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稿件校对细则——数字使用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规定标准是一项重要的编辑规范,它对于确保出版物的一致性和可读性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规定标准,以帮助编辑人员在出版物中正确使用数字。
1. 数字表示方式1.1. 阿拉伯数字出版物中常用的数字表示方式是阿拉伯数字(即0-9)。
阿拉伯数字在正文中的使用规范如下:•一般情况下,0-9的数字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而非汉字。
例子:正确:我们发现了3个错误。
错误:我们发现了三个错误。
1.2. 数字的单位在出版物中,数字的单位也需遵循一定的规定标准。
•温度单位一般使用摄氏度(℃)和华氏度(℉)。
例子:正确:今天的气温为25℃。
错误:今天的气温为25度。
•时间单位一般使用小时(h)、分钟(min)和秒(s)。
例子:正确:会议将在30分钟后开始。
错误:会议将在30分后开始。
2. 数字的书写方式2.1. 大写与小写对于大于或等于10的数字,我们应使用大写字母表示。
对于小于10的数字,我们应使用小写字母表示。
例子:正确:我有15个苹果。
错误:我有十五个苹果。
2.2. 小数点的使用•当数字包含小数时,小数点前后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子:正确:他的身高是1.75米。
错误:他的身高是一点七五米。
2.3. 百分号的使用•百分比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以百分号“%”结尾。
例子:正确:我们的成绩提高了10%。
错误:我们的成绩提高了十个百分点。
3. 数字的排版规定3.1. 数字的间隔在出版物中,数字与其他字符之间一般需要保留适当的间隔,以提高可读性。
一般情况下,数字与单位之间需要空一格。
例子:正确:这本书的价格是 50 元。
错误:这本书的价格是50元。
3.2. 四位数及以上的逗号规定在表示四位数及以上的数字时,通常需要在千位之间插入逗号,以方便读者阅读。
例子:正确:这辆汽车售价为1,200,000元。
错误:这辆汽车售价为1200000元。
4. 示例以下是一些数字用法规定标准的示例:•正确示例:–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
正规出版书籍文字校对标准书籍出版需要注意的几点正规出版书籍文字校对标准(一)数字的使用(纯文学作品及引用古籍原文除外)①所有表示“公元纪年的年、月、日,世纪,年代,周年,年龄”均用阿拉伯数字,不能用汉字,如“20世纪50年代”等。
又如“1990年”,不可写成“90年”、“九○年”或“九0年”。
②凡表示物理量的数字用法应做到全书统一:一般10以上表示确数概念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有18个项目”;不超过10的数字也可用汉字表示,但应保持局部(如一章或一段等)一致。
建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为宜。
③表示物理量概数的概念,如三四斤、两三个、十七八吨、二十八九岁、三五十斤等,只能用汉字表示,而且汉字中间不得加任何标点符号(如顿号)。
④凡表示约定成俗的名词均用汉字,不能用阿拉伯数字。
如“十五规划”等。
⑤物理量数值中表示某一范围时要用波浪号(~);表示年月日阶级范围的用一字线(—)。
(二)标点符号用法①要注意区分中圆点“·”(如,《论语·季氏》,列夫·托尔斯泰)、句点“.”(如“1.学习素质 2.思维素质 3.创新素质 4.审美素质”;又如“J.方达”)、句号“。
”的用法。
②表示年代间隔用一字线(—),而不能用汉字“一”。
且在公元纪年中,如公元后1000年以前的纪年,标准做法应加注“公元”字样,中间用一字线过渡,在末位年数后加“年”字样;公元后1000年之后的纪年,可去掉“公元”字样,其他同上。
如正确表述:“公元前256—前18年”“”,这与后面跟的名词无关。
⑤“做”和“作”★“做派”“做伴”“做工”“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做人”“做手脚”“做文章”“做主”“做作”“做对头”“做媒”“做法”“做学问”,以及“做事”(指具体从事某件事)“做官”“做母亲的”“当做”“叫做”“称做”“看做”“做样子”“做状”(如做痛苦状)“做出成绩”“做贡献”等等,一律要用“做”;★“振作”“枪声大作”“作曲”“作诗”“作文”“作态”“作保”“作废”“杰作”“作怪”“作弊”“作报告”“作答”(做出回答)“作假”“作客他乡”(寄居在别处)“作践”“作乐”“作料”(即调料)“作陪”“作数”(算数儿)“作祟”“作威作福”“所作所为”“作战”“作秀”“作业”“作揖”“作俑”“作用”等等,一律用“作”。
浅析学术专著出版中的数字使用规范近年来,学术界不断发展和改革,各种学术出版物的数字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和方向。
在学术专著出版中,数字的使用规范尤为重要。
合理的数字使用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还可以传递更清晰、准确的信息,使文章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
因此,学术专著出版的数字使用规范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减少数字的使用在学术专著出版中,数字的使用应该符合其实际需求。
数字过多过杂不仅让读者感到头疼,也容易误导读者。
因此,在写作时,应尽量减少数字使用量,并确保每个数字都是必要的。
2、使用标准化的数字格式在数字使用中,应使用标准化的数字格式。
例如,在表示日期时,应使用统一的格式(YYYY-MM-DD),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和比较数据。
同样,使用统一的测量单位、数据分析方法等能够使数据更加易于比较,也可以减少易出错的可能性。
3、表格、图形和数据的合理使用表格、图形和数据是学术专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说服力。
