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 格式:docx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2·广东东莞·七年级期末)阅读了以下漫画后,同学们阐述了对漫画寓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①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②要培养批判精神,敢于善于质疑③要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④要学会辨别信息,提高媒介素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网络谣言的正确认识。
①②④:观点正确,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提高媒介素养,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培养批判精神,敢于善于质疑;③: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2.(2022·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期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少年要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就需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下列属于了解社会生活的有()①社会调查②制订学习计划③志愿服务④研学旅行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融入社会的途径和方法的相关知识。
①③④:积极融入社会,做一个社会的人的最高境界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进行参加社会公益宣传;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照顾老人与儿童;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为灾区捐款,捐物;清理城市的“牛皮癣”;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研学旅行等,①③④符合题意;②:制订学习计划不属于方式,②错误;故本题选A。
3.(2022·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人们在_____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A.社会交往B.投身社会的过程C.社会D.社会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
A:依据教材知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故A正确;BCD:投身社会的过程、社会、社会关系对于社会关系形成的表述都符合,故BCD排除;故本题选A。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学习主题富强与创新
设计意图说明
将“建设富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指明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传递中国力量,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的中国人。
学习单元的课时框架
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实现程度
1.主题是否与课标要求相一致?是
2.主题是否是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或起着核心
作用?能否反映学科本质?(可以利用知识网、概念图、
思维导图)
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
人民追求国强民富的历
史进程,阐述了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
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运的关键抉择,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
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此单元是“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中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的相关内容。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对此单元的学习,理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强烈、最执着的愿望与追求;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作为九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将“建设富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指明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此单元通过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此单元围绕改革开放与创新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强国意识并践行创新理念。
三、单元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改革开放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认识有限,大部分学生不会将今天的生活放进历史中去观察和比较。
因此,帮助学生回顾近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了解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时代挑战和机遇,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显得尤为必要。
将全面深化改革与学生生活感受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取得成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从而增强学生支持祖国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站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富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1)开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3)成效: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改革开放的作用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⑤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⑥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7.中国腾飞的表现(1)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知识点与考点1. 改革开放(1)改革(对内):改变、革新制度中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2)开放(对外):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经济、文化、社会多领域的的开放(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做法/两个方面)走出去、引进来(3)改革作用: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成果:改变了社会成员的工作状态:使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改变了社会成员的思想状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成员的共识。
(四个尊重)(4)改革开放的地位: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 改革开放成果(从国家角度看改革开放)经济层面: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蓬勃发展。
(从社会成员、经济生活角度看改革开放)民生成果: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角度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 常见考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结合四个自信内容):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国人民艰苦奋斗。
(如果回答“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内容时,注意其内容,避免与其他要点在层次、逻辑上的混乱。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课时创新改变生活唐河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宋清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知道创新对个人、社会发展及国家的意义。
能力目标:理解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培养创新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创新带来的变化,逐步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观念,培养创新精神,立志做创新型人才。
教学重点:创新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创新发展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科技发展。
教学难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科技发展。
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教学方法:采用“学、探、测”模式教学;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请学生齐读一遍。
创设情境:多媒体显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图片,表明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引入课题创新改变生活。
多媒体显示自主学习提纲:一.感受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的表现及影响。
