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中公行测篇之逻辑推理讲义.共5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58
行测逻辑推理技巧1. 引言逻辑推理是公务员行政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的重要部分。
在行测中,逻辑推理的题目数量较多,因此掌握一些逻辑推理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行测逻辑推理技巧,帮助考生提高解题能力。
2. 什么是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基于已知条件和规则,通过一系列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判断。
逻辑推理通常需要考虑多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推理过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3. 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3.1 分析问题在进行逻辑推理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弄清楚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将问题拆解成更小的部分,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和推理过程。
3.2 列出条件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逐个列出,形成一个条件表格或者逻辑图。
这样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各个条件之间的联系,为推理过程提供便利。
3.3 善用逻辑关系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我们需要善用一些逻辑关系,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等。
熟悉这些逻辑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推理和判断。
3.4 使用排除法在行测中,有时选项多达5个甚至更多,一一对比往往效率较低。
这时可以利用排除法来缩小范围。
将显然错误的选项先排除,再对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能够更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4. 理解常见逻辑题型在行测中,常见的逻辑题型有排列组合、逻辑演绎、因果关系等。
针对不同的题型,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4.1 排列组合题排列组合题在行测中出现频率较高。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关注顺序、重复、限制条件等。
采用穷举法或者统计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规律。
4.2 逻辑演绎题逻辑演绎题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一步一步进行推理,注意条件之间的关系,逐步缩小答案的范围。
4.3 因果关系题因果关系题要求我们判断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善于辨别因果关系的真实性,注意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关系,避免过于片面或者武断。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剖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不仅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还对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逻辑推理涵盖了多种题型和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进行剖析。
首先,我们来谈谈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学生是勤奋的”等等。
理解直言命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其量项(所有、有的)和联项(是、否)。
通过对量项和联项的组合变化,可以得到不同的直言命题形式。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熟练运用对当关系,即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例如,“所有的 S 都是P”和“有的 S 不是P”就是矛盾关系,二者必定一真一假。
接下来是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
联言命题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例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而选言命题则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是指几种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比如“或者去逛街,或者在家休息”;不相容选言命题则是几种情况有且仅有一种存在,例如“要么选 A,要么选B”。
对于选言命题,我们要重点掌握其真假判定规则以及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在逻辑推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
常见的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那么……)、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才……)和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当且仅当……)。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明确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能够熟练进行推理和转换。
例如,“如果 A,那么B”等价于“非 B 则非A”。
在逻辑推理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三段论。
它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直言命题,得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能导电”。
三段论的推理规则需要我们牢记,例如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等。
除了上述的命题推理,还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而类比推理则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公务员逻辑推理知识点速学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我们的思维能力,还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公务员逻辑推理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快速学习。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部分。
它表达的是关于某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有的学生是优秀的”等。
直言命题有四种形式: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 P)。
在解题时,我们要注意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即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二、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几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通常用“并且”“而且”等关联词连接。
比如“他聪明并且勤奋”。
而选言命题则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用“或者”连接,几个命题可以同时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用“要么……要么……”连接,几个命题只能有一个为真。
对于联言命题,只有当所有支命题都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对于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只要有一个支命题为真,整个命题就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则只有一个支命题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
三、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它是一种条件关系的命题,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其逻辑关系是“有前件就有后件,无前件未必无后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只有……才……”,其逻辑关系是“无前件就无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当且仅当”,其逻辑关系是“前件和后件同真同假”。