在使用表格、图形和数据时应尽量减少重复数据,因为重复数据会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同时,表格、图形和数据应该遵循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以确保整个文章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4、对数字进行解释和说明在学术专著中使用数字时,应将其解释和说明清楚。
例如,当使用统计数据时,应该注明样本容量、置信水平和误差范围等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真实含义。
5、防止数字过于详细在使用数字时,应避免过于详细的展示数字信息。
一些不必要的数字细节不仅会增加读者阅读文章的难度,还会对文章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数字时应保持简单、明了和易懂。
数字的规范用法关于出版物上涉及的数字(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和数字代码)用法,国家标准GB/T15835-1995中有相关的规定,因此在新闻报刊中数字的使用要符合此标准。
下面就结合例子来具体分析一下数字(包括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的规范用法。
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时须注意的问题1.文章中的数字,除部分表示结构层次的序数和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等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余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新闻稿件中如遇特殊情形,或为了避免歧义,可以灵活变通,但全文体例应当统一。
2.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值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0.1%,22%~30%,1/3,1:500。
3.年份必须写全,不能简写。
一些报刊上,类似“00年”“九五年”形式的年份简写经常出现,连新华社1998年3月16日通发的一份国家领导人简历中,也出现过“1941年至46年”“1988年至90年”等多处不规范的年份简写。
错误示例:早在08年前,此事便已提上议事日程,但提而不决,至今还是八字未见一撇。
示例中“08年前”应为“2008年前”。
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因为“08年前”也可理解为“8年前”。
同理,1990年不能简作“九〇年”或“90年”。
4.5位以上且尾数连续为“0”的整数数值,在非科技出版物中,可以“亿”“万”作单位,但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为单位,更不能将“万、千、百、十”同时使用。
如,234000000,也可写成2.34亿或23400万,但不得写作2亿3千4百万;3000万不得写作3千万。
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
如,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5.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6.用阿拉伯数字写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
图书稿件校对细则
一、校对原则
1.校对稿件要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2.注意发现原稿在撰写或编辑加工中的遗留问题,如要修改原稿,应与编辑联系。
3.学报的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标题、书眉、人名、地名、封面等重要部位杜绝发生错误。
4.正确使用校对符号,改校处要勾画清晰、醒目。
二.校对程序
编辑毛校和一校,作者二校,编辑三校,责任编辑总校,主编或副主编核红校对。
三、校对内容
1.检查封面、版权页、目次页上所著录的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2.消除一切错字、别字、多余字,以及字体、字号的错误。
3.消除标点符号的错误。
4.检查外文字母、量和单位符号的字体(黑、白体,正、斜体等)、字号、文种(英、俄、希等),大、小写,上、下角标是否正确。
5.检查图、表、数学式、化学式是否有文字或符号的错误,它们的内容与行文中提及的是否吻合,版式是否符合要求。
6.检查外文单词,数字及数字与符号的组合的转行是否符合规定。
7.检查注释和参考文献序号是否与正文所标注的一致,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8.检查全刊的页码是否连续,数学式、插图、表格的序号是否连续,与行文中提及的是否相符。
9.检查全文的标题层次是否合理,标号是否连续;文题、篇首页页码和作者姓名及次序是否与目次页上一致。
10.检查居中、接排、空行、顶格、缩格、正线、反线等版式上存在的问题。
正规出版书籍文字校对标准(一)数字的使用(纯文学作品及引用古籍原文除外)①所有表示“公元纪年的年、月、日,世纪,年代,周年,年龄”均用阿拉伯数字,不能用汉字,如“20世纪50年代”等。
又如“1990年”,不可写成“90年”、“九○年”或“九0年”。
②凡表示物理量的数字用法应做到全书统一:一般10以上表示确数概念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有18个项目”;不超过10的数字也可用汉字表示,但应保持局部(如一章或一段等)一致。
建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为宜。
③表示物理量概数的概念,如三四斤、两三个、十七八吨、二十八九岁、三五十斤等,只能用汉字表示,而且汉字中间不得加任何标点符号(如顿号)。
④凡表示约定成俗的名词均用汉字,不能用阿拉伯数字。
如“十五规划”等。
⑤物理量数值中表示某一范围时要用波浪号(~);表示年月日阶级范围的用一字线(—)。
(二)标点符号用法①要注意区分中圆点“·”(如,《论语·季氏》,列夫·托尔斯泰)、句点“.”(如“1.学习素质 2.思维素质 3.创新素质 4.审美素质”;又如“J.方达”)、句号“。