2.什么是创新?3.创新对个人的意义。
4.创新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二.创新引擎1.创新的重要性。
2.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要求:1.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材内容,2.独立或者与同学合作完成这些问题。
3.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号。
4.小组指定代表展示问题,回答正确加十分,最后评出优秀小组。
小组展示:1.生活处处有创新的表现及影响。
一、感受创新多媒体显示:各种小创意小发明图片,请学生们欣赏。
将废旧物品重新利用,不仅有助于环保,而且充满创新乐趣。
利用废旧轮胎养花、旧饮料瓶改造成墙壁装饰品。
这些创新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生活。
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用旧衣物制作成抱枕、储物袋、购物袋等;用茶叶盒作笔筒;用旧塑料改造成花瓶、花盆;将吃海鲜剩下的贝壳加工成工艺品等。
说明生活处处有创新。
归纳生活处处有创新的表现及影响。
由鲁班发明锯的故事,说明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是创新。
由一滴智慧成富豪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故事,说明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也是创新。
多媒体显示图片:用废旧的花生壳,瓜子壳做成装饰画,用塑料瓶做成花瓶养花养草,用废旧光盘做成墙上的装饰品,用废旧书和报纸做成笔筒,卫生纸筒用作集线器等.说明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司马光砸缸,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诺贝尔奖感言。
说明创新不只是灵光咋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归纳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探究与分享一:情境一:我能用新方法解这道数学题;情境二:我和同学走进社区,通过“微心愿墙”帮助居民实现小愿望;情境三:我给家人做了一道新菜,他们可开心啦!情境四:跟乐队的伙伴儿一起给老歌配新曲,挑战真大呀!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多媒体显示材料:一个牙膏生产公司最近业绩不理想,总经理说,谁能让业绩提高百分之十,奖励10万元。
最终,公司采用了一个新人的方案,让销售业绩成功提高了百分之十。
新人得到了奖金。
猜猜这个新人提出的方案是什么?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扩大牙膏口径。
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小组展示:3.创新对个人的意义。
多媒体显示:材料1.小高斯巧解算术题,说明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材料2.广州有位姓周的女工,因企业倒闭下岗,就在家附近租了间房子,买了辆旧三轮车、几把菜刀、几只篮子,开了家“周妈妈净菜社”,买菜、择菜、送菜入户,只收取菜价10%的加工费,生意越做越红火。
几个月后,净菜社的员工由4人发展500人,连周围的企业食堂、大饭店都来找周妈妈洽谈净菜业务。
说明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郑材料3.板桥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最后构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说明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归纳3.创新对个人的意义。
多媒体显示:生活中的各种移动支付图片,说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知识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探究与分享二: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情境一、医生给千里之外的病人做外科手术,从开刀到缝纫均由医生远程操控机器人完成。
情境二、我们现在出门不用带钱包,用手机支付特别方便。
情境三、公益组织—-采用每人捐赠一分钟声音方式,为视障人群朗读书报。
(1)结合上述事例,请你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2)有人说“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
对此你怎么理解?归纳:4.创新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多媒体显示:回顾人类文明史,从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及影响,让学生明白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创新引擎小组展示:1.创新的重要性。
多媒体显示教材中的相关链接,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
2014年,印度把“印度制造”列为国家战略。
2015年,美国发布最新版《美国国家创新战略》。
2016年,韩国提出包括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等九大国家战略项目。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设问:为什么世界主要国家均重视创新发展?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你对我国古代科技发明了解多少?你从中受到多少启发?出示材料: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科技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之花在祖国大地上异彩纷呈:“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2016年5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又明确提出了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这表明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创新发展对于我国的重要性。
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探究与分享三:阅读教材第19页“探究与分享”思考: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
从深圳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小组展示;2.改革与创新的关系.课堂小结: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与感悟,老师总结。
课堂检测:1、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其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由此可见创新(A )①能给我们带来惊喜②能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③能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④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哪一行为不是创新( A )A .小明做作业都是抄袭“作业帮”上的答案B. 琳琳冥思苦想找到了数学题的新解法C .妈妈在废旧轮胎里养花D .课外活动小组给老歌配新曲3、2018年2月17 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医改将加强预约诊疗创新急救服务;2018年2月17日,海峡风载文:上蔡县公安局东洪派出所: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窗口服务水平;2018年2月16日,央广网消息:陕西、江苏等地创新求变传统年画焕发出勃勃生机。
材料表明:(C)A、创新为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B、创新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C、创新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D、创新是灵光乍现的顿悟4、出门旅游人们带的现金越来越少,因为购物可以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银行卡支付……这些说明( C )A .节俭的表现B . 越来越懒惰C .科技改变生活D .防盗意识增强5、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一直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国际大都市。
( D )A .创新决定一切 B. 只要创新就能成功C. 创新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D .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6、2016年,中国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2014年,印度提出把印度制造变成新的“全球制造中心”,2016年韩国提出九大国家战略项目。
材料表明:(B)A、我国科技创新世界排名第一,韩国第三B、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C、我国经济发展依靠许多外国的科学技术D、创新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7、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这一住房制度的创新有利于:(A)A.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B.维护绝对公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C.杜绝房地产投机,保障人民住房权益D.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8、《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创新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势能,推动着我们进步,推动着社会发展。
这启发我们( A )①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②伟大的事业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③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④我国已成为世界创新强国,成为世界创新高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