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复习:文学常识(一)
- 格式:pptx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29
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2.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2.文章思想内容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第4课《一着惊海天》1.文学常识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2.文章思想内容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第二单元第6课《藤野先生》1.文学常识《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
这位词人是()A. 辛弃疾B. 李煜C. 宴殊D. 李清照【答案】 B【解析】【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
故答案为:B【点评】《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 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文学文化常识一、选择题1.下面是小圳为考试复习所做的积累,请帮他选出知识准确无误的一项()A.张老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处心积虑,废寝忘食。
B.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强调时效性与现场感;新闻特写则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C.《与朱元思书》语言很精美,“夕日欲颓”与“沉鳞竞跃”形成对仗,都是主谓结构。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夸张,“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怎么踢球”不是夸张,而是比喻。
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列子》是道家学派著作,这部著作中有大量的寓言,例如我们熟悉的《杞人忧天》和《两小儿辩日》等。
B.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普巨著《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的世界,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C.司马迁,字子长,东汉历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共一百三十篇,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字演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和”的古体形态里,它是一个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和篆书分别写作“龢”,秦统一中国规范文字后,篆体的“龢”被简化为“咊”,汉代隶书流行以后,“和”字的写法变为左“禾”右“口”,一直传承至今。
B.“一食或尽粟一石”,石是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C.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小旦”“小丑”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
D.《诗经》中的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用于宴会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指《大学》《国语》《孟子》《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出自()A. 叶圣陶B. 文天祥C. 郭沫若D. 鲁迅【答案】 D【解析】【分析】出自近代鲁迅的《自嘲》。
全文: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七上期末复习文学常识专项复习(一)1.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D)A. 散文根据写作内容,可以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如《散步》为叙事散文,《济南的冬天》为写景散文。
B.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他的代表作《观沧海》写于公元207年,他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登山观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C.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为“言”),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如《次北固山下》为五言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七言绝句。
D.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著名的元曲,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骆驼祥子》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B. 《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诗人马致远借此曲抒发游子孤寂愁苦之情。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D. 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荀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下列作家、作品、年代、体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D)A. 曹操——《观沧海》——东汉末年——古体诗B. 王湾——《次北固山》——唐朝——五律C.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朝——七绝D.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代——词4.对下列古诗的鉴赏有错误的一项是( A)A. 《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作者亲眼所见,震撼人心,所以触景生情。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开篇就由“杨花”“子规”两个意象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也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B. 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阁下”都属于敬辞。
C. 科举考试,童生应岁试,录取人县学,称为“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D. 边塞诗,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答案】 B【解析】【分析】B.说法有误,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都属于谦辞,“阁下”属于敬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答案】 D【解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是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高中语文必修1-5文学常识专题复习(一)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答因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所以它又被称为《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散文巨著。
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同时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2.《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国别编辑,依次是:东周一卷,西周一卷,秦五卷,齐六卷,楚四卷,赵四卷,魏四卷,韩三卷,燕三卷,宋、卫合一卷,中山一卷。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似箕,叫作“箕踞”。
这种姿势是表示傲视对方的意思。
跪,与坐不同,往往在有急事或表示谢罪之时,直身,两股也离开了脚跟。
所以前人指出跪与坐二者的区别是“跪危而坐安”。
如《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跪也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田蚡)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
”3.《鸿门宴》《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我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如“位在廉颇之右”。
(朝代不同有変化)(2)车骑:以左为尊。
如信陵君屋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室内座位以坐西朝东的方向为最尊,其左手位为次,右手位更次,对面为最次。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平常体育报道中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二字最初是_______术语。
()A . 书法B . 围棋C . 绘画D . 音律2.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智取生辰纲》选自古代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作者是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
B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C . 《范进中举》节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D .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3. (2分) (2020七下·奉化期中) 下列诗歌中提到的植物不属于花中四君子的是()A .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B .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C . 濂溪一赏后,君子德弥芳。
D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4. (2分) (2018七上·桂林期末)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 . 《世说新语》是南宋时期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 . 《动物笑谈》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其代表作是《所罗门王的指环》。
D . 《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5. (2分) (2020九下·嘉兴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B .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
