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读城记》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 格式:docx
- 大小:24.19 KB
- 文档页数:4
第 1 页 共 4 页
易中天《读城记》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
第 2 页 共 4 页 易中天《读城记》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易中天《读城记》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读城记》这本书语言朴实,娓娓道来。适合在秋冬之时,午觉醒来,泡上一壶茶,沐着暖阳,拿起这本书开始悠闲阅读。这本书准确地把脉北京(城)、上海(滩)、广州(市)、厦门(岛)、成都(府)、武汉(三镇)等城市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当然,读城也即是读人,谈城市,一定避不开五个城市的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个性特点。
易中天有本事。他写出了这样的文字,读了让我们觉得就是这样的,也隐隐约约曾这样想的,但没能力如此准备表达的东西。比如他说城市的风格,北京是“大气醇和”,上海是“开阔雅致”,广州是“生猛鲜活”,厦门是“美丽温馨”,成都是“洒脱闲适”。说北京人的特点是“大气”(这个词用在这里,其实不含褒贬色彩,有仁和、豪爽的意思,也有粗放、口气大、马虎的意思),上海人是“精明”,广州人是“实干”,厦门人是“温和”,成都人是“洒脱”,武汉人是“直爽”。
书里分析了城、市、镇、滩的区别。城,因政治或军事因素而建,主要是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大夫采邑的中心区域。市,因商业的需要而建立,集中进行买卖交易的场所。镇,主要出于军事目的,在重要或险要的地方建立,有武力据守之义。滩,则是因河流或海浪的冲
第 3 页 共 4 页 击而在淤积处形成的滩涂地带。
身在上海多年,对本书将北京与上海的比较更有感触,琢磨一下,还真是那么回事。比如说北京是城,上海是滩(这大概是两地文化差异的根源);北京更讲究“礼”,上海则更讲究“貌”;与北京人交朋友痛快,与上海人打交道轻松;北京人有“圈子意识”,上海人则有“滩涂意识”(个体意识);北京的典型民居是“四合院”,一个用围墙围起来的家庭或家族的小天地;上海的典型民居是“石库门”,把许多差别不大的单体民宅连成一片而形成的社区;北京人的口头禅是“有事您说话”,上海人的口头禅是“管侬啥事体”。
易教授也评价了上海人的不足:有风度无境界,有教养无底蕴。不过,相比较而言,他还是内心赞许海派文化。上海观念比北京新,历史比深圳久,比广州大气,比重庆雅致。上海是“最具绅士风度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市民社会。
上海人虽然小气,却不贪婪;虽然精明,却不阴险;虽然自私,却不损人。上海人不耻言利,也不唯利是图;上海人的“精”是在明处,精明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游戏规则;上海人没有哥们,只有朋友(哥们是相互依存的,朋友则是相互独立的;哥们亲密无间,朋友则不妨情淡如水);读后感上海人的规矩是我不占你的便宜,你也别想占我的便宜;上海人比较计较,账算得很清,但这在保护了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保护了别人的权益;上海人没有那么大的“胆”,也没有那么“坏”。
第 4 页 共 4 页 从地理上看,上海是一个生长于长江入海口的滩涂地带,而从文化上讲,上海则是中西两大文化浪潮冲击沉淀的产物。上海开埠以来的一百多年,历经欧风美雨、公共租界管理和建国后的改革开放,上海的劳动者和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在长期的商业社会、经济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文化准则:重信誉、讲效率、讲规则,有敬业精神、契约观念和职业道德……
这一整套全然不同于农业文明的内心规范、行为方式和生活秩序,易中天称之为“上海文明”亦即“城市文明”。而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中国”,中华文明主要是一种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早已成为传统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了。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的格格不入,也就导致了外地人“看不惯”上海人,上海人有优越感,“看不起”外地人和乡下人。也许这才是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