”的用法。
②表示年代间隔用一字线(—),而不能用汉字“一”。
且在公元纪年中,如公元后1000年以前的纪年,标准做法应加注“公元”字样,中间用一字线过渡,在末位年数后加“年”字样;公元后1000年之后的纪年,可去掉“公元”字样,其他同上。
如正确表述:“公元前256—前18年”“”,这与后面跟的名词无关。
⑤“做”和“作”★“做派”“做伴”“做工”“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做人”“做手脚”“做文章”“做主”“做作”“做对头”“做媒”“做法”“做学问”,以及“做……事”(指具体从事某件事)“做官”“做母亲的”“当做”“叫做”“称做”“看做”“做样子”“做……状”(如做痛苦状)“做出成绩”“做贡献”等等,一律要用“做”;★“振作”“枪声大作”“作曲”“作诗”“作文”“作态”“作保”“作废”“杰作”“作怪”“作弊”“作报告”“作答”(做出回答)“作假”“作客他乡”(寄居在别处)“作践”“作乐”“作料”(即调料)“作陪”“作数”(算数儿)“作祟”“作威作福”“所作所为”“作战”“作秀”“作业”“作揖”“作俑”“作用”等等,一律用“作”。
校对中数字用法
在中文文本中,数字的使用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习惯,以下是一些关于校对中数字用法的注意事项:
1. 数字表达方式:可以选择使用阿拉伯数字(0-9)或汉字数字(零至九)来表示数字,但通常建议正式文件和科技领域使用阿拉伯数字。
2. 数字格式:整数一般采用半角数字,小数点后的数字也应该使用半角数字。
例如,“
3.14”而不是“3.14”。
3. 大数字书写:大数字可以考虑使用千位分隔符(逗号)进行分隔,便于阅读和理解。
例如,“1,000,000”表示一百万。
4. 百分比和比率:百分比一般使用百分号(%)表示,比率则使用千分号(‰)表示。
例如,“75%”表示百分之七十五,“30‰”表示千分之三十。
5. 日期和时间: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方法应遵循统一的格式,如“2022年10月1日”,“上午9点30分”。
6. 序数词:在表示次序时,使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等。
如,“第三次会议”。
7. 单位符号:单位符号应与数字间有一个空格,如“100 km”,“20 °C”。
8. 数值范围:当表示数值范围时,应使用短横线连接数字。
如“10-20人”。
以上是关于校对中数字用法的一些建议,正确使用数字能够提高文本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在校对过程中,要注意细节,保证数字使用规范统一。
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及常见错误拾例参考国家《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规定》)、《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及国家汉语使用数字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笔者用归纳法撰写本文,目的是使大家能规范使用数字,在今后撰写文章时,不犯或少犯数字使用错误。
一、正确用法在一般的文章中,经常要使用数字,但数字使用是有具体规定的,不能自行其是。
具体有下列几种规定:(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唯一而确定的情形。
1、统计表的数值,如正负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75、-1.3、21.2%、1/7、1:1000等,如用汉字数字就累赘难看。
2、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如一把刀、二倍体、三叠纪、四面八方、五四运动、规划、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三学社、十月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百团大战等等。
如用拉伯数字代替,就显得滑稽可笑。
(二)使用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且不确定情形。
凡遇此种情形,总的原则是,凡可以使用阿拉柏数而且又很得体之处,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当不好确定到底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数字时,可以灵活运用,但全文体例应相对统一。
1、时间量①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一是公历世纪、年代、月、日。
如公元前3世纪、20世纪90年代、XX年5月20日;年份一般不应简写,如XX年不应简作:“零一年”或“XX年”。
二是时、分、秒。
如2时、17时30分。
②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一是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如丁卯年八月十五日、正月初一、九月九日重阳节等;二是中国清代及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如康熙十二年、贞观八年、藏历阳木龙年一月;三是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一•二八”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
2、物理量物理量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校对工作及相关细则范本一、概述校对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确保文档质量和准确性,避免文字错误和语义混淆。
为了保证校对工作的高效进行,特制定以下细则范本,供校对人员参考。
二、细则范本1. 检查拼写和语法错误校对人员应仔细检查文档中的拼写和语法,确保没有任何错误。