在解题时,我们要学会通过逆否命题来进行推理,还要注意区分不同条件关系的命题。
四、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高频知识点解析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测试,其中逻辑推理部分是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逻辑推理题不仅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还对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这部分题目中,有一些高频知识点经常出现,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逻辑推理的解题能力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些高频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
它是表达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例如,“所有的公务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有的学生是勤奋好学的”等。
直言命题的种类包括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
在解题时,需要熟练掌握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如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等。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
例如,“所有的公务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和“有的公务员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矛盾关系。
当其中一个命题为真时,另一个命题必然为假;当其中一个命题为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然为真。
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全称命题之间的关系,即“所有的 A 都是B”和“所有的 A 都不是B”。
这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真,但可以同时为假。
下反对关系则是指两个特称命题之间的关系,即“有的 A 是B”和“有的 A 不是B”。
这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假,但可以同时为真。
二、三段论三段论是一种常见的推理形式,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命题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命题的演绎推理。
例如,“所有的公务员都要遵守法律,小张是公务员,所以小张要遵守法律。
”在三段论中,要注意其推理规则,如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等。
三、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若干个命题同时成立的复合命题,常用“并且”“既……又……”等关联词来连接。
例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只要其中一个支命题为假,整个联言命题就为假。
选言命题则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逻辑推理理论方法与技巧一、逻辑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
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一)直接推理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
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二)间接推理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
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a三段论b假言推理c选言推理(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a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
例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构成了整个阶级社会。
)b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从而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行测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技巧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逻辑推理技巧不仅能够帮助考生在行测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够培养和提升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行测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逻辑推理技巧,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帮助。
一、分类思维方法在行测考试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进行分类的问题。
分类思维方法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思路,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准确地解决分类问题。
分类思维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一组事物或概念按照某种属性或标准进行划分和分类。
考生可以通过对已知条件或信息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脉络,然后根据这些规律和脉络进行推理和判断。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根据一组数据进行分类,考生可以将数据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划分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通过分类思维方法,考生可以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信息,从而更好地解答问题。
二、逻辑分析技巧逻辑分析技巧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逻辑分析能力是指考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在解决逻辑分析问题时,考生首先要对问题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理解,确保对问题的要求和条件都有清晰的认识。
然后,考生可以利用归纳、比较、推理等方法,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逻辑分析技巧的关键在于对问题的逻辑关系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考生可以通过多练习题目,积累解题经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推理顺推逆推技巧在行测公务员考试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进行推理的问题。
推理顺推逆推技巧是解决推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顺推是指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判断。
逆推是指从问题的答案出发,推断出可能的条件和结论。
考生可以通过顺推逆推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分析问题,解决推理问题。
推理顺推逆推技巧的关键在于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考生可以通过提炼关键信息,建立逻辑关系,运用逆向思维等方法,解决推理问题。
公考逻辑推理讲义-PPT(精)**公考逻辑推理讲义-PPT**一、前言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推理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考试内容。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精装版的公考逻辑推理讲义PPT,为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提供全面、详尽的学习资料。
该PPT包括以下章节:1. 逻辑思维基础2. 命题推理3. 布尔代数4. 谬误识别5. 排序与比较二、章节内容概述1. 逻辑思维基础介绍逻辑学和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讨论逻辑操作的两个基本原则,即排中律和矛盾律。
同时讲解对错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等重要概念,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和技巧。
2. 命题推理讲解命题分类、充分必要条件、陈述符号等相关概念,以及明确命题推理的步骤和方法。
本部份主要讲解命题的合取、析取、条件、逆命题、对偶命题等相关知识。
