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30
中级银行管理真题及解析:第10章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和审计1、单选: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下列关于员工岗位的内部控制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各分支机构和各部门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风险状况和业务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明确各级机构、部门、岗位、人员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并实施动态调整B.商业银行应当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不相容岗位,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的岗位安排C.商业银行应当明确重要岗位,并制定重要岗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轮岗或强制休假制度,不相容岗位人员之间不得同时轮岗D.商业银行应当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合理确定部门、岗位的职责及权限,形成规范的部门、岗位职责说明,明确相应的报告路线答案:C解析:商业银行要明确重要岗位,并制定重要岗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轮岗或强制休假制度,原则上不相容岗位人员之间不得轮岗。
2、单选:根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商业银行应配备充足的内部审计人员,原则上不得少于员工总数的()。
A.3%B.5%C.1%D.2%答案:C解析:商业银行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编制并落实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开展后续审计,评价整改情况,对审计项目的质量负责。
商业银行应配备充足的内部审计人员,原则上不得少于员工总数的1%。
3、单选:商业银行董事会应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原则上应由()担任。
A.部委董事B.独立董事C.外部监事D.股东董事答案:B解析:董事会应下设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成员不少于3人,多数成员应为独立董事。
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具有财务、审计和会计等与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原则上应由独立董事担任。
4、单选: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全面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独立性原则、融合发展原则B.全面性原则、审慎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独立性原则C.全覆盖原则、制衡性原则、审慎性原则、相匹配原则D.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答案:C解析: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都应遵循的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性的要求。
第10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1.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答:在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商业银行业务中,与我国中间业务概念相对应的是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通行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会改变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依据2001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中间业务具有表外性、多样性和风险差异性三个特点。
2.中间业务的种类如何划分?答:(1)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广义和狭义概念的区别,按照是否构成银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两类:①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
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表内资产或负债业务。
这类表外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担保和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
②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
银行通过这类业务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不承担任何资金损失的风险,因此不构成银行的或有债权/债务。
这类业务主要包括代理类、信托类、信息咨询类、结算支付类以及与贷款和进出口有关的服务等。
(2)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分类从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功能和形式角度,将中间业务分为九大类:①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
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②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③代理类中间业务。
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
④担保类中间业务。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的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
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⑤承诺类中间业务。
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接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主要指借款承诺,包括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是为了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修正;根据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最新商业银行法全文包括总则、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组织机构、对存款人的保护、贷款和其他业务的基本规则、财务会计、监督管理、接管和终止、法律责任、附则。
正文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第三条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一)吸收公众存款;(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办理国内外结算;(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五)发行金融债券;(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七)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八)从事同业拆借;(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十)从事银行卡业务;(十一)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十二)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十三)提供保管箱服务;(十四)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经营范围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
第四条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第十章中央银行1.为什么市场经济体制之下,需要有中央银行?学习以下各篇之后对这个问题会有较多的理解,希望把它列在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之中。
答: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有中央银行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在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各家都有发行银行券的权利。
因当时实行金本位制,各家银行只要保证自己所发行的银行券能随时换成金属货币,就可以稳妥经营。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与银行经营的问题,商业银行可能无法保证自己所发银行券的兑现。
此外,因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经营范围的限制,其发行的银行券流通往往有很大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确保其兑现。
(2)票据交换、清算的需要。
随着商业银行间相互支付量的增加,每天收受的票据数量在扩大,由各银行自行轧差清算成为问题,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
(3)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与市场的扩张,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期限不断延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上升。
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挤兑与破产事件。
为此,有必要集中各家银行的准备金,对某一银行的支付困难实施救助。
(4)金融监管的需要。
随着银行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活动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
这种管理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一般的政府机构很难胜任,要由专业性的机构来对全国的货币金融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担负统一发行,票据清算,提供再贷款与金融管理任务。
这就是现代的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区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特点是什么?试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说明其特定的职能。
答:(1)中央银行区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央银行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获取利润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目标。
中央银行向政府和银行提供资金融通和划拨清算等方面的业务时,也收取利息和费用,但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目标却不是获取利润,而是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以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8年第6号——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9.26•【文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8年第6号•【施行日期】2018.09.26•【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8年第6号《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保监会2018年第3次主席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席郭树清2018年9月26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分类管理第三章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投资者委托,按照与投资者事先约定的投资策略、风险承担和收益分配方式,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本办法所称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不保证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非保本理财产品。
第四条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财产独立于管理人、托管机构的自有资产,因理财产品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均归入银行理财产品财产。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人、托管机构不得将银行理财产品财产归入其自有资产,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银行理财产品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第五条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人管理、运用和处分理财产品财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管理人、托管机构因自有资产所产生的债务相抵销;管理人管理、运用和处分不同理财产品财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