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光材料的基础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16.85 MB
- 文档页数:109
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王梦娟材料化学09-1 0901130828一:什么是发光发光是一种物体把吸收的能量,不经过热的阶段,直接转换为特征辐射的现象。
1、当某种物质受到激发(射线、高能粒子、电子束、外电场等)后,物质将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这部分的能量是位于可见、紫外或是近红外的电磁辐射,此过程称之为发光过程。
2、发光就是物质在热辐射之外以光的形式发射出多余的能量,这种发射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其中能够实现上述过程的物质叫做发光材料。
二:发光的类型发光材料的发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类型有: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电致发光、热释发光、光释发光、辐射发光等。
其中光致发光又可以分为有机光致发光、无机光致发光等。
三:有机光致发光1、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有机物的发光是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辐射跃迁现象。
获得有机分子发光的途径很多,光致发光中大多数有机物具有偶数电子,基态时电子成对的存在于各分子轨道。
根据泡林不相容原理,同一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自旋相反,所以分子中总的电子自旋为零, 这个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2S + 1 = 0) . 当分子中的一个电子吸收光能量被激发时,通常它的自旋不变,则激发态是单重态。
如果激发过程中电子发生自旋反转,则激发态为三重态。
三重态的能量常常较单重态低.当有机分子在光能(光子)激发下被激发到激发单重态(S ) , 经振动能级驰豫到最低激发单重态(S1 ) , 最后由S1 回到基态S0 , 此时产生荧光, 或者经由最低激发三重态( T1 ) , ( S1 - T1 ) , 最后产生T1 - S0 的电子跃迁,此时辐射出磷光。
2、有机发光材料的分类有机发光材料可分为:(1)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2) 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3) 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
这些发光材料无论在发光机理、物理化学性能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种类繁多,它们多带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结构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其共轭长度,从而使化合物光电性质发生变化。
发光材质知识点总结一、发光材料的种类发光材料按其发光原理可分为荧光材料、磷光材料、夜光材料和激光材料。
这些发光材料各有其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求。
荧光材料是一种通过吸收紫外光或蓝光而发射可见光的材料。
其发光原理是在吸收光子能量后,电子受激跃迁至激发态,再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释放出可见光。
常见的荧光材料有荧光粉和发光二极管。
荧光粉是一种微粒状的荧光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配方来调配出不同颜色的荧光效果。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通过半导体材料加工制成的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色彩饱和度。
磷光材料是一种通过吸收光能而发射长波长光的材料。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吸收紫外光或蓝光激发磷光材料的电子,电子再跃迁回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磷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荧光灯、LED背光源等领域。
夜光材料是一种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吸收光能,并在暗处发出光的材料。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光能激发材料内部的发光中心,当光照停止时,发光中心释放出光,产生所谓的“夜光”效果。
夜光材料在安全标识、夜光钟表、夜光开关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激光材料是一类能够通过受激辐射产生激光的材料。
其主要原理是在受到外界能量激发后,激光材料内原子或分子得到激发,形成受激辐射,产生相干的光线。
激光材料有机晶体、半导体材料等,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器、光通信等领域。
二、发光材料的特性1. 发光亮度发光亮度是评价发光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
发光材料的发光亮度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光强度和色彩饱和度。
通常情况下, 发光材料的发光亮度越高, 其可见性和适用性就越好。
2. 光谱特性光谱特性是评价发光材料色彩性能的重要指标。
发光材料的光谱特性主要包括光谱线型、发光波长、半峰宽度等。
优质的发光材料应该有较窄的光谱线型和较高的光谱纯度,以确保色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光电性能光电性能是评价发光材料发光和光电转换性能的重要指标。
发光材料的光电性能直接影响其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优质的发光材料应该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发光材料课程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段时间里,我对发光材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发光材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发光材料是指在外界能量激发下能够发出光的材料。
根据发光机理的不同,发光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1. 发光材料按发光机理分类:荧光材料、磷光材料、磷光体、热发光材料、发光二极管等。
2. 发光材料按用途分类:照明材料、显示材料、装饰材料、防伪材料、激光材料等。
3. 发光材料按发光颜色分类:可见光发光材料、紫外光发光材料、红外光发光材料等。
二、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化学合成法: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发光材料,如荧光粉、磷光粉等。
2. 物理制备法:通过物理方法制备发光材料,如热处理、熔融法、溅射法等。
3. 混合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发光材料混合制备成复合发光材料。
4. 激光制备法:利用激光技术制备发光材料,如激光烧蚀、激光沉积等。
三、发光材料的应用领域发光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一些典型应用:1. 照明领域:荧光灯、LED灯、节能灯等。
2. 显示领域: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
3. 装饰领域:荧光颜料、发光漆、发光壁纸等。
4. 防伪领域:荧光防伪标签、荧光防伪钞票等。
5. 激光领域:激光晶体、激光介质等。
四、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 研究现状:目前,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发光效率:通过优化材料结构、制备工艺等手段,提高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