特别注意常见的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2. 校对标点符号及书写格式校对人员应确保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和书写格式的一致性。
包括但不限于句号、逗号、引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3. 检查文字表达清晰度校对人员应检查文档中的文字表达是否清晰明了。
需要特别注意句子结构是否流畅,表达是否准确,语义是否清楚。
4. 校对术语和专业名词对于包含专业术语和专业名词的文档,校对人员应特别注意其正确性。
可以通过检查术语的官方解释、专业词汇表和相关文献来核对。
5. 检查数字、单位和度量标准校对人员应仔细核对文档中的数字、单位和度量标准,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特别要注意数字的运用是否符合规范,并检查是否存在单位混淆和度量标准错误。
6. 核对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链接对于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的链接,校对人员应核对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可通过检查链接的URL地址、文献的出处和版本信息来核实。
7. 检查排版和格式问题校对人员应仔细检查文档的排版和格式,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需要特别注意标题的大小写和层次结构,段落的缩进和对齐,字体的一致性和字号的合理性等。
8. 校对图表和公式对于包含图表和公式的文档,校对人员应特别注意其正确性和标注的准确性。
图表应清晰可读,公式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和符号约定。
9. 检查主题和内容的一致性校对人员应仔细检查文档的主题和内容的一致性。
需要确保文档的标题、摘要和正文内容相符,并且信息的传递无误。
10. 校对文档结构和逻辑关系校对人员应检查文档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需要确保文档的章节层次清晰,段落间的连接流畅,内容的组织有条理。
三、总结以上细则范本旨在规范校对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文档的质量和准确性。
浅析学术专著出版中的数字使用规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成为了学术专著出版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数字的使用规范将会直接影响读者对专著的理解和使用体验。
因此,在学术专著出版中,数字的使用应遵循一定的规范。
首先,在学术专著中使用数字时,应遵循阿拉伯数字的规范。
阿拉伯数字包括0~9,是世界通用的数字,易于理解和阅读。
相比之下,中文数字阅读难度较大,易造成误解。
因此,学术专著中要尽可能使用阿拉伯数字,以便读者准确理解数字意义。
其次,学术专著在使用数字时,应注重数字的格式规范。
数字格式包括数字大小、小数点位置、数字千位分隔符等。
对于数字大小,应该使用适当的数字单位,如万、亿等。
对于小数点位置,应注意小数点的位置是否与国际惯例相符。
在数字过大时,应遵循国际上常用的千位分隔符,以便读者快速辨认。
另外,学术专著在使用数字时,应注意数字的精度问题。
数字精度是指数字表示的准确程度。
对于数据之间的运算,应格外注意其精度问题。
数字不宜过度简化,更不应该胡乱猜测、推断或削减。
在数据展示时,也应跟随国际惯例,使用合适的量级、保留位数,以确保数字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最后,学术专著在使用数字时,应注意数字的来源和通俗化。
任何数字都应该有其来源,否则数字将失去其意义。
在学术专著中,应在脚注或参考文献中清晰标明数字来源,确保数据可追溯可查。
此外,在表格、图表、图像等数字化表达时,应做到通俗易懂,以普及数字化知识,方便读者理解。
综述来看,在学术专著出版中,数字使用规范至关重要。
数字格式、精度、来源、通俗化等都需要遵循国际惯例,确保数字信息的准确完整,并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浅析学术专著出版中的数字使用规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成为学术出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学术专著出
版来说,数字使用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篇文章将就如何规范地使用数字来解读学术
专著出版中的规范作出一些简要分析。
首先,数字的使用应遵循科学准确的原则。
学术专著中使用数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
供数据支持、描述分析结果和显示图表。
因此,数字要尽可能具体、准确,避免将非常数
表示为常数、将近似值替代精确值。
其次,数字的格式应当表现出逻辑结构的合理性。
学术专著中数字的格式不仅仅是为
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应体现出数据之间的某种关联。
例如,对于表格的数字排列应遵循从
左到右、从上到下递增的规律。
另外,学术专著中所涉及到的数字必须要有足够的清晰度。
这不仅仅是指数字的字体
大小和颜色的问题,更是指数字的打印质量。
为此,需要使用高质量的打印技术,保证数
字清晰可辨。
最后,学术专著中的数字应尽量避免使用因为语言本身的特殊性而带来的歧义。
例如,阿拉伯字母中的0和O,1和I等等。
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数字在学术中的准确性是至
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数字在学术专著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该以科学准确,逻辑合理,清
