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32.65 KB
- 文档页数:3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重要应用王方旋发表时间:2019-05-28T10:16:50.02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2月作者:王方旋王金诺王方召[导读] 探讨研究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重要应用。
山东省金乡县胡集镇河东王卫生所王方旋王金诺王方召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重要应用。
方法选取68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34),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检测2组治疗后痊愈、有效、无效例数,统计2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应用活血化瘀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在中医妇科临床治疗中的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 妇科; 中医[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WJK活血化瘀是中医辩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各种实证病症,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1]。
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常用中药有丹参、三七、降香等。
妇科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是女性疾病的常见病,通常指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外阴、阴道、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出现一系列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很大原因是由瘀血导致。
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重要应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所自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68例,均符合妇科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子宫肌瘤者;痛经者;闭经者;更年期综合征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等。
排除标准:其他全身系统疾病累及妇科病者;恶性肿瘤或癌症病情危重者;患有精神疾病者等。
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3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946,81473463,81774289);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基金资助项目(D161100005116004);北京市科技新星交叉项目(Z171100001117128);中国中医科学院院级自主选题(ZZ11 028)作者简介:卢泰成(1995 11—),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药干预肿瘤复发转移的研究,E mail:790216708@qq com通信作者:李杰(1971 06—),男,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药干预肿瘤复发转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E mail:drjieli2007@126 com王清任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卢泰成1,2 许博文1,2 李 杰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摘要 活血化瘀法作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病的核心治法之一,临证效果颇佳,但也需与益气、化痰、祛湿、解毒等治法相伍为用,方能不失偏颇。
通过简述王清任活血化瘀法的学术思想,并基于王清任对积聚病的认识,总结其运用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探讨王清任活血化瘀法在肿瘤辨治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丰富中医肿瘤病机学说,为肿瘤临证辨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肿瘤病;分阶段;应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五逐瘀汤;补阳还五汤DiscussionontheApplicationofWANGQingren′sMethodof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inTumorTherapyLUTaicheng1,2,XUBowen1,2,LIJie2(1Beij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2Guang′anmenHospitalof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Abstract Asoneofthecorecur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forthetreatmentofcancerdiseases,themethodofpro motingbloodcircul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isveryeffective,butitalsoneedstobeusedwiththetreatmentofbenefitingqi,dissipatingphlegm,eliminatingdampness,detoxification,etc.,soasnottobepartial.ThispapersummarizesWANGQingren′sex perienceinthetumortreatmentprocessbybrieflydescribingWANG′sacademicthoughtof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andremo vingbloodstasismethod,andsummarizeshisexperienceintheprocessoftumortreatmentusingsuchmethod.ItalsodiscussesthespecificapplicationofWANGQingren′s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methodinthetumortreatmentprocess,soastoenrichthetheoryofpathogenesisofoncologydiseaseinTCM,andprovideacertainreferenceforthepro evidenceoftumordisease.Keywords Methodof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Oncology;Differentstages;Application;@WANGQingren;CorrectiononErrorsinMedicalClassics,FiveZhuyuDecoction,BuyangHuanwuDecoction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0.023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病因病机多因外感邪毒、内伤七情、阴阳失调、脏腑受损,或致痰湿凝聚,阻滞脉络,气机运行不畅,病理产物易于停聚,结于体表发为瘿瘤,结于内脏则为 瘕积聚;亦或致气机郁闭,郁而发热,热毒内蕴,久则发为癌瘤、痈疽[1];亦或导致气滞血瘀,血瘀成块,久则成为“ 瘕”“积聚”。
龙源期刊网
活血化瘀法在骨科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常继辉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1期
【摘要】目的:主要对活血化瘀法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究。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
析的方法,将于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骨科的88名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随机性地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用的治疗骨科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通过检验,对二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通过二
组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二组在疗效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活血化瘀;骨科;颈椎病;临床应用。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索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9年2月到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和观察组(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试验,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对治疗冠心病的效果非常明显,是值得推广的一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活血化瘀法;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冠心病病情危重且病因复杂,致死率也高达30%~50%,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患者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常规内科治疗和中医活血化瘀法都是针对冠心病患者所采用的医学治疗手段,两者比较,前者虽然能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医学治疗质效,但鉴于本身的治疗功效较为单一,故无法彻底治愈疾病。