(2)拓宽发光光谱:研究新型发光材料,拓宽发光光谱范围,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3)降低成本:研究低成本、高性能的发光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2. 发展趋势:(1)绿色环保:开发低毒、无害的发光材料,减少环境污染。
(2)多功能化:将发光材料与其他功能材料结合,实现多功能一体化。
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王梦娟材料化学09-1 0901130828一:什么是发光发光是一种物体把吸收的能量,不经过热的阶段,直接转换为特征辐射的现象。
1、当某种物质受到激发(射线、高能粒子、电子束、外电场等)后,物质将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这部分的能量是位于可见、紫外或是近红外的电磁辐射,此过程称之为发光过程。
2、发光就是物质在热辐射之外以光的形式发射出多余的能量,这种发射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其中能够实现上述过程的物质叫做发光材料。
二:发光的类型发光材料的发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类型有: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电致发光、热释发光、光释发光、辐射发光等。
其中光致发光又可以分为有机光致发光、无机光致发光等。
三:有机光致发光1、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有机物的发光是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辐射跃迁现象。
获得有机分子发光的途径很多,光致发光中大多数有机物具有偶数电子,基态时电子成对的存在于各分子轨道。
根据泡林不相容原理,同一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自旋相反,所以分子中总的电子自旋为零, 这个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2S + 1 = 0) . 当分子中的一个电子吸收光能量被激发时,通常它的自旋不变,则激发态是单重态。
如果激发过程中电子发生自旋反转,则激发态为三重态。
三重态的能量常常较单重态低.当有机分子在光能(光子)激发下被激发到激发单重态(S ) , 经振动能级驰豫到最低激发单重态(S1 ) , 最后由S1 回到基态S0 , 此时产生荧光, 或者经由最低激发三重态( T1 ) , ( S1 - T1 ) , 最后产生T1 - S0 的电子跃迁,此时辐射出磷光。
2、有机发光材料的分类有机发光材料可分为:(1)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2) 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3) 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
这些发光材料无论在发光机理、物理化学性能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种类繁多,它们多带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结构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其共轭长度,从而使化合物光电性质发生变化。
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王梦娟材料化学09-1 0901130828一:什么是发光发光是一种物体把吸收的能量,不经过热的阶段,直接转换为特征辐射的现象。
1、当某种物质受到激发(射线、高能粒子、电子束、外电场等)后,物质将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这部分的能量是位于可见、紫外或是近红外的电磁辐射,此过程称之为发光过程。
2、发光就是物质在热辐射之外以光的形式发射出多余的能量,这种发射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其中能够实现上述过程的物质叫做发光材料。
二:发光的类型发光材料的发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类型有: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电致发光、热释发光、光释发光、辐射发光等。
其中光致发光又可以分为有机光致发光、无机光致发光等。
三:有机光致发光1、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有机物的发光是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辐射跃迁现象。
获得有机分子发光的途径很多,光致发光中大多数有机物具有偶数电子,基态时电子成对的存在于各分子轨道。
根据泡林不相容原理,同一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自旋相反,所以分子中总的电子自旋为零, 这个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2S + 1 = 0) . 当分子中的一个电子吸收光能量被激发时,通常它的自旋不变,则激发态是单重态。
如果激发过程中电子发生自旋反转,则激发态为三重态。
三重态的能量常常较单重态低.当有机分子在光能(光子)激发下被激发到激发单重态(S ) , 经振动能级驰豫到最低激发单重态(S1 ) , 最后由S1 回到基态S0 , 此时产生荧光, 或者经由最低激发三重态( T1 ) , ( S1 - T1 ) , 最后产生T1 - S0 的电子跃迁,此时辐射出磷光。
2、有机发光材料的分类有机发光材料可分为:(1)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2) 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3) 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
这些发光材料无论在发光机理、物理化学性能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种类繁多,它们多带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结构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其共轭长度,从而使化合物光电性质发生变化。
发光材料一、发光材料简介人类很早就注意到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发光材料,从17世纪开始,发光现象才逐渐成为实验科学的研究对象。
1852年,斯托克斯(Stocks)提出关于光致发光的第一个规律:发射光波长恒大于激光光波长,即发射光相对于激发光出现斯托克斯位移(荧光光谱较相应的吸收光谱红移)。
1867年Becquerel研究了红宝石的光谱特性。
1878年,有人报道了低气压下正空放电引起的玻璃管壁发光的现象,由此引发了对阴极射线发光的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于发光的研究引发了物理学两个重大发现:X射线和天然放射性。
伦琴通过对BaPt(CN)4的研究发现了X射线,贝壳勒则通过硫酸钾铀发现了核辐射。
以后,1905年爱因斯坦用光子的概念揭示了斯托克斯规律的意义。
1913年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为发光物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X射线激发的荧光材料CaWO4已被长期应用于医用X射线照相中。
此外人们还利用CaWO4的发光特性寻找钨矿,这可以认为是发光材料最早的实际应用。
目前,发光材料任广泛地应用于荧光灯(查看与荧光灯有关的内容)领域,它是利用充于玻璃管中的低压汞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涂于玻璃管壁的发光粉,而将紫外辐射转换为可见光的照明器件。
近年来,稀土离子的引入使得荧光粉的流明效率和显色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了荧光灯的飞速发展。
发光材料用量占第二位的是电视机、计算机等显示器件。
除此以外,发光材料还用于示波器和雷达荧光屏,以及电子-光学转换器、核辐射显示器和X射线屏。
发光材料对于制作瞬时发光和永久发光涂料也是必要的材料,还可用于事故及隐蔽发光指示器上,同样也可用于装饰,涉及各个领域,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发光材料又称发光体,是一种能够把从外界吸收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非平衡光辐射的功能材料。
光辐射有平衡辐射和非平衡辐射两大类,即热辐射和发光。
任何物体只要具有一定的温度,则该物体必定具有与此温度下处于热平衡状态的辐射(红光、红外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