晰可辨,避免歧义等为原则,提高专著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浅析学术专著出版中的数字使用规范学术专著出版是学术界的重要成果之一,而数字的使用规范则是学术专著出版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数字的使用规范不仅关乎学术专著的质量和准确性,更关乎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数字使用规范的重要性、数字使用规范的原则和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引起学者和出版机构的重视和思考。
一、数字使用规范的重要性学术专著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而数字的使用在学术专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数字的使用规范直接关系到学术专著的准确性、可信度以及学术研究成果的可持续性。
数字的使用规范关系到学术专著的准确性。
学术研究中的数字是研究结果的重要体现,数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学术专著的质量。
数字的使用规范关系到学术专著的可信度。
学术研究成果的可信度是学术专著出版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数字的使用规范是确保学术专著可信度的关键因素。
数字的使用规范关系到学术研究成果的可持续性。
数字的规范使用将有利于学术研究成果的长期保存和传播,对于学术研究成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字使用规范的原则和常见问题在学术专著出版中,数字的使用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数字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数字的使用应当准确无误。
作者在使用数字时应当保持谨慎和准确,确保数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字使用应当合法合规。
数字使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确保数字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数字使用应当符合学术规范。
数字使用应当符合学术界的规范,确保数字使用的学术性和规范性。
然而在实际的学术专著出版中,数字使用也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数字的准确性存在问题。
一些作者在撰写学术专著时,对于一些数据和数字的准确性把控不严,导致数字使用存在误差。
数字的来源不够清晰。
一些学术专著中使用的数字来源不够明确,存在一些数据缺乏来源标注的情况,严重影响数字使用的可信度。
数字的使用受到版权限制。
一些数字的使用受到版权限制,作者在使用这些数字时未能得到版权方的授权,存在违法问题。
浅析学术专著出版中的数字使用规范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学术出版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数字化出版相比传统出版方式,具有成本低、传播快、可搜索等优势。
然而,在数字出版中数字使用规范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数字的表达方式在学术专著中,数字有多种表达方式,包括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罗马数字等。
但是,为了保证出版的统一规范性,选择一种表达方式进行统一。
一般来说,阿拉伯数字较为常用,可以更清晰、直观地表达数字。
在使用数字时,需要注重数字的准确性,特别是涉及到统计数据时,必须保证数字的准确性。
2. 字体规范在数字出版中,字体的规范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推荐使用标准字体,如宋体、黑体等,避免使用奇怪的字体,以保证文字的清晰可读性。
同时,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调节字体的大小、颜色等,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3. 单位符号的规范在数字出版中,数值单位符号的选择也需要遵循规范标准,如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以保证数据的统一性。
常见的单位符号包括“%”、“℃”、“K”、“km/h”等。
为了避免读者的困惑,需要在文中注明单位,以便读者准确地理解。
4. 小数点的规范小数点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数字出版中,需要根据标准规范使用小数点。
在中文中常用的小数点符号为“.”或“·”,需要注意不能混淆。
同时,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数量,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数字使用规范在学术专著出版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数字的准确性和可读性,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字表达方式、字体和单位符号,并遵循标准规范使用小数点,以达到更好的出版效果。
教辅稿件校对细则——数字使用问题一本好的教辅资料,不仅表现于知识的正确性、体系的完善性,还表现在稿件编辑的准确性、美观性。
因此,在编辑教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杜绝稿件本身的知识性错误外,还应该加强文本的编辑质量,尽可能地减少编辑性错误,以达到出版要求。
1.定义物理量:用于定量地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即科学技术领域里使用的表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的量。
使用的单位应是法定计量单位。
非物理量: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量,使用的是一般量词。
如30元、45天等。
