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课件2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28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 2第六课《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 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 听录音,整体感知3 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 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
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 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
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欣赏《一片槐树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纪弦(略)三赏析诗歌1、录音,整体感知诗歌2、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特点。
3.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两首诗的教学均按照倾听配乐诗、反复诵读、分析探讨艺术特色的程序进行,在第二课中增加了一个诗歌朗诵会,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突破: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带或录像带。
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长城谣》1.倾听,了解作者生平按醋鞅尘?br>2、指导朗读,分析诗歌表现手法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3、导入《一片槐树叶》3.倾听,了解作者资料一、聆听配乐诗,了解背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人课文,展示一些与作者或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幻灯片,播放配乐诗歌,帮助学生建立对其的感性认识。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作家艾青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赏析一首由现代女诗人席慕蓉所作的抒怀诗《长城谣》。
首先请听这首诗歌的配乐版。
板书课题。
1.观看幻灯片和图片,在配乐中欣赏诗歌,对其形成初步认识。
2.师:对于作者,不知道各位同学有什么了解,有谁愿意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师补充: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这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
2.跟随教师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作者做基本简介,并听取老师补充介绍诗人席慕蓉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
生:席慕蓉是我国著名女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