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持人及作者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121.92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主持人及作者简介
贺西平,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超声振动系统设计及应用、水声换能器设计、
超声检测。1990年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声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期间,1995年9月
至1999年4月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与结构强度国
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
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高级会员,特种加工分会超声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声学学会理
事,中国声学学会功率超声分会委员,陕西省声学学会常务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
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陕西省教育厅课题四项、中央高校创新团队项目一项,主要参加“九
五”国防重点预研项目一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佘篇,其中SCI、E1收录70多篇;出
版专著一部;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2013年主持的“稀土超磁致伸缩和压电陶瓷宽频带换能器”获
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2015学年获“陕西师范大学年度教学标兵”。
莫喜平,男,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换能器建模分析、新材料水声换能器、深水
换能器、低频大功率水声换能器、声纳基阵、水声计量测试技术等。199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
水声工程学院。现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海洋声学技术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声学学报》
《应用声学》《声学技术》编委,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超声水声分
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声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水声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发表论文50余篇。
姜兴刚,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速超声振动切削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康复机器人
控制等。2004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航空宇航制造专业博士后出站。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委员。已成功研制
超声振动电源、椭圆超声振动电源、非接触感应供电旋转超声刀柄、超声手钻等多种超声附件和装
备,并在航空、航天等多个型号工程项目中获得推广应用;提出了超声换能器过固有谐振区匹配理
论,以及高速超声振动切削相位差精准控制技术。2006年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2009年获中国
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3年获中航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沈剑云,男,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切削磨削技术、超声加工技术、复杂零件数控加工技术、
超硬材料工具技术、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硬脆性材料加工技术等。1994年7月于天津大学获 学士学位,1997年7月于华侨大学获硕士学位,2004年l0月于天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2005
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1997年7月在华侨大学参加工作,现为华侨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
(下转封三)
(上接封二)
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理事和特种加工分会理事。长期从事磨粒加工和超声加工领
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0多项,参与国家 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40多项。已在国内外期-1:1j和会议上发表
6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EI收录20多篇。作为华侨大学高效精密加工学术团队的主要成员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8项科技奖励。
祝锡晶,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等方面
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山西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现
代加工理论及技术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国际)ICSFT组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特种加工分会超声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产工程分会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委
员,中国生产工程分会磨粒磨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 委员,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出版社特种
加工技术编写组主编。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获省部级奖4项;在《Key Engi—
neering Materials})((Solid State Phenomena}}{物理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
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6篇,EI收录2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教学方面,讲
授《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系统动力学》《机电系统动力学》等课程;主编”十二五”机械类规划教材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1部,出版教材3部。先后被授予全国包装教育优秀教师、山西省教学名
师、山西省青年教育专家、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教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第七
届科技奖获得者、山西省总工会三等奖获得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滕舵,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声换能器与基阵、水声工程。2009年
获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在悉尼大学作访问学者交流1年,现任职于西北_7-业大学航海
学院。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某型航空吊放声纳型号项目、国防 预研项目、973项目、军口863项目以及各类省部级基金等研究,主要从事各种类型水声换能器
(阵)的设计与制作、阵列信号处理等方面工作。负责本科生、研究生“水声换能器”相关的教学.5-
作,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水声换能器基础》,并获评第一届教育部兵器类专业
优秀教材。 陈爽,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超声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工作。2013—2014年东北 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荣获科技部“三维数字化推进技术先进个人”、江西理工大学“最受学生欢
迎十佳教师”、“全国3D大赛十周年贡献奖及数字大师一中国三维数字化十周年贡献奖”等荣誉称
号,为赣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近5年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 术论文2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2项,新型专利5项,已出版专著1部,教材l本。在教学方面,讲授
《数控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几何及三维应用》《系统建模及方法》《机械动力学》等课程。
(-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