2.一般原则(1)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48 302,-125.03 ,34.05%,63%~68% ,1/4 2/5 ,1:500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星期五,四氧化三铁,一O五九(农药内吸磷),八国联军,二O九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十月十七日同盟,路易十六,十月革命,“八五”计划,五省一市,五局三胜制,二八年华,二十挂零,零点方案,零岁教育,白发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二轻工业局,一机部三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
(2)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
对这种情形,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3.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1)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如,公元前8世纪,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40年,公元7年,1994年10月1日年份一般不用简写。
教辅稿件校对细则——数字使用问题一本好的教辅资料,不仅表现于知识的正确性、体系的完善性,还表现在稿件编辑的准确性、美观性。
因此,在编辑教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杜绝稿件本身的知识性错误外,还应该加强文本的编辑质量,尽可能地减少编辑性错误,以达到出版要求。
1.定义物理量:用于定量地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即科学技术领域里使用的表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的量。
使用的单位应是法定计量单位。
非物理量: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量,使用的是一般量词。
如30元、45天等。
2.一般原则(1)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48 302,-125.03 ,34.05%,63%~68% ,1/4 2/5 ,1:500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星期五,四氧化三铁,一O五九(农药内吸磷),八国联军,二O九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十月十七日同盟,路易十六,十月革命,“八五”计划,五省一市,五局三胜制,二八年华,二十挂零,零点方案,零岁教育,白发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二轻工业局,一机部三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
(2)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
对这种情形,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3.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1)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如,公元前8世纪,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40年,公元7年,1994年10月1日年份一般不用简写。
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O年”或“90年”。
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可按GB/T 7408-94扩展格式:如,1994年9月30日和1994年10月1日可分别写作1994-09-30 和1994-10-01 ,仍读作1994年9月30日,1994年10月1日。
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
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
(时、分、秒:如,4时,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14时12分36秒注:必要时,可按GB/T7408-94的5.3.1.1中的扩展格式。
该格式采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
如,04:00(4时),15:40(15时40分),14:12:36(14时12分36秒)(2)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五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
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日),“一·一七”批示(1月17日),“一一·一O”案件(11月10日);再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二O”声明,“九一三”事件。
4.物理量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性科技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符号。
如,8736.80 km(8736.80千米),600 g(600 克),100 kg~150 kg(100千克~150千克),2.5 m2(12.5平方米),外形尺寸是400 mm×200 mm×300 mm(4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34 ℃~39 ℃(34摄氏度~39摄氏度),0.59A (0.59安)。
