲艺术,因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浙江温州,除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后为区别北方的杂剧而称“南戏”,当地称之为戏文。南戏形成晚于宋杂剧,但因有留存的剧本可证明其已是成熟的戏曲形式,故称认为是我国戏曲艺术正式确立的标志。

(二)特点:

○1曲牌唱腔上,采用五声音阶的南曲为主,风格细腻委婉;○2宫调使用:没有刻意的规定,一套曲子可有两三个宫调,即有相对的规范又有一定的灵活性;○3演唱形式上:没有一个主唱的约束,各行角色都可随时演唱,并采用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等多种歌曲形式;○4曲调运用上:出现朴素的戏剧性手法,生、旦等正剧人物多用典雅凝重的曲牌,净、丑等喜剧人物多用诙谐轻松的民歌;○5在创腔方法上,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10.大司乐:

a大司乐是周朝王家音乐机构名称,同时还是这个机构当中最高音乐掌管的职称;

b主要掌管音乐行政、教育、表演;

c归大司乐统领的乐官主要有大师、小师、典同、典庸器;

d周代大司乐是中国最早的音乐学校。

11骨笛

1986~1987年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先后出土了25支骨笛。

形制:五六七八孔四种类型

时期:(1)前期:五六孔距今约8600年~9000年

(2)中期:七孔距今约 8200年~8600年

(3)晚期:七八孔距今约 7800年~8200年

12《乐记》

一,(1)《乐记》探讨了音乐的本源的问题。认为音乐产生于人类情感表达的需要。

(2)《乐记》探讨了音乐特征问题。从声音为表现手段,是声音的艺术,它表现的是人内在的情感。音乐的不同所激起的感情不同,音乐创作原则是和谐。

(3)《乐记》探讨了音乐与教育以及政治的关系问题,它强调音乐在教育及政治当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二,作为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之集大成者,《乐记》以其丰富的内容,系统的理论,被奉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经典。

(1)形制:两汉三国时期后世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正在逐渐确定下来。

(2)表演形式:自弹自唱的琴歌形式;无词无歌的器乐独奏形式。

(3)琴曲:《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酒狂》《梅花三弄》《碣石调·幽兰》(目前仅见的一首以文字记谱的琴曲,现存日本)

14文字谱

(1)文字谱是唐代以前用文字记述弹琴指法和琴位专用谱式。

(2)减字谱: 古琴专用谱式,唐代曹柔首创。它是取原来的文字谱的基础上减化,缩写形成的。

* (3)工尺谱、俗字谱:是自宋代起开始流行并传承至今记谱法。

最早记录工尺谱的文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最早乐谱。元代熊鹏来《瑟谱》。俗字谱的文献:南宋朱熹的《琴律说》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自度曲

15八音:八音分类法,即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木、草、丝、匏、竹等八类。

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6三分损益法(西周)

是我国最早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它所生的各律、制称为三分损益法。

17清商乐: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继承汉魏相和诸曲,又当时的民间音乐,发动形成的俗乐总称,简称清商。他包括:中原旧曲,吴声歌曲,西曲歌。

18杂剧

(一)宋杂剧音乐:

(1)它是继承歌舞戏,参军戏,歌舞,说唱,词调,民间歌曲等艺术形成的基础之上融合发展形成的戏曲形式。宋代源出北方的一种戏曲。

(2)北宋时的宫廷和瓦子勾栏内都有表演。南宋时在各种伎艺演出中已处于主要地位。

(3)结构:通常为两段:一称艳段,是表演日常生活熟事的开场小段。二称正杂剧是表演故事的杂剧主体。

(4)后面有时加上表演滑稽的尾段或杂扮。

(5)音乐来源:唐宋大曲、法曲、词调和市民音乐中的各种曲调。

(二)元杂剧

是元代在宋金杂剧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高度成熟的戏曲艺术。作品: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结构特点:○1一般为一本四折,有时可外加引子或插步,称作楔子;

○2全剧只由主角一个人歌唱,其他角色只有对白,七声音阶、一折一宫、慷慨激

越。唱腔:元杂剧的唱腔为曲牌体,其曲源出大曲、曲子、鼓子词、唱赚、调各

种北方的唐宋音乐,也有当时的创作,统称为北曲。

意义:从一唱到底的演唱形式、曲牌体的唱腔、宫调的结构布局、伴奏乐队的乐器和部分曲调的来源等方面看,元杂剧即是吸引了宋金杂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更是直接传承了诸宫调的音乐,而元杂剧音乐又以其成熟的艺术成就,直接哺育了后世戏曲音乐的成长,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