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________。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
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10、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12、________________,得来全不费功夫。
13、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几度夕阳红。
16、海阔凭鱼跃,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化常识以下88道题为常考文学常识及平时考试重点知识汇总。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课外文学常识1.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 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2.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
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
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3.至圣孔子(圣人)亚圣孟子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词圣苏轼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药圣李时珍医圣张仲景草圣张旭药王孙思邈田园诗人陶渊明诗歌之父屈原历史之父司马迁4.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
赞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诗百篇”。
5.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又称“杜工部”(“杜拾遗”)。
杜甫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及“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是高度赞美李白的诗歌艺术。
杜甫《梦李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及“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写的是蜀相诸葛亮。
6.韩愈的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指李白、杜甫的诗作。
李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7.宋词一般分为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8.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9.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10.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
(补充:明清小说。
)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基础专项复习(有答案)部部编版2022-2023学年小升初基础专项复习:文学常识一、单选题1.本学期,同学们阅读了不少经典名著,关于阅读方法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阅读经典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B.古诗文经典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进行理解。
C.阅读经典时,能够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创造力。
D.阅读经典,任何时候都要认真,逐字逐句地读,以更好地把握书中的内容,享受阅读的快乐。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行”说的是:金、木、水、火、土B.与音乐有关的词语:行云流水黄钟大吕C.“五谷”指的是:稻、麦、黍、菽、稷D.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字正腔圆粉墨登场3.关于巴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明:巴金是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
B.小军:巴金是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C.小红:他所写的《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
D.小李:由他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可知他是浙江金华人。
4.下列对现代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B.蕴含着丰富的想象C.每句诗自述都有固定的要求D.表达独特感受和保函真挚情感5.【书法欣赏】下列书法作品中,硬瘦挺拔、骨力遒劲的是()A.《张迁碑》B.《兰亭集序》C.《自叙帖》D.《玄秘塔碑》6.以下对古典名著中的词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榜文:旧时官府张贴的文告。
相当于现在的“通知”。
B.驿站: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相当于现在的“酒店”C.官府: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相当于现在的“政府”。
D.钱铺:以物品作抵押物,按物的实际价值打折扣借钱,并约期赎回的店铺。
相当于现在的“当铺”。
7.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夏天里的成长》的作者是作家、教育家梁荣若。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咬文嚼字》公布2018十大流行语,“锦鲤”“店小二”“巨婴”“教科书式”均是其中之一,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现已经成为“好运”的象征。
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
B. 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
当下,“店小二”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当地经济繁荣作出贡献的小微企业和小老板。
C. 巨婴,本是指体形巨大的婴儿。
近年来,人们用“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
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D. “教科书式”是人们用它来指“规范的”“典范的”“经典的”“示范的”“完美的”等,形容某事做得非常标准、规范,如“教科书式表演”“教科书式避险”“教科书式设计”等等。
【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流行语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分析评选《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基于的社会学价值原则所蕴含的道理,属于体现类型题。
B、错误;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
当下,店小二”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的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流行语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对一些流行语做一些理解和积累是做题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2.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 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汇总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常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复习范围:七年级上册一、二、三单元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
B.《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C.《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父亲的病》都是《朝花夕拾》里的作品。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B.《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C.《论语》——孔子——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D.《江南逢李龟年》——《杜诗详注》(卷二十三)——杜甫——唐朝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曾经教给我很多道理,如:“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
”这其中包含了要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侧面说明儿童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进一步说明封建教育内容脱离儿童的实际。
C.《五猖会》描写被父亲强迫背《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琐记》回忆了与衍太太交往的几件琐事,在南京矿路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日本的东京和仙台求学的经历。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五十知天命”是指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懂得了“听天由命”的道理。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一、文学常识综合检测: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B、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C、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颈联,五六句为颔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D、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司马迁的《离骚》为其代表。
B、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C、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朱元思书》便是此种文体。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B、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C、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D、曲,盛行于宋代,又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编年体史书如《史记》、《左传》、《资治通鉴》等。
B、国别体史书如《国语》、《战国策》等。
C、纪传体史书如《史记》、《汉书》等。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