5.非物理量(1)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21.35元,45.6万元,270美元,290亿英镑,48岁,11个月,1480人,4.6万册,600幅,550名。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如,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十遍,五个百分点。
6.多位整数与小数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于4位的整数和小数,科学记数法分节;38 222 333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但仅限于初中(小学不采用科学记数法)。
如,0.46不得写成.46和0·46。
7.概数和约数(1)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如,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三五天。
(2)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如,几千年十几天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3)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
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的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
协会吸收了约三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
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
示例2: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现金19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8.代号、代码和序号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
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五、量和单位除古籍和文学书籍外,所有出版物特别是教科书和科技书刊,在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时,都应符合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的规定(除少量的目前通用的量和单位外)。
其中,使用不规范的量名称的主要表现方面:使用已废弃的旧名称,同一个名称出现多种写法,使用自造的名称,等等。
1.使用已废弃的旧名称。
例如(括号里是废弃的):质量(重量,但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仍可按习惯称为重量,小学数学中一般还是用“重量”);相对密度(比重);比热容(比热);比定压热容(定压比热容,恒压热容);电流(电流强度);物质的量(摩尔数,克原子数,克分子数,克离子数,克当量);质量分数(重量百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比浓度,体积百分含量);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克分子浓度,当量浓度);粒子注量(粒子剂量)。
2.同一名称出现多种书写法,这是不能允许的。
例如:吉布斯自由能(吉卜斯自由能),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佛加德罗常数)。
3.误用“单位+数”构成的名称。
例如:长度叫“米数”,时间叫“秒数”,装载质量叫“吨数”,功率叫“瓦数”,物质的量叫“摩尔数”,等等。
4.量符号错用了正体字母。
国标规定:量符号必须使用斜体,对于矢量和张量,还应使用黑斜体;只有pH是例外。
实际上,有的全部使用正体,有的时而正体、时而斜体,这都是不能允许的。
5.没有使用国标规定的符号。
例如:质量的规范符号是m,其他的表示质量的符号,都是错误的。
6.把化学元素符号作量符号使用。
例如:“H2∶O2=2∶1”,这是不规范的表示方式,正确的应为质量比m(H2)∶m(O2)=2∶1,体积比V(H2)∶V(O2)=2∶1。
7.把量符号当作纯数使用。
如“物质的量为nmol”,正确的表示为n mol(物质的量为n,单位用mol,且量与单位之间空格四分之一个字符)。
8.量符号的下标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没有优先采用国标规定的下标,正斜体混乱,大小写混乱。
(1)没有采用国标已规定的下标,有的用量名称的汉语拼音缩写作下标,有的甚至用汉字作下标。
(2)正斜体混乱。
(3)大小写混乱。
9.复合单位的使用错误。
(1)相除组合单位名称与其符号的顺序不一致,名称中的“每”字多于1个。
例如:速度单位m/s的名称是“米每秒”,而不是“秒米”“米秒”“每秒米”“秒分之米”;质量热容单位J/(kg•k)的名称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或“焦每千克开”,而不是“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或“焦每千克每开”。
(2)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错误。
例如:截面系数单位m3的名称是“三次方米”,而不是“米三次方”。
“米立方”“立方米”。
(3)在组合单位名称中加了符号。
例如:摩尔体积单位m3/mol的名称是“立方米每摩尔”或“立方米每摩”,而不是“立方米/摩尔”“立方米/每摩尔”“米3/每摩”等。
10.书写量值时,数值与单位符号间留四分之一个字符。
如:“15mol”应该应为“15 mol”。
11. 数理公式和数学符号的书写或使用不正确。
主要表现在字母、符号的正、斜体混淆,数理公式的转行不符合规定等。
这个将在后面特别提出,这也是理科编辑特别麻烦的地方。
12.注意英文输入法与中文输入法中的数字区别,尤其是在公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