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消积导滞法
用于饮食停滞之证,证见胃脘胀痛,嗳腐酸臭, 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苔厚 腻, 脉滑。治当消食和胃、理气导滞,以保和 丸或枳实导滞丸加减。
21、滋养胃阴法
用于胃阴亏虚型,证见胃脘部灼热时痛,咽 干口燥,或大便干结,或饥而不食,舌干少 苔或无苔,呈镜面舌,脉细数。治当清胃滋 阴、敛阴止痛,以叶氏养胃汤或益胃汤加减。
22、健脾和胃法
用于脾胃气虚,脾胃不和之证。<明医指掌>云: “脾不和,那么食不化;胃不和,那么不思食。 脾胃不和那么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泻,或胀 满,或吞酸,或嗳气,或恶心,用治中汤。脾不 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实二陈汤、枳术丸; 胃不和者,平胃散。〞证见纳少腹胀,脘腹痞闷, 不思饮食,恶心呕吐,面色萎黄或惨白,语音低 微,气短身倦,四肢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边有 齿印,苔薄白,脉虚弱或虚缓。治当益气补中、 健脾和胃,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14、辛开苦降法
湿热之气触自口鼻,假设脾胃虚弱,内外相引, 阻塞气分,三焦同病,湿那么太阴,热那么阳明, 湿热郁蒸,常致清窍不灵,发热不退,此湿遏热 伏,邪在卫分、气分,治宜清宣温化,化其浊, 逐其秽。假设湿重于热,肺气失宣,热蒸多汗, 头昏头重,胸闷不饥,口渴不饮,便尿不爽,午 后发热,状假设阴虚,胸闷呕恶,饮食不入者, 可与三仁汤加减;假设热重于湿,神识昏朦,尿 短黄赤者,与甘露消毒丹加减。
5、互为表里、脾胃并重:脾胃经脉相连,功能 相依,临床上该当脾胃并治,理脾不忘调胃,调 胃不忘理脾,脾胃并治。
6、气血兼顾、走守协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 源,脾胃为多气多血之脏腑,“脾统血〞、 “脾裹血〞。脾胃之病往往涉及气血,构成 气血同病。
二、详细治疗方法:
治疗时一直以顾护脾胃活力为第一要义,要切中 病机,全面统筹,运筹中州,脾胃同调,升降并 用,纳化并施,润燥兼顾,上下合一,内外同治, 缜密周到,方能万全;而且处方用药剂量不能大, 贵在轻灵敏泼,才干有利于药物和食物的吸收, 提高疗效,促进恢复脾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