基于冠心病的特点和危害,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活血化瘀法是最科学的治疗办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常规内科治疗的诸多弊端,从而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本文即为验证这一观点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从2019年2月到2020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选择标准为:(1)并无其他疾病和脏器受损。
(2)在患者和患者同意的基础上获得其签字授权。
(3)患者必须具备冠心病所有的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为剧烈且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同时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
按照入院顺序(病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的具体情况:其中,对照组中有40例病患,男患人数17例,女患人数23例,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54.12±2.9岁,平均病程3-5(4.23±0.11)年。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价值分析顾同章发表时间:2012-11-21T09:07:16.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顾同章[导读] 活血化瘀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顾同章 (江苏省高邮市郭集镇卫生院中医科江苏高邮 225654)【摘要】“瘀血”是患者病理发生变化过程中的产物,可以说是疾病前期的表象,能够对于人们脏腑器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导致疾病的产生,一旦处理不及时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活血化瘀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活血化瘀临床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被认为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所独有的治疗方法,能够对于血瘀证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这一理论的提出最早可以在《内经》中找到,之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对此也有详细说明,例如抵当汤、桃核承气汤等[1]。
清代唐容川在其《血证论》中写道类似于凡离经之血皆为瘀血的观点。
王清任也提到过“百病不离乎气,不离乎血”的说法,他认为血瘀是导致各种病症的原因,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当瘀血清楚后病症也就自然消失[2]。
活血化瘀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下面就将其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瘀血的概念及认识“瘀血”指的是血液产生凝滞,失去了原有的血液功能,可以使得人体脏腑功能发生失调,严重时引起疾病发生。
只要是人体血脉产生瘀滞不畅,由此所引发的临床中的各种疼痛表现都可以叫做“瘀血”[3]。
由于瘀血的概念涉及范围较多,各方研究的观点也各不相同:有人理解为瘀就是受污染的血,也有人认为瘀血涵盖了所有血症,还有些人理解为影响血液循环的障碍。
我们的理解是血液在人体中正常循环过程中,如同流水一般,一旦某些特殊情况会引起人体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瘀血形成,这里导致瘀血产生通常包含气、血两个方面的因素。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糖尿病足血瘀症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辨证施治。
结果:运用活血化瘀法从瘀生湿浊、久病多瘀、瘀阻气机论治,必要时联合西药常取效良好。
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肯定。
【关键词】糖尿病病因学;糖尿病足合并症;活血化瘀法治疗应用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为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
常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
根据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在临床治疗中结合应用活血化瘀法[1-3]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临床应用在糖尿病足血瘀证中以血行障碍为其特点,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时首先要明确血瘀的性质、程度、部位和病种,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很少有应用单一的治法,根据《内经》中阐明的血瘀证中的致病特点及结合本病,可分述如下:1.1 瘀生湿浊津血相依,同源异类,消渴日久,耗气伤津,瘀血内阻,可致津液输布失常,或为口渴,甚或化生湿浊,瘀血与湿浊并为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故在治疗中应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利湿。
徐胜珍[4]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38例,应用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的中药加减,结果:显效2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1.2 久病多瘀消渴病日久,多瘀多虚,血气分离,阴阳破败,脉道不通,阴阳相逆,而为瘀证,苏秀海等[5]人以活血化瘀为主,益气养阴为辅自治中药胶囊治疗糖尿病足76例,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7.4%,显效率为59.4%。
说明消渴病在病程中出现多虚多瘀之症,结合患者病变特点,应用活血化瘀兼益气养阴,每收到良好的疗效。
1.3 瘀阻气机脉为血府,气为血帅,由于消渴日久则见气阴两虚,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脉,阴虚则无以滋养血脉,而致瘀血内阻,故在临床治疗中应补气养血,张月珍[6]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运用补阳还五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气虚明显时加党参、太子参、黄芪,在临床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入补气之药,使气行则血行,但因患者多为久病,故在治疗中不宜加入过为峻猛的补气药,以免伤津耗气。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摘要: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逐年增多,尤其是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大部分临床医生只注重中药药理作用,而不能从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功效结合患者的舌脉症象进行辨证分析用药,无法实现药证相符的目的。
本文就临床中常用的几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药理作用、中医辨证使用,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活血化瘀心血管疾病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全球的头号死因。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同样居于死亡原因首位,每年约有270万死于该类疾病[1]。
基于这种情况,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特别是中药活血化瘀药的临床用量非常大,相应的,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多。
笔者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针对临床用量较大的几种活血化瘀药进行药性分析,希望能给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1 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活血化瘀药属中药注射剂,其临床应用应遵循中医诊疗的原则。
但由于目前多数医院的临床医师更擅长于西药的药物治疗,中医中药基础薄弱,导致在活血化瘀药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未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既辨病又辨证,不仅区别“病”的异同,更注重“证”的区别。
例如,同为感冒,中医临床又根据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将其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同样,同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存在中医证型上的区别,用药理应加以区别。
例如,葛根素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同为活血化瘀药,但葛根素注射液原生药性凉;而川芎嗪注射液原生药性温。
依据中医辨证原则,葛根素注射液适用于心血管病热证患者,体质虚寒患者不宜使用。
而川芎嗪注射液适用于心血管病虚证患者,对阴虚阳亢、痰热内盛等热证患者不宜使用[2]。