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4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55
精神疾病(四)(总分19.5,考试时间90分钟)一、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
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25岁女性患者,工人。
一月前由于工作失误受到领导当众批评,患者感到委屈,觉得脸上无光,渐出现情绪低落、言语减少、动作迟缓、失眠、早醒,脑子笨,少与人交往,认为同时会看不起他,在背后议论他。
近三天来,患者突然不语、不动、不食,口水潴留。
1. 如果该患者既往有癫癇病时,不宜选用何种药物A.帕罗西汀B.麦普替林C.博乐欣(之拉法新)D.阿米替林E.百优解2. 此患者目前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是A.选用利培酮治疗B.选用氯丙嗪治疗C.选用SSRI类抗抑郁剂合并电抽搐治疗D.选用地西泮睡前口服即可E.选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即可3. 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抑郁症B.反应性精神病C.癔症性精神病D.分裂情感性精神病E.精神分裂症女,42岁,3周来因家庭纠纷出现烦躁,情绪不稳。
一日发现她行为举止异常,说话、行为特别幼稚,似儿童一般。
来院求诊时,叫医生为"医生叔叔。
"医生问:"人有几只手?",答:"3只";问:"3加3等于几?"答曰:"等于7"。
让她看表报时间,总是不得要领,将3点钟说成9点钟4. 该患者的主要症状最可能是A.情感障碍B.假性痴呆C.真性痴呆D.人格解体E.抑郁5. 应考虑其什么疾病A.早老性痴呆B.反应性精神障碍C.人格障碍D.抑郁性神经症E.癔症6. 选用什么诊治方案最恰当A.心理治疗B.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治疗C.苯二氮草类药物治疗D.改善脑代谢药物治疗E.电抽搐(ECT)治疗男,18岁,入院后常卧床并侧耳倾听,说有人在室外议论他,说他是班上最坏的学生,要开除他,公安局要来逮捕他。
案例一(2005.11 二)一般资料:男性,38岁,工程师。
临床表现:半年前妻子参加单位组织的登山时,失足坠崖身亡,经公安部门鉴定已排除他杀。
但是求助者仍然坚持认为是有人害死了妻子,多次到公安机关报案,说某人害死妻子,罪该万死。
求助者还经常会自言自语,好像在和死去的妻子对话,要给妻子报仇雪恨。
最近三个月,开始向家人说,某人和公安机关串通一气,在家里安装了监视器,监控他的一举一动,外出的时候也有人跟踪。
有时又说,自己经常被人用一种特殊的仪器干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还有时给家人说自己的内心想法都被人家知道了,自己想什么好像全世界人都已经知道了。
有时候上街,觉得别人都在议论自己,看电视的时候,也发现主持人在讲自己的事情。
最近,又觉得自己的孩子被人换了,换成了一个监视自己的人,有时候觉得孩子的举动很陌生,眼神很神秘。
家人叙述,求助者目前对家人很淡漠,谁都不信任,越来越不愿意和家人在一起,外出也很少,自己在家把门窗都封死,买菜的时候都是到垃圾桶里捡别人丢下的菜叶,衣服也不换洗,也不愿意上班。
家人为了帮助他,以检查他的想法是否真的被别人知道了为由,劝他来心理咨询中心。
单选:1、对该案例情绪特点正确的描述是()。
A 情绪低落B 情感淡漠C 情绪高涨D 情感倒错单选:2、该案例目前心理状态属于()。
A 正常心理状态B 健康心理状态C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D 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选:3、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做定性分析的依据是()。
A 没有主动求治的愿望B 对症状没有自知力C 问题内容已经泛化D 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单选:4、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A 认知因素B 生物学因素C 社会性因素D 跨文化因素多选:5、求助者表现出的思维障碍有()。
A被害妄想 B 真性幻听C 物理影响妄想D 被洞悉感单选:6、求助者觉得街上的人都在议论自己,最可能的属于()。
A 假性幻听B 关系妄想C 被洞悉感D 被控制感多选:7、求助者的行为异常表现是()。
第三章精神分裂症的防治进展第一节概述一、概念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我国12个地区调查35岁以上年龄组),男︰女为1︰1.60,但男性比女性平均起病年龄约早5年。
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易反复。
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慢性精神病院患者的60%左右。
本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多样。
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曾将本病的不同症状分别看成独立疾病。
如法国Morel(1857)建议将该病称之为“早发性痴呆”。
德国Kahlbaum (1874)将其称之为“紧张症”。
Hecker(1871)将其称之为“青年痴呆”。
1896年,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者德国人克雷丕林(E.kraepelin)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述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
1911年,瑞士医生布鲁勒(E.Blealer)对本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提出本病是由于病态思维过程所导致的人格分裂,首次将“精神分裂症”这一术语引入精神病学。
二、流行病学在流行病学方面,该病有四高两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高,识别率低,治疗率低。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大概为3.8‰~8.4‰。
美国的研究,终生患病率高达13‰。
每年新发病例,即年发病率0.22‰左右。
北京郊区对1975年建立的精神病防治网历年新患者登记、复查和核实资料至1982年,平均年发病率为0.11‰。
WHO组织的精神分裂症预后调查,并在10个国家12个地区进行了新发患者的研究(Jablensky,1992),按广义精神分裂症定义的诊断标准,发病率为1.5‰(丹麦Aarhus)~4.2‰(印度Chaudegach,农村)。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常见精神疾病,其发生不受性别。
文比、地区,种族之影响,多起于青壮年,约半数在20一30岁发病,据我国了。
年代大样本普查,发现本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精神分裂症临床见症繁多,大致可归属于中医学。
癫狂”、“痴呆”等病证中。
[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极其多样复杂,多数病人,缓慢生病,最初仅寡言少语,离群索居,对人冷淡,生活懒散。
或敏感多疑,或窥镜痴笑,经常喃喃自语,沉缅了幻觉妄想之,也有部分病人表现为失眠头痛,情绪不稳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症状持续数周,甚至经午,再逐渐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也有少数急性起病的病人,在l一2周内,即达到发病高峰,呈现兴奋躁动,伤人毁物,但无论急性或缓慢起病,其临床它要症状,常有以下几种:1.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这是精神分裂症最具特征性的症状。
病人思维联想,多见散潜破裂,表现在言语或书写中上下文缺乏应有的联系.最重时语言支离破碎。
也有病人的思维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中断,或不山自主地大量外界的思维涌入大脑,还有象征性思维.创造新词等,也是精神分裂症较为常见的联想障碍.2.情感障碍主要表现情感反应及思维内容与外界环境不协调,有些病人往往以极其平淡或极其偷悦的心境来叙述其巨大的痛苦和不幸遭遇,这种对立情感同时显现.称为情感倒错,随着病情进展,病人的情感,逐渐趋于迟钝和淡漠,患者对亲友缺乏热情,对外界反应缓慢,兴趣爱好,日益减少,严重时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消失一空。
3.内向情感精神分裂症患者,脱离现实极为明显,常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陶醉于孤独的小天地内,犹如白日做梦.时哭时笑,其举止言行,别人无法理解。
4.幻觉半数以上的精冲分裂症患者可产生幻觉,其中又以幻听为最多见,病人听到声音,往往是漫骂.责备、恶语中伤等不愉快的内容,有时幻听的内容是听到几个人在谈沦患者自己(评论性幻听),或威胁命令患者按其指令行事(命令性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