3. 布尔代数介绍布尔代数相关知识,讲解布尔公式、真值表及其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布尔函数进行简化和转换、以及如何对命题进行等价变形。
此外,还将探讨布尔代数在执行命题推理和电路设计中的重要应用。
4. 谬误识别详细讲解谬误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等,介绍主要谬误类型、谬误表述等,让学生熟悉这些谬误,避免在命题推理过程中犯错,同时提高对诈骗和谎言的识别能力。
5. 排序与比较介绍各种必修的排序算法、基础排序算法以及高级排序算法,如插入排序、堆排、冒泡排序等;并通过案例对照讲解,深入探讨排序与比较的难点理解技巧及其实际应用。
三、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1. 逻辑思维基础PPT2. 命题推理PPT3. 布尔代数PPT4. 谬误识别PPT5. 排序与比较PPT四、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以下法律名词及其注释:1.逻辑推理:使用逻辑学中的方法、规则和原则,从已知前提中推导出结论的过程。
2.布尔代数:数理逻辑中用于描述逻辑关系的代数学。
3.命题:陈述一个命题所确定对象的某一属性或者认识的关系。
4.谬误:推论或者陈述中的逻辑错误,会导致错误结论的浮现。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精讲逻辑判断是逻辑学中的一种推理方法。
它是指根据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性知识的结论。
逻辑判断的前提和结论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它强调根据正确真实的前提得出正确真实的结论,推理结论不得超出要求推理的前提,即逻辑判断强调前提的真实性、前提与结论的必然性。
在考试当中,逻辑判断的表现形式为: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
逻辑判断考查的是考生对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命题规律事业单位考试的职业能力测验中,逻辑判断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1.形式推理形式推理注重推理形式的有效性,解题时需要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
主要考查直言命题、复合命题等命题推理。
2.论证推理论证推理是逻辑判断的主要题型,要求考生快速阅读文字材料,准确把握其观点与论述结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找到正确答案,强调思维的批评性。
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主要有假设、支持、削弱、解释、结论等题型。
重难点提示逻辑判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社会、思维、自然等各个领域。
职业能力测验中的逻辑判断并非严格逻辑学意义上的逻辑判断,试题大多不能直接套用单纯的逻辑知识,可以凭借自己的题感和经验做出选择。
因而,解答逻辑判断的难点和关键在于培养逻辑关系的感觉。
由于职业能力测验中逻辑判断试题的特殊性和考试时间的限制,用逻辑学专业的解题方法来解题显然是不可行的,也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去系统地学透逻辑学知识,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解题的感觉上。
虽然大部分试题并不依赖逻辑学基本知识,但熟悉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考生迅速准确地解题。
建议参加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考生,首先了解逻辑判断的出题形式,然后花少量时间了解逻辑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题训练上,快速形成题感,力争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技巧突破我们总结了几项解题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备考生复习:(1)要从题干出发,利用推理规则进行正确推理。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详解一、假设逻辑考题由段落、问题目的以及五个选项组成。
一般而言,段落陈述论点,论点一般由论据(或前提)和结论。
而两者比较,结论比论据(或前提)更重要。
假设、支持、反对、评价这四种题型在整个逻辑推理题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支持、反对与评价这三种题型的答案方向多是针对段落推理的隐含假设,再加上归纳题型的推理题有时就是隐含假设,所以假设在逻辑推理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假设题型主要表现形式有:(1)加上一个条件就变成了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推理,比如题目中问到“上面的逻辑前提是哪个?”“再加上什么条件能够得出结论”;(2)题干给出前提和结论,然后提问你假设是什么?或者要你提出正面的事实或有利于假设的说明,则加强论点,否则削弱论点。
比如问到“上文的说法基于以下那一个假设?”“上述结论中隐含着下列哪项假设?”“上述议论中假设了下列哪项前提?”(3)以题干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能推出题干的前提。
或者,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前提,才能使题干中的推理成为逻辑上有效的推理?由于这种题型是题干推理中的前提不足够充分以推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适的前提,去补充原前提或论据,从而能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或有利于提高推理的证据支持度和结论的可靠性。
因此,做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是紧扣结论,简化推理过程,从因果关系上考虑,从前提到结论,中间一定有适当的假设,寻找断路或是因为“显然”而省略掉的论述,也就是要“搭桥”,很多时候凭语感或常识就可以找到所要问的隐含的前提。
下面给出假设的具体含义:1、假设是使推理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
2、若一个推理在没有某一条件时,这个推理就必然不成立,那么这个条件就是段落推理的一个假设。
若A是B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么非A→非B。
由于假设仅仅是推理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找到了推理的一个假设,并不能够肯定段落推理必然成立。
我们只有找到了推理成立的所有必要条件,才能够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推理才能够成立。
第一部分逻辑判断第一章概述考情分析逻辑判断部分每年必考10道题,考查的内容是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
在必然性推理部分,复言命题和朴素逻辑是考查的重点。
在可能性推理部分,削弱型、加强型是考查的重点。
因此,在必然性推理部分,考生要重点把握:复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及推理规则、朴素逻辑的快速解题方法。
在可能性推理部分,考生需要学会分析题干,找到论点、论据和隐含的论证逻辑,掌握削弱和加强的各种方法;对于解释型的问题,考生要学会兼顾矛盾两方面的方法;对于结论型问题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严谨性,我们要学会运用排除法快速解答。
一、基础知识(一)逻辑概述逻辑简单来说就是对事物进行一个分析推理的过程。
(二)逻辑精神1.严谨性——不外加主观推断2.非专业性——不外加非逻辑学的其他专业知识3.形式性——不外加现实中的客观(三)逻辑的知识体系1.必然性推理——一般到特殊2.可能性推理——特殊到一般(四)关键词1.所有/有些2.逆否命题第二章必然性推理第一节概念间的关系和推理规则一、概念间的关系1.一个房间中,一批人在聊天。
其中,一个沈阳人,三个南方人,两个广东人,两个人是作曲家,三个人是诗人。
假设以上介绍涉及了房间中所有的人,那么房间中最少可能是几个人?最多可能是几个人?A.最少可能是4人,最多可能是9人B.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8人C.最少可能是4人,最多可能是11人D.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9人1.【A】解析:一个人沈阳人,三个人是南方人,两个人是广东人,确定是4人,后面两个概念不能确定其关系,所以最少不能确定关系的处于包含即4个,最多不能确定关系的全异为9人。
2.某宿舍住着若干个研究生,其中一个是黑龙江人,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云南人,两个人这学期只选修了逻辑哲学,三个人这学期选修古典音乐欣赏。
假设以上的介绍涉及了这宿舍中所有的人,那最少可能是几个人?最多可能是几个人?A.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8人B.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8人C.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9人D.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9人2.【B】解析:(1)找必然包含的关系:两个北方人必然包含一个黑龙江人,因此一个黑龙江人和两个北方人确定是2个人;(2)找必然全异的关系:两个北方人(包含一个黑龙江人)和一个云南人必然全异,因此前三个概念确定为3个人;只选修逻辑哲学和只选修古典音乐也是两个必然全异的,因此后两个概念确定的是5个人;(3)找可能包含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